駐外人員都在做啥事?
吳珮瑛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經濟學系訪問學者
2007/11/08 原載蘋果日報
我們的高層天天都在喊拼外交,成天計較我們的邦交國是否又被挖走了一國,邦交國少一國,想必無損中華民國的外館數目,恐怕也無礙駐外人員數的調派,只要上網查一下中華民國的外館數目,洋洋灑灑也有188個之多,這些分散在亞太地區44個、亞西地區14個、非洲地區38個、歐洲地區40個、北美地區16個及中南美地區36個的外館,整整是邦交國近九倍之多,當然其中一些大國,一國就有數個館,而有邦交的人煙稀少國有些只是空殼子。
住在台灣的人(包括我在內),相信很多人從來不知道這些外館扮演什麼角色,裡面的人都在做啥事,當然更別提我們會知道外館名稱有經濟暨貿易代表處、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文化代表處、遠東貿易服務中心、商務文化辦事處、台灣商務辦事處、台北商務辦事處、商務處、代表處、臺北代表團、台北代表處、臺北文化經濟代表團、台灣貿易中心、商務代表團,還有讓人誤以為旅行社的香港中華旅行社等等,林林總總有別於大使館的外館名稱。
這一次利用個人學校休假的機會到紐西蘭進行訪問研究,因為紐西蘭的簽證問題,去電詢問過紐西蘭移民局,在無法獲得答案的情況下,想到曾在聚會場合見過駐奧克蘭辦事處的人,當時一副只差沒拍胸脯保證什麼事都可以找她,然當我真的打電話請教問題時,一口推得乾淨俐落,「這不是我辦的業務」,但她還掛個「駐奧克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秘書」的頭銜,電話七轉八轉的人員還告訴我,這涉及別國主權的事情他們無法干涉,且告訴我如果我會英文自己去問。但這些人員業務比較熟,僑民遇過的五花八色問題,總是比較清楚應如何問、該問誰,連一絲絲服務的心與態度都沒有?
美、澳、紐、加及西、北歐等一級的「肥缺」外館,能調到這些區域來的人應該是擠破頭而取得,拿著國家所給的優渥待遇、不僅可以養活一家大小、還可以兼辦移民加養老,這些人不是叫公僕嗎?然看不出他們有什麼能力做正事?當地白人的圈子打不進去,僑民又不服務,當然我不是僑民,我只是短暫的過客,但我們絕對沒有義務繳稅花錢養米蟲!
難怪我遇見的僑民會說英文的都自己解決問題,有語言問題的就花錢請代辦,大家都是自求多福,不知何以中華民國還要188個外館?養一堆米蟲,應該也養不少蚊子,浪費國家資源,總統都不是官了,為何外交官就是官,遇到白人矮人一截,對自己人又傲慢無比,難道這些人的能力就只會在有台灣官員的場合,關起門來在外國辦內交(簡稱外交)嗎?既然都不能善用這188個外館了,即便換成188個邦交國、統一都叫做大使館又如何?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