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抗暴心理建設(三)──中共真的沒那麼可怕
文章同步刊登
人民力量城市 破除恐中懼共魔障 展現民力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中共真的沒那麼可怕】
看到行政院陸委會做的最近民調統計,有44.9的受訪者支持台灣維持現狀。拋開咬文嚼字的名詞定義,也假設這是一份公正的民調,我們可以這樣解讀──現階段大多數人不希望台灣在政治體制上變成和大陸一樣。
這結果一點也不稀奇。首先,不怕中共的,早就有200萬台商前進大陸,人數已經接近台灣總人口一成的比例,這些人當然是民調調查不到的對象。
其次,恐中懼共不是從民進黨執政才開始的,遠溯兩蔣時代,就已經在教育台灣人仇共,民進黨只是把仇共導引成恐中。台灣並沒有真正的內部力量“為匪宣傳”,只有一面倒的宣傳,當然調查結果是要維持現狀為主。
這種“恐中懼共”的潛意識,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它的嚴重性。
2004年馬英九選擇了當九門提督,承認陳水扁的選舉結果,硬生生地把抗爭民氣給消磨掉了。這對馬英九的支持度非常不利,但他又不能公開辯解,於是國民黨的策略就是釋放耳語──「據情資,大陸當時已經準備登陸了!」,用來安撫支持者不滿的情緒。
2006年紅潮倒扁,在現場群眾中,“恐中懼共”仍然是很重要的底層因素,所以大家不要亂。中共,已經成了藍綠的保命符、洩壓閥,在我看來,藍綠政黨都是膽小鬼,以操作“恐中懼共”來贏取最大政治利益。
然而,“恐中懼共”真的是經不起理性分析,容我做一次“為匪宣傳”的先鋒吧。
上圖只是個簡單的座標圖,將民主化程度和政府效能做橫軸和縱軸,大略將世上的國家分成四個象限,分別是低效能低民主、高效能低民主、低效能高民主及高效能高民主。政府效能越好,理論上人民的滿意度也該越高。然而“人”真的不容易滿足,像我個人就不太願意生活在新加坡,雖然我知道那兒工作機會多、政府看起來比較能照顧人民。這就是所謂價值選擇──我寧可生活差一點,但至少可以有Cable TV一天罵陳水扁貪腐政權24小時!
但是如果陳水扁貪腐政權搞戒嚴,台灣將落入低效能低民主象限之中,比起中共還不如。那麼我想請問大家,宣佈戒嚴的台灣還有什麼值得我們支持?
台灣會動亂嗎?希望不會。但是陳水扁貪腐集團操控國家機器──軍隊、情治機關、選舉機關、宣傳機關,還有地下電台為虎作倀,他所有作為都是在挑動反對者的情緒,甚至故意製造糾紛,就算馬英九所代表的“反對”陣營裝小孬孬到底,有二顆子彈先例,誰知道陳水扁會做出啥事?
這是陳水扁貪腐集團的主場優勢,他們想亂、想要戒嚴,這也是唯一能讓他們延續統治權力的方法。在2008總統換屆之前,我們可以逆來順受,也可以起身抗暴,我們該害怕動亂嗎?
陳水扁不會怕,他賭台灣人更“恐中懼共”,所以會乖乖順服。但,我不會順服,因為我知道──
一旦戒嚴,台灣還不如中共;再亂,也不過是中華民國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抗暴演習辦公室 方正平
PS.
新加坡的朋友或許不同意我的分類,我也承認不曾去過新加坡,只是透過媒體的報導,對新加坡的感受確實是如此。這不是一個科研,可以訂立指標和客觀的評分系統,如有冒犯,請見諒!
近四成五民眾願台灣維持現狀 創新高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
2007.12.26 10:47 p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今天發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有高達百分之四十四點九的受訪者希望維持現狀日後再決定台灣未來的前途,寫下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的最高紀錄。
這項調查是陸委會委託柏克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以電話訪問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成年民眾,有效樣本為一千零六十七份。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百分之三左右。
在問及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時,希望先維持現狀日後再決定的比重達到百分之四十四點九,寫下政黨輪替以來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希望維持現狀但日後獨立的比重,卻也罕見地從八月份的百分之十六點五,大幅降低為百分之十一點八,是近四年半來的最低。
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表示,根據陸委會過去所做的民調,每逢重要選舉前夕,受訪者多半會趨於保守,不願就台灣前途問題做出明確的意見表達。但這次會出現這麼高的比重,應該與台灣面對的國際現實、中國打壓有關,使得受訪者更不願表達意見。
這種情形從民眾認知中國對台灣的敵意方面所做出的反應得以看出。陸委會調查顯示,民眾認為北京當局對台灣政府不友善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六十六點八,這是近期以來的新高;認為對台灣人民不友善的比重也再度突破五成,達到百分之五十點六。
此外,在台商赴中國投資的限制方面,主張政府應該更為嚴格的比重首次低於百分之五十,只有百分之四十四點三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更為嚴格;認為應該更寬鬆的也首度升高到百分之三十七點七;認為應該維持現狀的比重也第一次達到兩位數,成為百分之十一點五。
劉德勳分析,這應該與各項赴中國投資法規陸續出爐有關。他指出,近來政府公佈多項中國投資相關法規,也做出多項開放,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遊戲規則更為明確,法律規章也更為多元,完善的信賴機制讓台商有更多平台和政府溝通,自然會改變過去一直以為政府政策過於嚴格的錯誤印象。
另方面,因為有溝通、討論的平台,願意提出意見與政府溝通的台商也自然會增加,希望政策更為寬鬆的聲音也能夠公開表達。
【2007/12/26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