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在2008年啓動經貿的大三通,是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重要里程碑。而胡六點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這將是推動兩岸歷史問題邁向最終和平解決的關鍵。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兩岸領導人,尤其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及臺灣精英集團必須認真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是關係兩岸人民福祉的重要問題。
以目前世界局勢之發展,很難保證未來不會發生更加劇烈的動蕩乃至衝突,一旦在東亞或其他中國周邊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臺灣的地位與角色十分微妙和敏感。所謂軍事互信機制,一定是雙方雙向的互動與信任。臺灣固然希望大陸能承諾不對臺灣採取武力行動,但以目前局勢看,大陸也十分希望臺灣能安守本分,甚至能以民族大義出發,不與外國進行軍事合作,導致親痛仇快的局面。
因此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的提出,不僅僅是在經貿大三通基礎上的錦上添花之擧,更有現實環境下確立台海和平框架的緊迫意義。臺灣方面千萬不要單方面地一廂情願,認爲軍事互信機制僅僅是大陸撤除導彈,更應進一步檢討和反省,在大陸方面做出善意表示之後,臺灣應如何處理與美日之間的軍事合作。臺灣究竟在台海關係與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扮演什麽角色?只要稍有頭腦,就應該明白,只要臺灣不放棄向美國購買武器,不中斷與美日的軍事情報合作,那麽海峽兩岸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軍事互信,也不可能簽署真正意義的和平協議,這是臺灣的立場和意識形態選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于無聲処聼驚雷。胡錦濤的講話中善意的釋放是百分百,但是也不難解讀出來時不我予、只爭朝夕的味道。從中華民族崛起的大局著眼,臺灣問題的解決在某种意義上已經開始進入水到渠成、大勢所趨的軌道。胡六點所傳遞的信號是非常清晰的,臺灣方面如果僅僅從能否加入WHO之類的細枝末節來理解,恐怕會導致對大陸政治喊話意義的徹底誤讀。
從臺灣自身的利益出發,為2300万人民福祉考慮,臺灣政治領導人應從歷史的高度認真思考兩岸未來軍事互動的新型關係,從而把兩岸已經構建起來的和平成果進一步推上發展的快車道。
單純就軍事互信機制而言,兩岸完全可以創造性地擱置政治地位的爭議,基於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建立起有利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軍事互信,甚至軍事合作框架,從而為穩定亞洲乃至世界局勢做出重要貢獻。
我們不妨樂觀地估計,一旦兩岸達成軍事互信機制,並順利簽署和平協議,必然將極大激勵兩岸民生、經濟向積極的方向迅速發展,加速形成兩岸四地大中華經濟圈的整合,並有利強化臺灣的亞太營運樞紐功能。
臺灣地區領導人如能準確把握歷史的脈搏,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將有利於在兩岸未來互動中佔據有利地位,得到包括兩岸人民在内的全體中華民族與歷史的一致肯定。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