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精神病院
市長:
pc965643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學校社團
/
高中職
/
【精神病院】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作業報告】
字體:
小
中
大
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讀後感 By 豬豬吟
瀏覽
475
|回應
0
|
推薦
0
jean19910407
等級:
留言
|
加入好友
「這不是英雄事蹟,只是兩條平行線的短暫相會」,《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前半段是在學校看的,後半段我租片在假日午後把他看完,我必須說,這是最近看的電影裡,最震撼我心的一部。它並不是要頌揚這位革命鬥士的豐功偉業,相反地,導演以細膩的手法,拍攝出ㄧ幕幕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載著一車的家當懷抱著憧憬,兩位年輕人展開了患難與共的摩托車之旅,一開始只是抱持著「年輕,出去闖一闖」的心態去旅行,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趟旅行不但改變了他們的ㄧ生,改變了古巴、中南美洲,甚至改變了全世界。
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一個富裕的家庭,骨子裡流著西班牙及愛爾蘭的血統,然而他身上卻找不到紈褲子弟的氣息,相反地,天生超乎常人的正義感促使他時常挺身對抗不公不義,也讓他看見了社會中種種的不平等:在智利偏遠的山村了解在那裡的老人家要醫治癌症是何等的不易而近乎不可能;在庫斯科了解女生要完成學業是有多遙不可及的一件事,尤其是一個印地安女性;在亞馬孫的帕帕羅痲瘋村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痲瘋病患等待醫救,然而他們受到的歧視與不平等對
待使他們在死亡的邊緣不斷徘徊著。在萬里的旅程中,他嘗盡了世態的炎涼,在接受萍水相逢的人給予溫情關懷的同時也看盡了社會醜陋的一面-礦場老闆的尖酸苛刻,不把人命當人命;貧窮所帶來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一些人只能面臨等死的命運......,格瓦拉在旅途中對於世界深切的體悟,對於社會不公不義的憤慨,讓他將心中那股情感轉換為行動,於旅程結束的五年後投身革命的行列。
在阿根廷貝隆政府的獨裁統治下,格瓦拉的母親怕兒子被徵用做軍醫,於是協助他逃離阿根廷,顛沛流離了好些年後,在ㄧ次前往墨西哥避難的途中,遇見了卡斯楚,也就是他日後的革命夥伴。1955年後他開始參與古巴革命運動推翻獨裁政權,當政權被推翻後,格瓦拉開始協助卡斯楚實行共產主義,然而後來卻與卡斯楚理念不和而漸行漸遠,日後他轉戰剛果,在非洲積極遊說推動共產革命,在叢林裡過槍林彈雨的生活(這對普通人就是一件難事,但有著嚴重氣喘病的格瓦拉卻甘之如飴);然而最後在玻利維亞陣亡。
格瓦拉崇尚社會主義,以殷紅的鮮血奉獻給社會主義,革命行動為的是實行理想而非喜好權勢,堅持自己的信念而選擇在大權在握時離開古巴,繼續在非洲投身革命事業,至今仍就有許多人崇拜他、緬懷他,我想這並不全是因為他是共產主義的實踐者及成功人士,而有許多部分是因為他的熱情與對理想堅持,而透過電影,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英雄,不是神話人物,而是一個有血有淚的男子,會感動、會流淚、會感到惆悵……,是ㄧ個活生生真實的人物。我,或許對於政治的看法與他不同,然而看完電影,浸潤的雙眼,是因為看到了片裡年少的格瓦拉純真熱情的心,是因為對於兩位少年在經過一連串的考驗後,看過偏歪的世界後並沒有失去真誠,反而將體悟化為行動,先不評論最後社會主義的政權在拉丁美洲是否成功,然而他們卻透過自己的力量盡力去改變眼中不公不義的世界。在《摩托車日記》中的切‧格瓦拉身上,我找到的是許久未見的感動。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8539&aid=25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