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回這篇回到一半就在緊急狀態下關機了,現在只好用片段的記憶拼湊一下)
我覺得一篇文章某種程度上是反映了寫作者的靈魂
無論你使用的詞彙語法營造的情境氣氛甚至是主題的選擇等等
照這種標準下去看的話
例子裡
電腦改作文的[好意原]詞彙像是花草樹木天空是好的可以加分
[壞意原]就是文章有寫到教室課桌椅等等的是不好的要扣分
但是為什麼描寫下課時間一定要設定一個固定的情境?
難道描寫下課中教室裡同學活動百態就是篇爛文章嗎
我懷疑這樣的標準不只不適合拿來評估文章的優劣
如果換個題目,那是不是拼命寫積極面的人(使用正向詞彙ex.陽光,勇氣,面對...)就可以拿高分
從人生的黑暗面來寫的(ex.谷底,深淵,孤寂...)就是篇爛文章?
我說過我覺得一篇文章某種程度上是反映了寫作者的靈魂
那麼這樣的作法無疑的[某種程度上]否定了作者的靈魂
用幾個詞彙當標準連一個人的靈魂相信的價值觀都要有統一標準分出等級高下...
那這樣魯迅大概分數不會太高XD(想起了名為風箏的一課)
如果一篇文章硬要解剖掉的話我覺得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
一是層次(題目[我的家庭]寫家庭瑣事和藉由瑣事突顯家人感情的層次差別)
一是技巧(文章佈局啦描寫能力啦用字遣詞啦)
這樣的制度像是只從[技巧裡的一小小小部份]來當作[整篇文章]的評判標準
教育部好像說還是會保持人工閱卷
不是只用電腦來做絕對單一的定論
那我就不懂了耗時耗資幹麻多弄了一個不公不義的東西出來
簡直是太閒
有錢有閒弄這個不如去研究一下教育部字典編的妥不妥當吧...
(*一想到上次在劍潭要查教育部網路字典,結果天天維修,不知道在幹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