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韓德爾 其實 我這幾年一直圍繞著他 在2016 年時就唱過他的曲子
去年 我們又唱他的名作之一 <彌賽亞>
由於曲目眾多 我們去年唱了部分
今年繼續另外的部分 希望能把這部彌賽亞 給他完整了
聽說 整部唱完 要兩個多小時
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 這部 彌賽亞
《彌賽亞》(英語:Messiah),HWV56,是巴洛克時期著名音樂家韓德爾創作的大型神劇(中國大陸稱其為「清唱劇」),同時也是他最為有名的作品之一。多首合唱曲均深入民心,如《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哈利路亞大合唱》及《被宰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和《阿門》等都被世界各地合唱團和詩班所演唱。
傳統上,由於《彌賽亞》的內容與耶穌的降生、受死及復活有關,因此較常被安排於聖誕節或復活節期間獻唱整套或個別部份;至於個別單曲,則沒有特別的
限定。
《彌賽亞》是在韓德爾處境艱難的事業低谷時期創作的,但此後又成就了他事業上的另一個高峰。韓德爾初到英國,猶如一股清新的風,給長期低迷的英國音樂界重新帶來了生機。他深受國王(女王)寵愛,在宮廷里供職,創作了大量的宮廷音樂和義大利式歌劇。但這樣的「貴族音樂」不受下層民眾的歡迎,用義大利語演唱的歌詞、令人感到乏味的故事情節限制了普通民眾對音樂的理解。世界上第一部音樂劇《乞丐的歌劇》於1729年在倫敦上演,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這對以韓德爾為代表的貴族音樂創作集團提出了挑戰。此後,嫉妒韓德爾的朝臣開始在國王耳邊進獻誹謗,他經營的歌劇院也倒閉了。這些打擊對韓德爾無疑是巨大的,但他再次站了起來。
1735年7月,韓德爾收到了好友詹南斯寄來的三部神劇劇本——《掃羅》、《彌賽亞》和《伯薩撒王》。在韓德爾悉心研究這些劇本,並深深為之感動的同時,心靈也再次接受了宗教的淨化。他重新找到了創作的信心。1741年8月22日下午,韓德爾開始創作《彌賽亞》。關於韓德爾究竟花了多久的時間來創作這部光演出就要花兩個半鐘頭的巨作,各家說法不一。傳說他僅用24天的時間便完成了《彌賽亞》的創作。宏大的作品中融入了作曲家成熟的宗教虔誠。
「彌賽亞」是「救世主」的意思。《彌賽亞》的歌詞節選自《詹姆士王聖經》,兼採新約與舊約的經文,敘述了耶穌的出生、生活、受難、受死及復活。
全曲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耶穌降臨的預言和他的誕生(21曲)
- 第二部分:救贖的信息和耶穌為全人類的犧牲(23曲)
- 第三部分:耶穌的復活和最終的審判(13曲)
韓德爾的音樂以旋律的簡樸流暢、氣勢的雄偉、音響的明亮以及對人物、情節生動的描繪而著稱。他使詠嘆調的性格更多樣化,使宣敘調的音調更旋律化,並加強了序曲、間奏曲、器樂伴奏的標題性和造型性。對合唱的運用方面,他不拘泥於複調音樂,而廣泛地運用主調音樂,使兩者有機地揉和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合唱在神劇中的地位。
取材於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