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涵
真正的儒志,是在說什麽?
從第一堂課聽到現在,
賢士們明白『儒志』多少呢?
儒家的思想,明白嗎?(明白)
小仙我就問問幾句:
儒家的思想是什麼?
儒家的核心又是什麼?
儒家的核心,就是追求世界大同。
但是要如何做到世界大同?
有句話說:
「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所以要萬國太平,
得要從「治國」開始。
那『治國之道理』就簡單了!
一個國家要風調雨順、人民安泰,
必須具備三種條件:
第一、足食;
第二、足兵;
第三、民信。
賢士覺得:哪一項最重要?(民信)。
其實這三種的重要性是相等的。
好比『一個道場』
如果沒有糧食、沒有金錢,
道務也難以推動。
人如果沒有食糧可以吃,
就沒有力氣可以修道辦道。
今天賢士們身處在四色菊這個地方,
聽說這個地方是最困苦、最貧窮的,
但是咱們也不缺吃、也不缺穿,
這就代表上天對你們沒有偏心,
咱們要好好的感恩。
再來:「足兵」,
足兵,就是代表大家
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今天大家都是清口以上之人員,
代表上天的棟樑之才!
在人生的過程中,
經過不少的酸甜苦辣。
在修道辦道的過程中,
也經過了荊棘坎坷,
這也是在磨鍊賢士的心、
在磨賢士的意志力!
但是只要咱們磨而不磷,
志向永遠堅定不退轉,就是道場的菁英,
如此才能護持道場的命脈,延續眾生的慧命。
第三:「民信」。
要得到民信,
自己要懂得培德,以身示道,
道德要從我們身上顯現出來。
要如何培這個道德呢?
其實大家原本就具有道德之心,
只是因為迷昧了,所以今天要藉著
「溫良恭儉讓」來給自己修修德性。
溫:就是溫和,
對人要平易近人,能夠與眾生相處。
佛之所以成為佛,讓人人朝拜,
就是因為佛與眾生平等。
佛是眾生,眾生是佛,
佛從來沒有嫌棄眾生,這就是「溫和」。
良:是善良,
從心性發出來的那一顆心,
從天性流露的那一顆心,
就是想要幫眾生解救苦難的心,
這就是「善良」。
恭:恭敬的恭,要對誰恭敬呢?
對自己要恭敬,
「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
自己的真主人要懂得恭敬,
所以做什麽事情
都不可以違背自己的良心。
因為人立於天地之間,
俯仰要無愧,這是對自己的恭敬。
我們對別人也要懂得得恭敬,
對長輩要懂得恭敬、
在道場上要實行倫理、
在家裡也要懂得遵守綱常。
儉:儉就是節儉,就是儉約。
在孔子的弟子當中,誰最節儉?(顏回)。
他一簞食、有瓢飲,也能夠安貧樂道,
雖然身居陋巷,也沒有覺得很羞恥。
雖然是放學時間,可以回來家裡吃飯,
但他為了精進道學,也把飯菜弄熱,
在中國寒冷的天氣,
飯菜沒熱過都冷冰冰的,
他也就這樣趕快簡單的吃一吃,
從來沒有要求吃梅花餐、
從來沒有求過要香噴噴的菜餚,
只是填個肚子飽,
一吃完就趕快回到學校去學習。
如果咱們有顏回夫子這種精神來學道修道,
這樣你們的老師就得到很大的安慰了。
讓:可以說是「謙讓」、
也可以說是「禮讓」、
也可以說是「忍讓」。
有句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咱們有包容心,
對別人的過失不要計較在心裡,
能夠包容別人,
學習彌勒祖師的大肚量,
人家罵我,我也笑口常開;
人家侮辱我,我也笑口常開。
吃虧,乃是佔便宜,
雖然在表面上是自己吃虧了,
但是從這當中,
咱們就能夠懂得怎麼培養自己的德性,
也學習了包容。
在家裡,夫妻之間有没有吵架?
平常是太太先退讓?
還是先生先退讓?(先生)。
那就代表乾道的心量比較廣大是嗎?
那坤道的賢士可要加加油喔!
如果你的『心』能夠寬、能夠廣,
就算整個宇宙容得下。
要心寬、心廣,
就要常常拉一拉自己的心,
就像一個鬆緊帶,
你常常穿它,常常拉它,
就可以變得很鬆,變得很寬。
當事情來的時候,
第一次你可以包容、
第二次你也可以包容,
愈包容,你的心就愈廣大。
所以「培德」
就是為了要取得別人的信任,
如果咱們懂得培德,
你身上就能夠顯出「道氣」,
然後出去渡化眾生,
眾生對你有信心,看
到你修道有『道的氣質』,
人家才會跟著你來學道、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