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小紫涵的異想世界
市長:小紫涵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小紫涵的異想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修行之地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胡適:「利息在人間」….
 瀏覽68|回應0推薦2

小紫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亓官先生
小紫涵

1919 年秋天,

林語堂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

文學系官費留學的名額,

但剛讀了一年,他的助學金就被停掉,

眼看著就要退學斷炊了。

萬般無奈之下,

他向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胡適求助,

「能否由尊兄作擔保

  借貸1,000美元,

  待我學成歸國之後償還?」

不久,林語堂果然收到

胡適1,000美元的匯款,

匯款單上附著一句話:

「這是工資預支款,

  君歸國後,一定要回北京大學工作。」


哈佛畢業後,

林語堂去德國萊比錫大學讀博士,

他再次向胡適借錢:

「再向學校預支1,000美元。」

沒幾天,他又收到1,000美元匯款單。


學成歸國後,

林語堂如約到北大任教,

他去找當時的校長蔣夢麟歸還2,000美元,

蔣校長懵了:

「什麼2,000美元?」

林語堂這才知道,

學校根本沒有出過這筆資助,

那都是胡適個人的錢。

而且這件事,

胡適壓根就沒跟別人提過。


1966年,在胡適的墓前,

林語堂公開向世人講述了這段往事。


國學大師陳寅恪自幼患眼疾,

抗戰期間,他右眼失明,

左眼有視網膜脫落的危險,

在倫敦治療未果。

1946年,陳寅恪回國途經美國,

當時胡適正在紐約,

知道陳寅恪的病情後,

他找了很多美國的眼科專家為陳治療,

但都沒什麼效果。

於是胡適百忙之中,

請人帶給陳寅恪1,000美元。


1956年,教育學家余家菊患了眼疾,

要到美國動手術,

當局只給了他1,000美金,根本不夠用。

胡適聽聞後,資助了他不少錢。

兩年後,

胡適在和秘書聊天時無意間提起,

大家才知道有這麼回事。


1961年,大學畢業不久的李敖,

生活困苦到把褲子都送進當舖了。

胡適聽說後,寫信給他,

並附上1,000美元的支票。


很多年後,

李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裡

講述了這件事,他回憶道:

「那時候1,000美元相當於

  現在4萬塊新台幣。

  他幫了我很大一個忙,

  我把他的支票兌現以前,

  還特別照了張照片。」


李敖這個人是出了名的狂妄,

被他罵過有名有姓的人不下3,000人,

他卻唯獨對胡適敬重有加。

他曾說過,對自己一生

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

「胡適」和「常凱申」,

一個是朋友,一個是敵人。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

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句話:

「我的朋友胡適之。」

那時,

「上自達官顯貴,

  下至司廚、走卒、擔菜、賣漿等等行業之中,

  都有胡適的朋友。」


胡適的收入,在同行中算是很高的,

但也架不住他千金散盡

愛助人的慷慨豪氣。

何況,在家裡,

太太江冬秀才是大管家,

胡適賺的錢都要上交的。


對於他愛資助別人的癖好,

江冬秀原先有過埋怨:

「你今天資助張三,明天資助李四,

  再這樣幫助下去,我們也要人家資助了。」

但發展到後來,江冬秀也被同化了。


抗戰期間,胡適擔任駐美大使,

江冬秀獨自留在家帶孩子,生活很窘迫。

胡適往家裡寄來1,600美元,

她馬上分成幾份送給同樣艱難的親友,

給羅爾綱夫婦150,吳晗100,

借給毛子水100,給傭人140,

又給幾位同鄉幾百元,

還給某學堂捐了200。

胡適知道後,特意寫信誇讚她:

「我很贊成你捐二百元給周先生的學堂。

  我到歐洲之後,也還​​要設法

  寄點錢捐給他。

  你在患難中還能記得家鄉貧苦的人們,

  還能寄錢給他們,真是難得。」


歷史學家羅爾綱在胡適家吃住了五年,

吳晗有一次找江冬秀借錢,說要藉雙份,

一份他自己用,一份留給他生病的女朋友用,

江冬秀拿了三倍的錢給吳晗,

說你不用借,這些錢我是送你的。

(但這兩個歷史學家後來卻都公開罵過胡適)


1959年,

胡適與一位賣燒餅小販袁瓞成為朋友。

後來袁瓞患了鼻癌,

胡適立刻寫信給他認識的醫院院長:

「這是我的好朋友袁瓞,

  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責。」


散文家陳之藩到美國留學,

胡適借了一筆錢給他。

幾年後,

直到陳之藩到曼城一所教會學校任教時,

才有能力分期償還胡適當年的借款。


當他還清最後一筆錢後,

胡適回信道:

其實你不該這樣急於還此四百元。

  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

  因為我知道我借的錢總是一本萬利,

  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


陳之藩後來說:

「我每讀這封信時,並不落淚,

  而是自己想洗個澡。

  我感覺自己污濁,

  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

  與這樣廣闊的心胸。」


胡適去世後,

陳之藩曾經一連寫過九篇悼念胡適的文章,

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並不是我偏愛他,

  沒有人不愛春風,

  沒有人在春風中不陶醉。」 


而今距離胡適去世

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

隔著新舊交替的時光,

人們再談論胡適,

更多的是關心他的私生活

以及婚外情有幾個女朋友,

在意他的博士頭銜。

然而,在津津樂道那些庸常的瑣事時,

是不是應該多關注這個大師

曾在他人危難時施以援手,

為這個社會留下過怎樣的溫暖和感動。


「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

  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

胡適說得沒錯,即便他早已不在了,

他的善念仍然像冬日的陽光一樣,

溫暖著曾經被凍僵過的人們。


Linda Hs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8475&aid=724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