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涵
《道德經》:
「不自見,故明。」
不固執自己的意見,
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就能增廣見聞。
徒兒啊!
合理的訓導要學起來,
而不合理的訓導也可以作為警惕,不要去犯到。
如果你能敞開心量,
多學、多關照,必定受益無窮。
如果你知道這件事不好,
就不要再做,不要再去犯它,
知道發脾氣不好,就要克制;
知道貪心不好,就要克制貪念;
知道嗔心不好,就要平心靜氣。
貪心不除,嗔念不除,就是癡,
這貪、嗔、癡是修道的三害,也是地獄三條根。
咱們修道辦道要做到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不是為師把話說得這麼容易,而是徒兒要不要達成的問題。
一切的言行舉止,都要有良心做主,
不該做的就不要做,這是對自己負責,
你們不敢面對自己,
不敢對自己的心念、言行負責,
就好像深怕站在鏡子前現出原形,
那是因為你們的自性不明,
所以看不到那個良心,佛性當不了家。
徒啊!
你們要對自己的面貌負責,相由心生嘛!
你隨時都要看管好自己的心,對自己負責,
重整身心,隨時都可以出發。
萬物靜觀皆自得,
你的心量有多寬,容量就有多大,智慧就有多深,
你的心量不夠寬,怎麼能讓人看出你身上有道,
你怎麼能代表道呢?
你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個護法神,
祂隨時都會提醒你,
你有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祂會喚醒你們累世裏慣性的迷失,
提醒你不要墮落到六道輪迴中,
從你求道的那一刻起,
那個護法神就已經安坐到你的本位了,
不管是這一世或是來世,
你都與祂結下了無法分割的緣份,『祂』就是你的佛性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