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月25日 20170225易經學習日記
《目迷五色,去彼取此。》
《易經》乾卦講:「六爻發揮,旁通情也。」一卦有六爻,任何事情,當它發揮功能、產生影響力的時候,一定是會牽涉到人情的。人會跟著感覺走,人與人的互動,講的都是情。
《韓非子》有一則故事是這麼說的:宋國有一位富人,家裡的牆壁,因為下雨沖刷而損毀。兒子告訴他要趕快把牆給修好,否則必有盜賊來犯。鄰家一位老先生,也用同樣的話語提醒他。
結果到了晚上,果然有盗賊翻牆入室,偷走了不少財物。富人一方面覺得自己的兒子還真聰明,簡直就是神機妙算;一方面又疑心起隔壁那位老先生……猜得這麼準,該不會小偷就是他吧?
其實富人的兒子和隔壁的老先生,兩人說的話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富人的認知卻是相反的呢?原因在於關係不同,是非就不同了!所以中國有句俗諺:「交淺不可言深」──你可能只是出於好心的提醒,但是交情不夠,就不免讓人起疑。
古聖先賢看問題,非常重視「異中求同」的道理──從「異」中去發現背後的「同」。如果只看到外在變化,卻不知如何從變化裡頭,去找出背後那個不變的規則,那麼你就會「目迷五色」,被外在的變化所迷惑,看不清楚事實的真相。
《西遊記》有一回寫到:孫悟空覺得玉皇大帝住在天宮裡,什麼事情都不會做,能力這麼差,倒不如自己來做。於是他就天天去鬧,逼著玉皇大帝搬出天宮,換人做做看。
最後鬧到如來佛祖出面協調。如來佛問孫悟空:「你的本領有多大?」孫悟空說:「我一個筋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遠。」如來佛說:「好吧,那你就翻翻看,看能不能翻出我的手掌心。」孫悟空使盡力氣,翻了好幾翻,看到了五根大柱子,他心想,這裡應該就是路的盡頭了。
於是,孫悟空挑了根柱子,撒了泡尿,做個記號,還寫下「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幾個大字,得意的回去跟如來佛覆命。想不到,如來佛伸出手掌給他看,「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幾個字,就寫在那右手中指上──孫悟空根本沒能翻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在中國哲學史上,《繫辭傳》是一篇極重要的論文,也是易學思想的總論。「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說明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道理。在過去,如果我們肯定一個人,就會說他是「一方人物」。
想要形成一種局面,就要聚集各類人才。《史記》講那個混混出身的劉邦,當他做了皇帝以後,跟文武百官說:我為什麼能夠打敗項羽?正是因為我用了三個傑出人才的緣故。
他們各有所長,一個是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一個是能夠「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的蕭何;一個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能夠合理安排這三類人才,把他們分別擺在適當位置上,就是劉邦成功的最大祕訣。
我們看劉邦的一生,會覺得很有趣,那些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人,很多都曾經跟隨過項羽。但是每個人到了劉邦身邊,劉邦就會給他們一個小舞台,最後,把這些小舞台整合起來,就是劉邦個人的大舞台,而這正是「類聚」的功夫。
《易經》一卦有六爻,你想坐上五爻君位,底下必須要有一二三四爻。隨便抽掉任何一爻,就不是五爻君位,就會從天跌落到地,這裡面是利害思考,不是道德問題。
孔子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執政掌權的人學道,懂得道理,一定會愛護支持你的人;平民百姓學道,懂得道理,就比較容易接受指揮差遣。
前陣子十分火紅的《後宮甄嬛傳》,是一部宮廷情感大戲,背景設定在清朝雍正皇帝的後宮之中,如實地描述出後宮嬪妃的情感與心計。
戲裡的雍正皇帝,一生摯愛著純元皇后,但是他倆只有短短三年的緣分。之所以喜歡甄嬛,也是因為她和純元皇后容貌相似,所以產生了移情作用。
曾經問過友人,他是這方面專家,世間真有這種情嗎,就如此愛戀不捨?友人告訴我,那是因為相處時間太短。
清朝龔自珍寫了一首詩,詩中評論「人難再得始為佳」。什麼叫做「佳人」?沒有那麼容易得到,有段距離的時候,才會覺得真是「佳人」;而天天陪在你身邊,就只會是普通的「家人」。
「貴遠賤近」是人之常情。對一個跟你有距離的人,只要朦朧就有美。過於接近,再美的東西都不美了!所以人跟人之間,適當的距離是需要的。
在戲中,有些嬪妃必須靠耍心機、使手段,才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但是沈眉莊是不需要的。像她這樣的女孩子,有著顯赫家世做背景,有著千金小姐的儀態,知書達禮、端莊嫻淑,但是在緊要關頭,卻也使壞心眼設計害人。
壞人做壞事之前,都會給自己心理建設,說服自己是迫於無奈、情非得已。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多半來自情感上的偏差,很少有人是故意犯法,也很少有人要存心不講理。
「後宮」就是《易經》的一個卦,叫做「蠱卦」。處在一個封閉空間,和外界完全無法互通的環境,多有敗壞之意。很多人是先把自己封閉,然後得到憂鬱症;很少是先得到憂鬱症,然後才把自己封閉的。
一個人做事偏差,也許可能一時得利,但長遠來看必然受害。今天沒有被發現,但是日後呢?世間沒有不被發現的事。《後宮甄嬛傳》中的女性,個個都沒有好下場,讓我們明白「得失不過是一時的」。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有真知識,才有真道德。」知識沒有到位,守道德是痛苦的。你有了智慧,就會明白這個道理--沒有道德,受苦的一定是自己。
Linda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