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經典朗讀(楊定一)
2012年7月26日 10:35 兒童經典朗讀
錄自(楊定一博士.《真原醫》)
智慧與道德將是孩子一生最高的追求,
而「經典朗讀」
會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最佳方式,
因此,我們將經典朗讀納入
「兒童聯盟」推廣的重要項目之一。
鼓勵孩子探索古代典籍,
透過典籍上古聖賢的話語,
孩子得以接觸文化中最富含智慧的部份,
讓真正覺醒的智慧提供他們生命的方向感。
他們會以課本沒教的方式來了解生命,
直接進入人類歷史的智慧傳承。
讀經和任何宗教都無關,
但有趣的是也離不開宗教。
在教材部份可以選擇各宗教流傳下來的經典,
如佛經、聖經或道經。
亞洲的學童可以朗誦
大學、論語、老莊、孟子、唐詩或易經等等;
歐美的學童可以讀
莎士比亞(shakespeare)、
威廉· 布雷克(William Blake)、
威廉· 渥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的
「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或
「人權宣言(Bill of Rights.)」等優美的創作。
這些都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化起源,
蘊含了最高的道德標準與智慧,
是值得推薦的教材。
經典朗讀是最輕鬆愉悅的學習方式,
每天只需二十〜三十分鐘,
毋需強迫死背或理解,
重要的是活潑愉悅的讀誦,
也可以用唱兒歌或遊戲的方式,
讓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下自然熟讀。
這種教學方式強調
「正向鼓勵(Positive reinforcement )」,
每次誦讀後
可以用榮譽貼紙或其他鼓勵方式
來肯定小朋友的表現,
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就感。
在重覆的誦讀中,
自然地記住內容,
無形中幫助
發展記憶力、
發音技巧與表達能力,
並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我觀察到孩子誦讀十〜十五次後,
即可輕易的將內容記憶下來。
其實幼童有極佳的記憶力,
在七歲時達到巔峰,
七歲後開始發展理解力或分析力。
如果不善加利用,
他們會把絕佳的記憶力運用在
記住電動玩具或其他瑣碎的事。
在孩子可以快速儲存資訊的時期,
如果能吸收聖賢的思想與智慧,
必然終生受用。
現今的教學方式,
常強調要先理解文義
(contextual mearning),
其實這觀念是成人為學童設下的限制,
太早強迫他們理解或使用分析技巧,
反而造成學習的負擔與壓力,
且在闡釋文義時,
也可能加入了成人主觀
(甚至不正確)的理解或觀感。
讀經最不可思議的效果,
在於讓智者直接和學童對話,
引領他們真實面對生命中的順境或逆境,
在不同階段的成長過程中,
這些智慧的話語都將帶來不同的啟發。
此外,依據我過去推廣的經驗,
用這種輕鬆的方法,
不但會增加孩童文學的能力,
還會增強數理的能力,
以及加強孩童的注意力與定力,
克服注意力障礙,
解決現代普遍面臨的學習障礙問題。
經由朗誦,
可以將孩童的
注意力和意識力(聽、講、思考)
融合為一,
這一點可用最先進的醫學研究工具檢測。
孩童在朗誦的過程中,
能觀察到明顯的腦波趨緩現象,
可以從快速的β波慢到α波,
甚至某些孩童可以達到θ波,
也就是一般的睡眠波。
主要的原因是許多熟練朗誦的孩童,
經過幾分鐘的朗誦過程,
甚至可以達到左右腦波同步的合一性。
這種腦波同步現象相當罕見,
一般是在深度的靜坐
或者是在高度創意的狀態下才可能產生的。
所謂「天才」,
通常是處在左右腦波同步的狀態,
否則不可能充分發揮全腦的潛力。
其實這些觀念在國外早已得到認定,
我與兒童聯盟的成員們
在一九九九年特別去拜訪美國前教育部長
班內特博士(Dr. William Bennett ) ,
分享讀經的經驗。
他不但認同這種教育的模式,
還提供不少佐證,
說明歐、美地區
在四、五十年前就是用它來進行文學教育,
只是近幾十年來這種傳統模式已經被忽略了。
班內特博士同時認為,
假如朗誦方式可以普及化,
將會啟發學子未來最需要創造力與道德觀念。
在此,要真誠地感謝
許多認同的朋友支持並協助推廣,
目前全球各地
參加朗讀的小朋友已超過一千兩百萬人,
透過此一簡易的課程,
不但孩子們的行為舉止改善,且
記憶力、數理或其他學科方面的表現也有進步,
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都有顯著的幫助。
接觸古聖賢的智慧
能幫助建立孩子的道德感,
或說造物者所立下的最高道德標準,
這不但幫助孩子們心靈的徹底轉變,
在最高道德標準的長期薰陶下,
孩子面對生命中的可能逆境也已作好了準備。
Linda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