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涵
感恩前人-不休息菩薩 2014年2月19日 18:28
發一崇德的大家長,
陳大姑前人回天繳旨後,
上天封為「不休息菩薩」。
前人的事蹟,目前已陸續整理出版,
書中的前人偉大而不平凡。
後學僅就印象中的前人,
再略為補述一下所知前人的行誼。
我不想回天
有次前人在天元佛院立德班時,
前人集合跟帶班人員,
一邊把前面的點傳師一個個給叫了出來,
要他們背四書的也有,唱善歌的也有,
台北的某位點傳師被點名出來吟唱了
岳飛將軍的滿江紅,
前人話頭一轉,說台南也有一位很會唱的,
結果台南的朱經理現場清唱了一段聲樂
「在那銀色月光下」,
當時前人說了:
「我不想回天,
還是這人間有事辦、有歡樂笑聲」
「你們都是天兵天將來辦天事,
你們愈辦我就愈忙,我也不敢懈怠」。
大三時,有次台北成長營,
用餐時前人親自挾菜
給我們這一群準備接棒的學生,
一方面囑付我們
「道場要靠你們了,不要小看你們的力量..,
要為上天找好人..,要好好修道辦道..。」
當時頗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
決定要好好的修辦道以報前人大德成全,
果然這屆學生接棒後,
台北學界的道務頗有起色,
應是許多同修受到前人那份親切囑託所感動吧!
同樣的話語和場景,
多年來在世界各道場各佛堂,不斷的重現,
前人總是叮囑再三,
就怕後學晚輩們受不了考驗擔不了責任!
年輕人不可靠?
前人曾說過:
「老前人常跟她講,
年輕人不可靠,大學生靠不太住!」
前人聽了後不太服氣,
她老一直覺得年輕人有希望,
大學生有能力,將來可以委以重任。
所以早年前人是在沒有援助和修辦條件下,
她老沒有什麼學歷文憑,
完全是用她的愛心和誠心,
感召早年大學生,方才成就了今日崇德道場。
許多支線的前輩們雖也知道這個原理,
但真要花上十年二十年
這麼長的時間來培育年輕人,談何容易,
而大姑前人卻早在四十年前
就已經看到人才的重要性了,
她老不只私下疼愛學界,
連公開場合都表示她老徧愛學界,
希望社會界看在她的面子上,多幫幫學界。
今日看來,這種偏心,正是她老睿智展現,
既提攜了學界,也提點了社會界。
每次見到大姑前人,
必定是穿著正式服裝,頭髮梳妝整齊,
和道親提點的內容往往都是
忠義精神、三綱五常、三清四正,
班班法會講孝道專題,
不了解的人會以為前人是守舊派的傳統人士。
殊不知前人是守著的是
傳統的道德禮儀、文化思想。
但在道場的經營上,
前人則是日新又新、與時俱進、開放開明,
從精神指標到標準道場、
從組織帶動到分區運作、
從學修講辦到人才培育,
採用的方法是企業的組織經營、分層授責,
目的是為了文化的經驗承續,道場的慧命傳承,
她老展現男子漢所不及的力度和氣概。
修辦有德更有勇
有次前人提起她早年的修辦,
民國五十幾年時,警備總部嚴令查緝道親,
一時修辦道環境極為艱苦。
到了除夕時獻供,
竟到了連供品都採辦不齊的窘境,
當天前人獻了五杯清茶,並在佛前發愿,
叩求老母赦罪,她無德無能,沒把道辦好,
連過年都沒法給老母好好上供,
她愿把生命都捨給台灣,
求上天讓她老辦道成功,
來年再給老母補上供....。
這種對道的信心,
對眾生的慈悲,對辦道的堅持,
都是我們今日崇德人,應當深切反省的。
曾聽點傳師講述前人老
以前和政商人士見面,往往會手足無措。
因她老立志清修,
政商人士的聚會多數都是餐會,
又握手又拍照的,
我們大姑前人清修,多少有些不方便。
可是前人為了爭取一貫道的合法化,
為了讓以後道場能公開走入社會,
為了各個基金會的設立,
必須和政商人士交流,
她老放下了身段和矜持,
開始大方的走出去,甚至主動去握手。
前人晚年備受政府各界肯定,連年受獎,
前人來者不拒,她老說過:
「是為整個崇德才會來受獎」
「我不爭取、也不拒絕」
「要頒獎就頒獎,要殺頭就殺頭」
這種開闊的心胸,確實是德者的典範。
早年的政府無由拘禁,
前人不旦沒有因此而退縮喪志,
反而更堅定修辦,
用生命贏得政商人士一致的尊敬和肯定。
前人的眼淚為誰流
前人對同修的感恩也是一種示現。
崇修堂堂主林老太太人歸空時,
前人正在香港,連夜兼程回台,親為治喪。
她老說,
當初物資不足,
林太太常常會偷放幾顆大香菇送給前人,
前人回台中,把香菇切成薄薄的片狀,
混在白飯裏頭煮,每吃一口就流一滴淚。
之後大道普傳全世界,常有機會吃到香菇,
前人每次吃到香菇就想到林老太太,
想著想著淚就流下來,
總覺得還是林老太太送的香菇最香甜甘美。
我相信前人的眼淚裏,
包含了多少心酸與感恩,
那是對大道普傳的不易、對同修情誼的難捨。
現代大家餐餐吃的又飽又足,
但又曾感恩過誰呢?
思及前人的行誼,豈能無愧!
曾聽前人慈悲提過,早先在大陸,
老前人為了要選拔來台灣開荒的人才,
在明德壇徵選辦事人員。
那時要當辦事人員,要立清口茹素愿,
開荒人才要再加立捨身辦道愿。
前人當時尚不是辦事人員,
為了要能爭取能來台開荒,
馬上立了清口愿和捨身辦道愿,
果然被選上來台開荒。
前人向其姑姑和母親提到這件事,
前人的母親怕前人會受苦受累,每天都在哭,
讓前人深感自己不孝,於是對母親說:
「媽媽你不要再哭了,我不吃素就是,
可是我死後會下地獄。」
前人的母親一聽,趕緊說:
「你還是吃素好了,我不要你下地獄。」
就這樣前人才順利來台開荒。
我們想想,
為了辦道開荒,前人不怕苦不怕累;
為了家人長輩,前人自己承受委曲辛酸,
終於有了更大的修辦機會。
現在大道普傳,政府也承認,社會也肯定,
反而大家沒有像前人老那樣的發心和勇氣,
那還談什麼承擔和付出!
提攜後進不停歇
和前人比較有直接密切的互動,
是在八十三年淡江博德佛堂喬遷落成時,
前人親自到場安座,並留下和大家用餐。
因為是伙食團負責人,
點傳師特別安排和前人見面,
前人老語多鼓勵,知道後學很會渡人,
前人還特別勉勵後學一番,
多渡人和眾生結善緣,替老師爭面子。
這些話言猶在耳,
一轉眼前人離開已經五年餘了;
所謂過化存神者,肉身雖滅而精神常存。
許多新道親從沒見過前人,
但因為她老建構的道場,
大家一樣感受到前人的德澤和護佑,
這不也正是崇德的精神所在。
記得提拔講師那天,
幾位點傳師帶著要提拔的準講師去見前人,
前人對後學說:
「我渡了五十個人,就當前人了,
你渡了三百個人才當講師,
你要好好修辦,好自為之,
為我,也為崇德爭光...」
接著前人仔細問了後學的家庭背景,
點道的點傳師,
尤其詳細問了後學父親的職業和家庭狀況,
連家中多少人?經濟狀況?
參與道場的情況如何?前人都很關心,
後學說家裏是種田務農的,
父親一輩子在家種田,
前人聽了很高興的說:
「那很好,老實人才會出修道子。」
還說有空要後學帶父親給她老見個面。
提拔立愿完後,還特把後學叫出來,
對大家說:
「今天看到了許多有在修辦道的人,
心情非常的高興....」。
後學想,
前人只要看到任何一位肯為上天辦事的人,
即使只是談談天說上幾句話,
為濟公老師又有了好徒兒,
為崇德又有了生力軍,
前人老都會感到心情特別愉快吧!
後學相信,同樣的話,
前人也曾對無數的前賢們講過,
這種對後輩的期許和關愛,
是長者的愛,也是菩薩的愛。
在那之後,前人就長時間在養病了。
一次在光慧法會午餐後,
一群人推著前人老出來散心,
後學剛好要去廚房洽巧碰到。
沒想到前人一碰面就叫出後學名字,
嚇了我一大跳。
前人還很慈悲的對後學說有能力要四處去講,
我的因緣很特殊,要多為上天帶一些人,
她對後學有信心,並轉頭對後面點傳師說
你們不要擋了人家的因緣。
偶然的聚合,讓後學深感到前人
對晚輩生力軍的那份器重。
而這些年來,後學可以對前人老說一句話:
「小後學沒有辜負您老的交待,
沒有丟崇德的臉。」
但和前人最近的一次接觸,
卻是前人老歸空後停靈在光慧時,
上萬人排了三四個小時的隊,
當時看著前人安詳的躺著,神情肅穆莊嚴,
像是睡著了一般,
前人老了卻塵緣回歸無極理天了。
見到一位真修實辦者成道,
內心真是歡喜又不捨,傷悲又讚歎。
這一次見面雖是最後一次見到前人,
但之後相信前人老
將活在每位崇德後學的心裏面。
菩薩萬行渡眾生
還有一次在北玄宮禮堂,
前人最後一次在學界法會出現,
之後便因為生病醫療的關係,沒有再見過前人。
那次,前人彷彿預知自己塵緣將盡,
語重心長的叮嚀大家,
她最後的心願便是
「道場能達標準,這樣我死也瞁目」,
當場邊說邊落淚,當下後學真是痛心疾首,
讓前人老人家生了病還要這樣為了道場擔心。
記得她老最後幾句話:
「算是我求你們了,一定要達標準.....,
我求你們大家了,讓我也可以了愿,
求求你們」。
前人對崇德最後的承諾,便是
「要當崇德永遠的前人」
「我永不休息,直到所有崇德人都成佛」。
在佛經裏記載著諸多大菩薩的種種悲愿:
文殊師利菩薩,
願為佛之師,學生不作佛,祂也不成佛;
地藏王菩薩,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觀世音菩薩,
十二大願,聞聲救苦;
普賢菩薩,
十大行願,禮敬諸佛。
前人老對眾生的那份慈悲喜捨:
一生到死為圓滿道場的擔當;
要求自己成就眾生的愿力;
誓跨火焰山的無畏勇氣;
道傳九洲永續傳承的智慧。
這是菩薩的心量境界,
這是菩薩一生的行誼,
這是菩薩永恆的證願,
大姑前人她是不休息的人間菩薩。
我們何期有幸,
見證了一位菩薩的發心、修證、渡眾、成道,
也因為不休息菩薩,我們知道了
如何學修講辦、
如何慈悲善捨、
如何成就眾生.....。
謝謝您用生命的示現,不休息菩薩!
我們永遠的前人!
分享自 范聖杰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