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兒童生活體驗營﹝我們的家﹞
承天恩師德、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慈悲護佑下,沐道於發一崇德「率性進修班」,是人生中的一個殊勝機緣,這不是偶然地巧合,是命中註定,是道法自然運生的力量,引導我們的生命走向嶄新,一個重要方向。
「中庸」首章開宗明義告訴我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言簡意深的開示,告訴我們它具有重大含意,必須敞開胸懷與乘願之諸仙佛菩薩相應,投身參悟「率性進修班」,才得以圓滿,而得心開意解之妙,不斷以開拓新的視野,看待周遭萬物每一個生命固有奧秘,繼續探瞰生命中的另一層面,啟發、領悟來具足修行,以人身殊勝,精進而達到究竟成道。
為了讓「率性進修班」的學員,踴躍全程參與,能專心一致上課行修,在進修之同時、同地為學員子女特別規劃生活體驗之活動,讓學員多一分安心,少一分後顧之憂,並與子女攜手同沐於道,歡喜前進,共享道化心靈成長之喜悅。
「兒童生活體驗營」的籌辦,以學員的幼稚園大班以上子女為對象,幼幼班的小小朋友亦在列,由專職志工老師隨旁帶領與照顧,並與小哥哥、小姊姊們共享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喜悅和快樂。兩天一夜的活動期間,提供早、中、晚之素食熱餐及免費住宿,家長及小朋友每位 200元﹝含子女保險、教材、食宿費等﹞,無法供應收費動輒就上千、上萬元之觀光飯店或民宿等級享受,只是將就睡得心安的通鋪、衛浴設備齊全。不過有媲美陽明山的景致,無需開車上山登高去,在夜落低垂入深時,不妨上樓扶欄遠眺,俯瞰著暮靄襯托,在點點市區燈光閃爍交融的夜幕下,真是美不勝收,不論天候季節是晴、是雨、是風,各領獨特的氣質和風貌,讚嘆是美的延伸,恰似天上真境。
「兒童生活體驗營」的開辨至今,已歷數梯次,頗受好評及肯定,反應熱烈,報名踴躍,名額有限,常有僧多粥少之憾,持續經營之需,仍戰戰兢兢的動員人力與資源,群策群力不斷地推陳出新,詳細計劃活動的每一項目,內容、品質上,放大到休閒樂的格局,充分寓教於樂為展開,而不是受託照顧的服務。並定時開會檢討改進,做到完善無缺的全程準備,加強急救醫療應變、護送機制與動線,也為每位小朋友辦理保險,強調以「輕鬆、安全、溫馨、」為前提。
整個營梯配合「率性進修班」的作息,兼顧學員對子女的親情關愛,利用休息時間來親與子互動。其實「兒童生活體驗營」就宛如是小朋友「率性進修班」而預備先修,能感同身受到諸仙佛菩薩乘願慈悲,沐於真道的那份喜悅。「兒童生活體驗營」以聖哲故事為主題,課程有小朋友最愛的「講故事時間」、「機智問答」、「團體活動」、「影片欣賞」等超夯的活動內容,並指導生活禮儀、智能開發、美學創作、家事小技巧。整個課程裡沒有諄諄教誨的教條,循循善誘的嚴肅,而是輕鬆自在,生動活潑,是小朋友的快樂園地,也是良好社交活動場所,有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小朋友,整個生活是玩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良好互動結交成為摯友。
這裡有服務志工、輔導老師群,個個修養良好,沒有仙風道骨一臉酷相,更不會拿起板擦丟人,更有愛心、親切的大哥哥、大姐姐,體貼呵護著每一位小朋友。歡迎小朋友加入「兒童生活體驗營」,享受「生活體驗,體驗生活」,倍感溫馨及幸福,一點兒不覺得陌生和孤單,很快地會認同這裡是「我們的家」的歸屬感。
「講故事時間」,透過老師之口,親切自然、深入淺出地娓娓道出聖哲先賢們的一生行誼故事及顯赫一時的勳功偉業,讓後人稱頌。有終生寫作,醞生名作,為後人吟。有修持正果,樹立風範,供後人仰慕....。用最吸引小朋友的方式,比手劃腳、繪聲繪影地講一則故事,把人和事、情和景,描述得活靈活現,乍聽之下,有如生逢此時身歷其境般的。小朋友個個聚精會神,毫不吃力,格外地聽得進耳朵,對聖哲有了新的認識和景仰,是知性生活的初體驗。
也安排小朋友「講故事時間」,由輔導老師指定人選,或小朋友推選代表,或自奉奮勇上台講述聖賢故事,輔以自由漫談方式,舒緩緊張和壓力,上台每位小朋友表現得可圈可點,有剛開始緊張得結巴口給努力說完,大家鼓掌給愛的鼓勵,有說得令人莞爾,博君一笑,也是值得佳獎一番,有一上台就侃侃而談、口齒清晰,不輸名嘴俐落,博得一致滿堂彩。
「機智問答」,是融合了聖哲故事,題庫領域的新開拓,配合小朋友的理解能力,獨特的出題、獨到的開掘,引人入勝,只需要稍加動動小腦筋,即可機智的答腔,一問一答交互之間妙趣橫生,十足感染到聖哲的睿智與幽趣,鼓舞了小朋友機智的聰敏與妙答,有時忍俊不住捧腹大笑,有時讓人嘖嘖稱奇,拍手叫絕。真所謂:「一句童言稚語打破聖凡笑滿腮」,不正是小朋友開啟智慧的初體驗呢。
「團體活動」,用心設計一系列的團體遊戲、康樂活動,巧妙地融入了生活常規、行為儀節在其中,是一種透過遊戲來隨機導以品格教育,格外地鮮活、有趣,小朋友們投入在遊戲中,渾然忘我的盡興,不知不覺把生活禮儀深植在心田裡。不會造成心理的負擔,反而是一種樂事。遊戲的過程玩得十分盡興,玩得興味盎然,嘻笑之間充滿歡樂,一而再要求再玩下去,連下課鈴響了,仍意猶未盡,經再三催促休息,大伙兒才悻悻然的解散,空氣中依舊盪漾著快樂笑聲的餘音。
團體活動不只有遊戲、康樂的動態課目,包括了小朋友喜愛的「美學創作」,開闢一個自由創作的感性空間,專任美勞老師隨堂指導色彩的應用基礎及啟發對美的感受,不設定任何題目,小朋友可以不拘泥、自由自在的揮灑,把想像中美的感覺表現出來,即便是一張塗鴉圖畫,一個不成形的雕飾,是小朋友「原創作品」,是爸媽眼中值得珍藏的瑰寶,那是沒有美與醜的鑑賞,沒有好與不好的分數評價。最重要的啟發小朋友「以創意的心情來完成每一天的經歷」的生活體驗。
服務志工、老師,會適時隨機的指導小朋友日常生活禮節,寒暄問候答禮、用餐的規範,引領著小朋友做個有禮貌且知所進退的好小朋友。適切隨堂的教導家事小技巧,應用在生活中處處便利,小朋友親手做家事時得心應手,當爸媽的小幫手,做個聽話乖巧而孝順的好孩子。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欣賞影片,首播是介紹道場、讀經教學或表演記錄片,也選擇多部適合小朋友的普通級影片,以小朋友的舉手民意多數為依歸來播放的片子的先後順序。欣賞影片結束各自回到床位,躺下舒緩心情,仍和鄰床輕聲嘰嘰喳喳的交談,大概是外宿的新鮮體驗,不一會就沈陷進夢鄉中。志工老師輕聲道一聲:「晚安!祝小朋友一覺到天明。」
活動圓滿結束時,牽攜爸媽的手,笑逐顏開的踏著輕快步伐,不時的抬頭報告這裡的生活點滴與爸媽分享,夕陽西落斜照著手攜手溫馨幸福的長長身影。此刻不用互道珍重說再見,沒有離情依依的感觸,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啊。
Linda Hsu
本文於 2009/09/15 16:48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