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佛影仙蹤常伴
每逢週六晚上,是我最感快樂和歡喜的時段,在外不論多忙會想盡辦法,有歸心似箭的強烈感覺,在晚上七時三十分之前必定趕回佛堂,除非是重要會議或辦道。
不是為了趕回要渡過週末狂歡夜,而僅是為了想聽聽親子讀經班孩子們的讀經天籟之音,即便只是短短的一句詞,那是多麼享受的事!愜意自在正是最好的寫照。
很快的,就進入了小朋友讀的經典的文詞意境裡。突然變得好吵,還夾雜著一些小朋友的尖叫聲,一陣兵荒馬亂,小朋友爭相的跑著去上廁所,原來是下課休息五分鐘。
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現實來,不知什麼時候,眼前冒出了一對小姊妹花,一臉惑疑的站立在跟前,於是問她們:
「怎麼啦!有什事嗎?」
「老師,可以發問嗎?」小姊姊先開口問道。
「當然可以呀,妳問!」
「老師,妳上個禮拜說在讀經時,諸佛菩薩會陪我們一
起讀?」
「可是怎麼看都沒看到哇?」疑惑的問著。
另一個妹妹強著說:
「上課時,我很注意的看四周、佛桌、窗戶、天花板都
沒半點影子?我還問媽媽好幾次。」
「有啊!」我笑著告訴她,一本正經的。
「諸佛菩薩一直都在身旁呀!妳沒看到而已。」
「就在旁邊一直陪伴著妳。」
「那有?」兩姊妹面面相覤,瞪大疑惑的眼。
「坐在妳旁邊的是誰呀?」我說。
「是我媽媽?」
「這不就是了,媽媽是不是一直陪在妳身邊,陪妳讀經、
教妳識字,伴隨妳低聲的讀,多慈祥、多關心妳倆?
「媽媽就是化身的菩薩呀!」我告訴了她。
兩小姊妹聽了,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綻出笑靨的說。
「原來媽媽是菩薩!
於是小姊妹花快步的跑去告訴媽媽。
「媽媽!老師說妳是化身菩薩,來陪我們讀經的。」
不一會兒,聽到從佛堂一角傳來大人笑呵呵的聲響。
沒一會兒功夫,又蹦出一個小三的小男孩。
一看準是要問題的。
「來,告訴老師要有什麼事嗎?」直接了當的說著。
小男孩有點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說:
「我爸媽沒來陪讀,那我就沒有菩薩陪了。」
抓了抓頭,一副哭喪著臉說著說 :
「沒有的事,大菩薩沒來陪你,是因為工作忙。」
「還有其他的學童家長、讀經老師,他們也都是啊!」
小男孩想了想,又問:
「可是………」,
「陪你的人很多,坐在你左邊的是誰?」
我打岔繼續說道:
「是小鳴。」小男孩毫不思索應答著。
「那右邊呢?」
「前面?」
「後面?」連著問。
「是小儒、小美、還有興國他們」,一口氣回答著。
「那就對了,大菩薩沒來,有許多小菩薩在陪你讀經。」
「你們可都是未來小佛性,就是心地善良的小菩薩!」
「你有四位小菩薩在陪著你讀經呢!應該高興才是。」
小男孩這才心滿意足的點點頭走回座位。上課了,氣氛更熱烈,此起彼落讀經聲,如珠落玉盤般的清脆、有力的響起。這才想起上週上課,在課堂上講了一則經典裡的小故事,還說了鼓勵小朋友要好好讀聖賢書的話。
「當小朋友在教室裡讀經,有小朋友、老師、父母家長這麼許多人聚在小小的佛堂裡,會引動諸佛菩薩來關心小朋友有沒有認真在讀,祂們也會和你們快樂的一起來陪讀的喲!」
「你看佛桌左邊,濟公活佛翹起二郎腿氣定神閒的坐在那兒,一面搖扇笑嘻嘻,一面把玩著胡蘆呢。」「祂啊!眼睛可是會不時瞇向小朋友,看著佛堂的小朋友有沒有在認真在讀經啊!」接續著說:「還有中間坐的是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祂也是時時在關心著你們,看到你們在讀經,看的高興了笑開懷的撫摸著大肚皮,眼睛更瞇瞇了呢!」
「右邊立著的觀世音菩薩,淺淺一抹微笑,多慈悲又詳和也在陪伴小朋友讀經,還不時頻頻點著頭,直誇口稱讚呢。」
「更有滿室的佛影仙蹤在四處,也在陪伴著小朋友一起讀經。」「還有每一位小朋友身旁都有其他的化身菩薩在坐陪,所以要認真的讀聖賢書,要不然諸佛菩薩會離開不陪你們讀經囉!」「你們說好不好!」
小朋友們聞之高興得齊聲應答:「好!」小朋友是多麼期待呀,佛影仙蹤是即興奮又快樂的經驗!不是神通奇蹟,不是空穴來風,它有根據、有道理,沒有誤導讀經的方向,是有正面的意義及啟示。
崇德道場是唯一的正道,而在各地有家庭佛堂、公共佛堂麻雀雖小、卻樸實無華,莊嚴無比,磁場比起其他的雕樑畫棟及各大廟宇、佛寺等來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好唯崇德的道場、佛堂才有的根源,「道」是何等的尊貴,凌駕外在之上,是無可比擬的。
「佛影仙蹤」是很自然的機緣,再稀鬆平常不過,當然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不可思議的,它感覺起來就像冥冥中已註定似,顯現時有股無法解釋的力量在引導我們,也引導諸佛菩薩一次又一次的機緣,去經驗或體會真如。
絕不是坊間無稽誆稱的通天眼,陰陽眼,甚至是觀落音,見的全是鬼影幢幢的,不把小朋友嚇壞才怪,而且很快的就不攻自破、鬼話連篇的一下子就露出破綻。
立身在崇德的道場、佛堂,感受就是大不同,心靈本能會激起奧妙神秘的經驗,會令人肅然起敬,全身為之舒暢,就如同一隻翱翔在空中的風箏,倘佯在浩瀚無邊界之「道」,不由得衷心的贊歎!真是感激諸佛菩薩及辦道的好所在。
試想,一間佛堂裡有讀經老師、陪讀家長、小朋友等加起來約有四十幾來人匯集一室,彼此自在佛性互映,頻率會愈來愈高,引動力更不可思議,導引諸佛菩薩不請自來呢那可是滿室的佛影仙蹤,來陪小朋友快樂、輕鬆自在一起共襄盛舉把經典來讀。
放下執相!放下存疑! 即是中斷想以邏輯控制而發展將進行的理性思考而要從更高的精神層次,產生新的思維方式來進入心靈中,轉化為直觀智慧。
這種思考方式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不是心念導致,而是心靈深處散發出來的直覺,與宇宙相互緊密的連結,隨時會顯示出來,不單是夜裡睡覺時作的夢,晝日的思維和意念,甚至於白日夢所呈現的景象與徵兆,再來引導、指點迷津、提供完整的架構。
在崇德的道場、佛堂求道時,經明師一指,繼修道的機緣一個接一個次第接踵而至的顯現,就已經賦予了這種思考的方式,只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意識被外在情境引發貪、嗔、痴意念時,致「識不轉、識未淨」,是無法用肉眼親睹佛影仙蹤,唯有日日勤拂拭,藉著讀經化「意」淨「識」轉「識」為「智」,融會貫通後,用心去感應,心靈當有股清流湧出,無聲的歡喜在心田盪漾了開來,就是親近。
「讀經」,是一種修為,也是精進,不管是大人或小朋友,『不要把經典文章看成知識上的一個觀念,而當它是實際上的ㄧ種心裡感受』,這是新體會。
其實,是司空見慣了的事,只是不曾觀照過新體會的出現發覺時會有令人激動之感覺,遊盪在存在經典裡的意境空間裡就是一副優哉、悠悠蕩蕩的模樣,猶如活生生的經典裡頭,和諸聖賢席地而坐打哈拉去了。
有了這樣的新體會,擴展了意識,促使向外延伸而轉化了讀了一遍再一遍,即便是親子讀經班的小朋友智慧啟蒙中,等成長階段智慧開發了,自然會懂得曾經讀過的經典,字裡行間的意涵和真諦,無須對照解釋書本才弄懂一大堆的說文解字的表相。
「讀經」最大的難處,是不在於求取答案,而在於認清自己面臨的問題。剛開始時,許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糢糢糊糊的經驗,很特殊心靈狀態,任著奇妙的機緣來引導,往經典的空間一步步邁向前,慢慢地從比較迫切、比較小的問題著手,由簡入深的去探究,並落實於生活,從日常生活中去觀照自省一言一行,是否是符合菩薩行宜?時時檢討與人的應對及相處方式是否偏離了佛性的修為?漸入佳境後,會認清自己真正的身份了解真正的自在,精進而綴上更高層次的精神及未來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