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303美麗神話】
市長:203美麗神話  副市長: I'm共仔*(人因夢想而美麗充實ˊˇˋ)小夏〞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高中職【【303美麗神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油桐學坊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賦與賦的流變
 瀏覽1,117|回應0推薦0

203美麗神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賦與賦的流變

名稱 

短賦 

古賦(大賦)

俳賦(駢賦)

時代 

戰國 

 

魏晉 六朝 

特色 

1.篇章短小。 

2.用以說理。 

1.辭藻華麗,筆勢誇張 

,多長篇。 

2.好堆砌冷僻文字。 

1.篇幅短小,抒情多於鋪陳。 

2.講究聲律諧和、用典對仗、使用俳句。 

代表作家及作品 

1.荀子的賦篇是由禮賦知賦雲賦蠶賦箴賦等五篇短賦組成。

2.荀子的短賦皆為詠物的賦,內容是在說理 

,藉詠物以闡明儒家的學術思想,開展了賦體詠物說理的途徑 

 

1.風格與楚辭有別,諷刺、象徵的少,而以歌頌朝帝王的功業為多。

2.賈誼的賦上承(屈原)(宋玉):下開(枚乘)(司馬相如) 

3.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 

1.西晉 陸機文賦,用賦體做文學批評。

2.左思的三都賦成,洛陽為之紙貴。 

3.六朝文學,崇尚華麗唯美,於是在小篇的賦上,達到成熟完美的境界。 

  

名稱 

律賦 

文賦(散賦) 

股賦 

時代 

唐代  

宋代 

 

特色 

1.音韻協調。 

2.較俳賦更講究對仗、押韻。 

3.缺乏文學價值。 

以散文方法作賦,化典重為流利,抒情寫景極近散文。 

律賦、散賦混成,寓駢於散,對偶中摻入八股文句法。 

代表作家及作品 

賦到了漸漸衰微 

 

1.受古文運動影響。 

2.為免和陸機文賦相混,故又稱散賦、散文賦。 

3.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後赤壁賦均為名作 

 

是八股科舉應試所寫的八股賦體,已無文學價值可言。 

賈誼--鵩鳥賦採問答體的散文形式,與後來的漢賦,甚為接近。所不同者,缺少華麗的辭藻和誇張鋪陳的手法。這一篇賦是荀子〈賦篇〉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楚辭的轉變,是作為漢賦的先聲。從形式而言,它已經逐漸脫離楚辭體制,而轉向漢賦。黃錦鋐認為:「賈誼的賦可以說是由楚辭轉向漢賦重要的過程與標誌。」
賦與詩騷的區別

  賦是文體的一種。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說:「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這是說,賦是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的。〈詩經〉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

  古人把賦與詩(〈詩經〉)騷(〈楚辭〉)分開,主要是從思想內容來看的。譬如騷之所以有別於詩,是因為騷沒有詩那樣純正,而有詭異譎怪等類的內容(劉勰〈文心雕龍辯騷〉);賦之所以異於騷,是因為賦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而「騷則長於言幽怨之情」(清程廷祚〈騷賦論〉上)。

  「鋪采摛文,體物寫志」,這是說賦的主要特點在於鋪陳事物。王逸、陸機、劉勰、程廷祚等都曾指出這一點。從漢賦到唐 宋的賦都是如此,可以說這特點貫串了整個賦史。例如揚雄〈解嘲〉就是鋪陳許多故事來為自己的「為官之拓落」辯解,江淹〈別賦〉就是用許多典故來鋪陳各種離愁別緒。鋪陳事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漢代那些描寫京殿和苑囿的賦。例如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其內容就是細膩誇張地描寫上林苑的水勢、山形、蟲魚、鳥獸、草木、珠玉、宮館等景物和皇帝在苑中進行田獵、宴樂等情況,可以說極盡其鋪陳誇張之能事。

  從形式看,詩騷和賦都是押韻的,這是三者的共同點。但是一般的說:詩以四言為主;騷一般都是六言,或加兮字成為七言;賦則字數不拘,但多數以四言六言為主。典型的漢賦多夾雜散文句式,詩、騷則基本上沒有散句。詩、騷在句與句之間,特別是段與段之間,偏重內在的聯繫,極少用連結的詞語。而賦則與散文一致,多用連結的詞語。例如蘇軾〈前赤壁賦〉用「於是」「況」「蓋將」「則」「且夫」「苟」「雖」等連結的詞語。總的來說,賦與騷的差別是不大的。如果專從形式上看,賦與騷甚至可以認為同一類文體。

  因此賦與詩、騷的分別,必須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考察。賦比騷抒情的成分少,詠物說理的成分多,詩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多。賦的性質在詩和散文之間。
  

賦體的演變

  賦的形式有幾次大的演變。明代 徐師曾的〈文體明辨〉把賦分為古賦、俳賦、律賦和文賦四種,比較概括地說明了賦體演變的結果。

  漢代的賦是古賦。古賦又叫辭賦。漢賦的篇幅一般比較長,多採用問答體的形式,韻文中夾雜散文。例如揚雄〈解嘲〉就是用主客的兩次問答組成,全篇基本上押韻,但也有不押韻的地方。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是用子虛與烏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的對話組成,兩篇賦的首尾部分都是不押韻的散文,〈上林賦〉中間主要部分還有一些不押韻的地方。

  漢賦的句式以四言六言為主,這是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句式,但又有所變革,不僅有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還有許多長句。

  在用詞方面,漢賦喜歡用許多僻字。因此曹植說:「揚馬之作,趣幽旨深。讀者非師傅不能析其詞,非博學不能綜其理;豈直才懸,抑亦字隱。」這是當時的風尚,不能算漢賦的語言特點。

  六朝賦是俳賦。俳賦又叫駢賦。這時期的賦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像左思〈三都賦〉那樣的長篇大賦是很少的。六朝賦除了用韻與漢賦相同外,駢偶、用典是它與漢賦顯然不同的地方。由此看來,所謂駢賦實際上是押韻的駢體文。

  漢賦往往是用多句排比,而很少是雙句對偶;同時不避免同字相對,又不限於四字對和六字對。到了六朝賦,則篇中的駢偶變得非常突出,往往全篇都是四字對和六字對,而且儘可能避免同字相對。例如江淹〈別賦〉。用典是六朝賦不同於漢賦的又一特色。到了後期,六朝賦有明顯的詩歌化的趨勢,多夾用五七言詩句。

  律賦是唐宋時代科舉考試所採用的一種試體賦,宋代王銍〈四六話序〉說:「唐天寶十二載,始詔舉人策問,外試詩賦各一首,於是八韻律賦始盛。」律賦比駢賦更追求對仗工整,並注意平仄諧和。其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押韻有嚴格的限制。一般是由考官命題,並出八個韻字,規定八類韻腳,所以說八韻律賦。律賦的字數,也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過四百字。科舉考試,特別講究程式,因此律賦近乎一種文字遊戲。

  文賦是受古文運動的影響而產生的。中唐以後,古文家所作的賦,逐漸以散代駢,句式參差,押韻也較隨便。在形式上,文賦不像漢賦那樣一味重視鋪排和藻飾,而是用寫散文的方法寫賦,通篇貫串散文的氣勢,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已開文賦的先聲,蘇軾的〈前赤壁賦〉則是文賦的典型作品。當然,文賦的句子結構也頗有與散文不同的,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但是,從整個內容安排上說,文賦的確是十分接近散文了。

 賦的押韻

  賦的用韻,可以歸納出下列五點:

 1.由於賦的篇幅較長,往往需要換韻,一韻到底的賦極少。

 2.賦的換韻,往往與內容段落是一致的。

 3.賦的押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相押。隔句相押是最常見的押韻方法,這與〈詩經〉、〈楚辭〉的押韻方法相同。但如上面所說的,古賦和文賦常夾有散句,押與不押,比較自由。文賦如蘇軾的〈前赤壁賦〉除句句押和隔句押外,也有三句或四句才押的。這種作法是賦體詩的成分減少、散文成分加多的表現之一。

 4.所謂韻腳,不一定在句末。如果句末是虛詞,往往在虛詞的前面押韻。這是繼承了〈詩經〉、〈楚辭〉的作法。這種押韻方式古賦和文賦中用得較多,六朝駢賦一般不用。

 5.韻腳以不重複為原則。

 賦的結構

  賦可以有三個部分:前面有序,中間是賦的本身,後面有「亂」或「訊」等。序是說明作賦的原因,「亂」或「訊」大多概括全篇的大意。但序和「亂」等不是賦一定要具備的。

  西漢以前的賦是沒有序的,從東漢開始,作者才自己寫賦序,例如班固的〈兩都賦〉。賦序與賦本身在形式上的差別,是賦用韻而序不用韻。漢代賦序和一般散文沒有分別,六朝賦序有用駢體文寫的,例如庾信〈哀江南賦序〉。

  「亂」或「訊」在漢賦中多有這一部分。例如賈誼的〈弔屈原賦〉有「訊」,揚雄〈甘泉賦〉有「亂」。這是騷體形式的沿用。六朝以後的賦很少運用這種形式的。

  有的漢賦假設賓主對答,開始和結尾都多用散文,賦本身就分成三個部分。開始部分有點近似序;結尾部分往往發點議論,以寄託諷諭之意,近似「亂」或「訊」。唐宋時代有些賦還沿用這種作法。例如韓愈〈進學解〉開始有幾句散文,作用是為下文作張本;杜牧〈阿房宮賦〉從「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起,是一段發議論的散文,這就是寄託諷諭的結尾部分。 

參考資料 http://www.lungteng.com.tw/teacher/v-school/chinese/tips/books4/11.htm

 




這是我們班要比賽的城市,歡迎參觀並推薦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8351&aid=269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