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長杜正勝(圖片/聯合報系資料中心) |
| 繳交志願卡 人生分水嶺 大學考試分發即將繳交志願卡,每名考生最多可以選填90個志願校系,理想與現實如何兼顧,令不少考生與家長徬徨苦惱,在此一人生的分水嶺上,民生報特別專訪教育部長杜正勝、中研院院士劉炯朗等多位學者,以過來人經驗,為考生指引人生方向。他們呼籲考生,「選其所愛,愛其所選」;劉炯朗更以自己的學思歷程,提醒年輕人不要太抱持功利主義念書,有時候不設定目標,反而更能盡情盡性學習。 名人選志願》杜正勝 選己所愛 愛己所選 教育部長杜正勝生長在高雄縣永安鄉貧窮漁村,他的功課優異,台南師專(台南師院前身)畢業,他在小學教3年書後,決定報考大學,「我只選填7個志願,而且全部都是歷史系,」杜正勝憶及當初一心一意只想念歷史,選填志願的抉擇,還令鄰居覺得不可思議,為何不去念能賺大錢的醫學系。 對歷史執迷,源起於初中,杜正勝那時看不懂報紙寫李清照的連載歷史小說,向國文老師郭雲中請教時,老師出借「戰國策」、「史記」,還介紹他去讀胡適、錢穆等人的作品,悠遊歷史典籍,讓杜正勝一輩子沈浸在歷史中,絲毫不後悔。 11多萬報名參加大學考試分發招生的考生,正苦惱如何選填志願,杜正勝以自己的經歷提醒,一定要選自己的最愛,才能愛自己的所選,現實利益條件或許該考量,但是一味向最有前途的學系看齊,如果一點興趣也沒有,讀起來很痛苦。 「年輕人一定要勇敢地去冒險。」杜正勝常會向旁人提及,24年前,他完成「環遊世界80天」的壯舉,希望年輕人能夠勇敢地完成自己的夢想,不為現實環境所限。 當年杜正勝32歲,公費留學英國期限結束後,他向教育部爭取將「倫敦飛台北」的機票折現,自助旅行體驗人類文明歷史軌跡。在這段旅程裡,杜正勝彷如苦行僧,他從英國、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日本到台灣。他說,僅有的錢就是那張折現的機票,假如那時擔心受怕沒有錢,就不可能完成年輕時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