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的問題可以左右結果,以王金平院長的司法關說案為例,不同的問法,會有不同的結果。以下3種題目,結果差很大:
1. 王金平要求檢察官不上訴,讓柯建銘無罪,涉及司法關說,你贊成王金平的作法嗎?
這種問法會得罪王與柯 (所以問卷上面不會出現這種題目),但可能會有>70%的人反對關說。
2. 馬英九因為王金平的關說案,撤銷王的黨籍與立法院長的職位,你贊成嗎?
這種問法牽扯到人際關係的想法,將司法關說套入人情裡面,再加上政治鬥爭中的反馬情結,會贊成的就相對少。
3. 馬英九在王金平出國參加女兒婚宴的時候,撤銷王的黨籍與立法院長的職位,你贊成嗎?
此問題故意避開司法關說,故意只將「風聞」王去參加女兒婚宴,與王被撤銷黨籍與院長的片面事實呈現(斷章取義),有誤導回答者的意圖,當然贊成的人就會很少。也就很「容易」的造成9%贊成的結果。
事後有人分析,王的女兒婚宴在多年前已經舉辦過,王料到馬會出手,出國是要避風頭,並故意讓媒體放話說他要去參加婚宴,(不是王說的,是媒體說的!)造成馬不近人情的印象。再加上斷章取義,誤導群眾的問卷,目的就是要羞辱馬,也成功的達成目標。
這就是民調的利害之處,你還相信民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