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4
記者劉曉欣/特稿
民國五十七年施行九年義務教育,同步搭配學區制,成功上路;去年十二年國教登場,因為不是「義務教育」,沒有配合學區制的一步到位,「免試入學」都搞到有夠複雜的超額比序,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下,埋下紛爭的導火線,自然年年上演家長抗爭劇碼。
在九年義務教育施行前,依照考試制度分發的初中,各縣市也都有明星學校,當九年義務教育一推動,明星光環的初中變成學區制的國中,在強迫入學的精神下,通通依照戶籍所在地直接就讀學區國中,雖然人氣學校依舊在,想盡辦法轉戶籍的人也有,至少九年義務教育是平順上路。 匆促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未依循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試、學區制的大道施行,空有「免試入學」之名,莘莘學子還是要忙著「國中會考」;不依學區入學,只是鼓勵就近入學,再由各縣市自行制定超額比序項目,又採行志願序加分制,讓填志願成為入學的關鍵能力。
當「填志願」與「國中會考」是左右彰化區高中職免試入學分發最主要因素,完全失去「免試入學」精神,只要十二年國教沒有搭配學區制的一天,制度不改,明星學校永遠存在,紛爭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