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006 拍照前先學會看 (Learning To See Creatively)
學會看得有創意/布萊恩.彼得森
資料來源:http://rs.bookzone.com.tw/book/preface.asp?bookno=LF006
「我看見的,你也看見了嗎?我聽到的,你也聽到了嗎?」
時值耶誕季節,收音機正播放著這首耶誕歌曲,恰好配合我伏首案前為本書所寫的序。
我看見的,你也看見了嗎?或許有,或許沒有。即便你就站在我身邊,我想與你分享自己看見的事物,但等到它已消逝、成為模糊記憶,你可能還是看不見。
前幾天,我兩個女兒都發現天空出現熱氣球,但直到氣球幾乎從眼界消失,我才終於看見,此時它卻已經是廣大天空中的一個小點,女兒和我都有些無奈。
這個故事與攝影有什麼關係?其實正好可以比喻攝影與本書想說的重點:「看得有創意」。任何有視力的人都看得見,但為什麼身旁的人能看見有趣的事物,我們卻不知怎地都錯過?你如果曾參與坊間的攝影課程,或曾經和攝影社團的朋友外出拍照,大概就能體會我的意思。你面對眼前的鄉間小徑,心中大感困惑、迷惘、不知所措,同一時間,其他人卻已在三英尺之外安頓好三腳架與相機,開始對著如詩如畫的秋葉取景。你痴痴看著,問了一個攝影課與戶外實地拍攝時最常聽到的問題:我怎麼沒看到呢?
答案可能包含好幾個因素,也許你滿腦子想著工作,或是因為穿錯衣服而冷得渾身發顫。其實,不懂得怎麼「看」,大概是每個攝影師都必須克服的最大挑戰,但只要你開始「看」,真正去「看」,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挑戰:讓這些美麗的景物構成一個和諧、賞心悅目的畫面。
就我所知,學習如何「看」,並沒有實際的法則可供遵循,但我也確實知道有很多原則與技巧可以幫助你。本書不僅告訴你如何發現攝影良機,也教你怎麼挑戰保守的視野,避免拍出單調平庸的照片。書中許多圖片範例都是成對的比較,讓你看到前與後、好與更好的差別。這些照片當然不是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是示範我如何闡釋某個時刻的某個景象。
十五年前,我也曾以這個主題寫過一本書。這段時間內,攝影工業的眾多革新作為,讓攝影環境出現大幅變遷。還記得1990年一次研討課程中,我打趣說:「我等著業界研發出20-400mm、F2.8光圈的變焦鏡頭,配備ED超低色散鏡片與內部對焦系統。」雖然目前市場上仍沒有這種鏡頭,但已能確信未來某天必能看到它的出現。
今天你前往山上或海邊,最多只要帶著一台相機、兩個鏡頭,就可以應付途中所遭遇的任何題材:不論是近距拍攝蝴蝶、遠距捕捉棕熊,或是天際逐漸西沉的橙色大火球。由於光學的進步,如今的變焦鏡頭已能與過去較受偏愛、解析度較高的定焦鏡頭同台較量、一爭高下。
不過,攝影依然是一種挑戰。不論鏡頭的變倍率或解析度多驚人,為了強化個人視野,你必須先扎扎實實去操作與探索鏡頭的視野。本書將深入探索個人視野,並準備各項練習,幫助你釋放無關乎科技的內在視野。
或許你依然使用底片,或許你和許多攝影師一樣已全面改用數位相機,無論如何,就像俗語所說的:「眾多變動之中,自有更多不動之處。」雖然我迎頭跟上環境的改變,但實際操作卻是另一回事。即便我使用最新最棒的相機、鏡頭、影像處理軟體,恐怕依然無助於獲得最重要的「創意」。乏善可陳的照片和令人讚歎的照片,差別就在於創意。
所謂創意,最好的解釋或許是:創造、想像、靈感,以及覺察能力的綜合體。
目前業界生產的相機,還沒有哪一台有辦法自動搜尋獨特有趣的題材;也沒有相機能提醒你,還有另外兩個更棒的構圖方式等你發現;沒有相機可憑本能判斷拍照的關鍵時刻;更沒有相機可以在你用記憶體或底片記錄影像之前,就能有條不紊幫你安排一個和諧悅目的構圖。這些都是美好的攝影世界裡永遠不變的挑戰,成敗的主要責任就落在你肩上。
我當初撰寫這個主題,目的是在破除「攝影藝術只屬於少數天賦異秉者」的迷思。之後我在許多研討課、線上課程,以及眾多信件與電子郵件中,得到了熱烈正面的迴響,讓我覺得自己達成了目標。這個全新版本,亦將繼續破除上述迷思。此外,我也在「設計元素」一章中加入探討色彩的段落,並深入討論色彩做為設計元素之一的價值,以及對心靈與情緒的衝擊。另外,再運用對比的圖片,讓讀者看看如果各以線條、形狀、形體、質感、圖形模式為視線焦點,各能產生什麼價值,以及這些元素為什麼能創造趣味盎然的攝影作品。
在學習如何看得有創意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相機鏡頭能看到或不能看到什麼。如果你是個船長,就必須非常熟悉航海圖,確保船隻能朝正確方向航行。同樣的道理,你的相機鏡頭就是引領你航向夢幻新天地的航海圖。
只要持之以恆練習,不斷透過相機鏡頭看世界,你的視覺將逐漸記住每個鏡頭的特殊視野,包含其優點與缺點。練習時間愈長,你看世界的方式就愈能跳脫過往窠臼。你會知道廣角鏡頭究竟能涵蓋多廣的範圍,望遠鏡頭又何以能在繁忙雜亂的景象中篩選出單一物件。你很快就會發現,當眼前不斷出現拍照的好機會時,你能不假思索知道該選用哪個鏡頭。
之後,你就能運用這個新視野,提升到更高層次,考驗自己是否能從青蛙的視角看森林,從人行道的視角看街道,或是從知更鳥窩的視角看自家後院(梯子不只是刷油漆的時候才有用喔!)。不妨平躺在大杉樹下,然後告訴我,方才全速爬樹的松鼠有怎樣的視角。你把相機架設在路肩,然後在大卡車映入眼簾的時候盡情拍攝。類似這樣的構圖才能讓市議會了解,為什麼必須幫每年春天穿越這條繁忙道路的鴨群建造地下道。
你的構圖是否引人入勝,決定因素並非什麼神祕配方,而是要透澈了解鏡頭的選用、鏡頭位置的視角、設計元素,以及最後的景物安排,也就是構圖。這些都是前面所說的「航海圖」,而且某些元素的重要性高於其他,必須一一加以研究。此時你的恐懼與成見都將受到挑戰,若是怕高,如何能與他人分享知更鳥窩的視角?若是不敢躺在人行道上,又怎能拍出從人行道看見的繁忙景象?你一定會有觸礁的時候,甚至覺得必須被迫棄船。
這都是正常且可以預料的感覺。因此,書中的練習,目的都是幫助你避開暗礁,回到航道上。你有時會遇上壞天氣、糟糕的光線,或是拍照主體選項太少,但書中的練習,必定會破除「沒有景物可以入鏡」的迷思。
書中許多內容都談到成功攝影所需的主體、環境,與條件。這是一本關於構想的書,而每個人腦海中都有許多構想在流動。我希望讓你知道該去哪兒釣魚、怎麼培養撒網的勇氣、又該如何才能有力量收網,因而有構想的豐收。本書不談如何測量適當的曝光,或是設定光圈係數與快門速度,這些資訊可以在我另一本書中找到:《了解曝光》(Understanding Exposure)。
總而言之,請讓本書陪你度過愉快時光,無須過於在意「正確方法」。我多年來從學生與同儕身上學到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並沒有特定公式或訣竅可以用於追求攝影藝術,攝影就是觀察與思考。美國散文作家及自然學者梭羅(Henry D. Thoreau)曾說:「問題不在於你看著什麼,而是你看出了什麼。」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