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長壽,絕大多數都能活到8、90歲,更有人超過百歲。影響壽命的因素計有遺傳、飲食、睡眠、運動、環境、情緒等。
以上因素,如能有充分認知與正確調控,壽命必可延長,如調控失當,則壽命縮短,其壽命長短,往往與保健方法正確成正比。
綜觀人的一生,胎兒自呱呱落地起,其間經過嬰兒、幼年、少年、青年、成年、壯年、老年等階段,其外觀形貌變化,內裡臟腑、骨骼、腺體等盛衰,生命力、創造力展現,就像一條拋物線。
若懂得保健要領,則生命拋物線會繼續延長,若不懂得調控,此拋物線可能中途下墜。有人40、50歲即全身病痛,甚至因工作導致過勞死,有人70、80歲仍像一尾活龍。
構成生命要素,不外先天與後天。先天肇因於父母遺傳,後天歸因於生存的環境與保健方法。
《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意思是說,上古時代的人,一般都懂得養生的道理,效法自然、明白調和精、氣、神的方法,飲食有合理的節制,作息有一定的規律,不過度操勞,所以能做到形體與精神兩組吻合,活到壽命應當終了的限期,直到百歲才死去。
清代名醫徐靈胎認為,人的一生,壽命長短,全看上天賦予他能量的多寡而定,能量猶如上天賜給的一堆柴薪。有些人上天給他的柴薪多,有些人給他的少,但各人一出生即有此定數,如你知道自己有多少柴薪,撙節使用,你的壽命就會延長,如你自己不知道,經常無端揮霍浪費,你的壽命則會縮短,重視保健的現代人,看了這段話,或許知所警惕吧。(稿酬捐贈罕見疾病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