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張爺 ~~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宇昌案演義】南華生技與何大一
2012/08/22 00:37 瀏覽1,883|回應3推薦8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ss77
靜。風
嘻嘻嘻
華碩
樂在其中
筆記阿本
Chocola
Rebec

藍營對宇昌案的攻擊點十分廣泛,幾乎在每一個環節都留下彈孔,本篇先集中處理南華案的問題。

〈何大一書面意見並未否決南華生技

藍營指控何大一故意否決南華案,再以宇昌案「劫鏢」。讓我們先了解何大一(在2006年8月21日)以電子郵件向胡勝正(國發基金管理會前召集人)提出南華案審查報告內容為何。

譬如維基百科就採取這樣的說法:

「何大一認為,TNX-355的市場規模有限,成立大型蛋白質工廠,產能將會過剩,不符合成本效益,而且無法取得藥品本身的專利,進行進一步研發,建議駁回。」

維基百科其實是採納大選時馬陣營所提供的信息,這些輾轉傳播,極容易讓人信以為真。惟根據特偵組調查,郵件內容卻顯示何大一對南華案並未持否決立場,而是正反面意見兼陳

早在選前財訊雙周刊(今年初或去年底,我曾照相存檔卻找不到)即獨家取得何大一的報告原件,雖未逐字批露,但轉介大意,也認為該報告對南華生技並未斷然否定,其中猶不乏盛讚之詞。

取自Time Magzine在特偵組調查中,胡勝正證稱:「書面意見當中有正面、也有負面即使有負面的意見,也僅是一種提醒,提供我們來評估及審查且他提到的一些負面建議,也都是一些醫學上常有的討論只是見仁見智,但是整體只是做建議,最後還是要由國發基金技術小組彙總意見並做建議送國發基金委員會討論。」

胡勝正證詞證明,何大一的書面意見並無否決南華案之意圖,而且即使是負面意見也是醫學常有的見解(不違背專業)。況且何大一僅是四名顧問之一,並非決策者,竟飽受藍營莫須有之攻訐。

此外自由時報(2012-7-6)也曾刊出何大一電子郵件的部分影本,雖未得窺其全豹,但撮譯數節,已能證實何大一立場不失客觀:

[一] 關於TNX-355的市場潛力,何博士認為Cambell Alliance的市場研究太樂觀,他個人評估會緩慢成長到每年2億美元。而且這樣的預測還可能因為其他愛滋新藥出現而大受影響。因此他強烈建議(當時負責提出評估建議的行政院政務委員)胡正勝,在做決策時對此新藥要保持低期望。

[二]關於南華生技企劃的生技製藥部分,何博士表明自己「欠缺足夠專業去提出有把握的評論」,但分析TNX-355的最大資產是在取得美國FDA的核准,屆時南華生技要生產單克隆抗體才好核准製造設備,並通過美歐日(藥物)管理當局的核准。這樣的製造設備則足以堪當台灣生技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石。

[三]何博士對南華生技欲創建世界級生物製劑工廠的構想表示喜愛與支持,也強調單克隆抗體就經濟和維護國人健康這兩面的巨大價值。但生物科技還有甚多面向,他認為南華公司的提案除單克隆抗體外,沒有涵蓋其他項目殊為可惜。譬如流感疫苗就不在南華生技的製造項目中,像南華公司這樣(世界級)的工廠,應該要滿足這種國民的需要

〈南華案究竟是怎麼停擺的?〉

2006年11月9日,Genentech宣布併購唐南珊的Tanox公司,包含旗下的所有產品線。換言之,高育仁(如右圖)在南華生技一案的主要合作對象Tanox琵琶別抱,南華案自然破局。在這種情形下,你一不責怪擺你一道的唐南珊,二不怪自己,反而指控與企業併購無關的何大一和後來的宇昌案,真是豈有此理。

其實高育仁對這種發展應該是心知肚明才對,但很奇怪的,他就是不願意面對這種商場上不難預見的挫折。

 

然而,國發基金是一直到2007年3月23日第31次投評會,才否決參與南華生技公司投資案其主因在於Tanox公司被美國Genentech公司併購,國發基金管理會雖迭函南華生技公司就將來的技術來源投資架構再做說明,然南華生技公司始終無法就此提出明確說明(節錄自特偵組報告)。

換句話說,在Tanox被併購之後,南華生技當然不可能再依原計畫取得技術授權,然而國發基金仍願意等待此案重新確認技術來源、釐訂投資架構,可惜遲無回音,拖了將近五個月,才予以否決。

最後的議決方式是採秘密投票,10:8,讓南華案進歷史。而何大一根本沒參與投票。經特偵組調查,投票人一致證稱絕無高層指示

在2007年10月26日,唐南珊終於把那資本額才250萬的南華生技結束掉。

南華生技基本資料

最後說到何大一與扁家親信黃芳彥的親戚關係。

儘管過去馬主席曾有句「罪不及妻孥」名言,藍營支持者還是以所謂親戚關係此大作文章,捏造此案是何大一透過黃芳彥的關係向上管理,運作高層導致南華案夭折,宇昌案出線。

其實,先前揭露的事實已足證此等誣枉之說純係栽贓,但我們來個追根究底,不妨看看,何大一和黃芳彥的關係究屬「可告人」抑或「不可告人」:

依特偵組調查,何大一具結證稱:「與黃芳彥確實有親屬關係,但是是很遠的親戚,我也不確定是什麼樣的親戚關係,黃芳彥是我母親那邊的親戚,我母親好像要叫他uncle。自從我變成一個有名的研究者之後,我發現我多了很多親戚沒有跟黃芳彥聯絡過,且除了在報紙上,我很多年來都沒有見過或是看過他。」

如果我先前瞎編故事陷人於罪,於今我會勇於認錯,否則我必感無地自容。

不知邱毅還有邱毅們最近在忙甚麼?選前諸位名嘴名筆忙著政治輪姦科學家,選後卻雲淡風輕,船過水無痕,或顧左右而言他,三天兩頭暢談色魔迷姦與不雅照,或者藍綠用互噴口水來保釣──以這廂最廉價的愛國經、或那廂對過街老鼠群起霸凌,勉強展現他貧乏的情操與正義!

 〈南華案PK宇昌案?〉

我們已知道南華案是因Tanox遭併購導致合作對象消滅、投資計畫頓時落空,自然失效,國發基金是一直等待他提新方案未果,將近五個月時間,才予以否決──這是在否決一項曾給予很多機會,而對方卻自己宣告放棄的投資。仁至義盡了吧!

特偵組的調查結果特別將南華及宇昌兩案撇清 。而所採取的商業模式比較觀點頗有助於瞭解:

「南華生技公司與宇昌生技公司最初雖均以規劃將來在臺設立量產工廠為目標,惟南華生技公司係由Tanox公司提供8成的訂單,再行委託代工生產之工廠的建設案,而宇昌生技公司則係Genentech公司決定TMB-355(TNX-355)不留在Genentech公司體系繼續開發,而由與宇昌生技公司合作完成開發後,再行量產之生技新藥開發案,該二投資案即顯有一定差異,惟亦有一定合作空間,應無互相排擠之必然關係。」

這是在補充說明:國發基金並非因宇昌案之出現而決定讓南華案壽終正寢。不過我們須要進一步的說明。

查南華案進行期間,曾談到原公司的TNX-355相關研究人員願意到南華生技轉任,可見南華生技亦從事研發,並非只限於蛋白藥代工,而且既然以同一新藥為標的,沒有人會不想爭取獨家授權,如此分析,兩案仍存在競爭,互補與合作空間並非那麼名正言順。因此我個人認為特偵組的產業觀點說服力並不夠

真正的問題關鍵是出在兩案洽談對象的差異與時空環境的變化。查TNX-355的新擁有者Genentech本身就擁有蛋白藥製造工廠,製藥廠的營利同樣需要規模,Genentech在生技業是數一數二大廠,南華生技是從零開始,憑甚麼說服自家有生產線的Genentech交給你製造?

我不知高育仁是否曾向Genentech爭取授權,但即使他曾經努力,那也是個新案子,不可能是原來擬想的設廠計劃了。而國發基金也給了南華案重新來過的時間,高育仁沒作任何修正,又豈能怪別人?

簡言之,南華生技與宇昌生技之一敗一成,主要是舊案與新案在商業環境改變下的必然輪替,兩者間不存在直接的競爭,而國家要爭取一款新藥的授權,沒有必須獨厚誰而空等他的理由。高育仁錯失商機絕非遭受政治算計,因為最早唐南珊這款新藥的合作對象就只是中華民國政府,高育仁還是因為政府轉介才獲得機會,最終缺那臨門一腳,也只能說天不時,整個賽局被美國人沒收,哪能責怪人不合與地不利。何況舊案既死,又不及時以新案爭取國發基金支持,形同放棄。

 〈何大一與張忠謀

去年我在小肉球那裏留下這麼一段爭論

「何大一在此案的角色有點像1984年的張忠謀。當年聯電小曹向政府提出晶圓代工構想,送案審核,遭到顧問身份的Morris Chang(當年老張還在德儀當美國人)否決,不幾年,1987吧,Morris自己下海成立台灣積體電路,商業模式和產業概念和聯電小曹的構想一模一樣,曹興誠恨斃了~~就像高育仁一樣~嘿嘿」。

當時我也對藍營的不實指控信以為真,誤以為南華生技一案是被何大一所否決,但我把張忠謀拉下水的用意是請藍軍不要瘋狂仇視何大一,當年張忠謀也有這種利益衝突,後來被曹興誠啐罵了好多年,但他為人不解的遠見顯現在十年二十後的驚人績效上。

如今我當然已了解何大一報告的來龍去脈,但何大一與張忠謀的類比仍有一定意義。

晶圓代工初期,台積電與聯電號稱晶圓雙雄,然而發展至今,兩家公司實力越拉越遠。其中有個重要因素,就是台積電在設立之初,就堅持取得國際大廠的技術轉移,因為張忠謀預見晶圓廠將來是要做國際競爭,戰場上要有強大的專利防護盾才能大步前進。何大一在書面意見中也委婉指出南華生技的風險,就是你僅計畫取得一項技術,而且這項新藥技術尚未被美歐日主管當局核准,似不該貿然投廠。

按新藥的投產,依業界慣例藥等FDA核准或第三期臨床實驗期中。理由是很簡單的財務風險考量:萬一新藥遲遲無法上市,廠房豈不付諸東流?

而當時TNX-355也僅不過號稱完成第二期臨床實驗。而且當時美國對愛滋新藥的檢查趨嚴,原先完成的第二期臨床實驗恐須重做以符合新標準,這就是為甚麼後來宇昌生技接手後,仍然在搞第二期臨床實驗的原因。(某網友不察,竟醜詆宇昌生技「偷」了Tanox的第二期臨床實驗)

在此認知下,我們實不難了解南華生技的代工廠營運計畫有顯而易見的缺失:集資58.95億設廠,其中專利軍火庫只一項,就要價8.8億(Tanox技術股),而且該新藥離上市核准時間還起碼五年以上,請問閒置產能怎麼辦?即便生產其他蛋白藥,卻沒技術授權,是準備挨告麼?

最後,再報告一個小秘辛。就是:張忠謀其實也涉入宇昌案。知不知道藍營在選前兩周集中火力狂打的台懋創投,背後的投資顧問就是張忠謀先生(參見〈宇昌案裡消的神秘大老闆〉(財訊389期2012-1-5))。如果你要搞弊案,你會找一個最英明睿智的企業家來督導麼?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張忠謀選前表示中立,選後對馬英九更見微詞,都是其來有自:因為他至少很清楚宇昌案中他與蔡英文洽談的那一部份,當他發現馬陣營這麼惡整號稱明日之星的生技產業,對這種犧牲國家利益的自私領導人,當然不會留下甚麼好印象!

後記

一  這不是在寫時事,也不是寫政治,而是寫歷史:意在留給後繼專業史家一個更清楚的線索。

二  我把南華生技的成立與解散基本資料貼出來,但自己卻非常糊塗的把解散時間錯置提前一年(民國換算公元錯誤),幸而時和網友提出,因將必要改正的論點(大約80字)刪除,然大體不變,不影響結論。(2012-8-22上午10:28)

三 補充南華生技案相關資料(2012-8-23,2:07pm)

南華生技本來很有希望的
回覆此篇 刪除 2012/08/22 22:57

南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華生技公司),於95年5月16日向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提出投資計畫申請書,並同時提出營運計畫書申請投資,募集總金額58.95億元,建議由開發基金投資17.6億元、占30%股權,並規劃由Tanox公司取得技術股8.8億元


95年9月15日開發基金投資評估審議委員會(下稱投評會)第29 次會議並未決議,僅表示「原則支持南華生技申請案」,但要求補充財務及經營資料


國發基金管理會前召集人胡勝正則於同年11月16日表示Genentech公司併購Tanox公司並不影響南華生技公司申請案,同意南華生技公司可改與Genentech公司合作。

 




本文於 2012/08/23 14:11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860561
 回應文章
往者已矣 來者可追?──搞破壞的馬政府能建設經濟?
2012/10/04 13:43 推薦2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華碩

給酷媽的回應,轉貼餘下:


幾年前我就預測過馬總統的第二任會比第一任難做,當時我還道是大環境使然(譬如二次衰退),但沒料到他會像無頭蒼蠅般莽撞施政。 陳沖是個魄力不足卻有見識的官員,當馬英九提名陳沖,朝野一致叫好,像這樣的人才馬應該多聽他意見,然後支持他,而不是安插一堆國王人馬猛扯他後腿。

譬如說王如玄吧,調漲基本工資每年都「發作」一次,且不由分說的反對本外勞薪資脫鉤,堅持企業雇用外勞上限──不依他就耍姑娘脾氣上演掛冠戲碼,而馬英九總是放話支持,這樣陳冲怎麼做事?──王主委永遠要讓人民看到基本工資上調這種表面工夫,但她把鴻海一個預計三萬人的新投資案趕出台灣!我們的媒體大報卻不懂得追究──連鴻海都吃不下的勞動條件,試問台資工廠還有多少能挨得住?

而宇昌案對生技產業的發展最讓人痛心,要發展高端科技卻這樣踐踏高端人才,這件事情我無法諒解馬政府這群人,反之在宇昌案中,蔡英文卻選擇保護張忠謀、楊育民等關係人,很多事情不能說破(譬如Genentech營運副總楊育民為幫了台灣拿到新藥技轉,自身擔負利益衝突的道德兩難,卻反遭國民黨鬥臭)。政爭是有底線的,傷害到民間、犧牲人才、危害到產業發展,這就太超過了。

近一期會計研究月刊有篇文章說,傳統企業的資產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屬有形,惟在數位時代這種情況卻逆轉,百分之八十的資產屬於無形暨非財務資產,譬如臉書(的使用人口)。這種情形於生技產業、尤其是最上游的新藥公司特別適用:人才及智識是最重要且唯一重要的資產。如今把何大一、楊育民及陳良博氣到淡出台灣生技業,漣漪效應就是讓該產業有研究能力的新生代學人向海外謀發展(此現象已有博士生投書反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876712
推這一篇
2012/09/13 17:13 推薦0


purple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張爺是講真話的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869188
蛋白藥工廠五年一夢入南柯 請問馬政府要如何說明
2012/09/06 13:53 推薦3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ss77
嘻嘻嘻
華碩

台灣創投業者長久以來不太願意觸碰生技領域,原因是回收期太長,尤其新藥開發是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創投業者偏好以政府資金馬首是瞻,政府資金若率先投入,民間資金才願意跟進。但國發基金也不能當冤大頭,因此反過來要求民股需達到一定比例政府才願意注資,南華案與宇昌案通通面臨這種官民互相觀望的情況,而無人願意投入第一筆資金。

高育仁對這種局面是心知肚明的,他要創業卻還是怯於承擔風險,國發基金傻凱子當久了也會變精明,當然不可能對他的要求無條件接受 。即便是TaiMed一案,歐華創投(高育仁)也受邀投資說明會,但高育仁卻選擇放棄,我不知他放棄的理由,但實情是,如果他願意加入拿出第一筆民間資金,也根本不會有後來陳良博等人拜託小英注資這件事。

在生技產業的發展上,政客總是說漂亮話卻幹盡醜事,而小英卻表現了真正的創業家精神。

我們再把問題回溯到南華案。在Tanox接受併購之後,南華生技的投資企劃一定得改寫,這點我在主文已經清楚交代過,但南華升技在創設蛋白藥工廠這一提案上,是不必然要依附TNX-355愛滋新藥才能成立的。因此南華案草草收場,不能以國發基金轉向支持TaiMed為藉口。

於是我們該反問馬政府和高育仁一個問題:既然你們百般為南華案抱屈,請問馬執政至今5年:大可支持蛋白藥代工廠(原南華案構想)另起爐灶,你們為什麼不做?五年了自己都不著手進行,竟然還有臉怪前朝!

這就是馬英九這批偽君子的真面目:台灣生技業就是敗在這群小人手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86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