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俠隱~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日本災難後的隨寫
 瀏覽2,686|回應3推薦4

文俠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廣慶
窗外
張爺
Chocola

這篇應該是個雜文,想到哪寫到哪…..

最近,日本的災難鏡頭佔據台灣所有電子媒體的最大篇幅。

我五歲的小女兒聞見,害怕得哭起來,以為世界將末日。

我九歲的大女兒已經能用較理性的態度看待這些災難鏡頭,體會在大自然的變易之下,人類是何其渺小。 

我用Google earth的地球儀告訴女兒哪裡是台灣、哪裡是中國、哪裡是日本、哪裡是美國…..

大女兒說:台灣怎麼這麼小?旁邊的中國怎麼這般大?

她當然弄不清楚ROCPRC的關係,我花費時間向她粗略說明為何台灣現在名為中華民國,對於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總統選舉這事,她有些意外……

九歲女孩對待日本災難的反應是:那我們不能去東京迪斯耐了,我們改去新加坡,我們不能吃日本進口的食品,幅射有毒,污染後會生病。

女兒面對日本國災難的直接反應,與福島核洩後的區域逃亡潮竟是一致的;人類趨吉避凶的想法果然共通。

對於2011 311日後,日本國的災難,作為地球人的高貴情操應是物傷其類、同體大悲,當然要肯定任何力量對日本災區人民的一切同情與援助。國際各類媒體多是盛贊日本國民災後的自律,但對日本現今政府救災能力是也不敢恭維,我想這也符合實情。我相信一個國家的犯罪率與國民的自律性呈反比,也相信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與政府體制較無關,關鍵之處在於當權人物的處置能力與政府系統的「線性盲點」。

什麼是日本政府的「線性盲點」呢? 當非常之事發生時,若無非常之舉,將無以因應! 「線性盲點」即是指這個系統面對災難的運作;合理合法卻不合情況,這當然也涉及這個系統賴以運作的文化。此次日本的災難提供了日本政府一個自我檢視及反思補強的絕好機會,亦是世界他國政府的好教材,重創的復原過程想當然耳甚為漫長,台灣政府更應善於觀察借鏡,至少要讓這些日災亡者死得有價值些。

日本政府在二戰之前是何其有效率?戰後日本的復原能力又是何其快速?我們不能因菅直人政府救災的諸多失靈,否認日本國的自癒能力。

華人更不能以為日本國因此失去東亞爭雄的時遇。

因此,我想討論「群己關係」的簡單思維:人,一個普通人當然是從利己生存開始,加上血緣,便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樸素觀,於是,「群」的概念形成了,我群與他群的「異己」分野時時牽動了人類自身大大小小的認同。

當我群與他群的利益無法平等共享即可能產生群與群的暴力對應,戰爭行為通常是由力強之群向力弱之群所發動。 

「日本人」這個群的概念,是自1867年明治維新後開始落實,這個群的利己觀念特別強大,所以,日本國直至1945年二戰失敗之前,向亞洲的其他族群國家輸出了人類史上罕見之暴力。以物種競爭的原則觀之:日本人想掌握相較於亞洲其他族群空前優勢之歷史機遇,擴充大和之群的生存空間乃歷史必然。 

一個古典寡頭制族群中,可概分為主動與盲動之群,當掌握國族公權力的階級以優勢欲發動戰爭時,人民當然是樂於隨之盲動。19世紀中葉後,大和民族因有識之群奮起而稱雄、又因蛇吞象之心而於二戰終敗(若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則中國東北、台灣尚與日本共榮吧,呵呵)

日本人若為蟻群,則兵蟻的爭鬥性與工蟻的合群特徵兼具,是一個很優秀的絕大單一民族所構成的國度,二戰後縱使國族精神暫被美軍閹割、縱使強震海嘯幅射帶來傷亡及經貿萎縮,我倒認為這是日本人脫胎換骨之機…..

也許是我這幾年看過太多日本的深度漫畫 ,也到過這個國家太多次,知道這個國度的有志之士,不甘於永世邊陲,人民盲動的協同性又是如此之高吧。

文末不免想到台灣…..

一個現代化、有點水準又沒甚野心的民主體制族群中,掌握公權力端的階層不易主動引領,掌握資訊端又能獨立思考者自有社會責任,盲動者雖持續存在但數量漸趨寡少。整個社會看起來效率很差,離心離德,但實則穩定,至少整體社會內爆壓力降低,趨吉避凶的能力增強……


分享.凝聚.滿足(文俠隱)----超越.連結.永恆.實踐(尋王之盟)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78027
 回應文章
本土的日本研究快要絕種 ( po文)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Chocola

由於 Chocola 曾編輯過陳鵬仁教授翻譯的書 , 他如今要退休了, 把他今日的文章備忘一下~~~


本土的日本研究快要絕種(陳鵬仁)

最近,國內媒體曾經大報特報學術界人才之外流。40多年前,日本學術界也發生過同樣的情形。外流的大多是理工科的人才。外國,包括大陸要以高薪來挖掘台灣這方面的人才是免不了的,尤其在國際化、地球化的今日。

一般來說,大學教師之限齡退休是對的。但在社會科學領域,年紀大但有特別研究和成績的教師,似乎可以特別規定予以繼續聘用,以帶動該大學和國內在這方面之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
從前的學術研究與今日學術研究,在本質上有很大差別。如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的江藤淳,在慶應大學英文研究科就讀時,就被禁止在高中兼課和在報刊寫文章,因此他終於不得不退學。
江藤在研究所時,為報刊寫文章,完全是為生活。他非這樣做,實無法維持家計。但今日台灣的大學,在報紙寫文章的老師,評鑑可以加分。這可能是一種傳統和社會習慣。日本的大學教授與台灣的大學教授不一樣,原則上,是不會在媒體寫文章和在電視發表議論的。
國內大學,譬如日文學系,特別是其研究所,著重的是語學和文學,完全不注重社會科學的研究。因此,台灣對於日本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研究人才,幾乎面臨絕種。
這幾年來,我曾審查某所國立大學,以其博士論文申請升等或申請博士論文出版補助,我給予不及格。因為其內容錯誤太多,太離譜了。他們寫的都是有關日本政治、外交方面的博士論文。
上星期,我曾為一本特展文集審閱日文譯稿。因是譯稿,當然要仔細對照原文的中文。一篇「序」是以一位位高權重的先生名義寫的。這篇「序」的內容就有4個錯誤,雖然據說那位先生看了幾次。
由於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為了迎頭趕上西歐先進國家,在軍事科技方面的用心和用力自不在話下,在外交方面也拚命下工夫。但日本人不聽孫中山之忠告,不走東方王道文化的道路,而走西方霸道文化的道路,而終於滅亡。

寫日近代史常出錯

日本自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不顧孫中山之勸告,一心一意走「西方霸道的鷹犬之道路」,因此日本在軍事、政治、外交、國際關係之層面非常錯綜複雜,所以研究日本軍事、政治、外交的人往往弄不清楚其來龍去脈,其真正的底細。
我將於今年7月底,由中國文化大學退休。我一直在想,想看看國內大學所寫有關近代日本軍事、政治、外交方面的博士論文,其內容有多少錯誤和離譜,以成冊出版。
在這裡,我要再度呼籲,國內的日本語文研究所,一定要把它的名稱改回日本研究所,不管這是教育部的硬性規定,還是各大學的自主決定。否則台灣的日本研究必將江河日下,其研究人員一定絕種。這是台灣人不幸,中華民國不幸。
老實說,日文好的,不一定是日文系的畢業生。譬如陸以正先生的英文,比誰都好。但他是學新聞的,不是學英文的。外文的好壞,最後還是要靠天分和自己努力,尤其寫作方面。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史學所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21106
「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 ( po文)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張爺
廣慶
Chocola

我認為日本東電是民營公司 , 原想保住福島核電廠的殘餘價值才會如此難以收拾~~~~備忘以下


工商時報  2011.04.02

「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

本報訊

     日本經濟失落廿年,世人目睹日本社會排他老化、終身僱用制瓦解、公共債務快速膨脹、政權閃替如走馬燈、官僚休灰了志氣,乃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寶座都拱手讓給中國。但萬萬想不到的是,日本失落積弊之嚴重,會以「難以收拾的福島核災」來動搖國本並震驚全球。如今,福島核災令全球蒙「輻」,國際間基於民命何辜的惻隱之心,不忍苛求這本帳,但「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卻不容各國朝野政治領袖心存僥倖,不以為鑑。

     誠然,福島核災是宮城大震引發的海嘯天災使然,不同於美國賓州三哩島與前蘇聯車諾比核災是人為肇禍。不過,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督導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與菅直人政府應變僵化緩慢,是導致核災演變成「土壤染鈽、廢爐棄廠」慘劇的關鍵。

     國際社會在震災第一時間被日本民眾的沉靜應對所感動,台灣因為昔日殖民的微妙情感,更是語多褒揚,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人連領救災物資都排隊」,以及「福島50壯士視死如歸」。前者隱含著「換成台灣人一定用搶的」,後者牽引出「台灣也該列核災壯士名單」。前總統李登輝則是將民與官切割,心疼日本民眾水深火熱,痛批菅內閣耍官僚不認真。

     不要在他人傷口上抹鹽,固然是文明人應有的教養,但以日本災民的A級表現矮化台灣人的應變能力,則未免太看輕自己。試問,921大地震時,台灣災民可有失控表現?台灣人若不自持守分、若不善體人意,豈會有那麼多外籍人士想根留台灣?捐日賑災的近20億善款又從何募得?

     再者,闖禍者收拾殘局乃天經地義之事,我們無意貶損盡忠職守的福島核電廠善後人員,但用敢死壯士甚或神風特攻隊將他們「英雄化」,實是理解的錯亂。更荒謬的,是那些呼籲台灣該預擬核災壯士的政客,不思防災於未然,只想趁機作亂,大撈政治籌碼。

     「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當然不是要大家學日本災民「連領救災物資都排隊」,抑或「預擬核災壯士名單」,而是要記取更深層難解的政治與財經殷鑑:

     一、兩黨政治選出平庸政府,無形殺傷力比核災更切身更直接:20年來日本政權更替迅速,堪稱全球政壇「奇景」,從90年代初的宮澤喜一到現任菅直人,共出現13位首相,除了小淵惠三2000年死於任上,小泉純一郎在2006年9月交棒前長任五年半之外,其他首相任期短則不到3個月,長則不到3年。尤其小泉卸任後,政治鬥爭加劇、經濟困境惡化,又遭逢金融風暴衝擊,日相平均任期更縮短至一年不到。政權快閃致令政策無法連貫,官僚逐漸喪失勇於任事的使命感,廣大選民被迫在兩個爛蘋果間抉擇,只能頻頻以超低支持率來宣洩不滿,卻也無助於喚醒政客良知與擺脫經濟泥淖。

     二、債務滾雪球,預支未來,禍延子孫:領導力不彰與經濟力不振的惡性循環,導致日本公共債務迅速膨脹,負債餘額已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兩倍,但由於9成公債是賣給本國人,外債只有一成,這也是國際信評機構迄未調降日本主權債信的主因。儘管日本是美國大金主,也是淨債權國,短期內大可從海外變現匯錢搶救國難,但此次災損初估達25兆日圓,後續重建經費龐大,公部門減薪與私部門加稅都只是杯水車薪,政府未來勢必得大量舉債。如果是內舉,必將排擠消費,戕害經濟動力;如果外舉,就得面對國際壓力的考驗。無論如何,日本預算赤字已是個無底洞,恐將吞沒下一代的未來。

     三、再雄厚的社會資本,也有被掏空的一天:震災發生後,外界咸認日本民眾的鎮定是豐沛「社會資本」的展現,也是未來日本再起的關鍵力量。的確,日本人重視群體性與秩序,民間企業的創新力綿延不絕,都值得稱頌。但重視群體性的反面真相是,日本社會的霸凌、冷漠與詐欺事件絕對不會比台灣少,連皇太子長女愛子在學校遭二皇子妃親戚欺負,校方都可基於皇室和諧而多所隱瞞。換言之,日本社會的互信基礎並非外人想像般深厚。此次東電核廠釀成驚世巨災,社長清水正孝卻託病告假,跟前幾任世家出身的首相閃辭卸責一樣,「武士道」精神早已蕩然無存。民眾就算想相信政府,大概也無處託付信任了。

     奇怪的是,台灣輿論偏好局部放大日本社會的美好,卻吝於給自己人民掌聲。在藍綠惡鬥激烈的年代,若非民間部門的用心耕耘,台灣經濟力何以能維持不墜?

     「哀莫大於心死」,再雄厚的社會資本,在短視兩黨政客的耍弄下,總有被掏空的一天。台灣比日本幸運的是,還沒有碰上宮城大震那樣驚天動地的天災,但「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如影隨形,讓人沒有樂觀的權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6091
" 合理合法卻不合情況"是這樣嗎?
    回應給: 文俠隱(key11221122)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廣慶
Chocola

您主文敘述的讓我想起今日的某新聞 ~~~~

什麼是日本政府的「線性盲點」呢? 當非常之事發生時,若無非常之舉,將無以因應! 「線性盲點」即是指這個系統面對災難的運作;合理合法卻不合情況,這當然也涉及這個系統賴以運作的文化。


莫拉克善款未發?中市:需符採購法才撥款

中廣新聞網 / 張文祿 2011/03/28

莫拉克風災發生時,台中市對外募得八千五百多萬元善款,不過,這些錢,竟然還有七千五百多萬到現在還沒有撥給災區學校!台中市議員曾朝榮今天在市議會民政質詢,痛批市府效率太差,要求迅速撥款幫助災區學校圖書館重建,對於議員的質疑,社會局長王秀燕澄清,公家單位必須依照「政府採購法」發包才能請款,並非延宕不撥款。

(張文祿報導)莫拉克風災發生後,台中縣市政府分別對外募款,台中縣募得兩千多萬,已經撥給災區使用,台中市募得八千五百多萬元,除了救災跟慰問金之外,到目前還有七千五百多萬元沒有撥款,市議員曾朝榮痛批「市府效率太差」。對此,台中市社會局長王秀燕澄清,台中縣當初是將善款直接分送屏東縣等六個災區縣市指定重建用途使用,而台中市七千多萬是指定補助林邊國小等三所國中小興建圖書館,依照採購法,發包才能請款,社會局都有追蹤圖書館興建進度,並沒有延宕不撥款。

此外,議員也質疑台中市募款幫助日本災民,委託紅十字會,光行政費用就要三百四十多萬,他質疑「市府難道沒有能力可以處理募款?王秀燕局長說明,依據「公益勸募條例」,公益單位的確可以抽取行政處理費,但是「指定用途」不在此限,因此,市府將明定指定日本震災用途,讓善款充分利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