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時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人的面臨困境與信仰
 瀏覽1,125|回應1推薦6

幕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Chocola
文俠隱
獨孤無劍
張爺
精衛填海
筆記阿本

這篇短文是王敬熙老先生釘妻事件的另一個角度的觀察與思考。

王老先生夫婦倆不僅是高學歷,而且相貎堂皇,退休前皆有良好的工作,兩人至少遭遇到兩項生活上的改變。第一是僅有的兩兒皆不在身邊,第二是夫人得了使生活不便的帕金森氏症。老先生雖有餘力上網路來與後輩筆戰,可是推測體力仍然是已經不好,照顧老妻有力不從心之感。

人在成年之後倘若遭遇困境,有不少人會往信仰方面求得慰藉或寄託,其中少數遠離人群,也就是說「出家」,但大多數人栽進(不是「投入」)宗教活動,例如台灣民間私廟盛行即是一證。

很多栽進宗教活動的人並不真正瞭解宗教的意義,例如,佛教所說的「成佛」就能引出各式各樣的各個人不同的認知。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宗教團體使用了偶像,以佛教而言即是佛像。有一個偶像,信仰比較容易定出方向,可是,也因為有那偶像而使人迷惘在那個「像」的當中。

那麼,佛到底是什麼?佛到底在哪裡?要怎樣做才能變成佛?在這三四個問句的迷團當中,作為宗教的一個負面的副作用,反而滋生出一些社會問題。

利用他人的困境而藉宗教騙財、騙色屬於刑事事件。而自己想藉宗教擺脫自己的困境則替自己及他人製造了一些社會問題。可能,王敬熙老先生即是一例,他自己對基督教教義作了自己特立獨行的詮釋。

暫且不去臆測老先生對老妻的愛的方式如何,老先生的想法已經脫離社會的常態。

你我身邊並不缺乏這些對宗教的不解與誤解造成的對社會的干擾或帶給當事人自己反而更不幸的結局

有人生了病,不從正式醫療管道尋求救治,卻因為某些關係而到(私)廟去喝神明的符水,結果是耽誤了醫治的適當時機,病情反而更為惡化。

有人在自己家中建造神壇,經常自己敲敲打打,神桌及神像擺滿將超過半間屋子。他不管自己住的是集合住宅的大樓,在家中敲打木頭或地板、牆壁會製造噪音給上下左右的鄰居造成干擾。他認為有人整修房子可以敲敲打打,他為何不可以敲敲打打。忍耐不住鄰居一再的上門抗議,竟然主動出手攻擊鄰居。

在王老先生的案例而言,老先生如果對基督教教義有正確的瞭解,應當不致於做出對(髮妻)生命的主動侵害。

求學時,教邏輯的老師出了一道題,很神。他說「如果上帝是萬能的,那麼,祂應該能夠舉起連祂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無言!或許只能說,人類創立了宗教,彌補了大部份人生活上的,尤其是心靈上的不足。然而,宗教還是不可能是萬能,宗教也帶給人們一些負面的副作用

佛教的「六道輪迴」似有些怪力亂神,我的認知是,佛教用「佛」及「六道輪迴」作為教具及教案,宗旨在於勸人積極生活、尊重生命、與人為善,好替自己累積「阿賴耶識」,從慾界,至色界,至無色界,永世的追求,乃至「成佛」,跳脫輪迴。

事實上,任何宗教的教義裡面並沒要人去做上頭提到的一些與一般人生活裡的「社會常規」脫節的舉動,那些舉動都是個人自己走火入魔,魔從心生而來的。

可是,為什麼會走火入魔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371579
 回應文章
理性的道德觀 ( po 文)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精衛填海

備忘以下~~~


中國時報  2011.01.12

觀念平台-理性的道德觀

潘震澤

     人之一生,除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外,一路得面對無數抉擇,無論求學、工作、交友與婚姻等都是;餘如個人嗜好、衣飾裝扮、政治傾向、宗教信仰,以至於對各種時事議題的看法等,也都會有所選擇。有人表面可能對什麼事都沒有特別意見,但私底下總有些堅持;一個人要是全然沒有自己想法的話,可謂白活。

     人在做決定時,通常會尋求個人以及所屬團體的最大利益;因此,之前盡量蒐集完整資訊,權衡利害得失,是最合理的做法,也合乎科學之道。當然,每個人都囿於自身個性與知識經驗,在做決定及選邊站時不一定都能秉諸理性,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妨礙他人,那也是個人的自由。

     然而長久以來,面對與生命有關的議題,譬如避孕、人工流產、體外受精、複製生物、胚胎幹細胞、自殺、安樂死及死刑等,卻有不少人不遵循上述做法,而以傳統價值觀或宗教教條為依歸。按某些人的說法,「科學談的是事實,不是規範;科學或許能告訴我們好不好,但卻不能說那樣是對是錯。」因此他們認為,在倫理道德的議題上,科學無用武之地。實情真是如此?

     倫理道德是維繫人類社會的基本規範,譬如毋殺人、毋偷盜、毋姦淫、毋妄證等,可說放諸四海皆準,其重要性也不言可喻。但某些傳統文化,譬如將通姦男女私刑處死、偷竊者斷去手掌、微罪者施以鞭刑,以及婦女不能以臉示人等,今日看來就嫌太過,但還是有社會繼續採用。顯然某些道德觀念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那客觀標準何在?

     根據演化生物學及神經倫理學的說法,高度社會化的人類之所以有強烈的正義公平感,乃演化之功,銘刻在我們的神經網路之中;因此人重視合作與互惠,看不慣自私與不勞而獲(歸根究柢仍是為了自利)。道德文化的形成,也奠基於此。根據美國作家及神經科學家哈理斯(Sam Harris)的說法,倫理道德是建立在「有意識生物的福祉」之上;如此一來,道德也就有了客觀的標準以及科學的著力點。

     根據這樣的原則,近日國內由老翁「殺妻」及安樂死誰來「拔管」引起的爭議,也就有了裁定的根據。王老先生其行雖可議,但其情可憫,更凸顯傳統的道德觀跟不上時代的需求,以及我們對老化社會的準備不足,未能讓飽受病痛折磨或是無意識的親人安詳離去,否則王老先生也不至於出此下策,醫院也不會急於撇清義務,讓腦死昏迷病人回家痛苦等死,增加親人的內疚。

     事實上,像「拔管」這種被動讓身體缺氧致死的傳統做法是殘忍不道德的,現代社會有責任提供更方便且合乎人道的做法,而非袖手旁觀或以傳統道德的大帽子壓人,而有違「意識生物的福祉」。這一點是理性道德觀可以幫上忙的。(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40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