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創意商品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大陸出版的蔣經國傳
 瀏覽1,621|回應7推薦5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筆記阿本
樂在其中
文俠隱
張爺
Chocola

大陸出版的蔣經國傳 , 這本老外寫的書不知道夠不夠客觀~~~~


蔣經國傳 作者:陶涵 譯者:林添貴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定價:42.00元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內容簡介]

蔣經國之後,臺灣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代領導,然而每次民調顯示,對臺灣民主、經濟、民生等各方面貢獻最大的領導人,都是蔣經國。這位集中國宮廷、俄羅斯共產主義、美國民主價值、臺灣本土經驗四種文化于一身的謎樣人物,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和經歷?

蔣經國和鄧小平是莫斯科的同學,隔著海峽,一個推行改革開放,一個力促“十大建設”,一個成為“亞洲四小龍”,一個建立現代化強國,是偶然還是巧合?為什麼他自章亞若死後,終其一生不見兒子章孝嚴、章孝慈一眼?為什麼兩位私生子卻成了蔣家第三代中最優秀的繼承人?為什麼蔣家第四代成了懸崖邊的貴族,為什麼他們天生逆反政治?

本書大量引用莫斯科以及美國國家檔案局迄未公開的資料,運用“資訊自由法案”(FOIA),要求美國中情局、國防部門提供涉及蔣經國而尚未解密的文件,發掘不少以前鮮為人知的有關蔣經國的史料。

作者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從國際的視野和角度觀察中國現代歷史以及蔣經國個人的歷史,描述了蔣經國一生的政治、經歷、軍事和社會活動,以及蔣經國所處的時代的中國社會背景以及國際大背景。

[作者介紹]

陶涵(Jay Taylor),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通曉中文及中國事務,1962年至1965年任職臺北美國“大使館”,負責政情報告和分析。美中建交後,在北京美國大使館任政治參事,後又任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是經驗豐富的中國事務專家,數種專著行世,學界頗有聲譽。

為完成《蔣經國傳》,陶涵訪問了馬英九、錢復、李煥、王升等160余名和蔣經國有直接關係的人,多次專程前往臺北、北京、南京、寧波、奉化、贛州等地,遍訪蔣經國遺跡。

[譯者簡介]

林添貴,國立臺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級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極豐,有《買通白宮》、《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新皇朝》等,現客居美國,主持天林媒體投資集團。

[名家推薦]

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歷練乃至意識形態的局限,務實對應變局,進而開創新局,在這個意義上,他的身影,不僅不曾褪色,反而歷久彌新。 ——馬英九 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曾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

蔣經國已死了多年,但從各種民調顯示,蔣經國仍高居政治人物聲望的第一名,這位集中國宮廷、俄羅斯共產主義、美國民主價值、臺灣本土經驗四種文化于一身的謎樣人物,正如金字塔旁的人面獅身像,永遠是一個難解之謎。 ——胡忠信 知名電視評論員、倒扁四人組成員

蔣經國辣手摧花四十年,最後死前幾個月才來了一點憐香惜玉的噱頭,我們豈可輕予認定?風騷四十年後才宣布(注意:只是宣布而已)老娘洗手不幹了,這種最後幾個月的“從良”,為時也未免太短一點了吧? ——李敖 著名作家、政論家

在所有的民意調查裏,蔣經國都是遙遙領先他人的最優領導人。這不是臺灣人對威權時代有鄉愁,而是在經過20多年的歷史淘洗,人們終于驚悟到蔣經國當然不完美,但卻是相對最好的領導人。——南方朔 知名政論家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10-10/09/c_12641067.ht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03
 回應文章
《蔣介石日記》年底將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筆記阿本

備忘以下訊息~~~


蔣介石研究權威專家楊天石透露,時長53年總計約1,000萬字的排印本《蔣介石日記》年底將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3年內有望出齊。

據報導,楊天石說,蔣家不願意把日記交給商業機構出版,所以選擇了中央研究院。按照蔣家的設想,3年之內要在台灣出齊全部的《蔣介石日記》。目前,大陸有幾家出版社都想出,但蔣家的要求是不能改動一個字。要滿足這一要求,恐怕得相關部門特批。因此,大陸的出版事宜尚未確定。關於內容,楊天石表示,「我們在胡佛研究院看蔣介石日記的時候,有少數內容已經處理過了,但處理得並不徹底。台灣方面是否就這樣出版或重新處理,現在還不知道。」報導說,蔣介石去世後,日記交由蔣經國保管,蔣經國去世後又交給他的兒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去世之後則由他的妻子蔣方智怡保管,在最初也並未想過公之於眾。後經過動員,從保存資料的角度,蔣介石日記寄存到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時間為50年,之後要回到中國。在這之後,又經過反覆的說服和論證,蔣方智怡同意分批提供給公眾閱覽。但開放後,蔣家發現日記的開放不僅無損於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形象,反而產生了改善的作用。讀者的反應出乎蔣家的預料,因此同意出版。

( 新京報 2010 年11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84699
有毛病~~~~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您這種人就是愛強辯,圖文我都PO出來了,真不知道您在不滿什麼?

離線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86
不是江南版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0


maxx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是中國的李松林版,你標題沒寫清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70
真是的~~~~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給烏拉拉

我說的是Jay Taylor版的蔣經國傳,您說的江南版的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65
80年代就出版過了
推薦0


maxx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還有蔣介石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54
這本書的台灣版本~~~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出版界在引入西方作者的原創書籍時 , 常常是跟隨台灣的腳步~~~下為作者序~~~


蔣經國的民主與兩岸契機    二○○九年序                      陶涵

  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過世時,他剛完成為時二十年的改革,更於生前最後一年開啟自由、多黨民主的大門。他曉得在民主體制內,人性的奇想怪行,不論好壞,全都會釋放出來,但最後仍能去蕪存菁,只有沒有監督制衡的社會才會落到最壞的地步。所以能有今天,除了歸因於反對黨人士持續不斷的壓力和正面批判,另一就是蔣經國及其同僚的智慧。蔣經國早就了解,國民黨及蔣家要能延續,只能朝向一人一票的民主體制;反對黨人士也曉得時間站在他們這邊,使用暴力只會適得其反,會破壞島上正在進展的「經濟奇蹟」。

  台灣政治火炬的傳遞,等同要少數的外省人權力交棒——他們曾經以殘暴威權掌權,造成與台灣本省人的長期對立。蔣經國曉得,由於許多台灣人嚮往台獨,這種轉變將威脅到一個中國的原則。可是,誠如本書指出,蔣經國也相信,唯有台灣人民支持,與中國大陸的統一才能完成,而且只有中國大陸變成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這才有可能——直到一九八九年前這似乎是進行式,其中有部分正是受到台灣政治自由的催化。

  因此,天安門悲劇不僅對中國民主前景是悲慘的挫折,對中國統一的理想又何嘗不是。此後二十年,儘管中國的經濟成長成績亮麗,一九九七年全國七十三萬四千個村級單位也開始選舉,讓一些中國人學到自由的代議制度之規範和程序。可是二○○八年北京奧運期間,異議人士即使在官方劃定的「抗議區」活動,也遭受彈壓,以及中共政權對網路內容和使用實施歐威爾式的嚴密監控,在在顯示胡錦濤主席似乎決心加強政治彈壓,不允許逐步鬆懈。二○○九年三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這些中國領導人更全面封殺台灣、印度或西式民主的所有特質,宣布中國共產黨絕不寬容社會動亂或任何對其政權的挑戰。雖然沒有點明台灣的實例,但他們誇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優於台灣式的體制。

  胡錦濤也和蔣介石一樣,相信儒家的觀念:良好社會應奠基在和諧之上,若無穩定和紀律,就不可能有和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領導人,包含先前的蔣介石,都以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光榮做為國家的道德、倫理基礎。當然,蔣氏著重的還有反共,一場要到他死後才贏得的戰爭;但蔣介石更聲稱國民黨的長期政治目標是自由民主。結果他宣示的理想使舊政權處處受敵,必須對不民主的作風自圓其說,同時也把體制推向漸進改革之途。反觀,胡錦濤並未承諾有朝一日大陸會享有言論自由和不受黨控制的法治,更絕口不提可能會讓共產黨失去政權的自由選舉。

  儒家也相信,要使社會和諧、井然有序且欣欣向榮,在上位者除了要有強大魄力,也必須開明、澤披四方。在這樣的體制下,統治者自然偶爾感覺到需要寬容、或假裝寬容一個相對開放的公民社會。蔣經國時期,甚至他父親的晚年,也變成愈來愈「軟性」的威權主義。之所以會如此轉變有幾個原因,諸如:斷絕外交關係後,蔣氏有需要安撫他們最重要的美國盟友;蔣經國在一九六○年代末期體認到外省人的獨裁體制最多不會再存續超過一個世代;一九七○年代及八○年代初期,中國已結束孤立狀態;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的外交困阨。凡此種種因素之外,台灣人民日益富裕、教育發達、城市化,也都有助政治改革的推動。台灣——而不只是蔣氏政權——必須找出另一個存在的理由。但二○○九年,除了社會、經濟和知識界出現深層改變之外,推動台灣民主改革的這些因素,在中國大陸統統不存在。

  即令如此,與台灣情況相若的是,大陸在經濟起飛之際,公民社會也相當蓬勃發展。我一九七○年代到大陸旅行、八○年代長住中國,當時公開存在的組織無一不是黨、政、軍的機關工具。今天,中國一般老百姓其實滿能夠隨心所欲生活,除了不能公開有政治上的反對意見之外,私底下講話也相當自由。二○○九年,中國號稱有近二十九萬個非政府組織、二十七億種期刊、一億五千萬網民。中國領導人覺得不需要表現得太獨裁專制,有一個明顯的例子,即是至今(二○○九年三月)對去年夏天簽署宣言,呼籲國家走上真正民主的三百名知識份子和異議人士,仍無報復行動。

  目前促使北京自制、沒對公民自由設限,且主張起碼的軟性威權主義,有一個既獨特又諷刺的因素,就是他們需要去說服海峽對岸的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儘管近來擺明摒棄改革,實際上卻和蔣經國時代的台灣一樣,在個人自由方面,曲折、緩步邁向更加開放的社會。但是,中國二○○八年起對西藏異議人士的鎮壓,並不利於讓台灣人接受任何表面的政治統一;至於北京是否允許香港立法會議員全部交由普選產生,將是下一個風向球。

  馬英九總統曾是蔣經國的親信部屬,他在二○○八年以極為懸殊的選票當選,反應出族群趨於諧和、台灣民主益加成熟。台灣完成第二次政黨和平輪替。馬英九贏得絕對多數票,意味著二○○八年絕大多數台灣人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追求獨立是不可行或危險的事。同時,兩岸的經濟愈見統合,台商在大陸設立七萬家公司、投資逾一億美元(資料有誤),有一百萬名台灣員工和眷屬長住大陸。在馬英九總統主政下,相信此項重要關係還會成長,也有助於雙方克服漫長的世界經濟危機。更重要的是,它將有利長期的臨時協議,或甚至在兩岸政治關係出現有創意的正式協議。畢竟儒家不斷反覆教育的,正是在棘手的爭議中,尋求符合雙方原則與利益的精妙之道。



p.s. 給火雞先生 , 我正要用回應說明 , 您卻先 po 了ㄝ, 這兩個版本還是有不同的地方地~~~~~~因為 "專業人士" 都知道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36
繁體本於1.5年前出版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1


田園火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31743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