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以下一篇不錯的評論~~~
【多維新聞】美國國防部10月5日證實,日美兩國政府計划于12月進行“奪島”軍事演習。雖然美國極力表示,演習與釣魚島海域發生的中日撞船事件“沒有任何關系”,但在當前中日關系緊張的勢態下,再加上美國數月來在中國周邊密集軍演,日美“奪島”演習變得異常敏感。更有日本媒體稱,這次在硫磺島附近舉行的演習,是假想中國“武裝占領”了釣魚島,日美共同對中國的軍事力量發動進攻。這將是二戰以來,日美首次以中國為假想敵進行的實兵軍事演習。
可以確定的是,《日美安保條約》已由理論存在變為實際存在,成為美國積極亞洲戰略部署的一顆重要棋子,而美國已高調宣布釣魚島在條約的保護范圍之內,所以輿論普遍認為日美“奪島”已明確劍指中國。但結合日前“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以及“艾賽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參與的關島“勇敢之盾2010”軍事演習,就會發現其中似乎另有玄機。關島演習可以說是此次美日“奪島”演習的預演。耐人尋味的是,“勇敢之盾”演習以往一直是以台海形勢為主要的作戰背景。這就不得不讓人質疑美日所謂的“奪島”,也同時在為將來中國兩岸的台海之戰埋下伏筆。那么,“奪島”也就看似釣魚島而實喻台灣島。
“勇敢之盾”以台為作戰背景
据美國媒體報道,為期10天的“勇敢之盾2010”演習匯集了美國分布在亞太各基地的1.4万名兵力、18艘艦艇和上百架戰機,不僅有“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以及美軍最先進的弗吉尼亞級“夏威夷號”核攻擊潛艇、洛杉磯級“土桑號”核攻擊潛艇和“艾賽克斯”號兩棲攻擊艦、“麥克坎貝爾”號“宙斯盾”驅逐艦等先進艦艇,還配備了陸戰隊。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認為,“勇敢之盾2010”演習的假想區域定為南海海域,可見美國是進行了幫助東南亞國家“奪島”的作戰設定。
但另有觀察人士認為,這次“勇敢之盾”的作戰設定并非東盟國家。在美國的認識中,東盟國家是分類的,如泰國、新加坡是有可能和美國結盟的國家,而菲律賓、印尼是可以爭取的,馬來西亞相對困難,而越南、文萊、緬甸、老撾結盟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些國家更不會有所謂幫助“奪島”之說。反倒是“勇敢之盾”演習原本以台海形勢為主要作戰背景更值得探究。
一般認為,此次關島“勇敢之盾”軍演與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布局有關,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更需要注意到的是,所有美軍在亞太的演習中,“勇敢之盾”與台灣的關系最密切,除了地理上演習區域是在離台灣甚近的關島外,這項演習當初在2006年首次舉行時,就是為了因應台海危機而設計。在2007年第二次舉行時,美軍甚至想定,派3支航母戰斗群在台灣東部海域作戰。2008年后隨著兩岸氣氛緩和,美軍未再繼續舉行這項敏感軍演。事隔三年后,美軍越來越重視封堵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而處于“第一島鏈”重要位置的台灣亦再次進入美軍視野,其突然再度掀起這項演習,令人浮想聯翩。
另外,在發生釣魚島撞船事件后,一般認為,即將進行的日美“奪島”演習,所謂“奪島”,“奪”的是釣魚島。但這里也同樣需要看到,在中日發生摩擦的時候,美國方面的態度趨于中立,而非像南海問題那樣,急于斡旋其中,而且如果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發生局部衝突,美國絕對不會為几塊礁石參戰維護日本,這不符合美國利益。如此看來,日美“奪島”演習,也并非絕對為“奪”釣魚島。
据《讀賣新聞》報道稱,日美“奪島”演習將在西南群島附近水域舉行。資料顯示,日本所稱的西南群島是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國台灣以東的島嶼,包括琉球群島、大東諸島以及釣魚島。而琉球群島介于日本九州和台灣之間,最南端距台灣只有80多公里。
《日美安保條約》模糊台海
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已經沿第一島鏈正式進行軍事部署。先是“環太平洋2010”軍演,后是美韓“不屈的意志”、“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再到南海上的美越軍演、美國和同中國有爭端的六國舉行的“卡拉特”聯合軍演,以及關島“勇敢之盾”演習,還有即將進行的美日奪島演習,一系列的動作表明,美軍全方位加速重返亞洲的戰略布局,也確實在該地區尋求其所能夠利用的一切力量。然而,在第一島鏈中最為關鍵的一段“鏈條”,也是中美常規“爆點”——台灣島,卻異常平靜,大有被邊緣化的跡象。
觀察人士認為,這有兩方面解讀。首先,美國不會輕易、直接地拿台灣問題“敲打”中國。這是因為,一旦牽涉台灣問題,中國更易被激怒,由此損害中美關系亦不符合美國利益。而且,雖然目前兩岸關系越來越近,但從馬英九“三步走”的執政政策看,“不統不獨”的理念讓美國可以在台海問題上信任馬政府。
其次,在美國整個第一島鏈軍事部署中,台灣島在其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中樞?鍵,從其亞洲戰略及軍事目的考慮,應不會輕易地放棄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也就是說,美國雖不會直接介入台灣問題,但台灣必然會是手中的一張牌。事實上,美國一直不間斷地用對台軍售離間兩岸關系。而且,這次不論是關島“勇敢之盾”的“奪島”演習,還是日美“奪島”演習,所影射的實際上已有台灣島的影子。
日美“奪島”演習,顧名思義,從“敵國”手中“奪回”遠離日本本土的海島,顯然是以《日美安保條約》為依托的,由此將《日美安保條約》由理論存在變為實際存在。既然從美國國務院?言人到國務卿希拉里都明確表示,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范疇,那么,美國人大可不必也絕對不會勞師動眾地安排一次聯合演習,證明確已把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給日本人吃定心丸。
資料顯示,台海正是《日美安保條約》的模糊領域。上世紀60年代,美國與日本訂立安保條約,當時的安保范圍,就只曖昧地用“遠東”兩個字。在1996年台海危機過后,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日本,與時任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共同發表“安保共同宣言”,美日開始協商新安保防衛指針問題。新指針的最大爭議焦點就是,台灣海峽是否包含在日本周邊“有事”范圍內。日本政府內部當時達成的共識是,“周邊有事的判斷,不是以地理概念,而是以事態發生的性質”。1999年擴充的《日美安保條約》順利立法通過,也并未確立具體的地理范圍,只隱隱約約地將台灣納入了安保條約的保護圈內。直到2005年,美日才首次在共同聲明中具體提到台海問題,并將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列為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之一。
雖然在中國激烈的抗議下,以及為避免向當時尋求獨立的台灣陳水扁當局釋放錯誤信息,2007年美日兩國外交、國防部長“二加二會晤”中一致同意,刪除共同戰略目標中有關“台海問題”內容。但實質上,長期以來,台海問題歸屬于《日美安保條約》之內,是美、日、台三方達成的共識,這一點亦成為今天國際形勢下,美國所利用的一張牌。
(陸一 撰稿)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