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預期,教育部順利拆換了「台灣民主紀念館」的牌匾,掛回了「中正紀念堂」,但「自由廣場」的牌匾則決定保留。也就是說,台灣政黨輪替了兩次,藍綠陣營各換掉一個牌匾,目前封存在倉庫裡的是「大中至正」與「台灣民主紀念館」兩塊牌匾。下回再碰到政黨輪替,會不會又要動到這兩塊牌匾,還真的很難說!
對此,綠營當然十分光火,批馬政府沒辦公民論壇,又指責執政當局在傷口撒鹽云云。這些批評聽來是有幾分道理,問題是,別人可以這麼質疑,恐怕就綠營沒資格。理由很簡單,當初扁政府執意拆匾的時候,有辦過任何一場公民論壇嗎?當時硬幹的行徑,難道不也是在傷口撒鹽,徒增民眾反感嗎?綠營罵的每一句話,通通都適用在自己的身上。
看到銜牌如此拆了又掛、掛了又拆,我們期待這場「記憶政治」的拔河,就到此為止吧!目前的狀況,其實就是最好的妥協和安排。要知道,中正紀念堂的建物本身,從設計建造到形式風格就是為了紀念蔣介石,要勉強置換成紀念「民主」,真的很奇怪。更何況,這棟建物早已成為台北的重要觀光景點之一,對來台旅遊的大陸與日本觀光客,這兒是他們必然要造訪的景點,他們想看的就是「中正紀念堂」,而不是「民主紀念館」。
至於廣場部分,其實早就與紀念堂脫鉤了。回顧過去一二十年,從三月學運、反戒嚴、反軍人干政、到反貪腐的紅衫軍,乃至無數次競選造勢等,都曾選擇在這個廣場留下他們的動員紀錄。這個廣場上所書寫的歷史,與紀念蔣介石已經毫無關係。對所有台灣人而言,這裡早已變成市民的公共空間;稱這裡為「自由廣場」,形式與內涵恰如其份,若要掛回「大中至正」,才反倒有些不自然。
既然紀念館與廣場都回歸了它們的原始意義,那就不必再另生事端,重啟政治爭議吧!從這次拆換匾並未見大批抗議人潮,不難看出大家心同此理。這樁圍繞建物所引發的「正名」之爭,也該落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