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9.2009/林郁芬】末日博士麥嘉華,近日發出驚人之語,指美國如果不升息,恐步上「惡性通貨膨脹」的路,物價漲幅有可能逼近辛巴威。
經濟學家馬凱,近來即不斷警告,貨供增加、熱錢推升原物料上漲,顯示全球難逃通膨命運,而且腳步已近得難以想像。他預警,台灣如果不收縮銀根、改善經濟基本面來提升所得,恐將陷入比金融海嘯更苦的日子。以下是馬凱專訪摘要。
問:目前仍有不少經濟學家,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通縮才是危機,為什麼您認為全球會難逃通膨?
答:過多的資金,去追逐有限的物資,這是最典型的通膨原因。尤其現在市場上充斥破紀錄的熱錢,那是金融大海嘯之後,各國央行拼命降息、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等非常手段撒錢,造成現在市場資金氾濫的狂潮。
問:那麼台灣呢?也無法避免通膨?
答:台灣當然不可能避免,通膨不但會是全球性的問題,台灣還會發生得愈來愈快且愈來愈猛。現在的狀況有點像1979年的石油危機,但那時和現在比,只能說小巫見大巫,台灣現在的問題更嚴重,因為現在沒有成長力。
問:您估計台灣的通膨率?最壞狀況如何?
答:台灣最壞的狀況是,最快年底前,通膨率可能達到兩位數,就是10%。
問:現在全球政府包括台灣可以做些什麼呢?
答: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是全球央行應共同緊縮銀根,熄滅這場熱錢之火。可是現在沒有一個央行敢先升息,或者採取其他調整貨幣政策的動作,沒有人敢,大家都怕,怕自己一先升息,套利資金會大量流入,那會造成更多問題。至於台灣政府,還是要想辦法收銀根,一定要做,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問:既然通膨疑慮這麼深,投資人應該注意那些數據或訊號來觀察呢?
答:資金面,要看貨幣供給M1、M2,配合基本面的生產和消費。如果貨供持續快速增加,生產和消費又衰退,緊接著很快原物料漲勢,又會像前兩年一樣。
要注意原物料價格,只要油價、糧價一漲,所有物價一起漲,不但會對經濟形成壓力,台灣人的日子,恐怕會比金融海嘯時期更難過,尤其台灣的基本面很可能是全球較糟的地區之一,薪資所得要是沒跟上來,通膨會更可怕。
問:為何台灣會較糟?
答:因為台灣出口,和中國一樣出了很大的問題,可是雙方政府都沒注意,而且台灣根本沒有辦法靠內需支撐。
問:在麥嘉華「美國恐像辛巴威」的說法出現後,克魯曼寫了篇文章形容「散播通膨恐懼是政治在做怪」,似乎和您的通膨疑慮正好相反,您覺得呢?
答:哈哈,克魯曼是得獎且知名度很高的學者,只是經濟學者的理論通常有一貫性,他現在可能很難改口,不然會自打嘴巴,所以,他應該是全世界唯一說沒有通膨問題的人吧。 【完整內容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20期】
(摘要6.9.2009中央社)美國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研究員表示,美國經濟可能會出現失業型復甦的情況,因為跡象顯示,失業者找到工作的機會,將比以往景氣擴張期少。多數預測專家看失業率,將隨景氣復甦而下滑,報告作者自認「他們對勞動市場的展望,更為悲觀」。
心得感想:
1. 全球金融風暴造成許多產業破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因此,中產階級與中低收入戶都會盡量節省開支,而造成經濟緊縮,也就是社會的現金流通速度下降,導致惡性循環,更多的人不敢消費。
2. 大家都不敢消費的結果,工商各行各業的經營就更困難。這個時候政府的拯救方案是,降低利息、鼓勵社會大眾向銀行貸款來花錢,以刺激消費、刺激市場。
3. 但是,實際上失業率並沒有下降,因此,中產階級與中低收入戶,就會更緊縮開支,造成惡性循環,讓更多的企業經營困難。但是,銀行的錢必須要流通,這就變成了所謂的「熱錢」。
4. 「熱錢」的主要目的就是炒股票、炒期貨、炒房地產。短期內,農產品、原物料與石油價格都會飆漲,股票與房地產也會短期飆漲,這樣熱錢的結果會使得有錢的人錢太多,造成市場通貨膨脹,但是,中低收入戶的錢沒有增加,通貨緊縮。結果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同時存在,但是,投機性的資金,沒有辦法實質轉變成為長期的產業發展要件,因此,房市股票與期貨所吹出來的泡沫,很快就會破裂,造成另外一波的經濟不景氣。
5. 第二波的經濟不景氣,將導致許多擁有熱錢的人可能瞬間破產,也就是有錢人會重新洗牌,淪為中產階級或中低收入戶,並且社會的貧富差距會更加地擴大,社會的衝突與治安都會更加地嚴重惡化。
6. 這樣反覆地熱錢炒作經濟的結果,物價將不容易穩定,但是,實際上中產階級比中低收入戶更加地困難,靠銀行的存款利息來過生活的人,生活也會更加地困難。
7. 政府應該要稍微升息,避免游資過多,同時擴大教育投資,讓國民的知識水準提升,這才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基礎。
8. 台灣各級學校的音樂教育、運動教育、藝術教育都嚴重地不足,應該增加課程與師資,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失業率,同時還可以厚植文化產業的基礎,運動產業與樂器製造產業,也會得到相當大的資助。
9. 貨幣,只是經濟發展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不能幫助台灣改善環境保護、改善國民生活品質、改善台灣的醫療與教育品質、解決城鄉差距,那麼,所有的金錢遊戲都是一場空,這個道理放在總體經濟或是個體經濟都是一樣。
10. 美國的金融業,曾經非常繁盛,但是所賺的錢,沒有用來作教育投資,也沒有用來提升文化水準,更沒有用來保護熱帶雨林,因此,美國華爾街的權貴錢賺愈多,品德愈差;同樣地,國民黨的黨產雖然很多,但是,它並沒有讓國民黨權貴的品德提升,因此沒有一個部會首長,讓行政效率通過國際ISO認證。
11. 「有錢」跟「有文化」是二回事,「有權力」跟「有文化」也是二回事,馬凱有能力分析經濟,但是沒有能力分析貝多芬的音樂,台大校長李嗣涔有能力寫靈學的報告,但是沒有無罪推定的法治觀念,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會逛金錢豹酒店,中央大學的教授朱雲鵬上班會翹班約會,總統可以經常說話不算話、不守信用,這都是證明台灣的文化水準不夠,教育投資不夠,「有錢」與「有權」換不了品德。
12. 南韓,表面上經濟發展得不錯,DRAM產業與面板產業競爭力比台灣強,但是文化水準太差,沒有教育北韓人民知識水準提升的能力,導致南北韓衝突問題擴大。如果南韓的文化水準高,一定會讓北韓放棄核子武力。暴發戶的增加,只會增加社會的衝突,這也是未來中國的問題。
13. 文化水準的高低,決定在對經典的實踐力,南韓人讀《四書》的人口比例高於台灣,基督徒與佛教徒的比例高於台灣,但是他們對經典的實踐力太弱,就像馬英九會背《論語》,卻沒有辦法守信用一樣;信仰,只是變成生活的裝飾品,社會形象的SKⅡ。
14. 所以,真正的文化不是故宮博物院,整座故宮博物院的價值,不如一個人可以實踐《論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