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經濟脈動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用『球元』來拯救『金融大海嘯』及『溫室效應』
 瀏覽885|回應0推薦3

無名英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Chocola
張爺
Russ Wod

目前全球面臨的四大危機已迫在眼前,能解決問題的時機已不多!

一、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局統計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三千萬人口增加中 ,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目前近60億,也就是說只要一睜開眼就有幾十億人口等著吃東西,而糧食的供應量隨著全球土地已開發殆盡《隨著十七、十八世紀歐美人士移居澳洲、美洲,人類最後一塊人煙稀少淨土也隨著消失》,未來全球糧食的生產已不可能再大量增加,就算用生物科技來尋求生物基因突變,效果也將有限,但未來糧食的需求量卻是日日劇增,對照近日全球股市熊市反彈大漲所帶來的財富效果,而糧食作物價格更是逐日飆漲,也可部份得到驗證,要知道十七、十八世紀以前,由於交通的不發達,加上大海的阻隔,洲與洲之間的往來,無形中遭到隔絕,但是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隨大型船舶,大型飛機不論比噸位、比速度、比容量更是一個比一個來的大,而人口的移動瞬間即可從此洲移動到彼洲,一但一國發生饑荒,又怎可僅用國境關卡就能阻擋的了,而二大逃逸缺口,機艙口、船艙口從此誕生,又有那個社會學家曾調查過辛巴威因發生超級通膨導致糧價飆漲,有多少當地人為求生存因此逃往國外而淪落為它國黑戶,也就是說一國發生饑荒,其它先進國也別想就能獨善其身,而現在各先進國的黑戶人口究境有多少!又有誰認真調查過?

二、根據媒體報導目前全球各國財政除中國以外,幾乎全部債台高築,尤其是歐美先進國家財政採取印鈔票救股市及救財政的極端危險措施,幾乎都可以宣佈其財政已破產了!目前全球失業人數節節攀升,似乎還未有減緩跡象!

三、根據媒體報導全球貧富日益懸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而全球生產毛額近半卻集中在那少數全球人口數百分之一的手上,使得整個消費力無形中遭到凍結,畢境這少數百分之一的人口用在消費端食衣住行育樂畢境有限,終究這少數人數可聘請一流的法律顧問及一流的會計顧問,幫它作避稅、作財務規劃,而那個國家稅率低富豪財產就往那個國家跑,也難怪全球貧富只有更加懸殊!而所謂民主政治選出的代議士,在資本主義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下,最後還不是都墮落成為這干有錢人的幫兇走狗,所訂定的法律條文又豈不全都迎合這群有錢人的利益取向,對金融制度的監管形同虛設,對消費者不合理的金融衍生性商品的販賣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假裝沒看到,最後終於釀出金融大海嘯!

四、 隨著二十世紀工業化的腳步加速,碳排放日益擴大,導致全球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根據媒體報導南美洲智利全球第三大冰川即將在三十年內消失,也就是說智利的日常飲水取水口來自該冰川,未來智利飲水堪虞!更別說北極冰川目前也正如火如荼持續融解進行中,一旦海平面上升全球遭殃,而目前馬爾地夫島正消失中更不足為奇!

目前歐元、美元已經誕生,隨著經融海嘯的發生,中國外匯存底以美元為主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而美國財政已出現危機,猶印鈔票救股市救經濟,是全球最大債務國,而最近舉行的全球二十國領袖高峰會談,到最後已變成中、美對談,形勢已易位,將來隨著東協十加六的到來,中國將強化它的影響力,以人民幣為首的亞元終將誕生,此時亞元、歐元、美元、三足鼎立於焉誕生,最後更上一層樓的【球元】也必須誕生《時間已不多地球氣候已日益暖化》,經由全球貨幣的成功統合,國家與國家的疆界思維也才能徹底消滅,大國與大國的霸權思維也才能一網打盡,而美國碳排放大國卻不參加日本舉行的碳排放管制京都會議,到時也一併可解決了,一旦球元誕生,到時全球也可採取齊一政策徹底解決貧富不均、人口暴增問題,並藉由補貼巴西,亞馬遜叢林也才能得以保留《地球最後一塊叢林肺臟》。

金融海嘯發生的原因除因前任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實施近乎零利率的低利率政策,造成火車頭營建房地產業大漲,透過產業関聯效果及房地產名目財富效果,拉出一波六年股市多頭行情,而多年累積的購買力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高槓桿倍率的炒作下,泡泡越吹越大,藉由股市暴跌!此時終於得到出口,金融海嘯於焉誕生,猶記1930年代大 蕭條,最後是透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戰爭作為手段摧毀一切,然後從廢墟中,經濟又慢慢恢復生機,而此次金融海嘯整個時代背景相當複雜,各行各業已過度競爭,又無劃時代能源產品誕生,太陽能產業不算在內《因太陽能板仍須以使用銷耗能源的方式產生》此時就須以非常思維、非常手段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3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