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其實要分四都,東部的花東宜,是台灣後山淨土,更有資格發展優質有機,回歸精緻農業農產,周邊風景優美,更是觀光民宿發展的溫床,其產質才是無可限量,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拼經濟不是拼數字,永續經營才是王道. . 推精緻農業 招背包客打工度假 2009-05-08 中國時報 江慧真/台北報導 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推出第五波「精緻農業」!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昨天在行政院院會報告「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預計投入二四二億元,至民國一○一年,創造一五八九億產值,創造三萬一千個就業機會;並將開發多元主題遊程,開拓歐美背包客推出「機場+農場」便利行,吸引在台灣農場打工度假。 劉兆玄強調,政府產業政策改變,從過去著重硬體轉變為培植發揚「軟國力」,新的價值是「創意」與「品味」。精緻農業有別於其他帶動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的新興產業,在守護國人健康、促進社會安定等方面,將創造難以估算的外部效益,且與其他產業密切相關。 投入二四二億 產值一五八九億 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有「健康、卓越、樂活」三主軸,以開發新技術、新經營模式和新市場。 「健康農業」將推動有機農業、產銷履歷,希望一○一年耕地面積達五萬公頃,占耕地六%;建構「無毒農業島」有機產品,面積將達五千公頃,產值卅億元;開闢吉園圃推動農業專區、擴展群聚效益,預估產值一二六億元。 胡興華表示,未來的產銷履歷將以外銷為導向,讓農產品通過驗證產值達八十四億餘元;加工農產品的安全驗證把關、拓展安全農產品行銷通路的CAS優良農產品,通過驗證產值五五○億元。 規畫平地森林遊樂區 亞洲最大 政府將在「卓越農業」投入六十八億餘元經費,胡興華說,台灣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豐碩,以農業生物技術、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種苗及種畜禽為例,去年產值三○八億餘元,預期四年後可達四四三億元,其中生物技術、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的產值倍增。 「樂活農業」部分,農委會規劃農業結合觀光,全力推動農業深度遊,例如農村體驗住宿、「二食一泊田園精緻美食遊」,讓國內外遊客倍增,目標在民國一○一年農業深度遊人次達三千萬人次。 農委會並規畫花蓮、屏東及嘉義籌建三處面積在一千公頃的平地森林遊樂區,一旦完成,將是亞洲最大的平地森林遊樂區。
認養稻田、抓泥鰍 農村旅遊夯 2009-05-08 中國時報 周曉婷、潘建志/綜合報導 政府規畫發展農村深度旅遊,其實農村旅遊正夯,「無米樂」故鄉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每到假日即有來自全台各地的農村體驗團,讓平日靜謐的小村落人聲鼎沸。 「無米樂提升稻米品質促進會」推動「入穀無米樂」認養稻田活動,認養人親自下田體驗農夫生活,每個認養單位約十坪大小。促進會總幹事張美雪表示,每期稻作認養消息一發布,就有全省各地民眾來電詢問認養事宜,稻作認養一空。 認養稻田並親自下田耕種、扮演一日農夫,對嚮往農村生活並盼望有一畦田地的都市人特別有吸引力。尤其依稻作生長期的插秧、施肥、除草及收割等體驗活動,有紀錄片《無米樂》劇中人崑濱伯、崑濱伯母在旁指導,更讓參與活動的認養人備感新鮮。 遊客參加農村旅遊行程也帶來商機,以菁寮村為例,許多村民都是稻農,因《無米樂》爆紅,加上崑濱伯種出第四屆全國冠軍米,讓當地生產的香米頗獲好評。到菁寮遊玩、體驗種稻的遊客大都會採買香米當伴手禮,無形中讓後壁香米知名度愈來愈高,也讓農民多了一些收入。 屏東縣恆春龍水社區則因擁有豐沛地下水源而得名,自然形成的埤潭、湧泉及溼地,孕育出絕佳自然生態環境。龍水里長張清彬說,龍水豐沛水源形成的溼地生態,吸引水鳥等各種生物群聚,非常適合近距離生態觀察,境內的龍鑾潭更是國際級賞鳥勝地。 社區推動栽植有機「瑯嶠米」,自從採用有機耕作,培植不灑農藥的「瑯嶠米」後,生物種類愈來愈多,成了生物天堂。 龍水也入選內政部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最大的埤潭「埤仔頭」旁,以天然材料塑造灌溉渠道、步道涼亭等設施,將湧泉引到附近的農田溼地,流水潺潺充滿古樸氣息。 目前社區已培訓一批解說員帶旅客觀賞社區內的人文生態,也安排各式農村體驗,例如在水田中抓泥鰍、在休耕地焢土窯、紮稻草人等,很多來玩過的「都市客」意猶未盡,直呼還要再來。
本文於 2009/05/08 19:30 修改第 1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