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俠隱~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華人稱王稱霸的傳說……
 瀏覽16,484|回應65推薦16

文俠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6)

田園火雞
少林和尚
任俠李之瑜(李麗梅)
幕影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Path Walker
樂在其中

筆記阿本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more...

毫無疑問,世界的「面貌」正在以人類信史以來相對快速的方式重塑。

什麼面貌?俠隱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向量審視,並心繫台灣在此間罏隙之可能性。

美國百年來,經兩次大戰、蘇聯解體而成為「單一超強權」的時代似乎無以為繼?世界的霸權在歐盟(德法英主體)、俄羅斯、中國甚至印度、巴西眼中早即不屬於美國完全「喊場」了。

地球村陸續湧出的「次級強權」紛紛要求分享霸權……..

國際社會是個大賭桌,總要有一個讓眾賭客認同的博奕規則才好;這些老二、三、四、五、六強權……手上各有籌碼,看膩了美國長期穩定抽頭,當然不爽,最後一定樂於將世界視之為「多邊多極」的進行狀態,要求美國走下神壇再也別自以為是穩賺不賠的莊家!美國的基督神明外加星球警長的封號,勢必不從,目前卻只能從「單邊一極」退而求其次而為「單邊多極」。以下容解…….  

美國一直實踐以其神教兼創新文化、政治與軍事力量、全球科技經濟觀等等,橫行於人類世界!這種「決定主義」奶蜜樂土的優越性,自許是發散性的永恆正義,絕不甘願被任何其他國族取代的這種自豪感,理當會對「多邊」與「多極」的世界疑懼。

俠隱說得俚俗些好了;美國已經從「我最對,我說了算」的「單邊一極」調整為「我還是對,但怎麼作大家一起討論」的「單邊多極」。

歐巴馬的天賦與任期極可能讓美國平和而持續的領導世界。對過往老大的嚴酷的考驗理應是「老23456…」們不甘受支配的「多邊與多極」運動。以後有機會再分享好了。

俠隱亦是華人,今日時間有限,先談談華人中國…..

崛起之中國,因為尚無「客觀民主」,所以根本無法真正稱霸!(胡錦濤說中國不稱霸實則貧嘴而有自知之明;當年美國因有打敗法西斯德日的道德制高點而稱霸,中國若欲稱霸要打敗誰?拿下台灣嗎?誰會乖乖的杵在那兒等著被打敗?有誰壞到需要被極權中國打敗? 如果中共以不稱霸為虛,以稱霸為實,則中共無異自掘墳墓,胡錦濤此說實為保中共政權命),因為連台灣在內的亞洲人大都不願意被中共所代表的中國所支配,因為「中國夢」只在中國大陸行得通,「美國夢」卻仍有世界性……..

況且在美國本土生活的興趣,也一直是相當數量華人的夢想之一,雖然實際上不怎麼樣,來者卻依然前仆後繼。一個強到骨子裡的國家,其文化上的魅力必然通透,甚者,讓異國人士亦對其生活審美觀著迷。若有一天,世界各邦人士對好萊塢主流電影中的美國夢不再感興趣了。若有一天,大量他國人士對於華人國度的華人庶民生活常態開始感興味了,這個國度當然具有成為超強國的可能性,挑戰美國霸權即能穩當的從此開始……..

而存在的事實卻是:

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仍然牢牢綁握著各國的利益,一直「訓導」各國使其成為「乖乖的利害關係人」,觀其霸權的褪去絕非朝夕,其變革圖存的老大實力若以「單邊多極」的戰略穩當操作,則世界尚在美國彀中。

本來想寫寫信仰虔誠的伊斯蘭的小老弟,以聖戰傳說勇敢挑戰美帝的吟唱,評評以色列神教定時炸彈的持續報時……….再說說「老23456…」與老大之間的競合。

行文至此不免思及台灣是老幾?

俠隱還在研究……無論如何,她永遠是俠隱感性中的老大。


分享.凝聚.滿足(文俠隱)----超越.連結.永恆.實踐(尋王之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13433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Test
推薦0


文俠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3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5881050
美國還能領導全球經濟嗎?(po)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工商時報  2011.10.14

社論-美國還能領導全球經濟嗎?

本報訊

     美國參議院日前表決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未來一旦再獲眾議院通過,美國將可以對於匯率低估的國家,加徵補償性關稅。這一法案雖沒有直接點名人民幣匯率,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迫使人民幣升值的意圖極為明顯,也因此美國參議院一通過此案即引起北京的抗議。

     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原本傲視全球的經濟實力,隨著貿易赤字的擴大、債務的激增及失業率的上揚而不復存在。美國不思檢討自己的國策,總一味認為這些困境全是別人使用不公平手法造成的,殊不知這根本是自由貿易的結果,美國此一謬誤的思維已有四十年之久,如今已是愈來愈嚴重。

     回顧1962年,當美國國際收支開始出現赤字時,甘迺迪總統在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演講時還很有風度地表示:「只要減少援外、提高關稅壁壘、限制對外投資,美國可以在一夜之間恢復國際收支平衡,但這是不明智的。」惟隨著國際收支赤字擴大,其後尼克森總統幾經考量,終於決定試試甘迺迪口中所說的「不明智」的方法,於1971年秋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對進口商加徵一成的附加關稅。尼克森此舉的目的在迫使歐、日的匯率升值,以紓解美國的貿易失衡。

     加徵一成的關稅果真實施,各國出口到美國的利潤將化為烏有,也因此英、法、日、德等國與美國簽署了《史密松寧協議》。這一紙協議內容是美國同意取消一成的進口附加關稅,而英、法等國必須讓自己的貨幣對美元升值,於是日圓匯率由1971年的350升至1973年的271,馬克由3.50升至2.67,法郎由5.54升至4.80。惟不論各國匯率升幅多大,依然止不住美國貿易逆差的走勢,至1978年商品貿易赤字已升至422億美元。

     美國這四十年來有個慣性,只要貿易赤字一擴大,就認為是別國操縱匯率,不然就是認定別國侵犯了美國的智財權,因此除了持續性逼使他國貨幣升值之外,就是每年由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特別三○一、超級三○一名單,藉此要求各國開放市場。其實,美國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美國之所以由順差國變成逆差國,這是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結果,也是美國產業政策失當所致,若不就此根本問題提出因應,只是把一切問題歸責於他國,結果必然無濟於事。

     1980年代美國隨著貿易逆差升逾千億美元,再度把矛頭指向他國,這次的目標是日本。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日圓對美元的匯率到1987年已升至144,馬克也升至1.79。但即使如此大幅升值,美國貿易逆差依然逐年擴大,去年美國的商品貿易赤字已近7,000億美元。

     美國在失業率升逾9%、貿易赤字達7,000億美元、政府債務累積至14兆美元的今天,如同昔日簽訂《史密松寧協議》、《廣場協議》一樣,又通過了《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同樣又以加徵補償性關稅的手段,來迫使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去四十年美國政府迫使馬克、英鎊、法郎、日圓大幅升值仍無法解決的問題,難道今天迫使人民幣升值就可以解決?此一思維著實讓人啼笑皆非。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頒發以來超過九成的得主都在美國,但美國經濟卻落到這步田地,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美國除了迫使他國匯率升值之外,還不斷地以反傾銷法、反托拉斯法來削弱他國的競爭力。輸美商品太貴不行,太便宜也不行,因為太貴了可能會遭反托拉斯法調查,太便宜則會被課以反傾銷稅。如此自由貿易除了美國有自由,誰有自由?如此公平貿易又何來公平可言,廠商豈不人人自危?依據世貿組織(WTO)的反傾銷調查統計,美國這15年來發動的調查案件高達443件,這個數字是他國望塵莫及的,就連歐盟27國發動的反傾銷調查總計也才421件。美國政府如果還是持續把心思擺在如何壓迫他國匯率升值,如何以反托拉斯、反傾銷法來遂行保護主義,非但難以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在如今全球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高的此刻,恐怕將重蹈1930年代「斯穆特-哈里關稅法案」的覆轍,這是具遠見的美國政治家所不可不注意的。

     美國總統尼克森曾說:「強權在國際間的影響力不單是靠經濟,還要靠國家凝聚力、無形的領導能力與文化上的魅力。」由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地延燒至各地可知,如今美國社會凝聚力已日趨式微,美國政府攘外不如安內,與其耗費心思去執行一個四十年來不曾奏效的對策,不如好好聆聽人民的心聲。我們相信,提振美國經濟之道不在壓迫他國匯率升值,而在改變華爾街、改善貧富差距。美國如果還想領導全球經濟,捨此別無他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728469
美中台關係( po)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蘇起:美債風暴與美中台關係

美國最近屋漏偏逢連夜雨,才剛度過舉債上限爭議,就遭到標準普爾調降債信評等,對它的全球威信打擊不可謂不大。台灣除了在經濟上緊急應變外,也該冷靜評估可能的政治效應。

首先,美國國力衰落的說法恐怕言之過早。美國今天仍是世界唯一超強,經濟總產值連續卅五年穩佔全球四分之一;軍事支出幾乎是全球一半;研發經費等於後面七個國家的總和;人口不但高居世界第三而且沒有老化。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競爭力評比上,仍把美國列為第四,遠高於日本或中國大陸。美國對外開放、對內包容的制度仍然展現高度的活力及創新能力。而消費成癖的美國民眾個人儲蓄率已自十年前的零提升到金融海嘯後的百分之四。

就相對值而論,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所有國家依舊瞠乎其後。雖然以匯率計算的大陸經濟總產值已是美國的三分之一(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會更高),高居全球第二,但其他方面兩國仍然相去甚遠。若加上地緣政治考量,美國旁無強鄰,遠方還有歐洲與日本等自然盟友。但中國大陸臥榻之側卻是國家眾多,民族各異,而且近半還有流血征戰的難忘經驗。兩者戰略環境孰利孰不利,至為明顯。

所以美國今天的問題不在民間,而在政府,尤其在政黨政治。十年前許多政界人士因為美國獨霸而染上自大情緒,認為民主制度已經決定性勝出,「歷史已經終結」,而美國可以實施「單邊主義」、一手主導全球發展。這個思維導致美國先後陷入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泥淖,以致國庫空虛,債台高築,並讓原本承受美國強大壓力的中國大陸因為「禍水西流」而憑空得到十年的喘息時間並藉此快速茁壯。

更糟的是,美國兩黨開始嚴重對立甚至惡鬥,彼此杯葛議事,為了自身的黨派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利益和美國做為世界超強的地位與形象。

再深入探討,美國今天的問題不在實力,而在心理。去年民調發現,美國六成的民眾認為國家正在走下坡;信任聯邦政府作為的只剩兩成;對大企業有信心的也只有兩成,對大學有三成,對醫療體系有三成,對新聞媒體更只剩區區一成四。

如果這兩個病灶短期內沒有改善,美國將空有實力,但缺乏把實力化為影響力的意志及能力。這就會對全球情勢產生衝擊。

台灣外部環境最重要的還是美中台大三角關係。在可見的未來,美國一定會更重視中國大陸做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的角色。雙方一定會在多層次、多管道上進行更密切的協調。雖然「美中共管」的情況在近期不可能出現,但台灣必須更加留意兩者的互動,尤其是意志與能力的角力。這也意味台北必須同時加強與華府及北京的交往與互信。畢竟在三角關係中,與另兩角關係最冷淡的一角永遠是最終哭泣的一方。

在美台關係中,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將來只會上升,不會下降。過去十年經濟問題在雙方內部都已高度政治化。這表示,雙方領導必須積極展現政治意志及府會協調才能化解難題。如果美台經濟關係停滯不前或惡化,恐將影響雙邊政治關係。

最後,台灣應該想想,上述美國的缺點,不論政黨惡鬥、府會落差、全民信心低落,台灣都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外海吹來一陣陣經濟颱風,響起一聲聲軍事雷鳴。台灣似乎仍然只關心眼皮底下的小事,連總統大選都避談國家大事。怎不令人憂心?

(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國安會前秘書長)

【2011/08/13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93956
社會軟實力~~~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備忘以下~~~~


中國時報  2011.04.04

社評-國家形象是社會軟實力的呈現

本報訊

     英國廣播公司(BBC)委託獨立國際民調公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民調研究機構,調查全球27個國家2萬8619名受訪者對中國的印象,結果顯示,由於中國經濟與軍事實力持續增長,各國對中國崛起的不安感較先前調查時提高,且愈是發達國家(尤其是7大工業國),對中國的不安愈大。

     當然,許多短期外在因素可能影響這項跨國民調的結果,單一機構的民調研究也可能存有偏見。但我們仍然要說,BBC這項由2005年開始進行的跨國民調,雖然無法完全反映中國的真實面相,但由於規模龐大、數據確實,其研究結果應該可以做為中國推動公共外交、建立國際形象之參考。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自身也相當在意國際形象與影響力的改善,並且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國際公共外交的行動。這些行動可以分為國際新聞宣傳和舉辦國際活動兩方面。

     在新聞宣傳部分,中國外交部成立了公共外交辦公室,各級官方新聞單位也想方設法讓本地媒體打入國際媒體的版圖。

     一些具體措施包括新華社成立24小時報導的英語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擁有5種外語頻道,企圖與CNN和BBC競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美國和歐洲的廣播市場購買更多廣播時間,並直接對非洲、中東和拉美廣播。新華社以比西方更廉價的方式,提供發展中的國家新聞來源,以建立客戶群。

     此外,中國並出資在國外成立了一系列英中雙語電視台,如美國的藍海傳媒和長城平台。並在西方媒體受到金融海嘯重擊而紛紛縮編之際,大量向有西方國際媒體經驗的人才招手,以擴充中國的媒體戰力。不可忽視的當然還有中國在全世界開設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以促進中文和中式思想的傳播。

     在大型活動方面,由2008年的奧運、到2010年的世博會和亞運會,都是明顯的例子。08年的北京奧運,為崛起的中國提供了最佳的舞台,透過全世界共襄盛舉的體育活動,將中國形象植入人心。而上海世博會和亞運會,也在許多細節上呈現中國的文化形象。

     這些世界級的大型活動,不但彰顯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展現中國的文明力量。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吸引許多國際人才與在地菁英交流,並讓大量國際遊客直接感受中國經濟的繁榮、社會環境的提升。這些活動固然引來國際媒體採訪,但更重要的是,許多來到中國的各國民眾將第一手中國印象帶回母國,產生了擴散效應,影響更多人對中國的印象。

     但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後,根據BBC的調查,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負面形象卻有上升趨勢,顯然,這些由官方大量資源推動的公共外交,還需要加大力度,另方面,可能也需社會的支持與參與。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能建立並保持國際霸權地位,除軍力強盛、美元居霸權地位外,價值觀獲得全球主流認同更是關鍵因素。而美國價值觀獲得認同,如同美元成為全球避險貨幣,絕非美國外交霸權或軍事力量所能達成,更不僅是國際形象宣傳的成功。

     做為世界單一霸權,美國的公共外交策略發展得很早。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固然也投入大量資源,向世界傳輸美式民主和自由價值觀,冷戰期間,美國之音、自由歐洲之聲就曾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過程中推波助瀾,但不可否認,美國最重要的公共外交實力,來自美國社會對所謂「美國價值」的認同與共識。

     以美國極力要求開發中國家接受的智財體系為例,美國政府一方面在國際上宣傳智財權的價值,美國民間商業活動也強調創意和發明,雙方互相加持。一旦人人桌上都放著蘋果iPad、iPhone,不需要政府多言,就是最好的宣傳。

     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是國內發展狀況的整體鏡像。國家的公共外交和國際公關,必定建立在該國的具象上。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來自社會,不是政府。因此,除了專業的國際外交公關、策略性向國際社會表達中國訊息,持續的體制改革,將是從根本上改善中國形象的不二法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8330
中國崛起 美國讓位?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備忘傅建中這位資深媒體人的文章~~~~~~~


中國時報  2010.09.24

華府看天下-中國崛起 美國讓位?

傅建中

     在中國日益崛起聲中,美國似乎相對的日趨沒落,這可從美國的經濟危機、債台高築、身陷伊、阿戰爭泥淖中等發展見之。由於中國現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包括美國本身在內舉世都在關注中國是否有朝一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

     針對此一情勢,華府的威爾森中心繼八月初與哈佛大學合辦中國崛起會議後,星期一(二十日)再辦了一場「美中關係在亞洲的影響」討論會,邀請大陸、日本、印度、新加坡和俄國的學者在會中各抒己見。遺憾的是預定出席會議的北京大學教授袁明(女),因臨時發生車禍沒能與會,其論文要點由包道格(前美國駐台代表)代為宣讀,不意袁教授提出美國對台軍售的問題,並說這是個「難解的結」,可見美國對台軍售是中共在美中關係裡鍥而不捨的議題,也使副國務卿史坦柏格(會議主要演說人)在答覆聽眾問題時重申對台強有力的承諾打了些折扣。包道格還透露中共正和美國就此一事進行私下管道的對話,且不排除將來達成交換協議的可能,即美國停止對台軍售以換取中共不對台動武的保證,不過他說歐巴馬政府很難做到,反倒是一個強硬的共和黨政府有此可能。

     至於中國有無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學者們指出中國的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感,很難預言將來的走向,就好比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沒人想到或預見中國會出現今天的盛世。主持會議的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說,美國的當務之急是致力於恢復在世界的信譽 (credibility),並消除世人認為美國終將沒落的印象,果能做到這兩點,美國仍是大有可為的,不必然會步羅馬帝國的後塵。

     美國因幅員廣闊、資源豐富,確實是得天獨厚,美國人也以此為傲,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最足以反映這一心態的是美式英文中的Manifest Destiny一詞。這是說是美國濱臨東西兩洋、橫貫美洲大陸而成大國是其「明顯的命運」( Manifest Destiny),也就是說上帝賦予美國這樣的命運,所以美國自十九世紀以來不斷擴充其領土,掠奪別國的土地,都是理所當然的。

     助長這種心理的是一位十九世紀的美國新聞從業員,此人叫John L O’Sullivan,他在一八五四年撰文說:「地球上沒有國家應干涉美國在上蒼所賜的大陸上擴展,特別是為了每年增加的數百萬人的自由發展,這是美國『明顯的命運』。”O’Sullivan曾極力鼓吹兼併德克薩斯(Texas)和奧勒岡(Oregon) 兩地。

     Manifest Destiny本是民主黨人的口號,後來共和黨人也大肆鼓吹運用,來合理化購買阿拉斯加、併吞夏威夷、發動美西戰爭、奪取菲律賓等攻城掠地的黷武行為。像芮效儉這樣的美國人,面對中國的崛起並不氣餒,也無所懼,所在多有,他們之所以能如此,可說是繼承了Manifest Destiny的流風餘續,加上美國的軟實力(soft power)遠超過中國,誠如著名史學家余英時近年所言:光是有些錢,就能使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霸主,那豈不是太便宜了嗎?看來,只因中國崛起勢不可當,就斷言美國終將沒落,未免失之武斷和言之過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188338
美國「重返東亞」~~~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備忘以下報導~~~


中國時報  2010.08.23

社論-美國「重返東亞」 台灣角色微妙

本報訊

     這幾個月以來,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軍事演習,尤其重要的,與盟國重新鞏固軍事同盟關係,引起中國猜疑,後續發展究竟如何,會否造成動盪,衝擊亞太地區幾十年來的穩定?確實值得注意。

     在東北亞,美國與南韓七月的反潛軍事演習,表面上是針對北韓,但是地點選在黃海,戳到了中國的戰略要害,在北京強烈抗議下,演習地點暫時移至日本海,但八月中旬又移回黃海,大陸也不甘示弱,十九日發布照片,顯示岸艦導彈部隊,正演練從陸上發射有「航母殺手」之稱的「鷹擊六二」反艦導彈,射程達三至四百公里,主要針對航母或兩棲登陸艦等大型船隻。

     八月初在東南亞,就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宣布,南中國海是美國國家利益所在後,美國航母喬治華盛頓號開到越南峴港外海,招待越南軍方與外交官員登艦參觀,名義上是慶祝建交十五周年,但是透露出的象徵意義:中國不是此地區唯一的超級強權。

     更進一步的是,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自衛隊將在十二月,首次舉行「離島奪回」的軍演,演習假設情況為,日軍從敵軍手中收復某座偏遠的西南小島,由於西南的釣魚台列島仍然適用於美日聯合安保,所以日本這項軍演,美國預料也將派遣第七艦隊支援。

     從這一連串的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企圖重新介入亞太,這本來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發現,但是為什麼是現在?美國所欲何為?

     自從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軍力過分延伸、日漸薄弱,尤其負責主要戰鬥任務的海軍陸戰隊與陸軍特戰部隊,每個野戰旅平均輪調過三次戰場,每年六千億美元的軍事預算,即使美國都無法支持下去,隨著今年與明年伊拉克與阿富汗駐軍陸續撤出,軍費會開始減少,但是人員傷亡撫卹與退伍的花費,將會是天文數字。

     也因為如此,許多地區強權都在算計美利堅國帝國已經開始衰落,兩場戰爭讓她疲於奔命,金融危機所造成的經濟蕭條,使國力進一步衰弱,他們認為:「美國短時間打不起第三場戰爭」,這就是俄羅斯敢出兵喬治亞,中國積極要突破第一島鏈,而伊朗與北韓敢於不顧美國再三的警告與聯合國決議的原因。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十分焦慮,希望能夠重新介入亞太,阻止其他國家趁隙挑釁,既然地面部隊休養生息,就以優勢的海空軍展示,美國有能力、也有意願留在亞太。

     在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亞太各國感受深刻,從韓國、日本到東協,每一個國家都要爭取大陸市場,都要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在被大陸吸引去的同時,也都擔心中國強權的興起,自己的主權與安全遭到威脅,需要把美國重新拉回來。

     東協雖然最早與北京開始對話,但是雙邊的主權爭議,卻遲遲不能解決,中國提出的南中國海「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並不意味是擱置主權,相反的要加強宣示主權;南韓的大國外交最優先在拉攏中國,但是天安艦事件,讓首爾非常失望,北京極力維持中立,不願意譴責北韓;日本政府雖然已經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但為過去侵略行徑道歉,現在重新與美國恢復安全盟友關係,竟然首先挑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台列島。

     最後,談到兩岸關係,因為歷史、文化與人種有異,當然有其特殊性,但台灣與其他亞太各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正是夾在美國提供的安全與大陸市場誘因的兩大拉扯力量之間;隨著美國作勢「重返東亞」的種種作為,會產生何種後續效應,尚待觀察,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今後在考量問題時,已經不僅是在與對岸互動中,如何讓自己不要成為麻煩製造者就夠了,還要考慮美中台間的複雜牽扯。

     更重要的,隨著亞太新情勢的變化,台灣所處的位置與角色,恐怕只會比過去更加的微妙、甚至更加險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132343
美韓軍演備忘~~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備忘以下~~~


中國時報  2010.07.26

社論-美韓軍演 挑動東北亞敏感神經

本報訊

     美國與南韓廿五日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目的是在天安艦遭擊沉後,給北韓一個強有力的警告。但是,反倒引發了中國的強烈抗議。原本美韓軍演是要在朝鮮半島的西側─黃海上舉行,而且還要有航空母艦參加;但中國針對此的強烈抗議,不僅是由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直接表達,而且還安排一連串對抗性的實彈軍演。逼得美方不得不把演習移至朝鮮半島的東側─日本海上舉行。

     這次美韓的軍事演習及其造成的影響,事實上有其深層原因,對東北亞安全情勢有長遠影響,我們認為值得進一步深究。

     首先,天安艦危機,讓東北亞情勢重新回到「類冷戰」格局。冷戰期間,朝鮮半島呈現出,北韓與中國共同對抗南韓、日本與美國的聯盟,雖然在九零年代全球冷戰結束,但是在朝鮮半島,對抗結構猶在。

     過去廿年間,我們也觀察部分改變,譬如南韓極力拉攏北京,雙方的經濟與政治關係逐步正常化,但是安全與軍事仍有鴻溝;我們也看到,美國與北韓斷斷續續的接觸,可是基本矛盾仍然存在,沒有達成協議。

     天安艦被擊沉之後,所有嘗試歸零,中共不肯背書南韓的調查報告,在聯合國制裁決議案中,主張要刪除對北韓不利的字眼;而美國對平壤施加比聯合國決議還要嚴厲的制裁,並加強與南韓的軍事演習。

     其次,美國希望藉著「危機意識」,重新掌控安全的主導權。美國近年來頗為擔心東北亞國家,特別是南韓與日本,會脫離美國主導的整體安全架構,這個安全架構冷戰期間對抗蘇聯,因應朝鮮危機;冷戰後對抗中國,因應朝鮮與台海危機,環太平洋演習今年擴大舉行,是呈現這種意志與能力。

     南韓在金大中與盧武鉉執政期間,與北韓修好,開始反美,雖然李明博政府一反過去政策,但是社會中仍然有強大的反美力量;日本自從去年民主黨執政後,為了討好選民以及迎合執政聯盟中的社會黨,鳩山政府一直不肯解決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讓美國擔心會步南韓後塵。

     天安艦事件發生後,韓國社會中保守力量復活;雖仍有質疑政府造假的聲音,但是已不足以否決政府與美國聯盟的政策。青瓦台決定暫時擱置歸還聯合指揮權的議題,美國則獎以召開二加二會談的形式,提升盟邦的層級。

     在日本方面,美國施壓下,鳩山內閣以辭職下台,恢復自民黨普天間基地舊案,新的菅直人政府表明要與美國、南韓協調安全政策。近日,前北韓間諜金賢姬到日本,就是在彰顯北韓綁架的日本人質問題,南韓與日本聯合導演這齣戲肯定再度激怒北韓。

     其三,中國不能容忍由美國主導、阻擋中國崛起的安全架構。美軍過去在黃海的軍演所在多有,但是現在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臥榻之旁不容他國酣睡,黃海軍演雖然目標在北韓,但被認為是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

     不僅在黃海,還有南海,中國都堅持在兩百浬專屬經濟海域內,外國軍艦不得通行;美國認定這將大大限制其海軍行動的自由,不願遵行。有些海域因為屬於國際通行水域,如台灣海峽,中方睜一眼閉一眼,但是刻意靠近中國沿海的軍事偵察或演習,就會被認為挑釁。

     這一次的文攻武嚇,由年輕一代的解放軍將領們連番上陣,配合媒體宣傳,聲稱美國已經對中國實施「C型包圍」、「滿月包圍」;在演習方面,則傳出準備演練以地對地導彈「打航母」的項目。將近三個星期的過程中,沒有看到黨或政府的聲音,只有外交部發言人一再重複軍方既定的立場。這不禁令人擔憂,是否解放軍已經失控,「黨指揮槍」的原則開始鬆動?美國最後決定退讓,移轉演習至日本海,許多美國專家批評,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先例,下次美軍要進入黃海就會更困難。有人建議,至少象徵性的,美軍船艦要轉至南韓西部的仁川,進行港口訪問

     黃海軍演對抗,其實就是一場中美間的交手。中國普遍認為是一場勝利,因為不再忍氣吞聲,發出明確訊息;而且,美國也感受到問題的敏感性,所以做出了調整。現在,北韓也用這招,宣布如果美韓敢演習,將使用核子嚇阻武力。

     從深一層分析,我們認為,美國想趁機掌握東北亞的安全主導權,是既定的政策;也因此,未來的東北亞,必將導致一系列的緊張與衝突,馬政府應未雨綢繆,妥為因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084724
歐胡會觀察~~~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備忘閱讀~~~


中國時報  2010.04.14

會歐巴馬 給軟釘子 胡錦濤:匯率問題「不屈從外部壓力」

連雋偉/綜合報導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昨舉行第四次「歐胡會」。胡錦濤除重申台灣及涉藏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外,針對外界關注的人民幣匯率,等於給了美國一個「軟釘子」,稱在匯率問題上不會屈從外部壓力。歐巴馬除重申「一中」原則外,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也表示「尊重中國的主權」。

     雙方針對分歧問題輕輕放下,顯示此次會談已成中美關係融冰的契機。

     胡錦濤藉參加在美舉行的「核子安全高峰會」機會,與歐巴馬舉行雙邊會談。胡歐兩人美東時間十二日下午在華盛頓會議中心舉行長達九十分鐘閉門會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首席中國問題專家貝德和中國代表團長馬朝旭,不約而同形容兩人會談,「正面且具建設性」。

     對於兩國關係因對台軍售及歐巴馬會見達賴喇嘛而倒退,歐胡兩人認,將持續努力、加強對話、增進互信、擴大合作展。

     胡錦濤在會中就下階段中美關係提出五點主張。一是採確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二是美方應尊重台灣、涉藏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三是共同推動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成果。四是深化務實合作;五是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區域問題及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

     針對最敏感的人民幣議題,胡錦濤說,中國將根據自身需要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會屈從外部壓力,同時他還稱,人民幣升值無法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及美國失業問題。

     胡錦濤言論,表明短期內中國針對匯率不會有一次性的重大升值動作,但胡的說法也未說死。他說,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的機制改革。

     對於伊朗發展核武,雙方同意指示本國官員在聯合國草擬制裁伊朗草案上合作。胡錦濤稍後面對四十七國官員發表演說表示,中國將本負責任態度,堅決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為此作出一系列努力,他並從四方面闡述中國做法,包括加強核安全能力、嚴格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積極參與國際核安全合作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938317
人民幣應緩步升值.....
推薦2


文俠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俠隱個人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在必定會在今年緩步升值,打破這兩三年來與美元亦步亦趨的常態。  

由於人民幣常期被低估,損害最大的其實是大陸的一般中低收入的老百姓…..

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也不會因人民幣升值有太大影響,

另一方面能使台商製造業有更多元的發展與選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921416
2010-03-30何清漣:內外雙重壓力煎迫之下的人民幣
推薦3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Chocola
張爺
文俠隱

2009年中共為何「釋出天量貨幣」?與銀行呆帳、與內部糧食短缺好表面粉飾太平難道沒有相關!?而這也可以解釋中共為何「對外」不肯升值人民幣,因為它無法承受底層作為經濟基礎的農民工一旦被這長期階級壓迫壓垮的最終一天。

http://www.ntdtv.com/xtr/b5/2010/03/30/a398722.html

何清漣:內外雙重壓力煎迫之下的人民幣

【新唐人2010年3月30日訊】 美中兩國由人民幣升值這一問題造成的緊張狀態,隨著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訪美有所緩和。但可以預言,在今後的美中關係中,人民幣升值這一話題還是會處在漩渦中心。

中國有苦難言

為了不被美國貼上「彙率操縱國」的標籤,在鐘山訪美之前,中國方面已放軟姿態。3月22日,總理溫家寶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1年會」的外方代表時,一改此前的強硬姿態,不僅強調要增加美國商品的進口,同時來了一番「悲情陳訴」,宣佈中國有2億失業人口,因此對美國政府為200萬失業人口焦急感同身受。

論證人民幣升值好處的文章也陸續見諸媒體,一篇題為「人民升值預期觸發投資機會,理財策略需調整」的文章居然為人民幣升值展現了一片湛藍的天空:「從總體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減輕外債壓力、增強國內企業的海外投資能力,並將對境內股票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產生有利影響。」中金公司的一份報告也詳細論證了升值的種種好處。

這類言論比此前的「陰謀論」緩和得多。「陰謀論」認為: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目的是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產品入歐美市場,重創中國經濟,遏止中國崛起的陰謀。最近中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釋放的信號是: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是必然的過程,但不會是美國要求的「一步到位」的方式。這與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期間所表達的意見相同。

其實,中國官方強調人民幣升值危及更多出口企業的生存,使失業問題更形嚴重的說法,也被中金公司的報告否定:人民幣自 2005年7月與美元脫鉤後對美元升值了17.5%,但並沒有損害中國的出口和就業,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的份額持續擴大。

那麼,中國不肯將人民幣升值,原因到底何在?事實上,2009年中國投放出的天量貨幣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讓人民幣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3月中旬中國央行的季度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未來的通貨膨脹預期依然強烈,其中認為目前物價高,難以接受的受訪者比例達到51%,是1999年以來的最高值。

要求人民幣升值並非只有美國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來自兩方面,一是部分國會議員。一個由130名議員組成的兩黨聯立團體近日致信財長蓋特納,敦促他在4月的半年度彙率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彙率操縱國。二是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從去年開始,克魯格曼發表一系列文章與演說,指責中國的彙率政策是一種掠奪行為,造成美國損失了140萬個工作機會,建議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對中國產品徵收 高達25%的進口附加稅。他的這些言論,使他從2009年「保羅·克魯格曼中國周」的貴賓一變而為「中國的敵人」。

國會與主張人民幣升值的學者的共同意見是:中國的外彙政策扭曲了全球市場以促進國內增長,這是以美國和很多其他國家的利益為代價的,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是該停止這種政策的時候了。即使中國像2005年那樣再推出一個控制非常嚴格的浮動彙率機制,那也是不夠的。

在中美就人民幣彙率問題上爭執得難解難分時,一些國際金融機構與經濟組織的表態表明,要求人民幣升值並非只有美國。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表達了人民幣升值的期望,認為「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彙率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從依賴出口轉為依賴消費」,是抑制長期通脹壓力的途徑之一,有助於重新平衡中國經濟。也是防範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關鍵。但它們有一點與中國一致:中國何時回歸更為靈活的彙率制度 「應由中國當局來決定」。

爭論中一個無法交集的點

中國國內的通脹壓力到底是不是人民幣升值的真正障礙?升值與反升值的討論在這方面沒達成共識。

中國反對人民幣升值,但堅持說人民幣彙率的改革始終不是為瞭解決什麼通脹問題、熱錢湧入問題,而是為了就業和產出的穩定。國際金融、經濟組織那些「從長期來說,人民幣升值對化解中國通脹壓力有好處」的意見,其實是在給中國喂定心丸,只有克里德曼說了老實話,在「中國的天鵝悲歌」一文中, 他認為雖然人們擔心中國由於通脹而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但這並不是中國應該做的。中國應該調整彙率政策,讓人民幣升值。

一種貨幣同時面臨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兩種相反的壓力,這種經曆日本也有過。但日本擁有中國無法相比的條件,其產業的獨立技術開發和國際競爭能力領先,所以能承受這兩種壓力的衝擊。而中國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現在人民幣對內貶值已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中國政府因此只能在拒絕升值這一對外陣地上固守。更何況, 「升值有利於抑制長期通脹壓力」這種勸喻很難打動中國高層,他們考慮的重點是今天如何度過眼前的大難關,而不是給明天留下一個「平衡的中國經濟」。

(原載BBC·點評中國,2010年3月29日)

2010-03-30 03:01:4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921364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