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分藍綠,都對中國忌憚不已,只是反應不同,一個是謹慎恐懼,一個是卑顏屈膝。然而,立場改變,心態也就跟著改變,行為與互動模式就會發生變化。
09年國殤月論壇11
童振源 (三) 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
1、 胡錦濤在六項主張的第一點即指出兩岸應該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雖然胡錦濤在說明上曾提及「九二共識」,但通篇反覆強調「一中原則」,而且認為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的原則,達成共同認知與一致立場,兩岸才有政治互信進行協商。
2、 首先,在「一中原則」前提下,台灣未來參與國際組織的模式可能變成:在中國同意下,台灣成為中國的附屬會員,或者台灣以中華台北為名稱參與國際組織活動,而承諾不成為該組織的會員。這對台灣的主權與尊嚴將造成嚴重傷害。
3、 中國從沒有同意兩岸可以對「一個中國,進行不同表述」,也從來沒有同意過「互不否認」。例如,台灣申請加入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提案,便被中國批評為製造「一中一台」;國民黨主席到中國訪問,或在台灣訪問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面前,都稱呼馬總統為馬先生;甚至外籍記者對馬總統的稱謂,都被中國外交部糾正。
4、 台灣民眾,屢屢質疑馬政府矮化主權。馬總統表示,願意接受中國談判代表處陳雲林稱呼他為「馬先生」;台灣是「一個地區」;兩岸人民只是戶籍的不同,不是國籍不同。在去年10月底,中國時報的民調指出,38.6%的受訪者認為馬政府的政策,已經傷害台灣主權,認為沒有傷害者只有38.2%。民進黨的民調則顯示,54.2%受訪者認為馬總統在台灣主權上對中國讓步太多,34.8%不同意。
5、 面對兩岸主權的衝突,與兩岸脆弱的共識,如果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強勢主導兩岸協商議程,甚至推動兩岸政治協商,對台灣將是嚴肅的挑戰。
李鈞震:
1、 台灣不分藍綠,都對中國忌憚不已,只是反應不同,一個是謹慎恐懼,一個是卑顏屈膝。
2、 事實上,台灣的文化力量要大過中國許多。台灣應該改變對中國的態度,用老師教育學生的立場,來建立雙方的關係;只是中國是個流氓學生。
3、 立場改變,心態也就跟著改變,行為與互動模式就會發生變化。
4、 這個世界,知識是永遠的權威;知識經濟的力量,將主導未來國際局勢。理直就能氣壯,就能當大人、當老師。
5、 學生,接受教育久了,就會溫馴,就會敬重老師。
6、 世界會和平,只有一種國際關係可以達成,就是「師生關係」。美國的政客,如果是教育家,中東問題就可以和平解決。
7、 台灣社會未來的領導人,一定要學術成就出眾,同時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育能力。
8、 民進黨有機會掌權,就是因為部分領導人在30年前是高級知識分子,經過30年的撒種耕耘,開花結果。但是,沒有養成終身學習的生活習慣,知識程度已經被社會大眾超越,因此不具有影響力,無法繼續帶領社會改善進步。
9、 組織的競爭落敗,只是一種警訊。必須要轉型為「學習型組織」,提升所有黨工的知識水準,才能在大街小巷重新奪回言論主導權,才能帶領社會進步,克服資金問題。
10、 台灣目前最需要「環保、人權、教育、科學」的提升與進步,組織必須吸納這類的意見領袖,身體力行來教育黨工與社會大眾。只要台灣的「環保、人權、教育、科學」的文明再進步,台灣對國際社會就有發言權,無法阻擋。
11、 台灣必須取得亞洲「環保、人權、教育、科學」的領導地位。
參考資料:
犬儒學派7 第歐根尼(一)
劉華宗 會談背後三黨各有盤算
南方朔 藍綠紅正合奏一首三輸交響曲
雲南雨災35人遇難 近百萬人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