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評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野人獻曝:天地之心—容格、坎伯與易經
2009/02/21 04:40 瀏覽2,938|回應12推薦4

aionjoi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筆記阿本
Nobody
張爺
Chocola

本文裡面有提到「英雄」、「世界肚臍」、「小王子」等字眼,所以石頭想這一篇有點算是「文學新英雄」的續篇,所以貼來這邊。這一篇純粹是好玩才寫的,應該不至於引起煙硝味吧!

請多多指教囉!

p.s.石頭本來不想重複貼文,可是關於引用的功能,不知道為何經常失敗,石頭果然是顆笨蛋啊!


石頭在「兩種命理觀」一文中提到自己曾經學過半年的易經,但當時之所以學易經的動機,卻是因為被一本書困住,這本書是心理學家容格,以及他的學生們共同完成的著作「人及其象徵」。

坦白說,對於類似像翔任格友這樣的人,可以毫無障礙地閱讀這種硬梆梆的、類似學術的書籍,化成自己的知識養分,石頭真是甘拜下風。

石頭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天生的閱讀障礙,這本「人及其象徵」是容格相關著作裡最輕的一本,開宗明義是寫給一般大眾看的,可是石頭連一章也翻不過去。

後來,石頭發現書本最後一章提到,容格學派的精神醫師,非常推崇易經,經常鼓勵來求診病人有問題就占卦自決。

石頭心想,既然老外都會推崇易經,自己是華人,學起來應該更簡單,於是就興沖沖地跑去報名上課了。

然後,就發生「兩種命理觀」裡的「山水蒙事件」,這個例子讓石頭當下頓悟容格所謂的「宇宙的同時性現象」,以及他的「本我論」。

這個同時性現象,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揭示的,一位英雄的冒險旅程,最終的目的在於獲得「天地之心」,也就是達成「天人合一」

接著石頭再度把坎伯「千面英雄」這本書從家中書山裡挖出來,讀到關於「世界軸心」的概念,又多了一份領悟。

英雄成功歷險的效用,是再度打開和釋放生命之流,使它注入世界的軀體中。這股生命之流的神奇,用生理的詞彙來說,就是食物質素的循環,從動態面講,就是能量之流,以精神層面而言,就是神恩的展現……恩典、食物質素與能量傾注入生命的世界,凡是它們無法發揮功效的地方,生命便瓦解而死。

這股急流是無形的源頭流出,它的入口點是宇宙的象徵性圓心,也就是佛陀成道傳奇中,世界環繞著它旋轉的不動之點。

……

身為上帝肉身的英雄,自己本身便是世界的軸心,永恆的能量穿透這個肚臍點而闖入時間。因此世界軸心是永續創造的象徵,亦即通過萬物內在那不斷湧現生機的奇蹟,使世界得以維持的奧秘。

—坎伯

石頭喜歡把「世界軸心」稱為「世界肚臍」,這個肚臍在「小王子」書裡是一口沙漠中的水井,而井水當然就象徵「生命之水

當石頭學習到易經裡「水風井」這一卦時,當場傻眼,因為易經裡的卦爻詞,比起坎伯跟容格,針對「世界肚臍」的功用,形容得真是太妙了!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贏其瓶,凶。

這一卦,上卦「坎」是水,下卦「巽」是入,水桶進入於井中汲水,所以象徵井。村落可能有變遷,但井不會變動,人們來來往往汲水,而井水則依然潔淨不變。汲水的瓦瓶,幾乎到達水面時,因為吊繩沒有完全伸開,以致阻擾,使瓦瓶翻覆破裂,所以凶險。

資料來源:http://www.kaifook.net/iching/002.htm

上述的白話文字裡,不就是明白告知世人,儘管滄海桑田,人類的文明幾番更迭,「世界軸心」永恆不變。

在石頭看來,「吊繩」是泛指「神學」、「哲學」、「心理學」、「神話學」等人文知識,而「瓦瓶」是容格定義的「自我的意識中心」。

若向「世界軸心」汲取「生命之水」,「吊繩」要完全張開,動作要非常小心,不要汲取不成,打破了「瓦瓶」,那會變成一場災難。

後來開始接觸焦循易之後,學習到占卦時「二五先行」,因為這兩爻分別位於內外卦的中央。

簡而言之,想卜卦,代表占問的人內心猶豫無定見,所以才想問老天爺。

石頭漸漸覺得,如果屬於內卦的第二爻代表占問者自己的內心,那屬於外卦的第五爻便是「天地之心」

解卦時要看二五爻是否相應,也就是要看當下自己的內心,是否呼應了「天地之心」。

回過頭來賞玩井卦第五爻的爻詞,越發覺得,真是妙不可言啊!

最後,附上井卦的卦爻詞,供各位讀者細細品味。(資料來源同上)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譯文:井卦。改變所封城邑,但沒有改變其井,沒有什麽損失,也無所多得。兩邑的人來來往往打水很有次序。但到了水井淤塞,需要清理的時候,倒沒有人掏井了。由於打水時不小心,把打水的瓶子也打破了,兇險。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譯文:木上有水就是井卦。君子從中得到啟示,要慰勞民眾,鼓勵幫助別人。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捨也。
譯文:水井是用來飲用的,但由於長久沒有掏井,井水汙濁得像泥漿一樣不能喝了。陷阱是用來捕野獸的。但已崩壞得裝不下野獸了。

九二:井穀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譯文:井裏生了小魚,用箭射水井裏面的小魚,結果把水甕射穿了。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民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譯文:井水太污濁了,喝不得,給我掏淨,就可飲用。君王多麽英明,使新邑主和邑人都有享用到淨水的福分。

六四:井甃,無咎。
象曰.井甃無咎,脩井也。
譯文:修理水井,用磚砌成井壁,這樣就沒有什麽過失。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譯文:井水變得水潔泉寒,清涼可口,可以食用了。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無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譯文:井的功德已成,不要蓄住井口,抱以誠信的態度最爲吉祥。




本文於 2009/02/21 05:45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295613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先當華人文化的重心 , 其他再說吧~~~
2009/03/03 12:52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Nobody

台灣是世界繁體華文的重心

簡體字有一天會被繁體字打敗( 也許20年後左右 )

所以目前台灣是世界華人的文化重心

大陸目前這種限制言論自由 . 政治集權的非民主社會, 在全球文化相互滲透影響的地球村中, 能夠產生什麼文化的前進性 ?

民主台灣 , 創作自由的台灣 , 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1647
大家都很清醒
    回應給: 一杯飲料(Drdr) 2009/03/02 23:19 推薦0


Nobo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就怕裝傻罷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1000
唉!坦白說這是因為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回應給: Nobody(happyin) 2009/03/02 13:41 推薦2


aionjoi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Nobody
Chocola

前輩這麼說,真是讓石頭感到非常慚愧啊!

石頭才疏學淺,雖然也想打筆戰,問題就是彈藥不夠,沒事還常常卡彈!!

若是像「尋王之盟」諸位前輩一樣博學,石頭我肯定天天效法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0243
生平最恨兩種人
    回應給: 青金石(aionjoin) 2009/03/02 12:38 推薦2


Nobo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一杯飲料

一是:暴富橫驕,不可一世. (中國大陸)

大二是懷憂喪志,一蹶不振.(台灣)

這兩者皆是病態,抑制橫驕,扶持軟弱,不正是易之中和?

與之打筆仗,不全然有壞處,(當然壞處是絕對有)

可以磨練思維與反應,這是雙向的刺激,也許過一陣子就會變成你那一種境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0168
台灣從來不是中心,既不是中國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
    回應給: Nobody(happyin) 2009/03/02 11:51 推薦2


一杯飲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Nobody

嗯...終於發現...醒的不只我一個... ^_^"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0115
小兵也可以立大功
    回應給: Nobody(happyin) 2009/03/02 11:47 推薦4


aionjoi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筆記阿本
Chocola
張爺
Nobody

最近跑去鳳凰網開了一個部落格,短短幾天,有了不小的感觸。

對岸的網友什麼都愛批評,什麼都要攻擊,喜歡嘴上佔便宜(我到了那兒居然變成了『小石頭』),這不也是一個奇怪又可笑的現象?

可是我不管,繼續貼我的雜文,反正我就是個小人物,只是認真閱讀,認真生活而已。

後來的回應逐漸沒了火氣,看得出他們有些困惑。

他們推崇「易經」,誇誇而談,可是他們不知道易經可以這樣「玩」,可以如此貼近生活,透露一點人生的況味,而不只是學問,不是義理上的道德說教,也不只是教人「趨吉避凶」。

他們顯然不懂,讀書也可以「不求甚解」,讀得自在又隨性。

台灣的部落客可以少跟他們浪費時間在無謂的爭吵上,而是多顯露一點台灣人獨特的生活態度,這是文化,也是美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0111
台灣不缺英雄
    回應給: 青金石(aionjoin) 2009/03/02 05:10 推薦4


Nobo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筆記阿本
張爺
一杯飲料
文俠隱

台灣不缺英雄,但這是指政壇而言,過多的個人英雄主義,害死了台灣!

而文化界英雄太少是事實,金惟純說台灣不應再注意GDP的問題了,台灣再怎麼樣差,也已經衣食豐足,台灣往後要全力發展與關注的是文化與精神層面的問題.

當然這牽涉許多面向,教育仍然是一個主要並且要長期經營的項目,但文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來催生,來豐富台灣的人文,把畸形的政商狂熱導正, 人文指的是什麼?

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對周遭環境的關注,對人;對社會的關注,千金容易散盡,但是,一旦好的文化形成,好的社會氛圍形成,自然人與人就和諧了,環境也會美化,氣質也會改善,與人討論話題也不用齜牙裂嘴.

台灣是華人世界的先驅,台灣也是美麗的寶島,欠缺的是發揚內在的光華,前兩天在電視無意中看到吳念真說,台灣人就是沒有好好活過,沒有安全感,才拼命賺錢,發瘋似的賺錢.不要忘記了,台灣的外匯存底曾經多少年是世界第一,如今也還是世界第四.

也對,台灣從來不是中心,既不是中國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台灣是被遺棄的島,強盜與失勢政客才窩到這裡,台灣人沒有安全感早已幾百年來烙印在我們的胸口.如今我們應該要改變這種不正常心理,錢老早就夠多了,接下來是我們該怎麼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09863
文化的聖杯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2009/03/01 08:00 推薦5


aionjoi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筆記阿本
張爺
文俠隱
Nobody
Chocola

如果說,英雄是前去出發尋找聖杯(寶藏),然後帶回來給大家共享神恩的人,那麼石頭寫上一篇「文學新英雄」時候,只是試圖指出寶藏之所在。

有怪獸(惡龍)盤踞之所在,便是寶藏之所在,這是神話一再揭示的真理。

如果英雄不願靠近怪獸,他絕對得不到寶藏。

台灣人目前必須被迫嚥下過去八年政治的苦果,雖然有報章雜誌登出無數的政論,節目上的名嘴喋喋不休,但這無助於幫助我們瞭解「真相」。

石頭相信,很多人仍然不懂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包括我在內。

這八年中,到底是怎麼會發展到這一步田地的?為什麼台灣會出現這麼恐怖的怪獸家族?這是八年前台灣人的集體潛意識產生傾斜的結果嗎?(請參考聖嬰耶穌一文)

村上春樹之所以會寫「地下鐵事件」,目的顯然就是為了要搞清楚事件的整體,包含沙林毒氣事件、奧姆真理教、麻原彰晃……還有受害人的遭遇及重返社會的困難等等。

(請參考『地下鐵事件』的前言和後記)

例如被害人中有很多人說「我痛恨奧姆的那些傢伙」。但人們雖然「痛恨」著,卻無法將那痛恨適當地擺在現實的軌道上去,而顯得有些迷惑。簡單地說,他們對自己所感到的憤怒和憎恨到底該發到什麼地方去才好,該往什麼方向發才好,抓不到明確的證據。因為那暴力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到現在還無法明確掌握這正確的「出處(岩漿的位置)」。在這層意義上——憤怒和憎恨的發洩方法還不明確的這一點——地下鐵沙林事件和版神大震災在形態上相類似。

——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沒有指標的惡夢」,「壓倒性的暴力在我們眼前暴露出來的東西」

台灣人雖然痛恨那隻怪獸,但是同樣也無法將那痛恨適當地擺在現實的軌道上去。

因為我們根本還沒搞清楚,這該死的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啊啊啊啊啊?

夢枕貘透過「陰陽師」安倍晴明之口再三強調名字是最短的咒語,在很多奇幻故事裡也不斷出現「命名」的重要性,這都是隱喻文字的力量。

在職場,上對下,或是同事間的猥褻言詞和行為,直到法律上定義「性騷擾」一詞出現之前,是沒辦法對付的。

所以,要先「命名」,用咒語封印怪獸,然後才能想辦法對付它。

用法律對付陳水扁絕對不夠,那不足以讓這八年來被這位暴君翻雲覆雨,瀕臨垂死邊緣的台灣社會起死回生。

這時候我們迫切需要一位文學新英雄,像湯馬斯曼,像徐四金,像村上春樹,先為這種種邪惡的現象「命名」,才有辦法對付它。

不要忘了,二戰已經過去多少年,還會出個徐四金寫了本「香水」,就知道希特勒之於德國的遺毒有多深!

我們能夠低估阿扁這隻怪獸的遺毒嗎?

所謂的「文學家」,藝術文化工作者,一天到晚企圖抗辯「文學已死」的那些傢伙,這時候都到哪裡去了?

為什麼在社會真正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卻消失無蹤?

那就不要怪市場,不要怪讀者,因為你們根本沒有藉口!



本文於 2009/03/01 14:50 修改第 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08462
Jungian psychology
2009/03/01 01:38 推薦1


Lohengr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As a Wagner fan, I am all into mythology.  I especially like Jung's concept of the universal archetype.  There is even a book of Jungian interpretation of Wagner's Ring.  Of course, psychology isn't exactly science, so I can't be sure if it really exists, but it is plausible.  Joseph Campbell did a popular interview with Bill Moyer on PBS called "The power myth".   I think I still have the recording some wher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08337
文學英雄與文化資本
    回應給: 青金石(aionjoin) 2009/03/01 00:32 推薦4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文俠隱
Nobody
張爺
Chocola

您的這一篇>>>>沒有特別的見解 <<<<見解不凡呗~~~我PO在後面


 

只是正如我對文學新英雄的見解,新英雄必須背負讓垂死的國家(社會、文明、世界……)重生的任務。

可是,英雄若要展開讓國家起死回生的工作,首先得面對過時的暴君(領袖、體制、意識型態……)

這是非做不可的事,非過不可的坎,不能迴避,但需要非凡的勇氣,雖千萬人吾往矣。

所以才配稱為英雄。能夠栽培出這種英雄的國家,才配稱為大國。

所以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根本不是英雄,他從未搞清楚英雄的本質。

英雄是悍然肢解老舊的軀體(國家、社會、文明……)後使其重新誕生,而不是把已經腐爛分解的屍塊重新焊接起來,因為結果仍然只是一具屍體而已 


以下再分享一篇文章大家參考一下~~~~~

中國時報  2009.02.27

台灣需要重視「文化資本」短期理由

郝明義

     在一次文化創意產業的圓桌會議上,馬英九總統說他重視文化,也希望日後大家記得他是「文化總統」,因為「文化使一個社會偉大」。我聽了之後,做了點補充:「對今天的台灣,文化不只是使我們偉大與否的課題,而是涉及我們能否存在下去的課題。」

     這麼說,有短期的理由,也有長期的理由。短期的理由,是因為和中國大陸三通之後而起的。

     三通之後,有次跟一位大陸的朋友問起他的感想。他很急切地表達對台灣的憂心,擔心三通之後來過台灣的大陸人,不但沒法了解台灣,還可能誤解台灣。

     「看那些旅遊景點的安排,你們主要還是什麼阿里山、日月潭。大陸人去台灣只要是去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回來沒有不失望的。」他說。

     他認為,大陸人對台灣,有一種神祕的嚮往。要滿足這種嚮往,根本不是一些山水風景或夜市小吃所能奏功的。「台灣的價值和感動人的地方,是台灣的文化。但台灣卻沒有意識到。」他說,「如果大陸人只是來走不過爾爾的一趟,台灣的觀光景點賺不到大陸人的錢還在其次,他們回去以後從此以為台灣的價值不過如此,那可真不只是你們的不幸而已。」我很同意他的擔憂。

     過去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眼看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如同滾雪球的過程,台灣為如何三通,自己如何不被孤立而急切不已。現在,紛攘多年之後,三通已經實現,連兩岸經合協定都要簽了。兩岸經濟融合,一時看不出會停止的可能與理由。但也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到自己正在面對一個新的課題:隨著融入中國大陸帶動的滾雪球過程之後,台灣如何維持自己的主體性,而不要在這個過程中被淹沒。

     以小事大,這是古往今來一向的課題。更何況現在中國大陸的大,非比尋常。台灣想要搭上這種「大」,卻又想維持自己的主體性,可以依靠的條件沒什麼。天然資源,說不上。金錢財富,談不上。人才資源,不一定。技術,不足恃。最自傲的民主政治,不見得。

     台灣唯一可以倚靠、利用、相信的,只有文化。台灣只有把「文化」當成一種新的資本使用,開啟以「文化」來創造第四波經濟的時代,才有可能給所有目前擁有的資源、發展與產業,賦與新的意義。

     為什麼?因為「文化」就是一種對價值和品味的堅持。這種堅持來自於一個社會從過去的承接,也出自於一個社會現在有容乃大的開放發展。台灣保存了中國文化裡很精華的一個基礎,又很開放地容納了許多新的外來元素,再加上民主進程的陶冶,使得自己相較於任何其他華文社會,在「文化」上都有很獨特的立足點,有比他人沒有的豐厚資本可用。

     相較於其他華文地區,台灣光挑第一波產業(農林漁牧),第二波產業(工業生產與服務),第三波產業(資訊)單獨來看,今天談不上什麼明顯的領先優勢,但一旦懂得在其中注入「文化」資本,一旦開始重視「以文化創意為特色的產業」,同時又鼓勵「從文化中尋找創意的產業」,那就可以化平淡為神奇,創造出截然不同於過去的附加價值。

     過去,當「文化資本」啟動的第四波經濟還沒到來的時候,當兩岸還沒有三通的時候,台灣對自己文化如何評估、如何使用的省思,沒有那麼急迫。但是今天則不同。不論就世界觀而言,還是兩岸融合過程中的實際課題而言,「文化」都成了台灣短期內必須重視的新資本,同時,也是唯一的資本。

     只有透過「文化資本」的使用,台灣才可能把自己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產業脫胎換骨,進可以在兩岸經濟融合的過程中突出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退可以防止自己在這個融合過程中面目模糊,日益淹沒的風險。

     (作者為大塊文化出版社創辦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08271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