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Warhol的作品,的確是"普普"而已,除了普普還是普普;一般台灣人大概最記得的,應是他的毛澤東與瑪麗蓮夢露.提到"價值",它果真是很賣錢的東西,色彩絢爛,手法迥異,很合乎小朋友對卡通的想像.除此之外,在阿本心裡完全不存在一絲觸動,看完也就算完了.
見到這個主題,上網搜尋"Andy Warhol世界巡迴展"幾個字,驚訝發現竟跳出六萬多個網站連結,隨意挑了幾個部落格翻看,普遍都是年輕草莓寫的活動介紹,真正受到"啟發"的真不見半個.草莓趨附流行文化,Andy Warhol在死了20年後仍能不褪其流行鋒芒,可見銅臭的威力與"價值"了.
接著阿本再往它頁翻看,發現一位朋友的朋友的前朋友也寫了篇Warhol,這位女士更勁爆,她不但普普,而且還應用軟體將自己置入普普裡頭.我們都曉得瑪麗蓮夢露的臉蛋是做出來的,所以該女士對瑪麗蓮的認同與傾慕,完全在Warhol的普普裡頭獲得"啟發"吧?
Andy Warhol的東西在我的心裡同樣沒有牌位,但是不可否認他對某些趨俗人的成功影響.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