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工兵學校為了省水,每日只供水三小時,更用三桶水洗兩百人的餐盤。這說來不稀奇,路邊攤不也是兩桶水解決?套句很白目的話:「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上週報紙台南版說,新營的慈濟志工洗澡只用一臉盆的水。方法是將身體拍溼後抹肥皂,毛巾沾溼,擦掉泡沫,再舀水沖身體。
世界水資源缺乏,我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非洲女孩結婚要的嫁妝就是浴室,否則洗澡只能用半盆水,依序洗臉、洗頭、洗身子,肥皂沫用毛巾擦掉,最後踩進盆洗腳。
非洲人不得已,台灣似乎過猶不及。總不能忽略衛生吧。
參考我的舊作:〈非洲女孩結婚:有浴室才嫁〉
(http://blog.udn.com/dk1858camry/1798817)
非洲不少女孩婚嫁有個「怪標準」:新郎家要有獨立浴室。不少婚事告吹,就是女方父母嫌對方窮——連浴室都沒有。
非洲的水資源豐富,但缺乏資金和衛生措施,不但三分之一的人缺乏飲用水,近半的人也因飲水不潔而染病,洗澡當然更是奢侈。
有個網友旅遊非洲歸來,寫了一篇「誰說非洲女人不洗澡?」說她們認為洗澡除了清潔身體,還能保證思想和靈魂聖潔,獲得更強的力量和清醒頭腦,把田地、房屋、牲畜照顧得好,得到更多財富,抵禦邪惡力量。
「她們洗澡很細緻,肥皂搓了又搓,但不管怎麼洗,只有半盆水,根本洗不淨全身的肥皂沫,最後只能用毛巾擦。」沒錯,只有半盆水!作者說:「她們洗澡太簡單了,一盆水先洗臉再洗頭,然後洗身子,最後把腳踩進盆裏。那雙從不穿鞋的腳即刻把渾濁的水變成泥漿,最後還用這泥湯洗下身。」
看來,非洲女孩婚嫁的「怪標準」,一點也不怪。
聯合國官員說:「許多貧民區女孩的生活因此改變,她們希望找到有獨立浴室的丈夫,這是生存需要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