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Nobody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小國崛起
 瀏覽8,136|回應32推薦5

Nobo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深層白
筆記阿本
文俠隱
Sam yeh
Chocola

2008年是轉變的年代,轉變得愈來愈明確的年代,美,俄都改選國家領導人,中國大陸要辦奧運,要用社會主義改良路線,證明中共的實力也可以辦奧運.偏偏這個關鍵時刻,天災人禍不斷,石油糧食猛漲,藏獨引發國際壓力尚未平息,台獨問題未獲進展,而奧運呢,能順利嗎?

大國崛起之勢顯而易見,但內部的人口太多,土地疆域太廣,如何持續發展,穩健發展,一直考驗著中共中央.古時漢唐盛世之前,有秦隋為其打下基礎,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各棧道建設,省縣劃分,法令嚴厲,才有漢朝長治久安的可能,同樣的,隋煬帝雖然好大喜功,胡亂征戰,但其父辛勤政治,隋煬帝開鑿運河,把江南的經濟價值提昇做為帝國的後盾,盛世於焉開展.

但中共經鄧小平的路線改變,向資本主義靠攏,至今才多少年,少數人富起來了,卻還有多少人在貧窮邊緣?如今的大國崛起不比從前,漢唐沒有全球化的問題,如今國與國的依存度如此高,大國的政經政策改變,將有多少國家會受影響?

石油與糧食問題將會是嚴峻考驗的開始,而天災不斷顯示了中國對環境保護毫無意識,三峽大壩的建設,顯示著大國的霸氣,卻對環境保護的概念缺乏.以致於2008年初的雪災,如今的四省雨災,以及懷疑與三峽大壩有關的汶川大震,皆與環境保護因素脫不了關係.

胡錦濤曾說:任何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十分複雜而困難,這證明了大國崛起的歷程,將是多麼漫長而艱辛!而最大的問題是在人民的素質,長期在共產黨專政之下,人民的生活安排;思想控制都是共產黨掌理,人民鮮有獨立思考者,與缺乏監督政府功能的媒體,如這般體質的社會國家,要邁向強國,過程並不見得平順.

而海權時代的開始,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這些非位於歐洲大陸中心的邊陲國家,都藉由航海而或長或短的實踐了霸權,原因除了航海技術的進步以外,位於歐陸之外(尤其是英國),在歐洲發生大戰之時,稍能置身事外,也可不直接捲入戰爭,唯持著超然獨立或是保持國力.

如今全球化的時代愈演愈烈,國與國的依存度太高,飛航時代與網路時代更是加強了世界的連結,如果再以上古或中古時代的陸權思維來衡量今日的大國崛起,恐怕會有許多漏洞,如今的世界,國力的衡量標準,武力佔的比重愈來愈低,武力最多只是自我防衛的武裝而已,交錯複雜的經濟因素,其重要性早已超越了武力,如同核武,威嚇的力量大於實質的力量,那一個大國家敢輕啟戰端呢?

啟動了戰爭必有其目的,但隨著戰爭帶來的破壞力,那一個大國的政治領袖可以輕估的,台灣;美國;或其他世界各國在中國大陸的經濟投資,豈能因一時衝動的戰爭即化為烏有?如戰爭真的發動了,那麼中國大陸甚至於世界的經濟發展將倒退到什麼程度?是中共中央所能承擔的嗎?

背負著高度經濟發展不可停止的中國大陸,因他知道如果一旦停止經濟成長,那麼內部的就業機會大減,貧富差距更加擴大,農民盲流等自元明清以來亡國之因勢必重演,而中國大陸買了美國大量的債券,如果中國大陸不穩定,美國也得重創,以經濟條件而言,世界各國皆希望中國大陸持續發展,因不發展的話,其後付出的代價更多.

小國崛起憑藉的也不是武力,而是國小人少易於治理,如新加坡,有效率而廉潔;如日本,經濟力量與文化力量在世界舉足輕重;而台灣在兩蔣死後,高度發展的經濟力,以及數十年的和平帶來民間自主性的活力,最正統的中華文化都在台灣留下,而電子業過去從代工起家,如今從PC盛行至網路與手機盛行,到未來可預見的家電3C產業,台灣的設計與製造力,已經是世界重鎮,如NOKIA在芬蘭,佔總體國家稅收四成,而台灣有鴻海,華碩,廣達,仁寶,英業達等揮軍中國大陸與世界其他地區,更有數不清的IC設計產業為其後盾,正在開創台灣新紀元.

2008年台灣政黨的再輪替,讓原本晦暗不明的政治環境雨過天晴,台灣的民主政治更加成熟,政府不再是這些跨國企業的絆腳石,希望能夠更加迅速的建立堅實的金融後盾,讓這些跨國企業更加生龍活虎,發展幾十個如NOKIA的企業規模,此外,結合日,韓,上海,港澳,新加坡等經濟圈,發展本世紀最耀眼的東亞經濟圈,不但榮景可期,也可帶動中國大陸的經貿發展.

中國大陸既可藉由高度發展避免內部失衡,也可降低其武力威脅,甚至於長遠來說,間接改變其政治環境.

誰說小國無法崛起?

.

引用文章大國崛起書評(中國時報開卷版-2007年8月) 盛治仁 博士

推薦新書 小國崛起

作 者:張亞中
出版社:聯經

編輯推薦

作者張亞中目前在台灣大學擔任國際關係、兩岸關係、歐盟與全球化課程之教學,有鑑大國崛起的時刻,做為小國身邊的鄰居,台灣理應有不同於大國的發展途徑。因此在本書中,他以歷史為鏡,探討在大國崛起的重要時刻,小國的自我定位與關鍵抉擇,特別縱貫千年歷史,從威尼斯、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愛爾蘭等歐洲小國為討論焦點,期望從他們身上找尋他山之石,並兼顧歷史性、知識性、故事性與啟發性。

內容簡介

大國崛起時的小國戰略;歷史轉捩點上小國的關鍵抉擇。

  歷史是人類走過的足跡,從中可以看到國家的興衰;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可以看到前人成功與挫敗的原因。《小國崛起》一書以歷史為鏡,探討在大國崛起的重要時刻,小國之自我定位與關鍵抉擇。

  一般歷史討論的多是王公貴族與英雄的大國歷史,但是真正對大多數國家有啟發的卻是一些平凡百姓所依靠的小國歷史。小國如何生存、發展,為何有的最終站上世界的重要舞台,而有的終究只在國際社會中隱沒?

  本書縱貫千年歷史,以威尼斯、尼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愛爾蘭為討論焦點,期望從他們身上找尋他山之石,並兼顧歷史性、知識性、故事性與啟發性,不僅對國家的抉擇有參考價值,對於任何一個次國家區域,包括省、市、地方,或者公司企業、個人的發展也都有相當助益。

本書特色
◎從歷史故事入手,以寓意於故事的方式促發思考。
◎本書屬戰略思考層次,和去年幾本熱門與相關的書相較,《芬蘭經驗》屬輕鬆的素描,《國家競爭力》為政策分析,本書則是形塑國家發展方向的戰略思考,屬總網領性質,對台灣最為迫切。
◎書中討論的國家以歐洲小國為基礎,一來是歐洲的確是近現代歷史引領風潮的區域,另方面作者對這些國家也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知識背景。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83731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文簡繁之爭》那三文
推薦4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挺你期待金準好笑白目悲傷生氣胡扯好冷老套
張爺
文俠隱
Nobody

這就是當初我提到《中文簡繁之爭》那三文,三年來很多帖子隨著光碟片年限而消失,害我得重新找起。我會慢慢把這些失落的帖子在我城市補上。

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上)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3/Tai-go-0005.htm
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中)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3/Tai-go-0006.htm
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下)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3/Tai-go-0007.ht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660
三年前我遺失的帖子-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下)
推薦2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joycelinlin愷悅
文俠隱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3/Tai-go-0007.htm
【註】原文登載於僑務委員會加西地區華僑服務站網站,現已失聯。http://163.29.16.20/vancouver/Bulletin/Ac2/Ac2-02.htm

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下)

簡體字較繁體字書寫快速?

簡體字筆畫較少,自然讓人聯想到,簡體字絕對比繁體字寫起來快,在過去約二十世紀,以及目前約二十一世紀,都是一個講求速度時代,不快便會落伍。贊成簡體字的人因而認為,今天如果仍使用繁體字,是封建的、落伍的、趕不上時代腳步的。

推崇簡體字的人,另一個論點是,中國人早就流行以「行草體」去書寫了,筆畫相連,部分省略。而目前使用的簡體字,便有很多是這種行草體。「群眾中早有使用簡體字的要求」,我們為什麼還抱著「封建」的繁體字不放?

中共一九五六年公布的第一批簡化字515字,在沒簡化前每字平均16.08畫,簡化後每字平均8.16畫。就這五百多字而論,簡體字省去了大約一半筆畫。因而贊成簡體字的人說,使用簡體字書寫文章應可快一倍。

中國大陸流行的簡體字,書寫起來真的快了一倍嗎?使用簡體字就能追上時代嗎?反對簡體字的人則提出了以下的數據,說明簡體字易寫的好處,十分微小。他們指出,簡體字的數量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簡體字其實只佔我們日常所使用的中國文字中,很少的一部分。使用簡體字在書寫上,比純用繁體字能省下多少筆畫呢?

中國大陸曾作過一項統計,他們從一百篇北京「人民日報」的社論去計算,總字數為255,124字。如用繁體,每字平均為9.15畫,用簡體每字平均為7.67畫。一個字平均只減少了1.48畫。

此外,有人對兩千個常用字表作了統計。兩千個常用字在未簡化前,一共是22,375畫,簡化後一共是19,560畫,,每字平均為9.8畫,比繁體字減少了1.4畫。

兩千常用字是給掃盲水平的人用的,其中簡體字出現較多,,平均每字所省也只有一筆半不到。如果以普通文化程度用的6,762字計,繁體字的比例較大,則平均每字可減的筆畫還要少。如果以更高文化程度的人所使用的13,500字計,其中大量是繁體,夾用簡體可省的筆畫更微不足道了。因而簡體字「易寫」的好處實際上是很微小的。在實際測定中也發現,書寫速度並不見得因寫簡體字而顯著加快,寫字的快慢,主要取決於這個人對文字熟練的程度。目前很多人使用中文電腦輸人法去「寫」中文,則繁簡根本沒有區別。

有人認為,簡體字中有很多「草書楷化字」,這類的簡體字在書寫時,總是快速得多了。不喜歡簡體字的人則指出,中文一如英文等西方文字,有「印刷體」和「手寫體」之分,或叫正體與草體。印刷體供閱誼,筆畫較繁,但清楚易辨;手寫體供書寫,往往省減筆畫,以求書寫流暢。

中國人一直採行正體與草體二者並行的辦法,因而篆書時代有草篆,隸書時代有草隸,也叫章草,楷書時代有行草。就以今天人們以毛筆或原子筆去寫一封信來說,當熟練到某一程度,書寫的人便自然會從楷書轉為行草,沒有必要推行這種僵硬的行草楷化,做為簡體字的一類。

漢字簡化後閱讀速度就能增快了嗎?

從中國大陸移民海外的人,看繁體字的機會增多了。起先或許不習慣,但有了簡體字的基礎,再學習繁體字,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看中文一般都比寫中文的機會多很多,有人在問,簡體字與繁體字,那一種的閱讀速度較快?

很多人直覺地認為,簡體字既然簡化了,自然易於辨認,而且筆畫減少可以增進視覺的明晰度,當然有利於提高閱讀的速度。但有學者則持相反的看法。一位曾在大學教中文的人士指出,在閱讀的過程中,入目的字印入頭腦,並非是一點一畫地進行的,而是一個字一個字,或是一個詞一個詞,甚至一句話一句話地,以圖像的姿態,通過眼睛,讓腦神經接受之後而顯出意義的。英文也是如此。因而一個字省去了幾筆,不見得對閱讀的速度產生好處。

這位學者並認為,年紀愈小,記憶力非但愈強,而且他們的腦袋愈像照相機,攝進去的東西更易於「定影」,而不易流失。因而年紀小學習中文的繁體字,對他們並不是負擔。

筆畫較少的簡體字是否真的明晰度增加、易於辨認,增加閱讓速度呢?一位曾是大陸的文字改革專家便承認,筆畫差別太小,形體近似的字因而增多,會易於造成辨別的錯誤,視力也容易疲勞,反而會降低閱讀效率。

就拿己、已、巳三個字或戊、戍、戌三個字來說,每個字的字形十分雷同,字形十分相近,在辨認時增加了難度。因而筆畫少,未必能增進視覺的明晰度。簡體字筆畫普遍減少,結果形成很多字,差別很小、形體相近。簡體字是否比繁體字閱讀起來較快,便的確是問題了。

只學簡體字的人,在閱讀時的另一障礙是,看繁體字的書報,會產生較多的困難,等於限制了他們閱讀的範圍。而只學繁體字的人,只要耐心地看過一本簡體字的書後,簡體字就認識得差不多了。目前除中國大陸外,台灣、香港以及大多數的海外華僑地區,都使用繁體字,這些地方出版的書報雜誌用繁體字,商店的招牌,中國餐館裡的餐牌,也都用繁體字。

只學簡體字,不學繁體字,一出了中國大陸,便會有不夠用的感覺。北京當局在中國大陸公佈第一批簡體字時,便已規定,古籍仍用繁體字。換句話說,簡體字的製定者,早已瞭解到,簡體字是會引起文字上的意義不清的。因而只會簡體字的人,即使一輩予只生活在中國大陸,用不著看台港的書報,但當他們想要看圖書館裡的古籍時,他們也會發生閱讀上的困難。

有人說,只要有人把中國的古籍「翻譯」成簡體字的版本,只認識簡體字的人不是一樣可以看中國繁體字的古籍了嗎?尤其今天是電腦的時代,電腦可以在一瞬間將整篇古籍「化繁為簡」。但問題不那麼簡單,如果其那麼容易解決,北京當局早就規定印刷古籍也要用簡體字了。

簡體字為什麼不適用於古籍?因為簡體字在簡化時,已把繁體字作了許多合併,字音與字義已輿原來的繁體字產生歧異。例如繁體字中的「余」是我的意思;「餘」是多餘的意思。「多余一人」是多了我一個;「多餘一人」是多出了一個人。如今簡體字取銷「餘」字,歸入「余」字,意思便產生混淆了,類似讓人混淆的這類簡體字很多,而且在文言文中更難分辨其意義。這是註定了只會簡體字的人,讀古籍不易,在上溯中國文化時,憑生阻礙的原因。

漢字簡化工作虎頭蛇尾?

簡體字被很多人讚美為簡單易寫。喜歡簡體字的人遺憾的是,漢字簡化得還不夠多。在那麼多的中國文字裡面,為什麼只簡化了其中很少的一部份,留下比例極大的繁體字?不喜歡簡體字的人則認為,不少漢字簡化後,醜陋了,簡體字雖然為數不多,卻讓原本很美的中國文字,有了令人遺憾的殘缺。

中共當初在漢字簡化上,其實已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花了很長的時間,他們不是不想多「發明」一些簡體字,而是「發明」不下去了,因而只好「虎頭蛇尾」草草結束。中國文字很多,但簡體字只有2238個。專家統計過,一般程度的人,讀書寫字大約需要認識6700多個,學了簡體字的人,每寫100字,平均寫到的單獨簡化字僅7個,類推簡化字26個,總共寫到的簡體字只有33個,其餘67個還是傳統的繁體字。如果以高文化程度群所使用的13,500字計算,他們每寫100個字,寫到的單獨簡化字僅4個,類推簡化字13個,還有83個是繁體字。從這一統計去看,發明的簡體字的確不夠多。

中共也知道,簡化字太少,簡單易寫的功能不大。中共不是不想再多發明一些簡體字,而是發明了一批已「天下大亂」,再發明下去,中國文字便不成為文字了。中共一共推出過兩批簡體字。第一批在一九五九年公布,到了一九七七年又再推出第二批,由於第二批在大陸造成了巨大的混亂,八年後便由大陸國務院下令取消了。所以現在大家爭論不休的簡體字,是指第一批的2238個而已。

中共在公布了第一批2000多個簡體字後發現,供掃盲識字的「二十常用字表」中的簡體字,簡化後在11畫以上的,仍有786個,因而曾決心作進一步的中國文字簡化。

當時發的文件說:「為了加速掃盲和減輕兒童學習負擔,現有的漢字還必須再簡化一批,使每一字盡可能不到十筆或不超過十筆,盡可能有簡單明瞭的規律,使難寫難認難記、容易寫錯認錯記錯的字逐漸淘汰。這一任務必須依靠廣大群眾…請各省市區黨委指示當地有關部門在最近期間提出一批新簡化字的建議,報告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綜合整理後送中央和國務院審定。」

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說,此一指示下達後,當時各地動員黨政機關、學校、廠礦、人民公社、部隊,展開千萬人大規模的創造簡化字運動。人人都自比倉韻,結果創造出來一批千奇百怪的新造字,不識字的人也造,令人嘆為觀止。

一九七三年,中共「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並先後發表文章,論反對文字改革就是「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復辟資本主義,使中國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在這樣嚇人的大帽子下,誰敢反對簡體字?但他們很快便發現,大多數繁體漢字根本不能簡化,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並不是想簡化便能簡化的。最後勉強又再簡化了853個,並在一九七七年公布,稱之為「二簡」。

「二簡」就是第二批的簡化字,在實際應用中開始出了大問題。官方曾試用「二簡」印小說「金光大道」,結果沒有人能看得懂。而且好多簡化了的字在海外成了笑話,有人撰文責問說,「展」字將「尸」下面的部份簡化成「一」,是屍體放在板上展寬嗎?「道」將中間的「首」改成「刀」,講道理不用腦袋用刀嗎?一九八六年大陸終於發布命令:一九七七年發表的「二簡」停止使用。已推行了八年多的「二簡」就這樣被宣告死亡,但不少人已對「二簡」中的字寫慣了,而且記不清楚那些是一簡的字,那些是二簡的字,因而今天大陸上仍有人「雞蛋」寫成「几旦」,「韭菜餃子」寫成「九才交子」,「上調」寫成「上吊」。有人感嘆地說,倉韻如果地下有知,能不氣得「上吊」?(全文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657
恐怖的畫面不言而喻………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Nobody

有人曾經做過實驗,兩岸的學生在閱讀上,用繁體字的學生閱讀速度較快,而用簡體字的較吃眼力,這就可以打破那群「高等知識份子」說的「為了廣大貧下工農」「犧牲美學」的說法。尚且不說要硬背的簡體字,外國人學習起來比從六書入手的繁體字難。有個台灣作家叫西西,他去大陸,買了一把扇子,古詩上面的毛筆字是簡體字,意思錯誤,因為那位寫毛筆的年輕人太年輕。古文或古詩很多字沒有辦法以其他字替代,如當初我所舉的「庵大」跟「厂大」跟「廣大」,又如古詩中的「于」、「後」,我最受不了大陸字「之後」寫成「之后」!誰都知道那是「后羿」的后、皇后的后,跟「後」完全不相干!我更受不了「幹部」寫成「干部」,用簡繁軟體轉換過來「干」也成了「幹」!令人「乾得要死」~~~,還有那個「筆」字,原義是一隻右手握著一枝筆,所謂的「聿」字是也,改成那樣,「聿」及以「聿」為部首的一系列文字都被「支解」了,恐怖的畫面不言而喻………

尚且還不說很多大陸人莫名其妙被改名字的!「反正只要音相同就好」這樣大陸人的隨便心態!而這正恰好是台灣推行嚴謹繁體字教育的優點,在文字美學上直覺式的敏感、在文字六書構造上直覺式地易懂,而對於古典文學甚至現代電腦時代所有閱讀及文字的未來發展絲毫不困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606
「反語」!?
    回應給: ccoh(ccoh) 推薦0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但我始終認為,中共推行簡體字是德政。過去大陸太窮太苦,許多偏僻鄉野的同胞是絕對文盲,推行簡體字有利普及教育。」

--請問跟YST當時說「為了廣大的基層群眾,YST願意拋棄高等知識份子的上層優越感(elitism)在美學上做一點小小的犧牲。」有啥差別!?

「反語」!?

嘻嘻嘻嘻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562
YST那種「高等知識份子」
    回應給: ccoh(ccoh) 推薦0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是喔!是「反語」!不好意思,把你的話語跟YST那種「高等知識份子」聯想在一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559
何妨繁簡兩由之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2


cco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Chocola

首先,巧克力小姐,我得先表明立場:我不是來找茬的。如果是找茬,我生活非常忙碌,實在也沒這興趣。我不是說過嗎: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是看到樂翔的語氣非常傲慢,有感而發寫下那篇批評的文章。不過,一篇文章寫下來,馬上惹來Gail小姐眼光發亮,罵我是“狂妄的笨蛋”。對她,我不覺意外,也沒興趣和她多磨蹭。

基本懂得漢語的網友都知道我說“用繁體字的都是高水準的”是反語。我自小接受的漢語教育,就是繁體字。中學之后,讀了港臺大陸的許多雜志,其中《人民畫報》使得我(們)開始認識簡體字。我們也開始摻雜使用繁簡體字。后來投身教育,我國教育部使用的是大陸標準的簡體字,因此,馬來西亞的新生一代多數都寫簡體字。不過,他們之中絕大部分都繁簡逢源。

我要說的是,在臺灣,小學只學漢語,中學之后才學英語,這種教育制度很好,因為它培養了臺灣人深厚的語文根基和學養。但像馬來西亞、新加坡我們這些所謂的“海外”國家,簡體字教學實在有其必要。我們小學就得學三語,許多華裔同胞學得非常痛苦!我小時學漢語還沒太多問題,但我同班同學就可憐了,多少好友在聽寫、默寫、作文時寫不出漢字來,被老師打得叫苦連天!

今天,馬來西亞新生代學習漢字就輕松多了!書寫速度快,記認容易,節省許多時間來學習其他語言和科目。

我不認為我們學習簡體字會和共產中國牽扯上任何關系。我中學時正值文革鬧得如日中天,可我們一樣反共!至今,我還是反共的。

我也不認為用簡體字會斫喪中華文化。我讀大陸出版的古籍,照樣吸收古今人的思想和智慧。我讀臺灣出版的古籍,認讀繁體字會覺得較親切,但也沒太特別。

中共在五六十年代確實犯了大錯,大躍進和文革,(我讀了不少有關的書籍,)實在無法原諒中共。但我始終認為,中共推行簡體字是德政。過去大陸太窮太苦,許多偏僻鄉野的同胞是絕對文盲,推行簡體字有利普及教育。我誠懇希望臺灣同胞不要什么事都無限上綱,認為只要是中共的東西就是壞東西。即使你說“在電腦打字輸入普及的今天,簡體字容易書寫的好處已經消失“,也不盡然。在大陸,遑說電腦,有些地區的學校連黑板和粉筆也沒有!你們在臺灣,生活安樂自由,較不了解大陸偏遠地區人民的苦難。

最后,我希望你能回答下面幾個問題。你有誠意就回答,沒誠意就免了。

1 “簡體字的愛是「爱」,親人改成「亲」,懷念的懷字改成「怀」,生產的產字略去了「生」,廠字改成「厂」,飛則改成「飞」。這樣的寫法,可說是「愛人無心,親人不見,心懷不軌,產而不生,工廠無物,單翅難飛。」 ”

--請問:以簡體字學習的地區,其人民是否真的無愛心?是否真的“親人不見”?是否真的心懷不軌?其工廠是否真的無物?其中何物“單翅難飛”?

2 你可否告訴我,臺灣地區的繁體字漢語教學的優勢何在?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558
而非侵略了別人才強大,不要因果顛倒!
    回應給: 水何澹澹(shuihedandan) 推薦0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那些國家是先強盛才有侵略的野心和動作,而侵略這行為令他們走向敗亡。

而非侵略了別人才強大,不要因果顛倒!

天下常常有那種說詞,西方武力怎樣怎樣,言下之意好像是說:中共今日武力強大了(國防預算那麼多),侵略別人也是「可以的」,反正「以暴制暴」是歷史定律。我說:「以暴制暴」恰好是專制時代的落伍觀念!

拿破崙打亞歷山大二世,那個有名的胖將軍以「耐心與時間」用俄國大地拖住拿破崙精銳部隊,但別忘了當初強迫農民在嚴冬來臨之際燒掉自己農作物的殘忍!那麼到底是拿破崙陷於大國迷思而覆亡呢(想作歐洲皇帝),還是帝俄真的是大國呢(傳到亞歷山大三世以保守著稱,終於引發農民革命)?同樣的例子,當年二次大戰,中國明明是戰勝國,死亡的人卻比戰敗國日本多得多!--而這些都還是核彈發明之前的戰爭,至今沒人笨到在戰爭中使用核彈!因為它意味著「互相保證毀滅」這三叉戟戰略,意味著世界末日。

只有天下狂人如YST才會去做這些設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504
只有狂妄的笨蛋才認為「用繁體字的都是高水準的」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Nobody

只有狂妄的笨蛋才認為「用繁體字的都是高水準的」。

再度批判《YST 個人對簡體字的看法》

再看看YST那句「為了廣大的基層群眾,YST願意拋棄高等知識份子的上層優越感(elitism)在美學上做一點小小的犧牲。」吧!這樣的「犧牲」可不小!這種「高等知識份子」喔!難怪中國積弱不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483
早期的共產黨員從民初便設計了一套方法「弄死」中國字和中國文化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joycelinlin愷悅

簡體字的產生,根本上就是中國人的自卑,加上馬克斯主義外來教條使得早期的共產黨完全排斥中國文化!於是早期的共產黨員從民初便設計了一套方法「弄死」中國字和中國文化,這套方法就是只保留口語而「殺死」圖像意味濃厚的表意文字中國字,於是草擬出一批由少數中文字拆解下來的拼音字母,而想要以拼音字母完全取代中國字。

但中國文字畢竟不是一詞多音的英文法文,它一字一音,一字多義,完全不看字義不看字形,只描摹口語聲音根本不可能!於是「中文拉丁化」只好中途終止,但終止之後,中文固然停止了變成像英文一樣26個字母那樣的路途,卻在之後幾十年裡處處見到對中國文字的傷害!

而最大的傷害在於六書造字法則及形音義原則被破壞,若不廢掉簡體字,這傷害將持續幾百年!而中國文字會繼續是四不像和「屍體字」(被中文拉丁化弄死了,斷手殘肢)。

這就是70年代中共頒佈的第二波簡體字後來自己撤除的原因,因為造成書寫上太大混亂與困擾,當然也不再有第三波,而現在他們用的是建國初期發佈的第一波,也前後只有那一波,但卻已經對原本六書完整的中國字造成巨大傷害!如邵文利所講的「都是既未按聲調,又未按筆畫,也未按部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478
一群連六書也不認得的「中華文化倡導者」………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文俠隱

「簡體字對文化、思想和智慧的傳遞沒有任何妨礙。」「陳水扁用的也是繁體字。用繁體字的都是高水準的。」

再度批判《YST 個人對簡體字的看法》

除了錢玄同外,其他都是共產黨員。這就不難看出,一開始簡體字的提倡便有政治斧鑿的痕跡。

簡體字原本是中共為了中文拉丁化草率訂定出來暫時用的文字,搞了30年已經證實徹底失敗。拉丁化既然失敗,卻遺留下那兩千多個被稱為屍體字的簡體字,YST還說:「真是好用。」

而後colla還拉哩拉雜地講一堆「若不是電腦化」云云,意思是電腦拯救了繁體字,繁體字會拖累現代人等等……

邵文利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裡頭說:…編排失序…但同一聲韻的幾組字之間卻屬無序編排。如「an」音下的「庵、暗、案(1997年版刪此組)、鞍、岸」,「tuo」音下的「馱、托、駝、拖」,都是既未按聲調,又未按筆畫,也未按部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897446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