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轉變的年代,轉變得愈來愈明確的年代,美,俄都改選國家領導人,中國大陸要辦奧運,要用社會主義改良路線,證明中共的實力也可以辦奧運.偏偏這個關鍵時刻,天災人禍不斷,石油糧食猛漲,藏獨引發國際壓力尚未平息,台獨問題未獲進展,而奧運呢,能順利嗎?
大國崛起之勢顯而易見,但內部的人口太多,土地疆域太廣,如何持續發展,穩健發展,一直考驗著中共中央.古時漢唐盛世之前,有秦隋為其打下基礎,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各棧道建設,省縣劃分,法令嚴厲,才有漢朝長治久安的可能,同樣的,隋煬帝雖然好大喜功,胡亂征戰,但其父辛勤政治,隋煬帝開鑿運河,把江南的經濟價值提昇做為帝國的後盾,盛世於焉開展.
但中共經鄧小平的路線改變,向資本主義靠攏,至今才多少年,少數人富起來了,卻還有多少人在貧窮邊緣?如今的大國崛起不比從前,漢唐沒有全球化的問題,如今國與國的依存度如此高,大國的政經政策改變,將有多少國家會受影響?
石油與糧食問題將會是嚴峻考驗的開始,而天災不斷顯示了中國對環境保護毫無意識,三峽大壩的建設,顯示著大國的霸氣,卻對環境保護的概念缺乏.以致於2008年初的雪災,如今的四省雨災,以及懷疑與三峽大壩有關的汶川大震,皆與環境保護因素脫不了關係.
胡錦濤曾說:任何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十分複雜而困難,這證明了大國崛起的歷程,將是多麼漫長而艱辛!而最大的問題是在人民的素質,長期在共產黨專政之下,人民的生活安排;思想控制都是共產黨掌理,人民鮮有獨立思考者,與缺乏監督政府功能的媒體,如這般體質的社會國家,要邁向強國,過程並不見得平順.
而海權時代的開始,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這些非位於歐洲大陸中心的邊陲國家,都藉由航海而或長或短的實踐了霸權,原因除了航海技術的進步以外,位於歐陸之外(尤其是英國),在歐洲發生大戰之時,稍能置身事外,也可不直接捲入戰爭,唯持著超然獨立或是保持國力.
如今全球化的時代愈演愈烈,國與國的依存度太高,飛航時代與網路時代更是加強了世界的連結,如果再以上古或中古時代的陸權思維來衡量今日的大國崛起,恐怕會有許多漏洞,如今的世界,國力的衡量標準,武力佔的比重愈來愈低,武力最多只是自我防衛的武裝而已,交錯複雜的經濟因素,其重要性早已超越了武力,如同核武,威嚇的力量大於實質的力量,那一個大國家敢輕啟戰端呢?
啟動了戰爭必有其目的,但隨著戰爭帶來的破壞力,那一個大國的政治領袖可以輕估的,台灣;美國;或其他世界各國在中國大陸的經濟投資,豈能因一時衝動的戰爭即化為烏有?如戰爭真的發動了,那麼中國大陸甚至於世界的經濟發展將倒退到什麼程度?是中共中央所能承擔的嗎?
背負著高度經濟發展不可停止的中國大陸,因他知道如果一旦停止經濟成長,那麼內部的就業機會大減,貧富差距更加擴大,農民盲流等自元明清以來亡國之因勢必重演,而中國大陸買了美國大量的債券,如果中國大陸不穩定,美國也得重創,以經濟條件而言,世界各國皆希望中國大陸持續發展,因不發展的話,其後付出的代價更多.
小國崛起憑藉的也不是武力,而是國小人少易於治理,如新加坡,有效率而廉潔;如日本,經濟力量與文化力量在世界舉足輕重;而台灣在兩蔣死後,高度發展的經濟力,以及數十年的和平帶來民間自主性的活力,最正統的中華文化都在台灣留下,而電子業過去從代工起家,如今從PC盛行至網路與手機盛行,到未來可預見的家電3C產業,台灣的設計與製造力,已經是世界重鎮,如NOKIA在芬蘭,佔總體國家稅收四成,而台灣有鴻海,華碩,廣達,仁寶,英業達等揮軍中國大陸與世界其他地區,更有數不清的IC設計產業為其後盾,正在開創台灣新紀元.
2008年台灣政黨的再輪替,讓原本晦暗不明的政治環境雨過天晴,台灣的民主政治更加成熟,政府不再是這些跨國企業的絆腳石,希望能夠更加迅速的建立堅實的金融後盾,讓這些跨國企業更加生龍活虎,發展幾十個如NOKIA的企業規模,此外,結合日,韓,上海,港澳,新加坡等經濟圈,發展本世紀最耀眼的東亞經濟圈,不但榮景可期,也可帶動中國大陸的經貿發展.
中國大陸既可藉由高度發展避免內部失衡,也可降低其武力威脅,甚至於長遠來說,間接改變其政治環境.
誰說小國無法崛起?
.
引用文章大國崛起書評(中國時報開卷版-2007年8月) 盛治仁 博士
推薦新書 小國崛起
作 者:張亞中
出版社:聯經
編輯推薦
作者張亞中目前在台灣大學擔任國際關係、兩岸關係、歐盟與全球化課程之教學,有鑑大國崛起的時刻,做為小國身邊的鄰居,台灣理應有不同於大國的發展途徑。因此在本書中,他以歷史為鏡,探討在大國崛起的重要時刻,小國的自我定位與關鍵抉擇,特別縱貫千年歷史,從威尼斯、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愛爾蘭等歐洲小國為討論焦點,期望從他們身上找尋他山之石,並兼顧歷史性、知識性、故事性與啟發性。
內容簡介
大國崛起時的小國戰略;歷史轉捩點上小國的關鍵抉擇。
歷史是人類走過的足跡,從中可以看到國家的興衰;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可以看到前人成功與挫敗的原因。《小國崛起》一書以歷史為鏡,探討在大國崛起的重要時刻,小國之自我定位與關鍵抉擇。
一般歷史討論的多是王公貴族與英雄的大國歷史,但是真正對大多數國家有啟發的卻是一些平凡百姓所依靠的小國歷史。小國如何生存、發展,為何有的最終站上世界的重要舞台,而有的終究只在國際社會中隱沒?
本書縱貫千年歷史,以威尼斯、尼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愛爾蘭為討論焦點,期望從他們身上找尋他山之石,並兼顧歷史性、知識性、故事性與啟發性,不僅對國家的抉擇有參考價值,對於任何一個次國家區域,包括省、市、地方,或者公司企業、個人的發展也都有相當助益。
本書特色
◎從歷史故事入手,以寓意於故事的方式促發思考。
◎本書屬戰略思考層次,和去年幾本熱門與相關的書相較,《芬蘭經驗》屬輕鬆的素描,《國家競爭力》為政策分析,本書則是形塑國家發展方向的戰略思考,屬總網領性質,對台灣最為迫切。
◎書中討論的國家以歐洲小國為基礎,一來是歐洲的確是近現代歷史引領風潮的區域,另方面作者對這些國家也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知識背景。
本文於 2008/05/30 13:46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