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嚴肅的討論之餘,有沒有興趣看看這個持別的束東西?--------------
製 造 需 要?! JCW 2008-11-18 版權所有…WF歷史館整理。
***參考資料源:………
(1). VOVO2000:熱門話題 - 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及借貸定義及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2). SCRIBD:美國次級房貸 "房奴" 的緣起 - subprime mortgage 。
(3). 維基百科:次級借貸 - Subprime lending 。
(4). Mortgage Proffesor's Web:Perspective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December, 2007。
(5). "大紀元網系": 全球金融風暴 - 金融海嘯專欄,2008-11-20的新聞記要。
(6). 美國賓州次級貸款法 - SECONDARY MORTGAGE LOAN ACT 。
(7). HSBC Syndicated Finance - Secondary loan trading
(8).從1997年7至10月由泰國開始的 "亞洲金融風暴" - 經濟學相關的小作品。
(9). 維基百科:英國的Secondary banking crisis of 1973-1975 。
我到現在還沒能從近代史搞懂2007年美國 "次級房貸" 問題的起因以及何以竟造成 "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推測,則認為一定跟証券的投資和投機有關。投資和投機都有賠本的風險,所以都在廣義 "賭" 的那一類。"賭是對沖";有贏家就一定有輸家。投資者以實力下手,分了輸贏,嬴了高興,輸了不免心痛,僅此而已;但兩者都會增強社會上貧富之分。投機者志在大贏,嫌所具實力不足,不免要以借貸、質押、融資、融券之所謂 "槓桿作用" 增加賭本;贏了當然也會增強社會上貧富之分;輸而輸得大了,可能傾家蕩產不算,借貸來的賭資會連本帶利無力償還,就會衍生出個人的財務問題。購置房地不動產及金銀珠寶也既可以是投資、亦可以是投機。多半人咸以分期償付本息的質押借款購置一份自用的不動產;那泰半是旨在投資。有人在那個質押貸款之外、再拿已經質押在案的不動產做二次質借去做股票或加購不動產,那就接近是在投機了……除了那些不動產及証券會漲價或跌價之外,遇有天災人禍之變也可能大輸,輸到兩手空空不算,還身負借貸來的資金、連本帶利無力償還,衍生出較大的個人及社會財務問題。更厲害的則是銀行、保險、金控、投資、信託業者,非僅掌握著客戶交付的錢財,更以之、並取各種名目,集鉅額民資下手投機;要是輸了,其影響可以極大,甚至業者彼此牽扯,產生骨牌效應,引起倒風,衍生出鉅大的社會問題,也就是金融風暴。類此的業者投機亦可能行使於國際;弄出重大錯失而生骨牌作用,就造成了國際金融風暴。
所以,不必追根究底,金融風暴、不論單一地區、局部邦國、抑國際,多半必起於投機。但是,未來世界務必預防者非僅此而已;更須預防我以 "製造需要" 為名之事。"需要" 何用製造;何用預防?!請看下文:……
社會主義主張計劃經濟:視需要而生產;只求生產足以平衡需要,並無 "製造需要" 此需。資本主義主張以消費刺激生產,所以要多方尋求及開發市場,以市場 "既有" 的一應需要刺激生產;起初並不在意 "製造" 市場裡的 "需要"。然而,行資本主義者,先是生產品種與產量皆漸增,勞、資、消費者皆大歡喜;然後,資方終因人性之驅使而有貪利無厭的趨勢,除儘量加意降低產銷成本外,漸取標新立異以鼓勵汰舊換新的方式刺激消費以求多利;此亦科學進步、一切創新及發明的功臣,雖亦可作 "製造需要" 解,卻無需刻意防止。但是,在以發明蒸汽機為起點的工業革命之後,又有一次能量以 "電" 傳送的偉大的變革,緊接著復有二十世紀電子科技的開發並進入電腦時代;各新種類、奇特產品的應世成為新的額外需要,刺激了生產而使百業振奮、經濟起飛。由是,地區人力的需要超越人口增加,不得不先引入外地勞力,以及其後更不得不轉移生產線至工資較低地區。此轉移生產線之舉乃使落後地區迅即開發。及至二十一世紀初,己開發地區裡,使用者對部分產品的汰換意願逐漸下降,生產力漸有超越內、外銷需要的情形,加以生產線作業漸漸自動化,需用人工減少,失業率開始上升。這種情形僅發生於 "較已開發" 地區而不甚顯然發生在 "較未開發" 地區。其時,多數 "較未開發" 地區尚未到達能接受 "較已開發" 地區生產過甚之澀銷產物,"較已開發" 地區之生產線就不得不減少,失業人口乃更激增。至2007年後,世界金融風暴遽起,導致不景氣,經濟成長陷入停頓狀態,然後更惡化為負成長,人類死亡率則愈因醫藥發達而愈降低,生育率雖無明顯上升,失業及無業人口仍激增;此失業及無業率之上升與產品需要成反比發展、且日漸轉劇,遂成大患。終於,未來世界黨派竭其睿智仍無策以對,祗得出其末策、經人大審查通過而交政方下令生產過程中須附加 "定期停止正常運作功能" 之新發明 "製造需要" 機制於一切用品、器具、機械等產品之內俾各該種產品的 "生產量可以恢復到最低安全標準"、而能切實保持國家經濟發展水準的政策不受阻礙,以實行 "以需要決定產量" 的計劃生產制度。
早自二十世紀前起,人類已遂漸將一切機具的保全從 "損壞才修",改進而為 "定期保養",又進而為 "分級保養",終於止於至善的 "更換其品質壽命已屆可以安全使用的終點之部份機件、耗件" 的、"無需保養" 的理想目標。豈料竟需取用 "製造需要的機制";令不知其所以者啼笑皆非、知者則無不扼腕、嘆息!
其前,各邦國亦有取退稅、降稅、甚至發放現金與其國人以提升消費者,則皆徒耗國庫公帑而一時提高消費的消極之舉,並無減少失業人口之用;乃終為未來世界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