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巧克力~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巧克力看新聞
 瀏覽21,869|回應132推薦29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9)

Russ Wod
Luc Skywalker
廣慶
一杯飲料
深藍不肖生
藍海翔
揚子
shouminc
六一狼

more...

台灣電子媒體最重視的只是收視率,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媒體,也因為取材的同質性太高(一窩蜂),一線的稚嫩記者幾乎也沒什麼現場評論能力,同業報了信就一起跑,編輯台的視野也很窄化及懶惰。晚間新聞很多是看報紙甚至壹周刊再去組新聞的,事前研究又不夠,最後只能靠政論節目大放厥辭充場面了。 

  

先進英、法、德等國家的政論節目可不像台灣這麼氾濫,因為根本沒人要看。也許這是台灣的政治報導,被這些懶記者及灑狗血的名嘴弄得很有娛樂性?。

一線記者的素材不夠,名嘴及主持人當然只能拿雞毛蒜皮的事,放大評論了,80%的名嘴為了與主持人共同表演情境政論節目,衝高收視率,節目標題故意下的很嗆辣,來賓們騙通告費過生活,大部份的名嘴哪裡管自己真懂假懂,亂放砲先。

 


尋王之盟支持者,巧克力妹兒小魔女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94629
 回應文章 頁/共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大陸動車慘案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鐵慘案 百人捧遺照嗆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81035
讓政府新聞獎變成歷史名詞 ( po )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腦蟲
張爺
Chocola

中國時報  2011.07.07

凱撒的面具-讓政府新聞獎變成歷史名詞

王健壯

     一則不起眼的小新聞:內政部公布第七屆「優質新聞獎」評選辦法,江宜樺部長並帶領十多位媒體高層主管與多位傳播學者,一起在「尊重報導隱私,堅持好新聞」的連署書上簽名。

     但這則小新聞卻暴露了一個大問題:二十一世紀都已經過了十一年,但有些政府機關每年仍然編列預算,繼續辦理各種新聞獎的活動,獎勵符合評選標準的「優良記者」,混淆了民主政治中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分際。

     根據內政部的說法,優質新聞獎的舉辦目的,乃是希望透過遴選優質的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與兒少保護新聞,表揚獲獎的記者及其所屬單位,以達到鼓勵與示範的效果,並進而提升未來媒體報導此類案件之新聞品質;至於得獎者,可獲一萬元至三萬元不等的獎金,以及獎座或獎牌。

     也就是說,內政部為「鼓勵」媒體善盡社會責任,不惜以獎以名以利誘之;而媒體為了取得優質新聞的認證,也連續七年踴躍報名參賽;每年頒獎典禮上,得獎記者從政府官員手中領取獎金獎座,然後得獎者致詞感謝,政府官員勗勉有加,場面熱熱鬧鬧,但台上台下的人卻渾然不知,所謂優質新聞其實已嚴重戕害了優質民主。

     政府機關舉辦新聞獎以獎勵媒體,除內政部外,過去尚有台北市政府的金橋獎,高雄市政府的金輪獎,新聞局的金鼎獎與金鐘獎,以及行政院客委會的客家新聞獎等;另外也有雖非以政府機關名義頒獎,但卻是以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補助法人組織的方式辦理,例如陸委會補助「中華發展基金」辦理的兩岸新聞報導獎,以及行政院原民會補助「原住民族基金會」辦理的雲豹獎等;而且每項新聞獎都有獎金,金額最高的是兩岸新聞報導獎的十二萬元。

     這些政府新聞獎其中多數均已停辦,最近停辦的是客家新聞獎,客委會的停辦理由是:「自客家新聞獎開辦以來,卻招致以利益及公權力操縱議題、介入媒體生態的評斷,更直指參賽作品恐有為獎金或名譽引誘而製作報導之虞」,「為尊重媒體專業,避免遭指控議題設定,特中止辦理」。

     金鼎獎與金鐘獎的新聞獎項,是在蘇正平當新聞局長任內廢除;客家新聞獎是由現任客委會主委黃玉振決定停辦,這兩個人在從政之前都曾任職媒體多年,當然瞭解政府頒獎媒體有違四權分立的道理,客委會的停辦理由更足以讓內政部、陸委會與原民會引為鑑戒。

     事實上,全世界由政府頒發新聞獎給媒體的國家,迄今已少之又少,其中最特殊的例子是中國大陸,不但中央有中宣部與廣電總局舉辦的各種國家級新聞獎,例如中國新聞獎與中國彩虹獎,各省各市也各有新聞獎,例如安徽省新聞獎等。但在新聞自由的民主國家,新聞獎都是由民間舉辦,例如英國的英國新聞獎(British Press Award),美國的普立茲獎、皮巴迪獎(Peabody Award)與莫洛獎(Edward Murrow Award),都與政府無關。

     更何況,在古典政治傳播學的定義中,媒體與政府的關係,有如「聖喬治」與「惡龍」的關係,天底下哪有屠龍的人從惡龍手中領獎的道理?再退一步說,政府新聞獎的評審即使再怎麼專業公正,但第一權頒獎第四權,也難脫企圖軟化甚至馴化媒體的嫌疑,政府表揚媒體,更是成何體統?

     而且,台灣現在已有許多由民間舉辦的新聞獎,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與真善美新聞獎等,都比政府新聞獎更具吸引力與影響力,又何需政府機關錦上添花,甚至背上收買操控媒體的罵名?

     相對而言,媒體也必須要有最起碼的警覺:因新聞報導而得獎雖是榮耀,但從官方手中領獎卻絕非榮耀,那些曾經在政府新聞獎頒獎典禮中,高舉獎座感謝致詞的記者,千萬要提醒自己:今後絕不再參加任何政府新聞獎的評選活動。

     當然,更重要的是政府機關應該立刻停辦所有新聞獎活動,讓政府新聞獎從此變成一個歷史名詞,讓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各歸本位,也各盡其責。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66314
柯建銘這個DPP的膿瘡~~~~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擠膿瘡:王幸男與柯建銘之爭
 

蔡英文自認提出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最好的名單」,黨內卻接連爆出爭議。最尖銳的一役,是王幸男遍數柯建銘無行失德卻排名第二,要求黨中央撤銷其提名;柯建銘則稱王幸男為了權位,泯滅人性齷齪至此。

王幸男的發難,自是代表了黨內獨派勢力的不滿。他列舉柯建銘的種種敗德,包括豪賭、指使首長、干預公共工程、和黑道交往等;強調黨若不把「瘡」劃破,把「膿」擠出來,民進黨將得「敗血症」而亡。相對地,柯建銘則稱在不分區名單殿後及落榜的蔡同榮和王幸男合計已近一百五十歲,言下之意,兩人豈可再戀棧不去?兩相對照,王幸男把柯建銘當膿瘡,柯建銘也將王幸男當膿瘡;蔡英文面對這些膿瘡,該擠哪一個?

表面上,王幸男的攻擊矛頭雖是指向柯建銘,但在他的矛尖下現形的,卻是蔡英文。柯建銘的形象爭議存在已久,卻始終在黨內位居要津,無人敢戳破,這是民進黨的兩面性格;而蔡英文標榜形象清新,卻指定柯建銘代理主席職務,又以他為不分區立委名單男性第一名,正是這種雙面性格的流露。這樣的私相授受,擴及至提名不公,遂在內招致同志不滿,在外受到輿論訾議,應屬無可避免。

在不分區提名上,蔡英文棄提獨派的蔡同榮和王幸男,或在顯示「年輕化」及「走向中間」;然而鄭素華、柯建銘等爭議人物的出線,加上派系分贓色彩濃厚,卻讓人看不到她有去腐生新的意志。尤其,她一方面拒提蔡同榮、王幸男以淡化獨派色彩,但另一方面又尊李挺扁,緊抱兩大台獨教主,這種矛盾手法,只是愈發暴露她的捉襟見肘。

蔡英文該擠的,何止是王幸男所指的那顆膿瘡。陳水扁執政八年留給台灣的那一大顆膿瘡,民進黨擠掉了嗎?包括社會撕裂、經濟停滯、意識形態膨脹的那一顆一顆的膿瘡,民進黨又擠掉了嗎?沒有!民進黨一直遮住這些膿瘡,以為只要塗上蔡英文這一劑蓋斑膏,膿瘡就能從國人眼下消失。擠膿太痛,蓋住就好。

如何在高張的理想和現實的腳步之間求取平衡和一致,是一個政黨必須不斷自我調整和追求的目標。從民眾的立場,人們關切的是:這個自詡「民主進步」的政黨,到底還能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王幸男自詡要當民進黨的「清道夫」,其實也只是說出了「國王的新衣」的真相而已。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黨中央對此充耳不聞,民進黨內那些口口聲聲「為台灣民主打拚」的人卻也全都噤聲不語;他們難道都贊同王幸男「泯滅人性」的說法嗎?

要從民進黨這次立委不分區名單讀出什麼新精神,恐怕已不可能。除了派系的分贓外,既有黨規被踐踏,爭議人物位居前茅,具區域戰力的中生代又廁身其間而欲不勞而獲。擠掉王幸男,留下柯建銘;擠掉蔡同榮,緊抱陳水扁。這顆不擠,擠那一顆;大顆不擠,擠小顆。包括沈富雄因「賭輸」到余天家中掃地,也讓人發噱:眼力有問題的究竟是誰?

王幸男和柯建銘之爭,雖只是不分區提名的一場插曲,卻暴露了民進黨最深的隱疾:它不敢面對的自己。作為一個犀利的在野黨,民進黨多麼擅於揭國民黨的瘡疤;它雄辯滔滔、銳不可當,用放大鏡、顯微鏡、哈哈鏡檢視,窮追猛打。然而,對於自己內部的膿瘡,它卻極力掩蓋,全力辯護,諱疾忌醫。從二○○六年扁家貪瀆案爆發至今,人們何曾聽過民進黨一聲反省;如今,又如何期待它去處理柯建銘之類的問題?即以處理台獨而言,即使擦掉了王幸男及蔡同榮兩塊黑斑,卻留下陳水扁、李登輝及「一邊一國」這幾顆大膿瘡,豈不是只治傷風、不治肺膿瘍?

這是否一種政治色盲:一個擠別人膿瘡的高手,卻裝作看不見自己的膿瘡。

【2011/07/05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64636
從別人的苦難、自己的災難中記取教訓 (po)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工商時報  2011.06.11

從別人的苦難、自己的災難中記取教訓

本報訊

     311宮城大震屆滿 3個月,福島核災善後未了,日本政壇竟又忙著倒閣,氣得主流媒體痛批:「國難當頭,國會還拿民脂民膏演鬧劇。」全球以福島核災為鑑,出現新一波「廢核」、「非核」、「無核」的聲浪,姑且統稱為「能源正義」,然而在這些義正辭嚴的背後,又藏著多少政客爭權奪利的禍心?

     在另一方面,正當台灣積極將MIT美食推向全球舞台之際,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楊明玉,因為「雞婆」而揭發出驚動國際的起雲劑添加塑化劑事件,讓MIT品牌立即從「雲」端墜落地獄。這才讓國人深刻體會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然而,在塑化劑之外,又有多少魔鬼躲在國人「貪圖便利」的生活角落,準備冷不防地再度出擊?

     換言之,我們真的從別人的苦難(如日本311複合式災難)與自己的災難(如塑化劑事件)中記取教訓了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日前公布最新競爭力排名,台灣總排名由前次的第8前進到第6,但因政府效能由第6退到第10,執政者備受輿論批評,卻也不免委屈。因為近鄰中、韓、日整體排名分別為19、22、26,均落於台灣之後,韓日更有言論將馬總統當寶,不意在國內卻被在野黨與部分媒體當草。

     不過,民主選舉的現實是,選票在國內不在國外,朝野對立越激烈,政策越難一以貫之,為政者無法大開大闔,施政品質自然不進則退。台灣如此,日本更是如此。自從小泉純一郎於2006年9月交棒以來,相繼接任的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任期皆不滿一年。諷刺的是,去年6月8日接替鳩山上台的現任首相菅直人,任內倒閣聲不斷,竟因核災善後不能無主,逃過不信任投票,而意外成為小泉以來,首位任滿一年的首相。

     但菅直人的首相飯碗並不好端,一方面救災與重建的龐大預算尚無著落,另方面黨內外倒閣的鬥志優於救國的企圖心,令日本民眾對政治哀莫大於心死。所幸民間的愛國心強烈,鑑於限電期延長,重建欠奧援,已將節電與募款落實為新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慶幸台灣未曾遭遇311大震與福島核變的巨災人禍,但日本血淋淋的經驗就在眼前,換成台灣的政治人物,難道不會重蹈日本政客內鬥的覆轍?台灣民眾又有無自我節制用電用水的同理心,以因應「能源正義」時代的來臨?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國內「廢核」議題仍是政治鬥爭高於環保訴求,「核四建不建、商轉與否」是兩次政黨輪替最浪費公帑的政爭包袱。如今在野黨再度訴求廢核,高舉德國2022廢核宣示為榜樣,配套措施卻付之闕如,等於要創造「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奇蹟。

     就事論事,環保與發展雖有排擠效果,卻非零和之爭,重要的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台灣天然資源缺乏,又要維持出口產業的競爭力於不墜,「廢核」並不可行。天下事皆有風險,但就像人類不可能因噎廢食,如果核能仍是目前最有效率的電力來源,台灣的當務之急不是廢核,而是提升核能的安全管理!

     倘使「廢核」已是全民共識,那麼台灣現今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型態就必須轉變,政策必須隨之改弦更張,民間也必須為「能源正義」付出較高的水電油代價。凡此無一不牽動千萬人的生計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但台灣朝野真的準備好了嗎?

     如果近期有機會造訪日本,你會發現「節電」已成全民運動。如果說日本民眾是禍到臨頭不得不然,我們要問的是:台灣民眾有沒有決心「節電在先,以防患未然」?那些高舉廢核主張的環保政客,是否已率先力行節能減碳的優質生活?

     還是像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那樣,一方面靠著《不願面對的真相》賺進諾貝爾和平獎與大筆綠能財,另方面又被踢爆照樣過著高耗能的居家生活?

     同樣的疑問也適用在塑化劑事件上,況且這可是台灣全民禍到臨頭的「真相」!

     誤食塑化劑的台灣全民當然應該怪罪商人黑心、政府無能,但現在除了苦追源頭,嚴修罰責,亡羊補牢之外,有多少人真的因為塑化劑的震撼教育,而徹底改變消費習慣?如果你到傳統市場買菜照樣帶回一堆塑膠袋,如果你照樣吃著用塑膠袋裝的熱食,如果你繼續用耐熱塑化便當盒微波加熱,那就是導致環境加速塑化的共犯。正是這種貪圖便利的妥協,給了魔鬼可趁之機!但,我們還要繼續與魔鬼共舞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48574
假日農夫可活化農地 ( po)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假日農夫可活化農地(杜震華)

原來是破壞生殖系統、「少子化」重大幫兇的「塑化劑」默默毒害了國人多年,近日在「潘朵拉的盒子」被意外掀開之後,引爆了滿山遍野的地雷:大小食品飲料和製藥廠商紛紛中箭落馬,連獲得政府GMP(優良製造產品)認證的產品,和國營企業的模範產品也紛紛淪陷,導致國人目前對混合了添加物的飲料和食品杯弓蛇影,有如驚弓之鳥。

再加上三不五時就發現蔬菜、水果和稻米被使用過量農藥、被各種重金屬污染、被注射各種過量荷爾蒙和抗生素……,民眾對於「食的安全」幾乎已經到了「毫無信心」的地步!
在這種大環境下,「有機農業」或「無毒農業」大行其道;凡是冠上這些名號的產品,立刻產生「鯉魚躍龍門」的高價效果!但是,在電視上看到各種「化學香精」混合出來的各種「無果果汁」奇觀之後,會相信「有機」和「無毒」產品是「貨真價實」的消費者恐怕也會越來越少。也許,只有「自給自足」的食品才能讓許多消費者安心使用。在這種需求之下,產生了「休閒農地出租」的商機;特別是在農業生產利潤偏低,台灣又在加入世貿組織必須進口稻米導致大量農地休耕之下,存在著大量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的休耕農地!
在概念上,如果能夠集合一些相鄰的休耕農地,經過集體整理改造,成為擁有相關配套的一畦畦農地,出租給都會地區的市民──周末由這些都會「農民」開車前來耕鋤勞動、享受一下農耕樂趣,種植一些自用的蔬菜水果,平日由地主農民幫忙照顧施肥、灌溉、除草,地主農民收取農地租金和各種服務費用,就可以讓都會居民成為「假日型農夫」、享受農村的休閒樂趣,同時讓地主農民改行進入服務業、成為不必承擔收穫風險的「服務型農夫」──都會和鄉村再次結合,農業轉型變成了服務業!

風險轉嫁給承租者

關鍵在於這種服務型農業的「所得」是否能塑造轉型誘因?我們約略估計一下地主農夫的可能獲利狀況:如果擁有一公頃農地,將這3000坪土地保留1000坪建立各種配套(停車場、壟間小路、工具肥料間等),其餘2000坪分隔為20個單位,每單位100坪,可以出租給20個假日農夫(家庭)。每個單位每月租金1500元,一個月的租金收入就有3萬元;如果農地整理為溫室型,可以提高收費到2000元,月租金就達到4萬元。
比起原來的休耕補貼一年9萬元(一年兩期,每期4萬5,還沒扣除維持休耕狀態的翻土成本),這樣的收入(一年36萬或48萬元)遠遠高於休耕選擇,而必須提供的服務有限,主要是在於周末提供客戶耕作諮詢,平日服務相對輕鬆。專業農民最擔心的各種災害、價格暴跌等風險全部轉給承租戶,「服務型農夫」安安心心成為擁有穩定收益的「服務從業人員」,還可以繼續其兼業的生活型態。
當然,農地的位置和交通涉及商機之大小;不管是否為休耕農地,這都是部分農地轉型的新選擇,《亞洲週刊》早已專題介紹莫斯科都會周邊的盛行狀況,台灣目前應該是「萬事俱備」,只欠政策推動的東風了!

《經濟人語》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45110
DEHP是什麼 ?~~~~( PO)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品牌商要負起更多的食品安全責任
 

由飲料食品添加工業用塑化劑引發的毒食品風暴愈演愈烈,各大知名廠牌紛紛中箭,影響範圍甚廣,各界多將矛頭指向罪魁禍首昱伸公司,並主張加重刑責。為這起風暴善後是當務之急,但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可能更為關鍵。我們認為,台灣食品安全制度的改革,須嚴肅思考兩大課題,第一是增加品牌商的責任,第二是強化跨制度的協調統合機制。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原料供應商在增加產品賣相的起雲劑中,添加了簡稱為DEHP的工業用塑化劑。DEHP因重則可能致癌,輕則有損生殖力,早被環保署列為第四類有毒物質,受到管制;澳洲去年甚至直接禁止玩具類產品使用,以避免兒童接觸後誤食的風險;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更是匪夷所思。但如此荒唐之事,卻發生在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的台灣,更是令人痛心。如今,除積極清查回收外,各方亦要求嚴懲黑心源頭昱伸公司。

昱伸的行徑理法難容,但更須深思的是,消費者購買飲料食品時,只知廠牌口味,卻無從知曉昱伸的存在,更難從飲品包裝上,得知其複雜的食品產製供應鏈中,竟有這些黑心白心的協力廠商存在。換言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賴與信心的建立與重塑,關鍵向來在品牌商,而非如昱伸公司這種產製鏈中的小蝦米。但是,在現行食品安全管理法的架構下,品牌商的責任除下架回收外,對於違法添加的法律責任、消費者求償,乃至於安全監管體制強化等事項,即使有消保法無過失責任做最後防線,卻仍有灰色地帶;而昱伸公司員工六人,資本額僅500萬元,根本無力負起任何法律責任。更重要的是,若現行制度不改,這種小蝦米做殺頭生意的事件仍難根絕。

因此,食品安全防衛體系的強化目標,非僅是嚴懲昱伸這類的惡行,而是要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其中關鍵,除了行政部門有效的監督管理,更在於食品品牌商責任的強化及明確化。目前食品安全的維護,除了事前管制,主要仰賴事後查察,但食品類型千變萬化,數量不斷增加,只有行政官員的努力絕對不夠。相對的,品牌商具有消費者欠缺的食品產製專業知識,了解各種原物料及添加物成分,將品牌商的把關列為食品上市前的最後防線,才是杜絕類似事件的上策。

然而,品牌商的責任若僅仰賴自律自治,亦有不足之慮。在法律責任不明確時,品牌商是否已盡注意義務,進而得以免責,仍存有解釋空間;這次事件爆發後,理應善盡注意義務的品牌商竟是表示意外與震驚。目前衛生署已在推動「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做為食品製程管理基礎,但這次事件凸顯出這些制度的不足,品牌商責任是否應以法律予以明確規範及提供誘因,亦值得思考。

這次事件也顯示,我國對毒性化學物質的管理體制,以及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之間,需要加強橫向合作與協調。DEHP被公告為第四類毒性物質,是環保署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的授權而為;而依據該法,此類有毒物質的運用及釋放量,須定期製作紀錄並申報。

很顯然,昱伸公司絕未據實申報其用途,過去五年環保署也不曾察覺其異常。至於管理食品的衛生署,則未曾將被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與食品安全檢驗項目做交叉比對的抽驗。抽驗自會增加成本,但具一定警示作用,兩制度間的統合應有可檢討及強化的空間。

這次毒食品事件的影響很可能是隱性、長期的,消費者的信心更需要公私部門合力重建。因此,期待政府依據「越靠近消費者,責任越高」的原則,讓我國的食品安全防護體制更完善。

【2011/05/28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37835
歐債危機下的人民幣走向( po)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工商時報  2011.05.23

社論-歐債危機下的人民幣走向

本報訊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預測報告,由於新興市場的崛起,將使美元喪失全球主要交易貨幣的地位。該報告進一步指出,歐元是近期美元的最大對手,人民幣則是長期的強大挑戰者。其實不用等到世銀的報告,金融市場人士早就對此趨勢了然於胸,只是這個過程會多久,而且中間會發生什麼變化,才是各方更關切的事。

     世銀的報告倒是給大家一個具體的參考時間和理由。世銀表示,新興市場勢力崛起將促成國際貨幣體系的巨大改變,尤其是各國與跨國企業用來交易的貨幣,由美元主導的局勢將在未來15年開始出現變化。因為世銀預測在2025年之前,巴西、中國、印度、印尼、南韓和俄羅斯等6國將占全球成長的一半以上。而且新興國家在2025年前,平均每年成長4.7%,是已開發國家平均成長率2.3%的2倍。

     事實上,自歐元進入金融市場之後,美元獨霸全球的地位就開始受到侵蝕,世銀的預測報告,應是依據歐元自2000年以來的進程推測而來。此時我們回顧歐元誕生至今的變化,將有助於了解未來各主要流通貨幣的可能演變,尤其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三角關係。

     1998年6月歐洲中央銀行正式成立,1999年1月歐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並允許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進行歐元交易。歐元紙幣和硬幣則於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各國貨幣退出流通,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的合法貨幣。雖然英國、瑞典等未加入歐元區,但目前歐元區仍有包括德、法在內的17個成員國和3億2千萬的人口,其經濟規模和美國差不多。

     2002年起歐元開始自低檔往上走揚,從1歐元兌0.8美元一路往上,雖然其間有些波動,不過走升的基調都沒改變,一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夕,達到1歐元兌1.5美元以上的高峰。而同時間,代表美元強弱的美元指數則從120以上,一路滑落至75以下。這段時期可說是歐元揚眉吐氣的年代,也是美元地位動搖的時期。因為歐元的強勢,讓歐洲人更加印證建立歐元的正確性。

     不過2008年的一場金融海嘯,卻讓歐元遭遇挫折。這場由美國引爆的金融危機,歐洲許多國家受傷慘重,在這個危機時刻,全球投資人反而選擇美元做為避險標的,美元指數從谷底翻身,從75以下跳漲至85以上。歐元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直線滑落至1.25美元。此時市場人士對於歐元的未來能否維持強勢,開始出現疑慮。

     儘管美元是市場危機時的最佳選擇,不過美國經濟不振卻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尤其美國聯準會後來持續執行的貨幣寬鬆和低利率政策,使美元不弱也難,歐元也因此反彈。然而2010年中,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等相繼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必須由歐洲央行出手挽救,否則就要面臨破產,歐元再次受到打擊。但歐元區到底不是同一個國家,應該如何處理區內國家的政府破產問題,各國之間存有不同的意見,不斷出現各種紛紛擾擾,以致事隔一年至今,這幾個國家的主權債務問題迄未解決。這段期間,美元和歐元就像蹺蹺板的兩邊,此起彼落,震盪不已,極不穩定。

     就在歐元區國家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同時,2010年6月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也是一般俗稱的二次匯改。中國願意採取上項措施,雖然是因為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施壓,但歐元危機的發生也是重要因素。因為在希臘等國債務問題爆發後,歐元匯價直直落,兌美元迅速貶值,最多甚至貶了25%,人民幣若還一直釘住美元,將不利中國和全球的貿易。因此人民幣要以一籃子貨幣的概念來調整匯率,這就是二次匯改的精髓。但後來美元和歐元之間的「此消彼漲」,使得人民幣自宣布匯改後,升值的幅度相當有限,雖然讓美國政府很不滿意,但卻是這段期間最穩定的貨幣。

     從世銀的報告可看出,世人已不能忽視人民幣的地位,而中國也愈來愈有能力決定人民幣調整的速度和幅度,因為美國和歐洲各有自己尚未解決的難題,人民幣更有理由選擇走自己的路。雖然有不少分析師認為人民幣應該一次升足,以避免熱錢不斷流入而造成泡沫現象。不過從以往的軌跡觀察,中國政府一直依著自己的腳步在調整匯率,去年以來升值約5%,未來的升值幅度應該相似,而「摸著石頭過河」顯然是中國政府在處理變局時的最高指導原則,因此幾乎可以肯定人民幣不可能大幅波動。據此以觀,新台幣匯率的調整,就更不能只看短期美元的進出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33273
拚外交 不應該分藍綠 ( po)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文俠隱
張爺
Chocola

中國時報  2011.05.18

社論-拚外交 不應該分藍綠

本報訊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在黨內總統提名初選時,一再強調:「台灣沒有主權流失的危機,台灣沒有被統一的威脅。」很遺憾,許信良自籌五百萬爭來的發言,初選一過,即付諸流水;不但黨內沒人理會,自詡溫和理性的蔡英文,依舊以主權恐懼做為競逐總統大位的主策略。然而,當民進黨痛批馬政府喪權辱國的同時,卻無可迴避民進黨執政八年,曾經十八次以「Taiwan,China」的名稱,出席世衛組織的周邊會議。

     台灣國際處境維艱,不論國內為了選舉而有多嚴重的藍綠衝突,外交應該不分藍綠,對於奮鬥多年掙來的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理應珍惜,沒有道理為了總統大選,犧牲國家利益。

     事實上,自從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將中華民國排出聯合國後,四十年來聯合國組織就認為我為中國的一省。這是台灣不能不面對的國際現實,也因此導致我國長期無法參與世衛組織。直到馬政府才得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稱,以國家級觀察員身分與會,台灣並已能與國際衛生條例(IHR)相關國家進行疫情聯繫;此外,參與APEC的代表層級也是歷年來最高,還有一百一十三國免簽證。這些外交突破和進展,不是任何人能予以否定。

     民進黨執政八年,烽火外交搞得風風火火,外交卻依舊一籌莫展;邦交國流失,從廿九國降為廿三國。即令世衛組織次次抗議,依舊無法取得門票;二○○四年和二○○七年,明知票數不足,還在世衛組織強推提案投票,最終以票數懸殊收場,讓國人沮喪不已。民進黨做不到的事,馬政府做到了。試問:如果民進黨再執政,會放棄以「中華台北」成為世衛組織觀察員的身分嗎?

     二○○五年,WHO同意台灣參與周邊會議。當年,世衛組織與中國大陸即簽訂備忘錄,將台灣定位為中國的一省,民進黨政府除了口頭抗議,沒有任何具體作為改變這個現實,到底是誰喪權辱國?別人不了解這個情況,蔡英文曾任行政院副院長,應該非常清楚。

     更何況,早在李登輝執政時期,蔡英文就向國安會請款二百六十二萬元,進行「八一六專案」研究,其研究報告的結論直指,中華民國要走出國際,「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是國際現實下,台灣最好的途徑與方法。」馬政府落實執行她曾經研究的結論,有何喪權辱國可言?

     民進黨聲稱,參與國際社會,能用「台灣」最好,如果不行,使用「中華台北」也是一種委曲求全的辦法,但民進黨不會像馬政府一樣接受中國台灣省。請問:馬政府什麼時候接受中國台灣省了?馬政府出席世衛組織不就是用「中華台北」嗎?馬政府也嚴正抗議;反倒是民進黨政府在「中國台灣」的名稱下出席十八次會議,難不成民進黨政府其實是接受中國台灣省?

     民進黨又說,名稱不是問題,身分才是重點,在奧會模式中,我們有完整的會員資格,但在世衛大會,我們並非正式會員,「與所謂的外交突破,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錯,全國民眾都希望我們能夠擁有完整正式的會員資格,但是,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甚至連觀察員身分都爭取不到,還有什麼臉面說三道四?

     馬政府執政三年,或許很多人對其政績有仁智之見,但外交上的突破與兩岸關係上的進展,的確表現亮眼。民進黨以外交成績質疑政府,只喚醒了民眾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烽火外交,草木皆兵的慘痛記憶。

     身為民進黨主席、曾任行政院陸委會主委和副院長,蔡英文又自詡是溫和理性的代表,就得言行合一,不能後語推翻前言。因為蔡英文是許多民眾寄予厚望的總統參選人,我們必須提醒蔡英文:言行不一之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隨便舉例,蔡英文痛批十八%,但她領了十八%,宣布放棄之後,還莫名其妙的說未來就不能捐助公益了,現在甚至鬧出她還繼續在領十八%的羅生門;再如蔡英文反對國光石化,但是,她卻是當年打電話關切環評委員,要求中科三期環評過關的關鍵人士。做為政治領袖,言行矛盾至此,誰還敢把國家大政交到她手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29951
茉莉花開在新加坡( po文)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茉莉花開在新加坡
 

來勢洶洶的新加坡反對黨在國會大選奪得六個席次,並首度攻下一個集選區。成績雖未如預期亮麗,成果卻得之不易;更重要的是,在選舉過程激發了人民求變的熱情,對於李顯龍父子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已造成重大且顯著的衝擊。

新加坡的法治和效率,一向稱譽全球;但它的家父長式統治,卻頗致爭議。星人以高所得和國家秩序而自豪,但許多人渴望擁有更多自由和發言權,而不只是在李氏大家族裡當個順民;這種心情,是這次選舉變革的主要動力。去年星國經濟成長高達百分之十四,冠居全球;在這種情況下,反對黨仍能以新加坡不應再停留在政治的「第三世界」為訴求,成功地掀起人民的「反動」激情。可見,政治絕不只是滿足人民吃、住那麼簡單的事。

這次最受矚目的一役,是工人黨祕書長劉程強及台裔律師陳碩茂等組成的五人團隊,擊敗了外長楊榮文和總理公署部長陳惠華代表的執政團隊,一舉奪下阿裕尼集選區的五席。執政黨藉集選區制的設計為在野黨設下的高門檻,首度遭到攻破,這對反對黨是一大鼓舞。尤其,幾位在野黨當選人都是民間專業菁英出身,足以在國會和執政菁英一較高下;若能藉此打破新加坡政府的一言堂現象,對民主長遠發展應有積極作用。重要的是,長期以來自恃「我說了算」的人民行動黨,要設法傾聽社會的不同聲音,調整管理至上的威權作風。

一向波瀾不興的新加坡大選,此次卻驚濤駭浪,逼得執政黨不得不幾度公開向人民道歉,其中變化殊值玩味。從國際的脈絡看,從北非到中東的茉莉花革命,對觸發星國人民反抗大家長也許有著微妙的影響;包括如臉書等網路媒體的發展,激發了年輕族群的熱情,從而凸顯了星國半世紀不變的傳統政治架構和思維的不合時宜,都呈現了同一脈絡。從國內的脈絡看,物價、房價上漲,貧富差距擴大,乃至政府處理水災等問題不力,使得壓抑多年的民怨被挑起。此時,在野黨採取了更大膽的攻勢挑戰執政黨,也觸發了選民的反思。

有趣的是,這次在野陣營的演講造勢活動,吸引大批群眾前往聆聽,和早年台灣反對運動勃發時極為類似。這種磁吸效應,確讓執政黨心驚肉跳。此外,反對運動元老詹時中放棄自己的老戰區,由妻子「代夫出征」;他本人則抱著中風之病軀率隊投入最艱難的集選區,打出「悲情牌」,均可看到台灣選舉戰略的影子。包括競選過程中發生候選人海報、布條遭破壞,及面對在野候選人強力抨擊,星國官員都一概指為「像台灣式」的政治脫序行為。可見,對東亞華人社會而言,台灣民主發展就像一面鏡子,有其示範作用,且正負影像俱在。

儘管競選過程驚險萬端,但從最後的結果看,新加坡選民求變的風潮仍未徹底失控,顯示多數人仍珍惜現有的美好和秩序,並對一夕驟變心存戒懼;因此,執政黨也應該珍惜人民的支持,誠懇回應。無論如何,這次選舉已給了人民行動黨一個莫大的教訓:大家長包辦一切的政府,必須改革了。包括在野黨上屆得到三成三的選票,卻僅獲兩個席次;這屆獲得將近四成選票,僅得百分之七的議席,這種不成比例的選舉遊戲,也應該適度調整。否則,政治代表性的扭曲,終將使人民覺得自己的意志和尊嚴受到壓抑。

作為世界競爭力最強的國家,政府的廉潔和效率都無可置疑,在新聞自由度的評比卻位居全球一百四十多名,新加坡的不平衡發展毋寧是一項遺憾;新加坡人民在選舉中表達的,其實正是糾正這種偏斜的渴望。新加坡的世代交替已迫在眉睫,執政黨應感受到了人民的灼熱期待;作為一個亞洲特立獨行的另類國家,它若能向自由民主再邁出幾步,會更美好。

【2011/05/0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22597
把台灣贏回來! 誰的台灣? ( po文)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備忘以下~~~


中國時報  2011.05.06

社論-把台灣贏回來! 誰的台灣?

本報訊

     台灣到底是誰的?這是個問題嗎?毋庸置疑,台灣是全體台灣人的,本來不是問題。奇特的是,晚近幾年愈來愈成為問題,因為少數政治人物太習慣操作一分為二的政治語言,認為如此有利於其政治算計,卻全然沒想過,如此做為,傷害的正是他們聲聲念念愛的台灣。

     民進黨總統初選告一段落,以理性溫和新世代為訴求的黨主席蔡英文勝出,蔡英文勝選談話的重點只有一個;團結民進黨和台灣,「把台灣贏回來!」從民進黨力拚總統大選,重新執政的角度來看,或許是一番頗能振奮人心的語言,但聽在更多台灣人耳裡,難免浮上一絲懷疑:民進黨勝選,台灣才叫贏嗎?難道國民黨執政,台灣就輸了嗎?

     民主開放社會,不可能只有一個觀點,一個政治理念,政治意見上的紛歧是正常現象,但不能把政治意見的紛歧做為切割台灣人民感情的利刃,投票給綠營的才是民進黨心目中站在台灣這一邊的人,投票給藍營的就不站在台灣這一邊,這是什麼劃分法?

     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民選,國民黨勝,民進黨輸,但台灣贏了,因為這是台灣民主的里程碑;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勝,長期執政的國民黨輸,台灣還是贏了,因為這是台灣在民主開放後,真正走向政黨輪替的第一步;二○○四年扁家弊案初爆,兩顆子彈釀成重大選舉變數,即使扁連任,而凱道靜坐鎮月,沒有人說台灣輸了,因為不管選舉結果是什麼,那就是全體台灣人共同的決定;二○○八年總統大選,失去政權八年的國民黨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席次贏得大選,以近六成得票率再執政,四成不到的台灣選民因為他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未能當選,當然是傷痛的,但是,台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這個結果不只是馬英九勝選,而是台灣又贏了

     台灣為什麼能贏?因為全體台灣人告訴這些玩法弄權的政客們,我們需要的是乾淨的政治,而非惡劣的權術!

     台灣民眾對敗選的民進黨相當寬厚,讓國民黨重新執政的三年多,大小選舉幾乎無役不勝,蔡英文或民進黨真以為台灣人民非要民進黨不可嗎?還是非要民進黨排他式的愛台灣?錯了,台灣選民很清楚的看到,一個有制衡的民主需要什麼樣的人,當候選人不對,即使執政的總統人格再受肯定,都不表示非得支持總統支持的候選人。

     蔡英文學者出身,具有都會、現代化的特質,恰可彌補與草莽的民進黨傳統形象,許多中間選民也盯著蔡英文,希望她真的能帶領民進黨轉型。如果蔡英文真的對台灣有深沉的愛,就不能只愛投票給民進黨的特定選民,她必須愛更多可能沒投票給她的人,原因很簡單:當蔡英文準備競選總統的那一刻開始,她的愛必須給全體台灣人,不能分藍綠、不能分黨派。

     蔡英文和民進黨必須張雙臂,擁抱那些可能不投票給民進黨的人,告訴這些人:我依然愛你,因為你是我要照顧的人。很遺憾,蔡英文一句話,把希望得到民進黨擁抱的人們給排除在外了。

     就像馬英九總統接受德國《明鏡》周刊訪問,強調兩岸關係要以憲法為本,民進黨立委竟痛批這是「終極統一」,中華民國修憲之後,實際運作的憲法是「國家未統一前」的規範,這是全體中華民國國民、全體台灣人所奉行的國家大法,何錯之有?

     如果這番話是未參選任何公職的獨派大老所言也罷,但類似語言竟是現職立委之言,未免離譜。如果民進黨人不認同中華民國憲法,為什麼參選立委?當選之後到底宣示效忠的對象是誰?民進黨到底認不認同中華民國憲法?如果不認同,請不要以惡劣的騙術參選中華民國總統!

     台灣的價值、民主的定義,不是民進黨的專利,而是全體台灣人奮鬥創造的成果,政黨歸屬可以不同,國家只有一個,台灣只有一個,真正愛台灣,就不能只愛一部分,而要接納全部,二○一二年總統大選,不論誰當選總統,哪個黨勝出,台灣還是會贏,因為那是全體國民共同選擇的結果。

     做為民進黨主席,誠如蔡英文所說,領導人存在的意義,「不是打造形象,而是扛起責任。」那麼請說到做到,扛起愛台灣的責任,而不是用華麗的散文、尖銳的語言,拿起畫分敵我的大刀,以藍綠做為愛與不愛的標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620381
頁/共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