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問題Data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兩岸市場的多篇文章( PO文)
 瀏覽1,749|回應1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兩岸市場的兩篇文章( PO文)

之一

謝長廷現階段的主攻,聚焦在馬的兩岸共同市場上。主攻的戰線有二:一是政治戰線,主打馬的兩岸市場是落實「連胡公報」,所以是「一中市場」;另一是經濟戰線,抨擊馬的兩岸市場將使台灣勞工失業,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等。
政治面暫且不論。就經濟面來看,在謝對馬的一中市場猛攻之下,馬後來才補上「三不」:不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工作、不開放中國農產品來台、不開放中國學歷考台灣證照。換句話說,馬的經濟政策原來是全方位開放的,直到被批評才改口,本次選戰,馬主打經濟牌,自然有必要讓自己的經濟政策更為周延,更早預知不同階層可能的反應和感受。

大中華經濟我難置外
馬的兩岸市場論述固然有待加強,但8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台灣經濟實在無法自外於大中華經濟圈的輻射場,其內容包括人員、資金、資訊、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通。蕭萬長辯稱兩岸市場是參考歐盟前身「歐洲共同市場」的概念,而歐洲27國沒有一個被消滅,而且經濟上都共同繁榮。所以馬蕭主張,兩岸市場有「三要」:要尊重、要協商、要市場。但他們沒有說明歐洲27國都互相承認主權,沒有誰宣稱別國是自己的一部分。如何使大陸願意與台灣平等協商經貿問題而不涉及主權?請馬蕭慎思熟慮之後向選民說明。

資金開放應兩岸互通
就資金而言,資本市場的自由流通對台灣絕對有利,可是中國資本市場控制嚴厲,資金自由流出受限,台灣資金單向流進大陸,有去難回,馬蕭如何解決此一難題?1980年初期全球的債務危機和停滯性通膨,迫使各國為宏觀經濟帶來概念上的革命貿易自由化,放鬆匯率控制手段,穩定財政以及低通膨等。在中國全面改進這些之前,台灣開放資金自由流通,必須以中國資金得以流入台灣為前提。
人員流通上可限制中國勞工來台,謝長廷可能多慮了;可是既然承認中國學歷,又不准考台灣證照,是否首鼠兩端?由於中國學歷太多偽造,統戰學歷很多,認證中國學歷絕對要謹慎,可配套規定,只列出合格學歷予以承認。
馬蕭的兩岸市場是台灣應走的大方向,原則上正確,但仍然包含很多矛盾、模糊、難行和陷阱,需要向人民解釋,並耐心解決。(蘋果日報)

之二

近日來,有關兩岸共同市場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紅帽滿天飛,反而讓這個可以理性討論的議題遭到污名化。大家都清楚,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是高度經濟成長的地方,是世界經濟的成長引擎,台灣的經濟要永續發展,必須和亞洲地區的高速成長連結在一起,不但不能自外於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相對的,還要積極參與,讓台灣2300萬人去賺13億人口的市場,共同分享、共同成長、共同獲利,中國崛起,台灣跟著壯大。

藉中國市場崛起
國際企業早已把港、澳、台灣、大陸視為一個GREAT CHINA MARKET,這是一個市場名詞,是從經濟整合的角度來看待,這也是全球商業圈的共同詞彙,不是政治語言。台灣試圖要做大中華市場中的資源統合、管理及研發基地,就必須藉由中國市場的崛起,強化自身在國際產業鏈中的核心價值。我們一直希望美國和台灣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但是一直沒成功,關鍵就是在於我們和大陸之間的市場沒有自由化,美國無法利用台灣的優勢發展他在東亞的商業機會。反之,若我們和大陸之間的經貿正常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周邊效益,台灣不能只發展自身的市場,這樣在國際經濟上的地位不高,我們要做的是「運籌中心」的角色,這才能提升台灣的價值。
兩岸共同市場並非一蹴可幾,要依照經濟現實發展,逐步開展。兩岸經濟發展、機制尚有落差,現在要實現兩岸共同市場,還不到時候,也不可能。

勞工受政府管制
務實的作法,是要先從兩岸經貿正常化開始做起,讓經貿合作成為兩岸和平的基石。接下來,就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到最後才是「共同市場」,每一階段的達成,都需要兩岸政府間平等協商,簽訂相關的協定,不會出現大欺小的情形。
民進黨的朋友說,兩岸共同市場會讓大陸勞工無限制的來台灣打工,搶走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事實上,對於外國勞工的管制權利還是在台灣政府的手上。以歐盟經驗看來,歐盟內的勞工受到各主權國家的管制,不能自由移動。另以香港為例,它和大陸簽訂「CEPA」,但是大陸勞工還是不能到香港打工,所以,說大陸勞工會進來台灣搶工作,是一種騙台灣人的說法。
至於大陸商品早就在台灣銷售,台灣政府應有能力對商品品質嚴格把關,黑心商品把關不嚴,問題是出在政府自己!
至於台灣和大陸經濟合作,台灣會被大陸吃掉,這是對台灣沒信心的說法。過去幾年,台灣企業利用大陸市場壯大成為跨國企業,台灣也沒有消失不見;歐盟各國參與歐洲共同市場,也還是屹立不搖。台灣人要有前瞻的眼光來看待全球化的挑戰,要先求取生存發展,脫離邊緣化的危機,才有機會為自己爭取空間,爭取尊嚴。


作者為文化大學中山所博士候選人張斯綱


尋王之盟支持者,巧克力妹兒小魔女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50496
 回應文章
何謂共同市場(CM)?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台灣和中國之間,兩岸經貿關係如何定位及架構,無論是開放或緊縮,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成為台灣社會的重大議題。而在這次總統大選,隨著馬蕭陣營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概念,再度成為藍綠雙方攻防的重點。但由於選舉語言的使用經常過度簡化、跳躍,以致雙方主張無法透過對話及公開辯論,讓社會充分檢視,藍綠雙方對於攸關台灣未來經濟、政治發展中重要的兩岸經貿關係的圖像究竟有何不同。

何謂共同市場(CM)?一般定義通常是透過談判及磨合的過程,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雙方建立關稅同盟,執行統一的外貿政策,共同市場內部人員、資金、勞務、產品基本上自由流動,因此在時程上當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尚有包括互惠貿易區(PTA)、自由貿易區(FTA)、關稅同盟(GU)等強度較低的的經濟整合,才能演進到更高層次的共同市場,通常也會有冗長的談判及磨合過程。而在社經效果上,具備競爭力、可移動性較強的人才或企業,可以從中獲取較大的利益;反之,不具競爭力及弱勢階層則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歐盟努力60年
因此,共同市場的成立,最重要的是透過循序漸進的談判磨合過程,讓雙方經濟充分整合,舉例來說,歐盟從「煤鋼聯盟」開始,歷經5、60年的努力,而亞洲的東協目前也才進入自由貿易區的階段,預計最快要到2015年才有可能達成共同市場的初步目標。反觀兩岸之間,連正常、平等、互惠的經濟關係都付之闕如,卻要馬上進入共同市場的階段,恐怕只是不切實際的主張。
此外,共同市場的另一特色是平等互惠原則,包括雙方的人員、資金、勞務、產品等自由往來,但是在綠軍連日的攻擊共同市場將傷害台灣的弱勢階層、包括勞工及農業等,馬蕭陣營擔憂對選情造成衝擊,不但在承認大陸學歷的問題上,改口強調不允許考本國證照,尤有甚者,蕭萬長更於前天召開記者會,更大費周章說明「兩岸共同市場」不會開放中國的勞工及農產品,這樣的訴求不要說和共同市場的理念相互牴觸違背,連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範都不符合。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適度允許台生考本國證照,開放中國高級人才及台灣不具競爭力的農產品來台,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不是嗎?

降低勞工衝擊
自由化及全球化銳不可當,台灣是其中的獲益者,因此開放才是硬道理。但在過程中,如何降低對較不具競爭力企業、勞工、農民的衝擊,才是社會關注乃至焦慮的重點,我們實在想聽聽老蕭怎麼說。


作者為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李文忠(蘋果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