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經濟脈動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鎖中國」?
 瀏覽925|回應2推薦5

逍遙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shouminc
張爺
Merchandiser
文俠隱
Chocola

20071111日,陳水扁把台灣經濟衰退的責任歸咎於到大陸投資的台商,說出:「太平洋沒加蓋,覺得中國好就游過去」的重話。

2008127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在馬尼拉表示,台灣並非如外界所稱在執行鎖國政策,如果硬要說鎖國的話,充其量只是在鎖中國而已云云。

台商真的是不忠於台灣,具有可以任意出走中國異能的「妖魔」嗎?

其實,政府實施「對中國大陸投資政策」由來已久,所有到大陸打拼的台商都是「政策」下的馬前卒

早在1987年,孫運璿就在天下雜誌的專訪中提出必須正視赴大陸投資問題的觀念,20年後的今天,他的前瞻性觀點,果然被印證。

在台灣政黨輪替前,針對投資中國的主張除了國民黨的「戒急用忍」外,還有曾任民進黨黨主席的許信良主張的「大膽西進」及民進黨在經由辯論後產生的「強本西進」。

1996914,李登輝有見於當時中國地方官員素質良莠不齊、國家地位不明的台灣商人很容易受害,因此訂定「戒急用忍」政策,限制台商必須以外資身份繞道投資中國市場,以降低投資風險。蕭萬長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就以戒急用忍作為兩岸政策。但是,有許多產業主不領情,反對這個政策。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為了討好反對「戒急用忍」政策的產業界,先將「戒急用忍」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台商開始「合法」挺進中國。

200611,陳水扁進一步在元旦談話中把「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進入中國的台商劇增。

20078月底,新光集團被北京華聯惡整,印證了孫運璿1987年:「會有中國大陸人員素質不佳、台商地位及保障不明、還有中共以商逼政、及冒然投資中國大陸等於資敵製造對手等問題;就算商人判斷西進對他有利,其實也不一定為真;就算西進真的對商人有利,也對台灣不利」的提示,於是,陳水扁大幅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遭到泛綠內部批評,陳水扁見風轉舵,又興起「鎖中國」的聲浪。

其實,孫運璿的談話並不是主張台灣不能和中國大陸有關係。他只是提示,經濟講求雙向獲利,政府必須及早未雨綢繆,妥訂制度,慎重行事。但是陳水扁及民進黨政府見樹不見林,草率頒布政策,輕率變化政策,從積極開放變到積極管理,已經造成嚴重的「產業空洞化」問題,如今又冒然要「鎖中國」,其背離時代趨勢的後果,難能估算。

經濟是國家大政,民進黨忽略台灣的先天體質,以政爭利益優先,難怪經濟發展的問題叢生。

「內需市場不足」是台灣發展經濟的先天缺陷,因此必須活化產業,謀訂活潑的出口動力政策才能有為。60/70年代台灣的經濟奇蹟就是樹植在這個認知上。

事實上,內需不足也是亞洲四小龍都面臨的先天問題,但這幾年韓國在品牌之路做出成績、新加坡也從過去工業化市場順利轉型為以金融與醫藥為主,而香港則是眾所周知有大陸內需的加持,惟獨台灣,自政黨輪替後,民進黨一直專注於無謂的政爭,造成經濟方針失焦,政策搖擺多變,阻斷了許多外商的大型投資意願之外,政爭所掀動的社會混亂,也導致本土企業大量出走,鑄成前所未有的「產業空洞化」惡果。

此外,台灣還有一個經濟發展的特質,就是自從兩岸分治以來,台灣的經濟一直是依附在美國的經濟榮景羽翼下成長的。而目前,美國正籠罩在經濟走弱的陰影下,中港台三地之中,台灣市場會最受影響。因為,美國對香港的影響會被資產價格上漲所彌補,中國市場由於正是全球資金匯集地,經濟會被自發性的高成長所支撐。惟獨台灣,無論是基於出口美國IT消費產品走弱,或與美國利差持續縮小等任何因素,台灣都一定會遭到沉重的負面影響。國際觀察家大多判斷美國的經濟將持續衰退,台灣實在必須及早另謀生機。

而如今,世界已經正式邁入「地球村」的格局,任何國家都不能「自外」於國際趨勢,讓自己被世界「邊緣化」,而大陸市場今非昔比,是全世界公認的發展經濟「寶地」,是世界最佳的共同「工廠」。台灣將來無論由誰執政,若朝野繼續堅持在虛幻的「統獨」思維作短視的鬥爭,繼續拖延與國際同步爭取大陸市場的契機,台灣很快就會完全失去可以振興經濟的條件,步上菲律賓、印尼由富而貧的後塵

經濟是強國之本,富盛是唯一能夠尊嚴立足國際的基石,陳水扁即將卸任,他的「變變變變變」(2000年陳水扁的文宣)劣跡,固已不值得討論,但是對於那一個政黨候選人的經濟政見最切合未來台灣重振經濟實力,重新傲視國際的需要,選民應該拋棄政黨迷思,冷靜比較,熱烈支持。

※ ※ ※

陳明通:台灣沒有鎖國 只是鎖中國

 

【中央社╱馬尼拉二十七日專電】 2008.01.27 11:06 pm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今天在馬尼拉表示,台灣並非如外界所稱在執行鎖國政策,如果硬要說鎖國的話,充其量只是在鎖中國而已;但即使如此,台灣海峽兩岸之間能開放的都已經開放了。

陳明通是在菲律賓台灣同鄉會第二屆年會上做了以上的此表示。這項活動是在馬尼拉青山區一家中餐廳舉行,約有五百名會員參加,中華民國駐菲律賓代表吳新興、僑務組長黃克忠也出席了盛會。

自稱是「中國通」的陳明通在發表專題演講時提到,中國在得知共產主義行不通之後,逐漸開放,並仿台灣的模式在深圳設立了加工區及工業區,從此之後對兩岸經濟造成了結構性的改變。

陳明通引述官方的數據說,由於中國工資便宜、土地免錢,加上其他許多優惠,吸引了大批台商前往投資,台灣在中國的投資金額累積已達四、五百億美元,非官方數據更是達到了一千五百億美元。

他說,台商湧進中國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不說,令人痛心的是,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如精密螺絲移到中國之後,竟被對方應用在飛彈上對準台灣,因此就連美國也不願意台灣高科技產業到大陸發展。

有關是否開放兩岸政策台灣經濟就能改善的問題,陳明通認為,中國做為生產基地及投資地點的黃金時期已過,它新近執行的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等,都將對往中國投資的可行性構成挑戰。

菲律賓經貿官員日前表示,在美國經濟面臨衰退之際,菲律賓將把經貿往來的重心移到中國與印度上。對此,陳明通援引新加坡的例子回應,中國在新加坡的投資採「一條龍」的模式,從上游到下游、從管理人員到勞工,都是從中國引進,留給新加坡的利潤已是微乎其微。

陳明通指出,「通同統痛」,通後就統,統後就痛,三通對中國的經濟並沒有幫助,反而會影響香港和澳門的經濟成長。可想而知,中國希望三通,背後只有政治目的。

他強調,台灣沒有鎖國,充其量只是在鎖中國而已,但即使如此,民主進步黨執政多年,能開放的都開放了。

陳明通目前正在進行東南亞六國巡迴訪問,拜會各地台商,闡述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菲律賓是他此行的最後一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09382
 回應文章
2008年台灣經濟展望論-透析總體經濟
推薦1


逍遙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轉貼】 2008年台灣經濟展望論-透析總體經濟
股市雖是經濟的櫥窗(股市反應未來),但是在看一國的經濟除了看股市,政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一國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從總體經濟的角度而言,國家的總體經濟包含了廠家和勞動人口(本文不考量政府與國外部門),這兩個要素促成了產品市場和所得市場(薪資、租金、利息、利潤),而兩個市場的關係則為=>產出的產品總價值=所得的總合。產品市場最終則是一部份賣給勞動人口及一部分賣給廠家(賣給廠家的部分又叫做投資)。

勞動人口與薪資水準是一國的經濟基礎
其中勞動人口同時又扮演最終消費人口的角色,而廠家的存在取決於最終消費人口的需求。薪資則代表消費力,而消費需求是為經濟成長的原動力。因為消費需求穩定成長才能貢獻所得進而帶動產業進一步升級。以中國大陸千禧年以來連續大幅成長,帶動勞動人口薪資成長,其消費力短期內足夠支持一國的內需而維持經濟成長於不墜,因此今年以來中概內需股才會普遍受到市場的認同。但是真正的消費力是必須扣除淨負債的部分,只有淨薪資收入為正數,才叫做經濟成長,過度的擴張信用,等於是經濟成長的警訊。例如:台灣去年個人消費信用過度擴張,而形成信用市場無量跌停的情況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及美國目前面臨的次貸事件。

別用短期股市變動來衡量經濟成長
所得成長是經濟成長的基本指標,換算成國家指標就成了平均國民所得(即薪資+租金+利息+利潤的總合)。我們可以看出一國經濟的成長每月統計後的緩和成長狀況,但是我們不會看到經濟成長像股市一般的大漲與大跌。原因是股價是市場用來評估公司價值的衡量指標,同時股價是由市場機制決定,而市場機制則時常像是迷失的小孩一樣容易有心情起伏,必須看清目標(父母)後才會重新歸隊。

所得市場是產品市場的基礎
一般我們比較會注意產品市場的狀況,但這也不是一個錯誤,因為產品市場距離群眾最近。但是所得市場卻不能毫不在意,如果所得市場出現萎縮,則表示整體市場的消費力也在退卻之中。例如台灣近年來出現的結構性失業,許多45歲左右的中年人就面臨失業,沒有薪資當然也就沒有消費,這對一國的經濟成長是有很大的傷害的。所以一個國家在內需不振時就要適時規劃並提出一些國家建設,除了可以吸引外在的投資條件,也可以刺激不振的所得市場。

土地,廠房,原料價格變化意義大不相同
土地,廠房與原料是廠家從事生產時必須從產品市場取得的中間產品,而相對於人力市場,其變動性相對較小,因為它沒有心緒起伏,只有價格變化。特別是原料產品的波動容易受到市場需求推擠,格價一日三市也是常有的事,有波動就表示經濟是在動的階段,因之原料價格變化可視為經濟成長的前指標。但是土地就不同了,因為取得性不若原料容易,價格也較為昂貴,故以之做為經濟成長的後指標反而較具有實質意義。但是在一個飽和市場之中,過多的投資反而不是好事,因為產生過多的供給反而會破場市場的價格,例如今年的DRAM市場與二年前的面板市場就是一例。

2008年台灣何去何從
上述是檢視經濟展望的思維邏輯,以美國的民間消費的需求面臨萎縮的同時,台灣這個從美國延伸出來的經濟體視必要提前找到一個新的產品市場,同時持續具競爭力產業的發展。對於信貸的審核(包括民生消費信貸及公司的聯貸)要更加嚴格,經濟政策的制定要結合現實的經濟結構與未來的需要,如此才能在信心缺乏的局勢下一點一滴地找回台灣的經濟未來。

投資態度的調整
守成不易,但是更不能原地踏步,只有用心關懷台灣的經濟,用理性找到回家的路,用寬廣的格局與思維取代投機,相信投資才能多一分實在少一分災厄。看看芬蘭的例子,想想台灣外在,看看不丹的例子,想想台灣的內在。台灣人的思想觀念似乎不允許再鴕鳥了。


嘻笑怒罵皆文章!歡迎光臨「有無居」,敬請點個推薦或回應,滿足散客小小的虛榮心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12182
DPP政策失靈
推薦3


文俠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奇傑克
Chocola
文俠隱

我將此篇改置於(經濟脈動)欄位,可能適合些

陳明通「鎖中國」口氣不小,實質卻是無奈的(DPP政策失靈)

大凡商人無祖國,哪邊容易哪邊賺!經濟連結中國亦是全球化的一環,若因政治因素無法充份連結中國,自然要有客觀的評估方式,這一點DPP尚未建立,什麼叫作能開放的全開放了?這是如何得來的說法?

就大陸觀光客來台數量,開放陸資及客機直航看來,如果配套措施周延,實在看不出有太大的風險性,且對台灣經濟的助力卻立竿見影!

另,台灣經濟的發展策略,不論連結中國與否,均不致與菲律賓及印尼等同。

有機會再分析吧!


分享.凝聚.滿足(文俠隱)----超越.連結.永恆.實踐(尋王之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1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