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明年總統大選的馬英九特別費案, 二審判無罪。消息傳出,泛藍支持群眾精神振奮,咸認為勝券在握,自能在意會之中。然而,馬英九在獲知無罪判決後所說:「這只是另一個起點,未來艱難的路還在前面,必須非常審慎,不容絲毫鬆懈」,正是一語道盡「隱憂」。因為,此後馬英九除了需要步步為營地抵擋民進黨勢必變本加厲的「奧步」,如何化解諸端「內憂」,才更是關鍵未來大局成敗的真正癥結。
國民黨自1949年播遷台灣以來,由於組織綿密,能夠充分掌握派系意見,所以可以順利維持「一黨獨大」的局面。
但是,自1988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後,國民黨的黨內派系鬥爭浮出檯面,開始形成分裂。
首先,1993年八月十日,國民黨內的次級團體「新國民黨連線」,正式脫離國民黨的羽翼,成立「新黨」。新黨發起人為趙少康、李勝峰、郁慕明、王建煊、陳癸淼、李慶華、周荃等七人;199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朱高正為首的原中華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併入新黨。
繼而,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大選期間,國民黨高層出現分裂,宋楚瑜退出國民黨,成立「新台灣人服務團隊」,與張昭雄搭擋參選,並於選舉結束後,
三月三十一日組建「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
當時,一般咸信,宋楚瑜的出走是造成民進黨能夠脫穎而出,使中華民國首度出現政黨輪替的重要因素。
自是,黯然下野的國民黨中央,驟然實施「黨員重新登記」,及精減黨組織措施,一時間沉重傷害了大量忠貞基層黨員的向心情緒,致而流失,變成「中間選民」;同時也造成全台地方的國民黨黨工,只剩下平均年齡接近55歲,普遍反應遲緩,任事態度因循苟且,缺乏適時制宜能力的七百多人。使得民眾與國民黨互動的意願,從此發生更嚴重的脫節現象。
國民黨中央的這項冒然舉動,印證在2004年總統大選的再次受挫上。國民黨黨中央是老邁機器的事實,也畢露無遺,因此,這次馬英九的參選,雖然名義是“國民黨提名人”,但從他自始所呈現出來的組織布局,和施展出來的整體競選氣勢估量,馬英九其實無異於 “獨立參選人” 般的流於雜亂無章與軟弱無力。
在國民黨傳統中,權力核心一向掌握在黨官、“立委”和執政的政務官的手中,而當前這些權力核心中,不乏承襲自李登輝的「本土派」勢力,再加上國民黨中央的袞袞諸公與諸婆們,一心想要卡位、求官的暗潮惡習依舊,馬英九極力想擺脫黨中央老邁機器箝制的用心,固然有其邏輯性,但是,從馬英九完全捨棄黨機器,只憑藉18位國民黨籍縣市長當夥伴的Long stay活動來衡量,雖然目前看來,具有深入敵營,攻占淺綠選票的相當效果,惟若放遠視野,他直接跨越黨組織,完全只依賴地方諸候作策畫與推動的策略,在緊要關頭時,難免容易陷入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困境。
這項顧慮,只要從早先馬英九的新勢力和吳伯雄、吳敦義體系的“主體性”之爭就可以看出端倪。也就是說,未來,“立委”選舉角色與分工、馬英九競選總部人事卡位戰、明年二月一日“立法院長”攻防戰布局,還有類似“選罷法排黑條款”的“顏清標條款”事件等,就都會是以雙吳體系為首的國民黨中央,因為鞏固“自主性”,而和馬英九的“改革”意圖發生白熱化磨擦的具體題材。
再從馬英九當務之急的競選方針,來探索他與國民黨大老們的基本矛盾。
馬英九的改革派相信中間選民都是左右選舉的關鍵,是必須大力爭取的對象,因此馬英九一開始就強調他要“向中看齊”,將“總統”選舉定調為“決戰中台灣”,因為那裡的中間選民居多;但是大老體系却主張要“擁抱基本盤”,堅持選民徹底“板塊化”,非藍即綠,中間選民是無足輕重的,雙方因而種下難解的“ 心結”,大老與“深藍”的暗中反撲致而不斷。
其次,在“立委”方面,長久以來王金平與馬英九的若即若離,已經在「返聯公投」議題上發生公開不同調的「衝突」,明年一月,王金平的動向,對馬英九的選情,也是一股可能暴發強大制肘作用的火藥庫。
至於政務官部份,郝龍斌在處理「大中至正」事件時被馬團隊壓抑的情緒,也有可能伺機而動,給馬英九帶來危機。
自來競選宛若促銷商品,參選人能否把自己營造成為具有「氣勢」的高品質商品,永遠成敗的關鍵,而「氣勢」的形成,首先必須源於有良好的團結力量。
馬英九因為與大老體系、“立委”、政務官的基本理念和策略都難能一致,導致儘管目前民進黨內部的紛擾不斷,派系的權力鬥爭劇烈,但國民黨中央和馬英九的反應始終無法團結,及時做出趁勢擴大爭取中間選民乃至淺綠選民,主導出強勢的選舉態勢作為。
此外,調性一貫的宣導,口徑一致的宣傳管道,更是營造出強大「氣勢」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
在這方面,從架設「趕羚羊」電台、「他,『馬』的,就是愛台灣!」廣告看板,及網路論壇「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的實務管理人,與善意建言網眾發生激烈爭執,以至日前對原住民失言等事件,馬英九“改革”團隊在規劃文宣上的智慧不足,以及操作水準粗糙,可謂曝露無遺。
回顧今年十月三日上午,參訪美國的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與美國七位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的亞太政策謀士舉行早餐會,經過廣泛的討論之後,美方這些「總統級策士」說:「如果國民黨能夠把領先的幅度加大,就不必擔心了」。
多麼簡單易懂的結論啊!只是,馬英九真有辦法圓融整合「內憂」?有能力提昇他的競選團隊的實力;有魄力統領他目前紊亂失紀的團隊,讓領先幅度加大嗎?其實明眼人都瞭解,這些障礙才是美國亞太政策謀士們的言外重點。
自古爭雄,必先安內,而後攘外才能有以致之。
馬英九若想成功攻頂,國民黨若要復辟成功,只寄望於社會升斗小民普遍對民進黨的失望與抱怨是絕對不能成事的,否則,李登輝憑什麼敢信誓旦旦的說出:「明年立委選後,國民黨裂、民進黨亂、第三黨將起」的政治觀察預言?!
總而言之,馬英九除了「安內」之外,能否獲得基層民眾的認同,是國民黨勝選2008的關鍵因素,如何厚植選民的信任度與支持度,尤其是讓左右選舉成敗的中間選民中,四十五歲以下的「政治冷感」選民感受到前瞻性的希望,認定把票投給馬英九,台灣就能更好,不只是馬英九需要大開智慧思考的當務急要,也是國民黨中央,各派系,和馬英九都必須即速放棄成見,共同認真面對的嚴肅課題。
嘻笑怒罵皆文章!歡迎光臨「有無居」,敬請點個推薦或回應,滿足散客小小的虛榮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