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發茶行
創建年代:西元一八三六年
家植狀元榜眼探花佳種
枝分北苑建谿小峴名區
從茶行的主人、茶桶、招牌到櫃檯,位處台南民權路老街的振發老茶行,無一不是骨董,無一處不散發出古樸的光芒。
老店最特殊也最具氣質的應屬這幅對聯,上聯「家植狀元榜眼探花佳種」,下聯「枝分北苑建谿小峴名區」,橫題則是「姓卜餘甘氏官封不夜侯」,當初販售的茶葉種類一目瞭然,還把才的好處可以提神成為不夜侯,如此一幅對聯是多麼傳神,多麼膾炙人口,堪稱全省最具特色的老茶店一點也不為過。
即使是第四代的主人翁,也就是目前老茶行掌門人嚴燦城,也已是八十多歲高齡,原本是兩個加起來超過一百六十歲的人瑞姐弟,繼續看守這個即將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老店,從他們身上儼然看到了一本府城茶葉發展史。
開基主嚴生公生於清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於清咸豐年間渡海來台,落籍府城,開啟了一頁茶行史,根據調查,這家茶鋪可謂目前全省各地最老的商店及茶行,台南市政府遴選的百年老店,它高居首席。
拿出第一個看家本領,就是包傳統的四兩包,瞬間一包茶葉已呈現在看倌面前,而嚴老更秀出老店的各式各樣茶印章,逐一的蓋在茶包上,只見蓋上「元會境」、「振發茶林」圖章字樣,這些都已超過百年,所謂元會境就是東獄殿(獄帝廟)一帶舊時的名稱,也就是說明老茶行發跡地在元會境,連老印章背後都可以說故事呢!
在嚴老包茶時,我們也發現了其使用老式相當長櫃檯,他老人家說,當初這是特別訂製的,是由一長條木板釘製的大木櫃,其妙用之處相當多,由於早期生意相當繁忙,每天包紙包,忙得不可開交,而當初設計大面板就是便於包茶的作業,可以一氣呵成。而木櫃裡面空蕩蕩,可供物品擺設及茶葉的儲放,同時在可活動櫃面上,發現留有一個方形的小洞,老先生語帶玄機的指出,掌櫃的收到銅錢、銀兩後,立即由小孔投入,安全又方便,不輸現代的保險櫃呢!先人的智慧,有時令人拍案叫絕。
人老心不老的嚴老,相當好客,振發老茶行早已成為茶人和觀光客到台南必覽的一個勝地,他老人家毫無老態龍鍾模樣,對每位參觀的民眾或國外觀光客,一遍又一遍細數再細數老茶行的點點滴滴,讓人如沐春風,更猶如聽了一課的茶史。開基始祖嚴朱,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澳內感化里石澳堡石佛內鄉,排行老三,約於清咸豐年間隻身過海來台,在台南府近南勢港的水仙宮後街開設「盛發茶行」,當時販售的茶清一色來自大陸,包括福建武夷茶及安溪鐵觀音等,老茶桶上的茶目就是根據武夷岩茶各種茶名而書。
水仙宮所在的位置是在昔日五條港的中央位置,水仙宮同時也是昔日臺南商業組織「三郊」北郊、南郊、糖郊的總部,設有總辦公處「三益堂」。所謂「郊」,就是現在的公會性質,老店開設於此,與郊商的貨物往來應有相當的關聯性。
盛發茶行在嚴朱公經營下日漸成長茁壯,曾為南勢港一帶聞名的茶行,後傳子朱才(又名朱財),再傳孫嚴鍾棋(又名嚴鍾奇),即是今之振發茶行店東嚴燦城之父,計已留傳四代。歷經一百多年的經營,輾轉遷移至目前台南市民權路一段,雖店的外表因馬路拓寬,已不怎麼起眼,但一進入店中,剎那間一定會被茶架上一排排的老骨董茶桶所吸引住,那是歲月痕跡,正代表一間純正的清朝遺留迄今的老茶行風貌,檢視其先祖一代傳承一代的所留住下來,還真是寶貝一籮筐,老店招牌、櫃台、錫桶、木架等家當,雖斑駁的相當嚴重,但每一件古樸的東西,都在向後人訴說著百餘年來的風霜歲月。
老店已由當年的盛發,更名為振發,這個木匾的老招牌就懸掛在店門眉上,如果您不仔細瞧,還不知其中蹊蹺呢?原來這塊木匾係利用原盛發老店留傳下來的老招牌,將「盛」字挖除補上木塊改刻「振」字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舖子裡依然保持早年茶行的陳列方式,面對顧客的兩個大木櫃即是留傳了一百餘年的櫃台,後面尚有二座背靠牆壁的木架,架上放滿了許多鏽蝕斑剝的茶桶。
這些茶桶全部都是老式的錫桶,桶上貼上紅紙寫著狀元、榜眼、探花、仙遊等名稱,象微茶的品級與出處,亦是當初該茶行販售武夷岩茶的歷史見證,這些名稱在現代茶行已不多見,不過,最近多次經過老店門口,發現鐵門深鎖,也不好意思打擾嚴老店東,心中只有一個期許,那就是每次到台南都能看到其大門依舊敞開,嚴老依舊笑臉迎人,看撫摸那已有一百多歲月的老茶桶,傾聽嚴老訴說老店的歷史,真的那是一種享受,一種與時光隧道共推移的綺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