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402/OWVZ5BRJ5RFDPGOYYG44GZPRFE/
趙少康傳真:以肺換電的悲哀
趙少康/電視廣播主持人
南部反空污大聯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和台南市空污防護自救會等,日前在立法院宣布4月4日將舉行兒童節高雄反空污抗暖化遊行,力主興達發電廠脫碳,要替未來的主人翁爭取乾淨的呼吸權。
雖然來源多元,但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只是量的問題,其成分比量更重要,尤其燃煤及油,含有害成分大於其他揚塵、工程產生的PM2.5,他們的量雖大,但毒性較小。
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3年將空氣污染物之細懸浮微粒(PM2.5)歸類為一級致癌物。台灣本土產生之PM2.5中,工業、汽機車及日常生活各佔三分之一,電力業產生之PM2.5佔4.5%至9.9%,而燃煤火力電廠是電力業主要PM2.5來源。
台灣肺癌是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特別是女性的肺癌發生率極高,國內研究發現,PM2.5每增加10µg/m3,女性肺癌死亡率就增加16%,比國外明顯高出2倍,代表我國女性對PM2.5非常脆弱及敏感。
空氣污染物中的多環芳香烴(PAH)有兩大來源,一為燃燒柴油鍋爐的燃料油,另一為燃燒煤碳,重金屬則以燃燒煤炭為主,至於PM2.5有原生性及衍生性兩種,原生性是排放源直接排放,衍生性是在空氣中污染物進行光化學或氧化還原反應產生。
超細微粒鑽入肺泡致病
WHO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死於空氣污染的人數直逼700萬人,西太平洋(含台灣與中國大陸)死亡人數近100萬人。2019年發表的「全球健康負擔」報告明白指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因燃煤發電造成肺癌。
國民健康署2020年發布的台灣地區每年癌症發生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就有1萬5345人得到肺癌。
依據環保署空品監測數據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數值顯示PM2.5濃度從民國98年的33µg/m3下降至民國107年的19µg/m3,但肺癌(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發生率(為當年新增肺癌病例),每10萬人口由35.93人上升至38.75人,肺癌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為何近年國內的PM2.5測量數據每年下降,但是罹癌人數卻逐年增加?根據魏國彥教授的推斷,應與PM2.5顆粒變小且成分改變有關。顆粒變小,集中於0.1µg 到1.0µg等超細微粒,則同等重量的PM2.5中所含的粒子數目可以增加到8000倍,這種超細微粒(奈米級)很容易鑽入肺泡,也就能進入血液與心臟,周行全身。
若超細微粒含有多環芳香烴或重金屬,也就成了致癌物質。肺泡中的免疫機制──巨噬細胞吞噬多環芳香烴與重金屬後,並不能真正消除掉,反而流行全身造成各種病變,如中風及各種心血管疾病、老人痴呆等。根據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團隊發表的研究顯示,肺癌與PM2.5有關,而PM2.5的暴露危害具有顯著的地區(縣市)差異:雲林縣最高(17.3%),高雄市次之(15.8%),台中市(15.0%),新北市(11.8%);每年台灣有6000至8000人死於與空污相關的疾病。
空氣污染與能源政策息息相關,蔡政府的規劃在2025年綠能發電量要達到546億度,去年的成績是該目標的27.6%,剩下72%進度在未來5年之內能達成嗎?看來機會渺茫。2025年同時要完成「非核家園」,依照2019年的數字,核能貢獻了11.8%的電力,約323億度電。
風力與太陽能已達瓶頸
假設未來5年綠能發電增加1倍到300億度,則總共約有570億度的缺口(綠能約246億度+停止核能約323億度),勢必要用化石燃料發電來補足,也就是要大量燃燒煤、天然氣與石油,將排放多環芳香烴與重金屬,一定會增加空氣中有毒的超細懸浮微粒,將有更多的人罹患心肺血管。
陸域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的裝置已經達到瓶頸,破壞了大量濕地與埤塘;而經常大內宣的「離岸風機國家隊」去年發電約5億度,不足未來發電缺口570億度的1%。
等到2025年,蔡英文也卸任了,這麼多因為蔡政府能源政策導致超細微粒空氣污染增加而生病的人,要去向誰討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