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1025/36860493/印尼泡麵
印尼泡麵
2015年10月25日
中秋返家,家裡照慣例連烤兩天肉,牛豬雞羊在鐵架上滾動翻身,連少許焦黑表皮,被圍繞烤肉架旁的我們一併下肚。我走進屋內,見小阿妗正攪動一鍋熱水,黃澄澄麵條在沸水中舞動,時機成熟,迅速撈起丟入另一放入醬料的大鍋中,充分攪拌。我立即夾一大碗,大口吃起來。
--------------------------------------------------------------------------------
就是這個味道,醬料充分混和,浸潤已軟猶硬的麵條。就是這個味道,雖是泡麵,我亦無法複製的味道。妹妹們見我吃,紛紛端碗前來,不過幾分鐘,鍋底朝天。彼此臉上露出滿足表情,掌廚烤肉的大叔叔見狀有點吃味地說:「肉那麼貴,你們怎麼都跑去吃泡麵?」
這不是普通的泡麵,是印尼泡麵,且經過小阿妗的手。吃過印尼泡麵以前,我偶會吃台灣泡麵,只要將熱水沖入保麗龍碗,待幾分鐘即可。小阿妗初來台時常煮泡麵,我疑惑不解,泡麵不是「泡」的就好?她見我在旁看,乾脆分我吃些。
一吃成癮,正值青春期的我,有時留校自習返家近10點,晚餐早已消化殆盡。還好廚房裡總有整袋印尼泡麵,冬天吃湯的,夏天選乾的,速速下麵溫熱腸胃。要訣是水不能多,少量滾水才能襯出醬料滋味的濃郁,最後打上一顆蛋,以淺口盤子裝盛。無論湯或乾,一定得用盤子,若用碗公,味道便似有所失。後來因工作移居他方,租屋無廚房,不知何處可以買,漸不再吃。
不同海島 各有滋味
幾個月前,搬入設有廚房的新居,始頻繁走動鄰近市場,攤位不多,食貨俱足。由於是老社區,平日進出市場多是長者與看護工。市場中心雜貨店是必經要道,有次見一位外籍移工自店內櫃上最高處,取出印尼泡麵,才發現它的影蹤。我隨後拿了幾包結帳,心底念著無心指引我再遇見印尼泡麵的她,不知是否有假可放?或只能隨雇主走逛市場的早晨,匆匆買下幾包鄉愁?
小阿妗的家鄉在印尼西加里曼丹島濱海城市Singkawang(山口洋),客家族群聚居,尚有馬來族和達雅族混居。阿妗嫁至台灣客家庄,除腔調些許差異,溝通並無太多阻礙。我們的祖輩同為營生,胸懷冒險之心,闖蕩海島,不同海島有各自際遇,各成家鄉,各有滋味。印尼泡麵的調味料甜醬油膏由黃豆與椰子糖釀造,類近印尼炒麵。那些我曾吃過的其他泡麵,亦模仿當地食物的氣味,譬如台灣的肉燥香、韓國的泡菜酸辣,我們拆開包裝,並不確知快速食品加工製造鏈,究竟何物落腹?只知道,異地異鄉,有限時間裡,或少數盤纏下,迅速而短暫撫慰異鄉人的相思病。
無意間再遇見印尼泡麵的我,隔天中午立即下麵,滋味如昔。我想起初來台灣的小阿妗在難得空閒時,善用泡麵、咖哩醬料包等半成品,煮出與母親相似的味道。此後,上市場除採買菜蔬魚肉,我會特別走入雜貨店買些印尼泡麵備用。不想煮食,懶得出門,廚房裡印尼泡麵彷彿等待許久,向我招手。一包12元解決一餐,實在划算,回家時我向小阿妗提起,小阿妗大為吃驚,笑我實在買貴了。
連假結束臨走前,先是阿婆手款一包滷好的牛肉,後見小阿妗提來一大包印尼泡麵,給我帶回高雄吃。我把它們一一收入後背包內,前往車站途中,覺得肩上沉甸甸的,滿是我的鄉愁。
《長大以後 張郅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