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瀏覽6,511|回應27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521/36561622/門診小胖妹說不想活
門診小胖妹說 不想活
2015年05月21日  
門診的小女孩低著頭,長長的瀏海蓋到眼瞼。媽媽說:「她已經好幾天不願意上學了。一直哭說不想活了。」
原來小女孩讀的國中班級,有幾位早熟的漂亮女同學。有好一段時間,這群女同學在吃午餐時,不斷的告誡個案要少吃一點。「妳已經那麼胖了,還吃!肥死了活該。」
略胖的個案一點招架的能力都沒有。她開始覺得自己是個討人厭的肥子,沒有優點,「死了算了」。

 

--------------------------------------------------------------------------------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在現今社會,孩子每天都會暴露在各種負面情境中;我們要如何讓孩子覺得他們是位有價值的、是可以對社會有意義、可以貢獻許多東西給其他人的人呢?換句話說,要如何讓孩子建立高的自尊、可以多愛自己、正視自己的優點呢?


讚美苛責要「平衡」
這是個艱難的議題。以青少女為例,有沒有穿「名牌」的衣服、身材夠不夠瘦、有沒有男生追求等,可能比「功課好」更可以建立自信心。但是,這些可以建立自信心的品項,卻又因為「範本」取得不正確,而讓心智還未成熟,判斷力不足的孩子自以為不如人,而自信崩盤。譬如說:有多少人可以像偶像劇的主角,高身兆、夢幻?但是,青少年可能視那樣的模型為人生努力目標。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從幼兒期便要以正確的養育態度來面對孩子。穩定的母親,可以讓幼兒有足夠安全感,這是重要的第一步。孩子還小時,可能還不懂事,可是當孩子有需求時,我們便給他們適當的回應。這樣的互動,是讓孩子理解他是受到尊重、安全的。幼兒時期,可開始讓孩子參與部分的決定(今天穿哪件衣服)、同時接受他們的「不要」、也開始訓練好的社會化行為(如:輪流玩的概念)。
孩子入學後,父母持續的參與學校活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適應問題(有沒有霸凌),一方面好的學校及家長互動也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進入狀況。父母當然要適時稱讚孩子,但一定要「平衡報導」。只受到讚許的孩子沒有機會接受挫敗的洗禮;只被苛責的孩子則是毫無自信。輸及贏,都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旅程。
越是可以相信、肯定自己的孩子,越有機會發展出好的應對技巧、他們的做事動機會較強、情緒也會較為正面。相信這樣的孩子,在這冷酷、是非不明的真實社會裡,比較得以全身而退。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327474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孩不巴下去 怎麼教才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517/37218182/小孩不巴下去怎麼教才好
小孩不巴下去 怎麼教才好
2016年05月17日 
現代家庭中,子女數越來越少,家長期待卻越來越高。順勢而來的,當然是坊間出現各種門派的育兒寶典。派系、方法、理論儘管數不清,有一項基本論調卻是大家一致認同:教小孩,一定要正向態度。也就是有原則,不帶負面情緒,不亂打罵的教養方式。
這種「正向教養」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哪位父母沒有因為一時生氣,口不擇言?有一位家長說的好,自己的孩子在朋友聚會時,因為沒有拿到喜歡的點心就發脾氣。這時,同桌別人家的同年齡孩子,卻乖巧的吃著碗裡食物。「當場不巴下去很難。很沒面子啊,醫生!」
這就是重點了。「面子」,是家長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困難。
其實不管幾歲,孩子情緒問題,不外就是在反應他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像嬰兒哭了,可能是身體不適。大一點的孩子生氣了,可能是他需要幫助,而不是只是「胡鬧」。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再加上我們成人的情緒,當然與事無補。
可是,當孩子鬧情緒時,煩得要命的大人要如何放下自身的情緒呢?

受不了就先離開
首先,「學會察覺情緒」。情緒沒有好壞,我們如何反應當下的情緒才是重點。我們可以深呼吸,可以自己找方法緩衝,再好好和孩子就事論事的說話。這樣的過程非常不容易。家長聽到我們這樣建議都翻白眼。但是大人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才會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也讓自己事後也不會後悔、懊惱半天。
非常建議家長學習觀察自己情緒來自哪裡,怎麼會有這麼強大的情緒,還有如何去控制它。
有時,真的沒辦法控制時,至少保持幽默感。與其和孩子為了還有幾分鐘可以玩手機大吵,不如放個音樂自己唱唱跳跳,或和他聊一下天。安慰自己,反正大吵完的氣氛,孩子也不會去睡或讀書。
真的沒辦法處理自己情緒時,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爸爸)現在氣到沒有辦法好好和你講話,我去洗個臉,我們等下再談。」只要孩子所處的環境安全,離開數分鐘,對大家都好。
家長總是問,需要這麼麻煩嗎?罵一下,打一下是會怎樣?
我都會請他們想想,如果孩子長到180公分,75公斤,當打罵無效,甚至要防衛他們打罵我們時呢?那時,要如何管教孩子?
從小的正向教養,真的是很重要的呢!

《小孩事大學問 張學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80710
人生的狀元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516/37216372/人生的狀元
人生的狀元
2016年05月16日
又到了升學季節。總是有許多父母在傷神:是高中好, 還是高職好呢?或是公立小學,還是私小呢?家長們無例外的,都希望幫自家孩子的未來做一個最好的安排及投資。
真的是如此嗎?一個好的私立學校,就代表比較優質的教學環境,甚至是較佳的同儕關係嗎?也意味著強大的前途嗎?
我有一位朋友的姪子,在國中時期真是傷透父母心。這孩子是真的不愛念書,考試還可以考到睡著。朋友的孩子還很天真的說:「我都可以用堂哥的參考書。因為他的書都是全新的啊!」
在無計可施下,父母只好讓他去念技職科。這一唸不得了,孩子愛上餐飲科,開始喜歡上學,也再接再厲考上南部著名的餐飲大學。後來,還進修法文及西班牙文,留學巴黎學法式料理。目前,他是電視上一位帥哥主廚,幽默、自信,受觀眾喜愛。最重要的是,他是位喜歡做菜,喜歡教人享受美食,內心充實而開心的廚神!

 

--------------------------------------------------------------------------------

只要把握一項重點
還有我的美麗的高球教練,Berry老師。我常常在打球時覺得十分挫敗,總覺得自己這個也做不到位,那個姿勢也調不過來。一天,老師一句話點醒了我:「你看球場上那些職業球員,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樣樣都很行的。有的人是球開的很好,有的人是球道上表現很棒;也有的人就是很會切球或是果嶺上超準。你就是要把握一項重點,做好它,就可以彌補其他缺憾。」
對啊!抓住重點,走出自己的特色!人生總是這裡那裡有著不同的遺憾,絕沒有百分百完美,即使是職業選手。當下,我覺得我的高球教練不只是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最重要的是,她在她的專業裡, 經由學習,觀察,體會及琢磨,歷練出深刻的人生哲學。
或許,許多年以前, 一位學餐飲的高職生, 一位喜歡打球的體育生, 在社會上我們以傳統的價值觀去衡量時, 都會不免擔心,「以後會有前途嗎?」或是「以後會有工作嗎?」
我身邊這些努力,堅持及專心的專業職人, 以他們自身的經驗教育了我們。不單是要「行行出狀元」,還因為喜歡及堅持自己的選擇,進而成為有能力、有智慧、有自信的狀元。或許,在這樣的時刻,是不是老套的「狀元」,已經不是重點了。


《小孩事大學問 張學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80157
家長別煩 4招化解考生壓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512/37209548/家長別煩4招化解考生壓力
家長別煩 4招化解考生壓力
2016年05月12日
5月中旬是國中生重要的會考,7月初則是高中生的指考。這樣的考季,門診開始出現各種身心症的孩子︰想到上學就肚子痛、談到考試就頭暈、或每天早上賴床上叫不醒的都有。孩子們面對具有左右升學結果的考試,內心真是充滿惶恐。

 

--------------------------------------------------------------------------------

在現今的社會,考試競爭的壓力是免不了的。在龐大的壓力下,人類的認知能力乘載量會變差。有的考生可以硬著頭皮,全身而過。有的考生卻不一定有能力化解這樣的困境,考前出現各種身心症狀。
這裡給困在這種難關的家長一些小建議:
1. 讓孩子知道,考前覺得有壓力是正常的。有時,家長會質疑孩子,「這樣一點事算什麼」。告訴孩子們:考試覺得有壓力是完全正常的,那是因為我們都會擔心自己的表現。如果家長一副「你真是大驚小怪」的態度,孩子更會覺得自己不正常了。


考不好不是失敗
2. 太多的孩子被教育成「沒把重要的大考考好人生就完了」這樣的觀念。不斷的告訴孩子,再大的考試沒有考好都不是「失敗」,只是當下得不到想要的學校或是科系罷了。人生的成功一定包含許多失敗,而所謂的「考試失敗」,其實只是一個需要做不同選擇的狀況而已。
3. 協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停止負面思考。負面思考有時是好事,幫這我們把最壞的狀況做一些預想。但是,不斷茁壯的負面思考,卻會向癌症一樣侵蝕我們的心智。當孩子沉溺在這樣的思緒時,鼓勵他們去「做些甚麼事」。實際上的動作,像是看場電影,出門走走、運動,都可以重整情緒。
4. 和孩子一起重新訂定計畫。雖然是考前,還是可以調整步伐,讓自己的腳步穩當下來。可以重新安排生活方式,讀書時間,甚至重新考慮志願方向。
考試壓力一如生命過程中的其他形式的壓力,是孩子成長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的家長會想盡辦法讓孩子不需要面對這樣的壓力。其實,只要家長的態度是正向的,升學考試真的只是「某一種考試」。當然,考試的結果讓我們必須在當下做一個抉擇。但是,這與整體人生是否「成功」,可是相差甚遠的!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78392
窮與富 教孩子認識錢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428/37184193/窮與富教孩子認識錢
窮與富 教孩子認識錢
2016年04月28日
在現今的社會,錢,絕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過去一般認為不要太早讓孩子接觸到「錢」這個議題,怕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被汙染了。但是,今天的「理財專家」卻認為,與孩子討論錢,就像與孩子討論「性」,或是「升學」等問題一樣,這只是生活中必須協助孩子建立正確觀念的一部分罷了。

與孩子談錢,有幾個關鍵方式。當然,不同年齡的孩子,還是要以不同的語言方式呈現的。
1. 不要取悅孩子,尤其不要以「錢」來滿足他們。孩子們總是會要這個買那個。家長需要理解的是: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時,當然他們會難過。一定要反覆強化自己的信念:「難過就難過,學會等待對他是好的。」可以用堅定,但是緩和一點的方式解釋:「我知道那個玩具看起來好棒喔。但是在我們這個家裡,不是要什麼就可以馬上要的。媽媽(或是爸爸)希望可以先……然後我們再去買。」不要以「你」這麼強大的字眼說話時,孩子接受度會高一點。交換的條件也要清楚,而不是「乖一點就買」這樣朦朧的詞句。

錢少不需覺得丟臉
2. 教會孩子不要怕比較。但也不勉強他們立即接受我們的價值觀。有時,家長就是負擔不起出國遊學,或是發現孩子不太願意同學來家裡玩。大一些的孩子,當然可以鼓勵他們自己打工賺旅費;小一些的孩子,卻必須小心指出他的顧慮。「我發現你好像不喜歡邀請同學來家裡喔!」如果孩子可以說出原因,可以再協助他看到自己家裡的優勢。「我們家雖然比較小,但是總是很乾淨。妳晚上睡不好時,媽媽也可以很快聽到啊!」但是,有時孩子還是會覺得「丟臉」。因為錢的多少而覺得丟臉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需要時間去教育。這樣的時候,家長雖然知道問題在哪,卻是要慢慢來的。
3. 如果真的很有錢,拜託不要裝窮。家中有錢,除非取之無道,否則不需要裝窮。但是,因為家裡有多的錢,可以教育孩子如何透過金錢幫助需要的人,或動物。錢的價值只有在用出來時,才是有價值的。
4. 不要說「你不要為錢擔心,只管去做你想做的事」。這樣的說法,好像「錢」是邪惡,不值得一談的;或是,「錢」不重要,不需要放在腦中。事實是,孩子有責任為自己的夢想負責,他們必須知道自己可以有的預算及開銷,以及在一定的範圍內,學習承擔的因果。
「錢」真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和我們一樣,必須學習與它和平相處!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72994
孩子生病 不是你的錯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414/37160633/孩子生病不是你的錯
孩子生病 不是你的錯
2016年04月14日
這一陣子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家庭中有發展障礙孩子的家長。為了研究上的需要,我們與每位家長做深度的會談,以了解他們在孩子就醫的過程所遇見的問題及處理方式。
我們接著整理訪談的結果,把這些家長在帶著孩子就醫的心路歷程整理成幾個階段。
研究中,我們發現家長的內心糾結其實是打從孩子有症狀就開始了。
發展遲緩的孩子其實在嬰幼兒時期便會開始出現症狀,有的可能肌肉較無力,有的語言發展較慢,有的協調較差。但是,許多家長都會以「大隻雞慢啼」、「老人家太寵,不讓他自己走」、「他姊姊也是3歲才會……」來否認及早就醫的必要性。


逃避事實直到嚴重
雖然台灣醫療相對方便及價廉物美,但一些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去了解孩子問題的的家長,尋求的卻是非典型的治療模式。有的家長帶孩子做藝術治療、有的開始能量水治療、也有馬術、推拿等等。並不是多元化的治療不恰當,而是,發展遲緩的孩子首要的是接受整體評估,了解遲緩的真正原因。因為,自閉症、智能障礙、聽障,或一些基因問題等等的孩子都有可能呈現某方面的發展遲緩。必須經由醫療團隊評估,了解病因,再針對遲緩的部分給予藥物或是復健等等治療,這樣才會是最完整及正確的治療方法。
其實,在中國人的文化裡,面對家有身心障礙孩子的情境,都是十分凝重的事件。香港的研究也發現,自閉症幼兒的母親常會逃避孩子是有狀況的這回事。孩子還小時,有的母親甚至避免帶孩子出門,以逃避旁人的眼光。直到孩子必須就學,或是自己處裡不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這些母親才開始尋求醫療協助。可惜的是,有時會因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在我們研究的這群父母中,一樣有些家長有著這樣逃避的心態。他們害怕被歧視,害怕面對診斷時的深沉壓力。
幸好,我們的研究發現,一旦這些父母走過猶豫期、掙扎期,四處求醫期,當他們開始帶著孩子就醫,有著正確的治療方向後;這些家長對於孩子及家庭的未來就會重新做調整,大部分的家長也會衍生出新的力量及韌性,甚至展現出新的期待。一位母親說的真好: 「我知道他還是落後,但是他每天都在進步。我也是每天都和他一起進步。」

《小孩事大學問 張學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66439
1小時的 家庭大事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331/37136461/1小時的家庭大事
1小時的 家庭大事
2016年03月31日
每天每天,引起孩子們與家長爭執不斷的議題之一,大概就是「你還不快點去寫功課!」這樣的事情。沒有例外的,如果一到寒暑假裡,同樣的爭執劇情,依然每日上演。
「廢止家庭作業」一事曾經被討論。支持者認為,孩子上一天的課已經很累了,回家應該讓孩子們休息,或從事其他比寫作業要來的有創意、有意義的活動。反對者認為,孩子的學習是不可以中斷的,回家也必須持續練習當天所學。
學生回家要寫功課,絕對有它的用意及優點,不然也不會行之有年,舉世皆然。問題在於,許多家長及老師,在執行「家庭作業」這項任務時,有不正確的觀念。家庭作業的好處之一,就是它的「家庭」意義。如果家長可以參與孩子完成功課的過程,必然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學習內容,可以與孩子一同討論及學習,了解自家孩子學習的狀況。

 

--------------------------------------------------------------------------------

有些學習需要練習
家庭作業當然也是老師除了考試外,可以理解孩子學習狀態及進度的好方法。
當然,最可以被幫助的對象應該還是寫功課的孩子自己。回家寫作業,可以複習白天所學,對考試有幫助,也可藉此培養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及讀書習慣。
某一類型的學習也的確是需要反覆練習的。譬如說學習新的生字,練習筆順等。如果只靠課堂上的練習,有時學生的記憶不夠深刻的。
當然,「家庭作業」有它的惡劣之處。孩子回家以後,可能因為有課業而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及玩樂的時間,與家人互動的時間也被剝奪掉一些。當然,家長及孩子可以爭吵的話題也會因此多一項。有時,為了應付課業,孩子可能抄襲別人的內容。這樣的處理事情的方法,反而是讓孩子提早出現問題行為。
其實,只要把握一些原則,「家庭作業」絕對利多於弊。
首先,對老師而言,「家庭作業」絕對不是處罰孩子的方式,不是「今天全班不乖所以多寫3頁生字」。「家庭作業」絕對是重點式的複習,是針對孩子需求的課業之一。對家長而言,「家庭作業」也不是孩子或是安親班的事,這是「家庭」的大事。
在份量上,小一的小朋友,寫「家庭作業」的時間應該在10分鐘左右。每多一個年級,寫功課的時間就增加10分鐘,依此類推,到小學六年級,每天的寫功課時間約為一小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這畢竟是「家庭作業」,父母應該在孩子寫功課的時間儘量陪伴孩子,或是至少在孩子完成功課時,與孩子討論他們的心得或是困難。
希望孩子們都可以經由寫功課,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60292
把孩子生回來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317/37112353/把孩子生回來
把孩子生回來
2016年03月17日
台南地震的受災戶中,一位母親在受訪時說,她決心要把失去的兩位孩子「生回來」。一位孩子因為流感陷入昏迷的母親,在網路的影片中,也是下定如此的決心。
其實,要把孩子「生回來」的真實情節,在台灣還有陸正的父母;在西方社會這樣的想法也比預期的普遍。知名的演員約翰屈伏塔在16歲的兒子意外身亡後,47歲的妻子在隔年生下一名孩子。英國前首相卡麥崙在失去一名孩子後,高齡的律師妻子也再次懷孕,成功生下新的寶寶。
把「孩子生回來」是失去孩子之後,傷心欲絕的父母常會萌生的想法。雖然心理學家會警告大家,失去的孩子有他完整的生命故事,是無法以新生的生命來彌補或取代的。這對新生命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是,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來彌補家庭及心裡的空缺,常常是喪失子女的父母心頭一個很大的掙扎。

 

--------------------------------------------------------------------------------

確定身心是否適合
一位爸爸就曾這樣分享:「失去孩子的傷痛,外人是無法想像的。我太太與我,都是靠著等待新的寶寶的誕生,來撐過那段艱苦的日子的。新生命帶給我們目標及希望。沒有他,我們走不過來的。」
在決定是否要孕育新生命前,建議父母先確定自己是否在身體及心裡上都準備好了。畢竟,失去一個子女,是老天在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
有的父母會疑惑自己是否有能力「保護」新的孩子。萬一,又發生不幸的事情怎麼辦?
有的父母會試著錯開離開的孩子的生日時辰,以免觸景生情。面對這些悲傷的父母,我們只能說,不要理會周遭的人的議論紛紛。這是你們自己的決定。這樣的決定沒有是與非,但是絕對要仔細思考之後再懷孕。
然而,醫護人員必須關注某些特殊狀況的父母:對於要不要再生育一直猶豫不決的,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再生育的(基因問題,父母年齡過高,已經結紮等),悲傷情緒久久無法復原的等等。具有這些情形的家長,可能會需要專業人員的陪伴及諮詢,協助他們找尋生命的下一道門。
在網路上讀到一位家長的分享,「不管你有沒有再生一個孩子,時間都會治癒你的悲傷的。」(Time does heal, even if you dont have another child.)
新的生活,新的夢想,新的人生,還是在前方迎接這些令人心疼及掛心的家長的。
我們永遠為你們加油。


《小孩事大學問 張學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53705
妥瑞氏症男學生 跳樓之後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303/37089960/妥瑞氏症男學生跳樓之後
妥瑞氏症男學生 跳樓之後
2016年03月03日
元宵節才過完,很遺憾的就讀到學生跳樓自殺身亡的事件。死者是一位患有妥瑞氏症的國中男同學。新聞稿上說,「他也有憂鬱症,不堪壓力而自殺」。事實是否如此,當然不得而知。令人遺憾的是,男同學的姊姊也是妥瑞氏症患者,去年也因「壓力」而從同一地點跳樓。幸運的是,姊姊因為跌落在雨棚上而獲救。
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很多,這是一個內憂外患都很大的生命階段。他們還沒有脫離家庭,有家庭相處及期許的壓力;同儕是這個階段自我認同及成長中很重要的課題,所以他們的人際壓力也很大。如果一個青少年患有妥瑞氏症這樣外顯症狀明顯的疾病,可以想像帶著這種動個不停的症狀,要讓同學接受以及交到好朋友,是多麼困難的挑戰。更何況,妥瑞氏症患者本身就容易合併其他疾病,如:強迫症、憂鬱症、焦慮症、注意力問題等。這些疾病對於課業繁重的國中生是非常大的干擾。只是,我們的社會還是以課業表現導向來評斷學生的。青少年在不斷面對自己的症狀及不適的當下,教育環境並不會允許他們喘一口氣的。

 

--------------------------------------------------------------------------------
少子化卻沒精緻化
當然,受教育是重要的。但是,上學絕對不只是考高分這麼一元化的價值觀的。
在這一點上,當了多年的兒童精神科醫師,我一直有著許多困惑:
一,學生人口在減少,是改善教育環境的好時機。每班學生數應該可以降到20人以下。但是,我看到的大多是裁班裁校的決策。每個班級人數依然在30人以上。
二,學生素質及能力落差很大,國中階段尤其明顯。在主科上,能力分班應該更細緻,更針對學生的需求去細分。目前大部分的各階層學校只有普通班、資源班及啟智班,分法粗糙敷衍。教育體系的大學畢業生,每年都上演流浪教師辛酸劇,政府本應可以善用這些人才。
三,學校的輔導及心理諮商人員嚴重不足。大部分的輔導人員還需兼職行政或是教學工作。我個人的經驗是學校單位很少重視輔導或是諮商人員的。
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疾病非常普遍,再加上沒有精神疾病的孩子在這個階段也需要很多精神上、情緒上的幫助及指引。但是兒童及青少年沒有選票,是政治弱勢,政治人物鮮少以他們為訴求對象。
我們不要總是等到悲劇發生後,才遺憾我們沒有盡力為孩子們的福祉努力。
新的政府就要上路了,希望在教育及兒童福利上,我們可以看到更有力更正確的決策導向。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46800
樂在龜速 談新年新希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218/37066706/樂在龜速談新年新希望
樂在龜速 談新年新希望
2016年02月18日
新的年度裡,大家都有著許多新的期待:新的學期、新的朋友、新的工作計劃。家中的小朋友也不能免俗得會訂下「新年計畫」。其實,7到12歲間的孩子非常適合開始引導他們訂定「新年計畫」。這個年齡的孩子有幾個特質:壞習慣還沒有定型、心智能力又已經可以理解「新年計畫」的意義及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沒有像青少年一樣會頂嘴,還可以參考父母的建議,聽的進父母的苦口婆心。
就如同所有教養原則一樣,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說好要戒菸的煙槍父親當然要自律,決定不吃甜食的母親也要克制自己的衝動。
與孩子訂定「新年計畫」是一項成長的體驗,可以非常有趣,雙方都受益的。在這裡要提醒家長保持幾個原則:態度要正向。

 

--------------------------------------------------------------------------------
「每天上網」勿中計
與孩子一起回憶前一年裡,他們達成或是沒有達成的目標。有時,孩子會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時可以舉實際例子來鼓舞他們:「你本來不是不敢跳繩嗎?後來多練幾次就沒問題了。這樣的勇氣再拿出來,一定可以再成功的。」送出正能量後,再鼓勵孩子思考:「今年你有沒有想要完成的心願,想要進步的地方,或是想要變的更好,或是不一樣的地方?」
不要幫孩子訂計畫。雖然多少還是要幫忙引導方向,但是放手讓他們自己訂計畫,才是學習負責任的開始。家長只需要訂大方向:個人目標、人際目標、學校目標等。當然,會有一些天兵的孩子訂下務實的目標,如:「天天吃麥當勞」或是「每天上網」。這個時候不要取笑孩子,千萬要忍住怒氣,打開心胸與他們討論「新年計畫」對他們的意義。
把「新年計畫」訂得越具體,越實際,越有條理越好。例如:如果目標是「保持房間整齊」,就可以再寫下幾個小步驟,顯示未來要如何一步步將房間變整齊,而不是只有「保持房間整齊」這樣一句空洞的話語。最後定案的「新年計畫」建議只有2到3個。數大不會美,只會帶來挫敗感。
以龜速執行「新年計畫」。人生成功及快樂的秘訣在於:把一個好意念變成習慣。我們在與孩子一起訂定「新年計畫」的過程,傳達的重要訊息及價值觀就在這裡。只要他們可以逐步進步,每周都有改變,就是「新年計畫」成功達陣。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39849
孩子應該 學什麼才藝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0128/37034737/孩子應該學什麼才藝
孩子應該 學什麼才藝
2016年01月28日
許多家長誤把兒童精神科醫師當成育兒專家,詢問一些日常生活的疑惑。醫師們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孩子應該學甚麼才藝呢?
學才藝在台灣可是熱門及充滿商機的課後活動。有校方提供的,安親班加碼的,也有自行安排的。種類則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兒童學習才藝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孩子快樂,喜歡就好!
才藝是課後的活動,所以應該是提供及彌補孩子課堂內不足的部分去學習及補充。學習才藝可以讓孩子更見多識廣,涉獵更多領域,甚至是培養以後長期的興趣。學英文、心算、作文,嚴格說起來都不是才藝。那是補習。

 

--------------------------------------------------------------------------------
鼓手的頭腦 不簡單
但是瑞典的一項發現,倒可以給家長們在選擇孩子的才藝時當參考呢。瑞典科學家發現,樂團中負責控制節奏的鼓手,較一般人「聰明」。他們邀請鼓手完成一系列與智能有關的評估後,發現這些負責控制音樂節奏的鼓手,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一般人為好。而且,控制節奏能力越好的鼓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好。科學家們認為,大腦中負責解決問題的部位與負責節奏感的部位是相同的。
還有,規律的節拍似乎對大腦有正向的幫助。其他的研究還發現,一群人一起打鼓,共鳴的節奏感,會給大腦帶來欣快、愉悅的感覺。科學家推論這是我們自原始人以來流傳下來的基因特質(原始人在擊鼓中,應該是產生不少歡樂的記憶吧。大腦再把歡樂記憶印存下來,代代相傳)。
與臨床最有關的是美國德州大學的發現了。德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經過節奏規律的聲光或是音樂反覆訓練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及認知能力都有進步的情形,而且效果與服用了利他能(一種增進專注力的藥物)後的效果是一樣的。
科學家相信,人類腦中本來就有一種頻率,是與大自然互相回應的。兩者頻率一致時,人的腦力可以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而,打鼓,似乎就有這樣的成效。
以後,對於坐在樂團最後面,搖頭晃腦自嗨的鼓手,大家應該是有更多敬意了。


張學岭《小孩事大學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432231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