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趙少康傳真:可怕的升學制度(趙少康)
 瀏覽13,316|回應41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516/35833959/趙少康傳真:可怕的升學制度(趙少康)
趙少康傳真:可怕的升學制度(趙少康)
2014年05月16日
我們的升學制度,從大學到中學,都有嚴重的問題,幾十年來,改過來改過去,每次都說要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沒有一次達到預期的效果,治絲益棼,愈改愈亂。

 

--------------------------------------------------------------------------------

今年的大學學測一月農曆年前就考了,遲到五月本周才確定正備取生名單,一個考試能拖上4個月才放榜,真是全世界少有的怪事,數萬考生要承受4個月的煎熬,身心有多麼痛苦?壓力有多麼巨大?要不要準備考七月一日的指考呢?尤其對備取生,更是忐忑不安,身為備取生,到底能不能扶正呢?有可能變正取生,但誰也不敢打包票,命運取決於正取生是否還被其他校系正取而放棄此系,甚至只是被其他校系備取,但也在等待扶正?你棄我取,一場混戰。
荒唐的是台、清、交、政、成都有不少空缺,其中不乏熱門學系,為什麼呢?一是這些系備取名額留的太少,備取生都錄取完了還不夠,只好造成缺額,台大工學院有的系招到100多個備取生,二是每個考生可填6個志願太多,造成很多五冠王、六冠王,但最後也只能選擇一系。
表現好的學生大家都要,成績達標,讀書計劃寫的好,面試時言之有物、儀表出色,誰不想搶?所以有人會被6系正取,一定有人就算6個系都達標被面試,但卻一個都沒上,才會造成這次分發4萬多人,有一半2萬多人都是以備取生錄取。


複雜比序不倫不類
明年應改成每一考生限填3個志願,可以減少備取佔一半的亂象。
再看12年免試升學的鬧劇,既然號稱免試,就應該名副其實,結果變來變去,現在國中畢業生竟然要考兩次試:會考及特色招生考試,會考的考題比原來的基測更難,難怪各文昌廟香火鼎盛,供滿了准考證,還有考生別出心裁,供上彩色影印的准考證,說是文昌君較易看到,這實在是「免試」升學的最大諷刺。
我早就提醒,要不然就真正全部免試,像9年國教實施時全面打破明星學校,讓一枝獨秀變成遍地開花,要不然就全部比分數,大家都沒話說,現在搞的不倫不類四不像,雖說75%考生可免試,但為爭取那25%的名額,起碼有50%的考生、家長、老師會加入戰局,原來只分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現在又加入A++、A+、A及B++、B+、B變成七級,配上作文的五級,共可分成84種,比孫悟空72變還厲害,加上複雜的超級比序,而選填志願竟和會考比重一樣各佔30分,只要所填志願不符,差一個志願扣1至3分。
比如我積分本可進師大附中,但我以為可進建中而把建中填成第一志願,但因沒進建中就要被扣分,這下不要說進不了附中,可能連大同都進不去,怪不得家長群情激憤,也怪不得大家要燒香拜佛禱告上帝,成績愈好的學生愈疑惑不安,好好的12年國教馬上會變成一場災難。


廣播電視主持人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93931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趙少康傳真:數今朝誰家天下(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90308/38274688/
趙少康傳真:數今朝誰家天下(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9/03/08
電視廣播主持人

最近國民黨的天王們動作很多,他們看準了民進黨積弱不振、蔡英文民調低迷,「秦失其鹿」形勢大好,紛紛表態參選,不過熱烈參與總比冷漠逃避好,像2016年時國民黨的大男人沒有一個肯冒險參選,反而更加難看,不怕人多,只怕遊戲規則不公平,看看美國,想挑戰川普的民主黨候選人一個一個跳出來,最後大概會有10幾個人要參加初選。

「計劃趕不上變化」,本來藍營朱立倫穩坐釣魚台,他做過立委、8年桃園縣長、行政院副院長、8年新北市長,在桃園縣及新北市任內政聲不錯,建樹頗多,又輔選侯友宜接位成功,民調一路領先,雖然3年前換柱風波受傷,但當時也是被形勢所逼,瑕不掩瑜,所以他最具有選總統的正當性,但誰知道選台北市長連任差點落敗的柯文哲,在總統選舉民調上居然高高在上,中南部及年輕選民還是很支持他,看來「距離產生美感」是真的。

朱需展能贏柯實力

出了個柯文哲也就罷了,才幹了2個月的韓國瑜竟然挾著餘威又壓住了柯文哲,頗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場景,這就給朱立倫帶來了難題,本來他大可以好整以暇、從容不迫的等待提名,這下子就必須奮勇向前,力爭上游,展現「沒有韓國瑜,我也能贏柯文哲」的實力,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他特別賣力的原因。
王金平昨天上午10時終於等到了因緣,宣布要選總統,過去好幾次都聽說他要選了,最後都是「緣分」未到,這次看來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但要選,還放言如果吳敦義敢搞二階段,他會義無反顧幹到底,讓外界猜測國民黨會不會分裂?聽說因為幫助韓國瑜選高雄市長在三山造勢成功,所以有不少年輕人轉而支持他。不過王金平反對二階段要幹到底的前提,是必須先贏得國民黨初選,打敗黨內諸競爭者,這樣要幹到底才有正當性,而要在黨內拔得頭籌,他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黨主席吳敦義到底選不選,一直撲朔迷離讓人猜不透,「萬分之一的可能參選」又是什麼意思?吳敦義黨政資歷完備,行政能力強,去年11月24日九合一大選為國民黨立了大功,按照以往國民黨傳統,誰當黨主席誰就是總統選舉被提名人,兩蔣如此,李登輝如此,連戰如此,馬英九原來不想選黨主席的,也被逼的非選不可,無奈形勢比人強,吳敦義的民調就是拉不起來,老是墊底,看來不論是全民調、全黨員,五五制、七三制、吳敦義的支持度都不會高。
這對吳敦義很不公平,但政治現實就是如此,誰也沒有辦法,只能徒呼負負,現在選舉最好找一個沒有太多從政資歷的人,沒有什麼紀錄,藉一個事件突然竄起,2、3個月內就選完、選上,傳統那一套好像不太管用。

民調影響韓柯動向

馬英九原來似乎也有盍興乎來之意,但看到形勢混亂,韓國瑜、柯文哲居高不下,最近放低姿態,沒有太積極的動作,頗有靜觀後勢之態。
現在各家民調結果差異甚大,如果依TVBS座機兼採手機調查,柯文哲仍勝朱立倫一籌,如按昨天《中國時報》全用座機調查,朱立倫已贏柯文哲,未來這些調查結果,都會影響韓國瑜,甚至柯文哲的動向。至於蔡英文,不管任何調查、任何方法,都敬陪末座,要翻身除非有奇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941889
趙少康傳真:肺癌與核電(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90301/38268148/
趙少康傳真:肺癌與核電(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9/03/01

這幾年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不少人得了肺腺癌,有的幸運早期發現,有的發現已經很晚難治了。我父親一向對事情很堅持,明明子女都不在台中了,他卻非住在台中不可,說台中天氣好,少有颱風侵襲,偶爾才肯來台北一趟,一來就抱怨台北氣候沒有台中好,住不了幾天就急著趕回台中。
他身體很好又每天運動幾個小時,有一天突然跌倒,安排到台北一檢查,已是肺腺癌後期,基因不對吃標靶藥物艾瑞莎也無效,他是一個個性極強平常身體不舒服也不喊痛的人,但住院時常訴苦說感覺像溺水般呼吸困難,吸氧氣也沒什麼用,我們在病床邊陪伴只能乾著急卻一籌莫展。
幾個月後他過世了,停止了在世時的病痛,到現在每當我想到他呼吸不過來的無助神情,都有一種揪心的痛。
兩年前我媽媽皮膚有問題怎麼看都看不好,還好三總有位皮膚科醫師警覺可能不是皮膚的問題,提醒她去檢查肺部,到榮總一照又是肺腺癌,因為是早期發現,立刻到長庚做質子照射治療,加上基因檢測可以吃標靶藥,撿回一條老命,但體力日衰,生活品質很不好。

應兩害相權取其輕

我為了怕得肺腺癌,每兩年自費到振興做一次800切電腦斷層掃描,因為要打顯影劑,肌酸酐指數需要在1.5以下,表示顯影劑對腎臟不好,雖然劑量低,還是有放射線,所以沒有每年做,但昨天好友打電話告訴我,她兩年前做沒事,但昨天再做居然在肺裡發現一顆5公分的腫瘤,兩年就長了這麼大。我聽了一面為她祈禱,一面在想我是否該年年做,做要花錢,又有輻射,又對腎臟不好,但不做又怕肺腺癌乘虛而入,沒辦法,這就是我必須要做的選擇。
要不要使用核電,也是一種選擇,不是什麼道德更不是什麼信仰問題,而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
我以前反核,考慮比較單純: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和經濟條件。以前經濟起飛,較能負擔廢核後的電價高漲,所以安全和廢料就變成首要考量,現在經濟不振,電價因素必須考慮,但最重要的是以前反核不必考慮空氣污染,不必考慮地球暖化,更不必考慮PM2.5,因為當時大家根本不知道什麼PM2.5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前大家只管空氣裡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的污染,以後不僅PM2.5,很快的PM1.5、PM0.5都會被發現跑出來害人。
大家擔心的核安及核廢料在台灣40年來並沒有害了什麼人,但PM2.5卻害了不少人得到肺腺癌痛苦到死,為了預防篩檢整個社會也不知道耗費了多少成本,根據美國腎臟醫學會去年期刊發表,PM2.5對腎臟也有很大的危害。
朱立倫說他當選不排除重啟核四,被民進黨府院黨圍剿,說他被邊緣化所以出重鹹招,他們忘了朱立倫民調比蔡英文、賴清德都高很多,還好意思說朱被邊緣化。當新北市長和當總統要考慮的角度當然不同,況且公投也一面倒支持以核養綠,朱立倫豈可不尊重?最重要的,燃煤發電製造的污染要無辜的全民承受,豈不是最大的不道德?

唱高調難解決問題

反核的理想值得敬佩,但所反的災害並沒有出現,而肺腺癌造成的危害痛苦卻處處可見,反核的朋友們難道沒有幾個不幸得到肺腺癌的親友?問問他們有沒有懷疑是為什麼得了肺腺癌?
愛之適足以害之!唱高調解決不了問題。「我是人,但PM2.5會讓我得肺癌」,到底是誰真正關心台灣人民的生命與健康?

電視廣播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938979
聘管爭議的是非與啟示-趙少康傳真:管案羅生門(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1228/38217201/
火網評論:聘管爭議的是非與啟示-趙少康傳真:管案羅生門(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12/28

日前教育部長葉俊榮開記者會宣布管中閔可就任台灣大學校長後,行政院立即不滿表示要「追究責任」,蔡英文從「尊重教育部的權責」改口到「相當錯愕、會深切反省檢討」、「沒有所謂總統默許的問題」,再加上民進黨立院黨團及綠營名嘴、媒體、學者的一片反對之聲,一時之間,好像要推翻葉俊榮的決定,但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卻又說:「公文已經發出去,追不回來了!」使得整齣「管上台葉下台賴不爽蔡錯愕」的戲碼,充滿了玄機。

聘管公文效率超高

教育部離行政院,走路5分鐘,開車1分鐘就可到,葉俊榮做這麼重大的決定及宣布,居然只用簡訊通知行政院長,而賴清德預知部屬會宣布他強烈反對的政策,竟然也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一則「審慎思考」的簡訊,高來高去不著邊際,豈不太不可思議?除非葉俊榮故意躲起來,否則賴清德當時再怎麼樣也要找到葉俊榮,當面告誡千萬不可貿然宣布或至少也要打通電話給葉,阻止他進一步動作。
就算事前沒做,在葉俊榮的記者會後,也應該立刻耳提面命,絕對不可發公文到台大,那有第二天在1天之內,教育部的公文就到了台大,而台大的回文也到了教育部,什麼時候我們的政府效率這麼高過?
事情只有3種可能:1.葉俊榮吃了熊心豹子膽,整個人突然轉性了,完全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決定,蔡英文、賴清德都被蒙在鼓裡。2.蔡英文和賴清德事先都知道,但一方面要清理戰場,移開大石頭,一方面又怕觸怒獨派,所以跟葉俊榮演雙簧,由葉俊榮學唱白臉,蔡賴唱黑臉,雖然表面上斥責口氣嚴厲,但實質上已經還是對管中閔開綠燈放行。3.賴清德的確不知,但蔡英文是知道的,甚至是蔡英文跟葉俊榮商量好這麼做的。
我個人判斷第3種可能性最大,因為蔡英文是堅定想選2020的人,她一定不願意管中閔這事到2020還干擾她的選情,但賴清德必須要聽獨派的,而且他自己就是一個大獨派,反正賴清德一心想走,跟不跟他講差別不大,免得跟他講他堅持反對反而麻煩,不如心一橫就幹了;倒是卓榮泰,我認為他應該是知道的。

獨派反彈蔡縮回去

葉俊榮開記者會時次長范巽綠坐他旁邊,范巽綠是陳菊的好姊妹,一路受到提拔,所以陳菊能不知道嗎?陳菊知道,蔡英文能不知道嗎?如果陳菊知道,蔡英文不知道,那她這個總統不是白做了?只是獨派反彈強烈,蔡英文看情況不對又縮了回去。當然,蘇貞昌不願意再重蹈深澳電廠的覆轍,要求在復出當行政院長前解決管中閔問題,也是可能的。
另外,葉慶元律師說行政院訴願會已決定管案教育部敗訴,是否因此讓葉俊榮提前「認賠殺出」?不過如果是真的,蔡英文、賴清德為何不就讓訴願會公布結果,順水推舟,讓訴願會承受獨派的炮火?還是他們怕訴願會的裁定會太丟他們的臉,乾脆自己解決了斷?

電視廣播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910490
趙少康傳真:火車最安全也最危險(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1026/38162046/
趙少康傳真:火車最安全也最危險(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10/26

火車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也是最環保最節省能源的大眾運輸工具,但火車也是最危險、一旦出事傷害最大的交通工具。
我和一般人一樣,一直以為搭乘火車最安全,一列火車在鋪好的鐵軌上行駛,也沒有紅綠燈,也不會互相超車,怎麼會有車禍?就算有人闖平交道,傷亡的也不是火車,還有什麼比火車安全?
直到我到美國留學,拿了機械研究所的研究助理獎學金,第一學期做的就是「火車翻車實驗」,我的指導教授在鐵路界很有名氣,拿的是美國交通部的計劃,他和麻省理工學院及法國鐵路單位都有密切的合作,我的研究部分是找出火車能夠行駛又不會翻車的最大速度,我才知道火車只要超速,是很容易翻車出軌的。
那時能源危機剛結束,大家發覺原來火車才是最節省能源的運輸方式,特別是貨車(freight car),希望它跑得又快又安全,達到最高經濟效益。我要測試「新輪子、新鐵軌」、「新輪子、舊鐵軌」、「舊輪子、新鐵軌」、「舊輪子、舊鐵軌」在不同情況下,火車能開的最大速度而不翻車出軌。

規則後是血的教訓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火車鐵軌是I形鐵製造的,但比較不知道的是,火車的車輪並不是平的,而是圓錐形的橫切面形狀,有一點斜,車輪在鐵軌上並不像汽車輪胎和地面是面的接觸,而是線或點的接觸,有時甚至跳空全不接觸,火車在轉彎時特別危險,因為火車不像汽車裝有「差速齒輪器」(Differential)便於轉彎,所以轉彎時的速度控制特別重要,超速就會出軌,釀成重大災害。
我不知道台鐵的駕駛員除了開火車技術,有沒有受過基礎的火車車輪、鐵軌的基本結構及運行原理訓練,如果他們真的確實了解超速多麼危險,尤其是轉彎的時候,他們怎麼敢讓幾百人的性命冒這麼大的險?
就像開汽車,大家把「殺人機器」亂開一通,知不知道為什麼左轉車要讓直行車、支線車要讓幹道車、又為什麼要從左邊而不可從右邊超車的道理?這些交通規則看似簡單,背後卻不知累積有多少血的教訓,如果駕駛人真的了解其中的道理,也許開車時會守規矩一點,不會愛怎麼開就怎麼開。
台鐵長久以來混身都是病,如果是一般公營事業就罷了,最多效率差一點,賠錢多一點,但台鐵是公共運輸機關,牽涉了多少人「行」的問題,不改繼續拖死狗,問題會層出不窮,要改內部堅決反對,把全民運輸當肉票,投鼠忌器,誰也不敢動,這麼拖下去,遲早會出大災難!

廣播電視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878804
趙少康傳真:到大陸上大學(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0525/38023651
趙少康傳真:到大陸上大學(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05/25

今年似乎達到了臨界點,申請去大陸念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突然呈現好幾倍的成長,尤其建中、北一女、中一中、南一中等名校的學生,也出現「去大陸」的熱潮,雖然教育部故做鎮定的說「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必然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現在只是剛開始而已。
「上大學」是一個人的重要決定,「上什麼大學」、「念什麼科系」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多年來一直有台灣高中畢業生到美國念大學,但那畢竟只有少數家境特別好的學生才能做到,一來美國大學學費貴,1年下來學費要4、5萬美金,再加上生活費2、3萬美金,一共7、8萬美金豈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
二來離家很遠,想要見一次面可不容易,機票貴又有時差。現在到大陸念大學,學費及生活費都低,距離近機票便宜,過年過節見面方便,只要大學夠好,能比在台灣能申請到的大學或科系往上好個1、2級,當然具有吸引力。
念什麼大學和什麼科系至少要考慮2件事,第一是畢業後好不好找事?找的事好不好?第二是如果要繼續念研究所,機會大不大?在大陸畢業好不好找事不敢講,但至少知道在台灣要找一個薪水好的工作不容易,所以也就不必想太多,因為機會成本不高。至於念研究所,大陸本來就有很多,如果想到歐美深造,頂著大陸好學校的學歷也會比台灣的容易申請,何況光是敢跨海峽到大陸念大學的這件事對申請研究所就是一項加分。

有勇氣做開路先鋒

只要想去大陸念大學的人愈來愈多,大陸的大學篩選台灣學生的標準就會愈來愈高,給台生的名額是有限的,否則大陸的學生也會抗議,所以到頭來能去念大陸頂尖大學的台灣學生還是不會多,台灣也不必過於憂慮,憂慮也沒有用。更不是派幾個調查員坐在校長辦公室或教育部官員打幾個電話就能嚇唬得了的。
人往高處爬,而且往全世界去爬,你就算阻止了他們去大陸,你又阻止得了他們去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不妨把他們出國念書看成是國力的延伸,只要是我們從小栽培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去哪裡發展都很好。
「知己知彼」很重要,韓國每年都有10幾名學生去上海讀在英國《金融時報》排名世界第七的「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的MBA,為什麼?還不是看上大陸龐大的市場,這些未來的MBA都會是中韓貿易的尖兵及大將。
台灣比較難接受的是原本大陸比台灣落後,現在怎麼連學生都要去大陸念書?反過來看,這些學生敢隻身闖大陸,人生地不熟,脫離舒適圈,比一般同學早很多年有「大陸經驗」,又能建立大陸同學人脈,有勇氣又有遠見做開路先鋒,將來成功的可能性比同儕大,台灣應該把他們看成資產,而不是淨幹些防堵、打壓的笨事。

廣播電視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800553
趙少康傳真:這樣的吳茂昆還幹的下去(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0427/37997077/
趙少康傳真:這樣的吳茂昆還幹的下去(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04/27

頭2年,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捲入圖利疑案時,社會上不少人已經對學者、院士涉及複雜且鉅額的利益,引起很大爭議!但最近這2、3個月,貴為前、後任教育部長的潘文忠及吳茂昆,卻一舉打破前人所有的負面紀錄!只怕後人就是想追,也不見得追得上!

無法結束社會質疑

以前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卡管」的案例中的所做所為來說,其用心之複雜、手段之兇狠、理由之無恥,早已被知識份子視為接近文革時期的批鬥手法,戴帽子、栽贓、無中生有、造謠生事,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打擊準台大校長,公理正義何在?
雖然不適格的潘文忠前部長,已經在強大壓力之下,黯然下台,但潘前部長的不甘心,不難從他下台前所發表的聲明看出!
正當大家在期待新部長、新氣象時,剛剛發布就任的吳茂昆,卻接二連三地被爆料、質疑,吳部長做過的怪事,包括圖利自己、欺騙東華大學、一年之中有168天請假等等匪夷所思的怪現象,恐怕不是他到目前為止所做的解釋,可以輕易結束社會上排山倒海的壓力和質疑!
台灣這2、3年,不斷出現各種怪現象,尤其是部分知識份子失格的表現,不正好是「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的台灣現代版!
吳茂昆是一名超導體研究者,居然搖身一變,成為「綬草」的專家,一百八十度的大跨界。他身為物理學家,邏輯應該很強,思考應該很縝密,但說話漏洞百出,每解釋一個疑點,就產生更多疑點。吳茂昆說他不愛錢,卻到處申請專利、成立公司,要真的不愛錢,把「綬草」萃取技術公告周知即可,誰要拿去用誰拿去用,又何必申請專利?「綬草」專利還分什麼1.0和2.0,不禁讓人懷疑,先使用東華大學的資源發展1.0技術,投石問路之後,將技術升級的2.0保留給自己。
吳茂昆說等他申請到2.0專利後,就會轉給東華大學,問題是等他申請到了之後誰知道他會不會真的移轉專利?難道申請1.0時他也是先用自己名義申請再轉給東華大學的嗎?他為什麼不能在申請2.0前先簽個移轉同意書給東華大學呢?他在台灣開「師沛恩」公司,太太是董事、股東,強辯說其「綬豐」產品只用了「綬草萃取技術」,未用到專利。專利沒有包含技術嗎?公司的產品介紹為何又用東華大學取得的專利字號來宣傳?白紙黑字瞞得了誰?
空頭公司怎申專利

他在美國申請師沛恩公司登記,明明在「經理或成員」名單上掛頭牌,卻說他在公司裡什麼都不是,而且說這還是一家空頭公司,有這麼多有頭有臉的人登記,怎麼會是空頭?空頭怎麼申請專利?公司登記都會有資本額,錢是誰出的?各佔多少股份?他明明只在東華大學的通識課程提到可做「綬草」研究,其他教授、學生研究出了成果,他居然掛第一發明人,這叫什麼發明?如果我跟一群天文學者說你們可以努力再找出新的星球,結果有人找到了,難道是我找到的?要冠上我的名字?
他說他一輩子沒做過錯事,真讓我這種做過許多錯事的人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對於他的大言不慚、夸夸其談,不知道是不是要五體投地的表示佩服?他做個小小的教育部長,要受這麼多質詢,真是大大的委屈了他,這樣的教育部長,還好意思再幹下去?

廣播電視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786765
趙少康傳真:教育部不要再丟人現眼了(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0413/37985506/
趙少康傳真:教育部不要再丟人現眼了(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04/13

從「卡管」的無所不用其極可以看到政治鬥爭的兇狠,都什麼時代了,還搞19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那套,如果那個時候是民進黨執政,白色恐怖怕要比當時的國民黨不知嚴重多少倍。
管中閔並不是一個政治性格多強的人,也不是一個執著於意識形態的人,只不過在馬政府當了幾年財經官員,就被如此大刑伺候,被吊在城牆上讓人當靶子射箭,他們期待管中閔知難而退,達不到目的就打群架,由教育部組跨部會小組聯合修理他,背後若沒有總統及行政院長在監督、「靠近」才怪。
再拖是民進黨丟臉

卡管案歹戲拖棚,再拖下去不是管中閔或台大丟臉,而是民進黨丟臉,民進黨該趕快做損害控管,其實判斷的標準只有一個,1、管中閔到底有無瑕疵?2、就算有,瑕疵是否大到他不能當台大校長?
如果綠營手上確實有證據證明管中閔不能當台大校長,那就堂而皇之的公布不就得了?一刀斃命管中閔,綠營哈哈笑,乾淨俐落!為什麼拖這麼久,還只是廈門大學?還只是綠色報紙、綠色名嘴沒有證據的亂爆料?而政府怎麼可以依據亂爆料來做決策?綠營現在手上沒有足夠殺死管中閔的資料,只好每天喊話要管中閔自己出來講,沒有就是沒有,你要他自己說什麼?你有證據拿出來啊!
綠營要小心窟窿愈捅愈大,我不相信綠朝新貴這些大官們在之前當學者時都沒有去過大陸交流,再捅看會捅出那些呼之欲出的人?潑糞者被潑糞,到時候民進黨政府就糗大了。
內政部長葉俊榮是第一個中鏢的人,民進黨政府欲蓋彌彰,讚美他第一時間出來說明,還要求管中閔照辦。要知道葉俊榮是政務官,有義務接受立委質詢,他當然要立刻出來,而管中閔現在什麼公職都沒有,他可以選擇說,也可以選擇不說,還是一句話,你有一刀斃命的證據,就趕快拿出來,沒有就趕快發聘,拖死狗只是丟人現眼!
我實在不願意拿葉俊榮做例子,他是一個優秀的學者,長期關注環保法令,他被邀去大陸講學,不也是台灣的光榮嗎?大陸能重視環保法令,對台灣的環境不是更好嗎?管中閔被邀去大陸交流,影響大陸學生,對台灣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綠營怕台灣的教授去大陸被大陸統戰,那麼乾脆邀大陸的學者來台灣講學?看你敢不敢?我保證你既無膽又無量。
管中閔的學術生涯可以分3個階段,沒做官前去大陸教學演講,那就跟葉俊榮一樣,當政務官時只要出國都要呈報行政院長核准,而且忙都忙死了,怎可能去大陸講課?當完官後據台大人事處調查,他4次獲准赴陸,成行3次,並無兼課,廈門大學也回函澄清管中閔在廈大不兼職、不開課、不支薪、不擔任碩博生指導教授,斬釘截鐵的四不,你就是不信,非要信綠營名嘴及媒體,夫復何言?

遴委會選出應聘任

卡管的手段很拙劣,卡管的態度很醜陋!我如果是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我是不會選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因為他不是台大畢業,而我認為這很重要,這牽涉到對台大的認識和年輕時培養的感情,但今天我支持管中閔當台大校長,因為根據《大學法》,公立大學校長一經遴選委員會選出,教育部只能聘任,不能多置一詞,更不能因政黨的好惡留中不發。

廣播電視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779521
趙少康傳真:立法強制補強建物耐震力(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209/37928996/
趙少康傳真:立法強制補強建物耐震力(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02/09

花蓮來了個大地震,全台震動,大家都感同身受,台灣處在地震帶上,隨時會有大地震發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在哪裡?會有多大?會有多長?會有多少傷亡?有外國朋友問我:你們常常發生地震,應該都習慣了吧?他不知道沒有人能習慣地震,地震來時沒有人不緊張,因為太不可知,太不可測。遇到地震時人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默默祈禱,等它過去。最倒楣的是來台灣因此受傷甚至喪命的觀光客,可能一輩子都沒碰過地震,幸運躲過一劫的還可以戲稱增加一點人生體驗,不幸傷亡的可真是冤枉。
台南白河、南投、高雄、花蓮,每隔幾年就來一次傷亡慘重的大地震,平常的小地震更是不計其數,但縱使是發生小地震也令人心驚肉跳,因為你當時不知道是大是小,每次小地震都可能是大地震,台灣為地震付出的經濟、社會和心理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只是每次大地震發生後,大家總是一陣驚嚇、搶救、捐款、檢討,然後繼續過平常過的日子,繼續希望下次來的都是小地震,直到下次再來個大地震,再把大家嚇個半死,周而復始,大部分在台灣生活的人一生都要經過6、7次這樣的循環。
地震是讓人最不喜歡的天災,颱風還可以預報,豪雨還可以躲避,但是地震既不能預報,也無法躲避,說來就來,來了也無處跑,也無處躲,只有把命運交給上帝。看起來地震來時在同個地方的人都受到同樣的威脅,好像是很公平,但其實卻沒有那樣公平,住在舊房子的人風險比較大,住在新蓋的尤其是鋼骨結構符合新抗震建築法規的房子風險相對比較小,這也是一種貧富懸殊的不公平,法規都是政府訂定的,為什麼住在依照舊法規蓋的房屋裡就要承受較大的地震風險?有錢更換新房子的人地震來時就比較安全?

防震列最優先政策

我曾在我住的大樓開管委會時建議應該請結構技師好好的把我們這棟大樓檢查一遍,看看到底能耐多大的地震?過去這麼多年這麼多個地震有沒有損壞了原有的建築結構?需不需要補強結構?管委會通過了我的建議,折騰了好一陣子,詢問了幾家結構工程公司,結果是如果要詳細調查,光是檢查起碼就要上百萬元的經費,更不要說檢查後如果要補強結構的費用了,管委會是合議制,自此就再也沒有人提出要檢查大樓結構了。
我問過從事土木營建的朋友我的風險有多高?他說舊大樓設計時還沒使用電腦計算,有些建築師和結構技師為求安全,怕自己計算的不夠精確,會把安全係數加大,多用一些鋼筋和水泥,因此也不見得一定不安全,而且如果我住的大樓倒了,全台北大概有一半的大樓都倒了,「有那麼多人做伴,你有什麼好擔心的?」每次地震,我都想起他的安慰,心裡多少比較阿Q的放心一些。
自古以來地震不知摧毀了多少城市、殺害了多少人命,台灣處在地震帶,地層板塊擠壓來擠壓去,政府應把防震做為最優先政策,不該再聽天由命,更不該抱著「反正死了就死了,沒死的就沒死」的僥倖心態,必須痛下決心,拿出魄力,迅速立法來推動舊屋健檢、補強結構的實際行動,這不可能靠民間自動自發的去完成,必須強制要求每棟房屋都需要符合最低的耐震標準。

廣播電視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757478
趙少康傳真:台大勿走到親痛仇快絕路(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0202/37921684/
趙少康傳真:台大勿走到親痛仇快絕路(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02/02
廣播電視主持人

很多人都笑說民進黨差點為國民黨製造了一個政治新明星,如果管中閔不能順利就任台大校長,在民氣可用下,他可以競選台北市長,就像4年前柯文哲,以被司法及監察迫害的訴求一舉選上台北市長。
應讓管中閔掌台大

管中閔並不是一個政治性格很強的人,以前也從沒聽說他跟藍營有什麼關係,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小有名氣的東丸日本料理偶遇,他跟一群好吃學界人士坐卡布里檯前,我在媒體上看過說他是一個美食家,過去跟他們打了一下招呼。過沒多久看到他當了馬政府的政務委員,之後擔任經建會及國發會主委,前後大約短短3年時間,他曾在接受飛碟電台唐湘龍訪問時說台灣早就被新加坡超越,南韓、香港眼中也早就沒有台灣,他說:「我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了。」他的坦白引起媒體大幅報導,我想訪問他,他婉拒,理由是:「我已經被馬英九罵死了!」
之後,我聽我太太說在羅斯福路附近的一間健身房常看到他去健身,因為他不認識她,所以她也沒跟他打招呼,我想「退休人士」更注重健康,人之常情吧!沒想到他竟然去登記「參選」台大校長,我想他怎麼可能當選,李遠哲不是有其他矚意人選嗎?
更沒想到的是他居然會當選?我後來碰到一個台大教授,知道她是遴選委員,問她為何管中閔會勝出,她說:「他講的最好,對未來的台大最有規劃,最有想法及步驟。」我想也許台大在國際學術排名節節落後情況下,想藉管中閔看看有沒有可能逆轉頹勢、力挽狂瀾。
我進台大時,台大1年只招收1500名新生,我們當時絕對沒有想到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會超越台大,也沒想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會超越台大。如果教育部遵守承諾,管中閔既然已走完第二次遴選委員會的程序,近日即應接掌台大!
希望台大師生、校友及社會各界,能夠平心靜氣的讓推選繼任台大校長一事,順利劃下句點。坦白說,過程雖非完美,但是管校長順利通過,遴選委員會二度考驗,卻在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恭喜台大之餘,也慎重建議包括教育部、台大教授、學生、外界的媒體,大家一起來幫助管校長,重振台大光榮!
社會評價不斷下滑

台大的核心挑戰是雖然長期位居台灣首屈一指的最高學府,卻在近年不斷出包,甚至發生疑似違反學術倫理事件,牽連到極為敏感的校長,以及原本學術聲望極佳的教授,如果台大上下,不能虛心接受批評,深刻體會各方的批判及負面的意見,只怕傳統自我感覺良好的台灣最高學府稱號,都將悄悄失落!台大如果真的繼續沉淪,不僅僅台大師生,對不起擁有百年光榮歷史的台大,也完全無法對校友交代!
更嚴重的,是如果台大校長遴選,不能迅速落幕,台大正反兩派如果繼續動員對抗,社會上對台大的評價,只會不斷下滑。請台大師生,千萬不要走到親痛仇快的絕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755633
趙少康傳真:學術鬥爭還是政治清洗管中閔(趙少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126/37914764/
趙少康傳真:學術鬥爭還是政治清洗管中閔(趙少康)
出版時間:2018/01/26

管中閔以一個文化大學的畢業生而能被遴選為台大校長,本來是一樁勵志美事,結果卻因為管中閔做過藍營的官而成為「政治不正確」,最後管中閔會不會接任都不確定,有可能教育部受壓力,也有可能管中閔自己不要了。
管中閔引發的爭議有5個:
一、論文有無抄襲?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如果論文有抄襲,不要說校長,連當教授資格都沒有,根本不必討論下去。論文有沒有抄襲也最容易鑑定,論文發表日期及內容一比對就知道了。
二、台哥大獨董身分該不該揭露?台大說遴選細則沒規定要揭露,而且「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只規範大學校長的學術、行政資歷,並未明定要揭露擔任獨董的資歷,所以揭露固然更周延,不揭露也無違規。大學教授擔任獨董的可多了,尤其是財經會計管理方面的學者,依照法規公開發行公司之獨董應取得下列工作5年以上經驗資格之一:1.商務、法務、財務、會計或公司業務所需相關科系講師以上。2.法官、檢察官、律師、會計師或其他與公司業務有關之通過國家考試的專技人員。3.具商務、法務、財務、會計或公司業務所需工作經驗。照理說,擔任過正派大公司的獨董應是加分而非減分。況且獨董是上市公司本來就要公告的公開資訊。
三、蔡明興能否擔任遴選委員?蔡明興是台大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MBA,高中聯考好像是狀元,哥哥蔡明忠和父親蔡萬才一家3人都是台大畢業的校友、他們又捐了不少錢給台大蓋大樓,而現在國立大學校長跟美國一樣,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募款,所以蔡明興擔任校長遴選委員是夠格的,蔡明興是遴選委員與管中閔是台大校長候選人,兩者根本是獨立事件。
放開干涉遴選黑手

四、蔡明興需不需要迴避管中閔?如果台哥大董事長蔡明興因管中閔是台哥大獨董就要迴避,則蔡明興根本就不必當遴選委員了,因為校長候選人是放在一起選的,不是一個一個行使同意權的。而且未來只有台大要向富邦或台哥大募款,富邦或台哥大不會向台大要求什麼,沒有利益衝突的問題。何況其他校長候選人就沒有認識幾個遴選委員的?只要不是配偶、三親等內血親或師生關係,認識又怎樣?
五、管中閔是不是因蔡明興才當選台大校長?根據媒體報導,在二輪投票時,管中閔在21位遴選委員中獲得12票過關,推測結果應是12比9,假定蔡明興投了管中閔且假定蔡明興當時棄權,則比數應是11比9;假定蔡明興換了不支持管中閔的第三人擔任遴選委員,則比數應是11比10,還是管中閔當選,也就是說,不論蔡明興是不是遴選委員,管中閔至少都勝出一票,至於蔡明興有沒有私下影響別的遴選委員,那就要相信每個委員都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了,至少每個委員也都有影響別個委員的相同機會。
台灣學界很排斥做過官的人回原校擔任教授更不用說是校長,但有過實務經驗再回學校不是理論與實務兼顧,是件好事嗎?不要忘了艾森豪將軍是在1948年卸任陸軍參謀長後受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而桑默斯也是在卸任財政部長後擔任哈佛大學校長的。
這純粹政治意識形態鬥爭,顯示民進黨玩的不限不當黨產、轉型正義等假議題,而且正在擴大中!台灣正在發生的是民進黨及獨派打算大清洗的暖身動作。教育部想要大學社團法人化,就先放開干涉台大校長遴選的黑手!

廣播電視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754216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