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我的陳文茜:預知死亡紀事(陳文茜)
 瀏覽10,883|回應35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菁晶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419/35777080/我的陳文茜:預知死亡紀事(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預知死亡紀事(陳文茜)
2014年04月19日 
馬奎斯1999年罹患淋巴癌,他預告了自己的死亡紀事:「如果我有一顆心,我會將仇恨寫在冰上,然後期待太陽升起;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會放過那怕其中的一天,對我愛的人說:我愛他們。」

 

--------------------------------------------------------------------------------

20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亞馬奎斯4月17日於墨西哥家中去世,享壽87歲。他的代表作最著名為《百年孤寂》,其他包括《霍亂時期的愛情》、《預知死亡紀事》等……。
馬奎斯最著名的作品《百年孤寂》,也是讓他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小說,以虛構的「馬孔多小鎮」興衰,隱喻拉丁美洲百年滄桑。那一年他才40歲,卻已感覺人生的蒼老;他本是記者,因揭露政府掩蓋的海難事件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之後任職的報社又被哥國政府查封,於是又被迫流亡歐洲。
34至40歲《百年孤寂》問世前,和妻兒居住墨西哥,身兼記者、公關代理人(可見生活多麼艱難)及電影腳本三個工作謀生……但他人生始終沒有放棄寫作。《百年孤寂》問世之前,他已完成《第三次辭世》(20歲),《枯枝敗葉》(28歲),《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31歲),《寶石般的眼睛》、《惡時辰》、《格蘭德大娘的葬禮》(35歲)……共六部作品。
一個二戰前出生拉丁美洲的孩子,眼看著世界秩序的崩解重組,世界戰爭中所謂的「勝利」,沒有拉丁美洲的位置。美國蹂躪拉美、扶植軍政府、默許暗殺……他只是揭露了一個與「海難」有關的謊言,便被殘忍地丟到國際迷宮中,從此他失去了故鄉,也成了自己筆下落難的海員。1959年他還參加古巴革命勝利慶典,在切格拉瓦主持的拉丁通訊社短暫工作兩年,然後失望地再離開。


40歲看盡混亂拉美
中年的他是一個孤魂,漂泊於價值混亂找不到「依身小鎮」的世紀;正確地說,他已經準備死亡很久了,苦苦的從40歲準備到了87歲。「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一切的春天已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究柢不過是一種瞬間即逝的現實。」
「世間惟孤獨永恆。」
40歲,看盡軍閥混亂的拉美,讀透冷戰時期被舉世遺棄的拉美知識界,馬奎斯只能以號稱「魔幻寫實」的筆,寫下那一大家子拉美人的命運。他的每一部著作皆與「死亡」脫離不了關係。對他而言,死亡不是因為衰老,而是遺忘。
許多人以為《百年孤寂》出版時,馬奎斯40歲,他魔術般毀滅的文筆,立刻使此書暢銷,翻成多種文字,贏得各項獎金,從此使他成為專職作家。實情是這個未老先衰的作家,閉關了足足14個月,期間沒有分文收入,用盡僅有一點小存款。小說完成,為了將稿子寄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連郵寄費皆籌不出,他只好孤注一擲把家中僅剩的三樣值「小錢」的東西典當換郵寄費;吹風機、果汁機和電暖爐,然後世人才有機會閱讀這部曠世巨著。
對於死亡他準備了那麼久,對於孤寂他體會得那麼早;和他預言相反的是:他終究從孤寂又走向繁華,一切都在時間洪流中不可預知。活著是虛幻,死亡只是虛幻的結束。


電視節目主持人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79493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我的陳文茜:看盡這善變的世界 難得有妳(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502/36526840/我的陳文茜:看盡這善變的世界難得有妳(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看盡這善變的世界 難得有妳(陳文茜)
2015年05月02日  
過去3年,每一年我總撥出時間至紐約固定度假,探望舅舅:心裡覺得外婆走後快40年,終於有一個「家」,一個心可以歸屬的地方。

 

--------------------------------------------------------------------------------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歷經難關撐過病痛
也就在這3年,我遇見了Alice。她是一隻秋田犬,自小即罹患罕見血液病,去年肝臟開始出現腫瘤,獸醫判斷是癌症;但不建議穿刺,因為她生下來即有血小板不足的疾病,無法手術,穿刺也可能血流不止。今年1月底,Alice突然陷入近昏迷狀態,醫院先緊急輸血拉回她的血小板,然後告訴舅舅:她只剩下兩個星期,讓Alice安樂死。Alice正如忠犬小八,看著爸爸每天到醫院含淚餵她吃飯,膽子小的她,從此開始變成一位生命鬥士。自今年1月到現在,她打破從紐澤西至紐約最大獸醫院最著名的醫生所有的預言,頑強的活下來,不只撐過了3個月,而且慢慢恢復體力,從皮包骨又多長了近15磅。
過去艱難的100天中,Alice歷經無數考驗。舅舅帶著她從紐澤西、到紐約AMC,尋遍名醫,每個人都當著她的面告訴她爸爸「Put Her Into Sleep」(安樂死)「Hopeless」(毫無希望)。舅舅看著Alice仍然想吃東西,一度豁出去,「反正活不了多久」,每天帶著Alice逛餐館。今天中午吃越南牛肉河粉上的牛肉,晚上買肯德基烤雞;甚至中國店買蛋糕,舅舅自己舔了奶油,其他全給Alice。Alice每日盛宴,狼吞虎嚥,舅舅開始懷疑醫生的判斷。
Alice奇妙地和我思念的外婆同一天生日,過去3年她也和我特別投緣,甚至已經成為我每年至紐約探訪最重要的親人。而她知道我很喜歡她,很愛她;儘管每次到紐約,往往只是一星期或者十天,來去匆匆:但每回我一抵達,她永遠歡欣鼓舞,離別時依依不捨。此回即使肚子有個大腫瘤,行動不便、身體虛弱,當舅舅告訴她「Sisy今天要來了」,她即興高采烈不睡覺等我至深夜兩點,半夜裡仍然使盡了全身力氣,勉強爬上樓進房找我睡覺。
整整陪伴她十天,我即將離開了。她看著行李一個一個搬下來;當天我到廁所,她跟著;我去花園澆水,她陪著。快要深夜了,她疲倦地躺地上,我為她梳毛,摟著她,唱起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我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我們曾盪槳碧波,終日逍遙;如今我們將遠隔大海重洋……」唱著唱著,舅舅和我一起合音哼唱,我先哭出聲來,舅舅佯裝堅強告訴我:「文茜,她已經度過最困難的日子。」然後他自己也紅了眼眶,接著轉移話題背誦《Auld Lang Syne》第2段歌詞……。
離開Alice家時,舅舅舅媽在門口送我,Alice躲家中,既不休息也不願走出門來,就僵在轉彎處。舅舅後來把她帶到門口,她垂著尾巴,似乎不相信我即將告別。


不捨離去含淚以對
前往機場路上,遠方紐約絢爛的夜景對我變得如此不真實:我眼前浮現的畫面,只有Alice溫柔渴望的眼神。臨別時,我禁不住對著她喊:「Alice,要等我回來!」她垂下尾巴,失望地望著我離去。而我,只能含淚以對。
看盡這善變的世界,Alice,難得有妳,難得遇見了妳。我必須回家,但請相信我,隔海重洋,我仍然一樣愛妳,關心妳。Alice,妳如此熱愛生命,要等我回來看妳,擁抱妳,再為妳梳毛。
Alice,要等我。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320699
我的陳文茜:他們獻給青年的人生短句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418/36500214/我的陳文茜:他們獻給青年的人生短句
我的陳文茜:他們獻給青年的人生短句
2015年04月18日
電視節目主持人
我相信,失敗。
我害怕,成功。
這兩句話乍聽起來皆有點荒謬。但在人生路上,「成功」永遠只是人生長路中的一段,而且「相當差勁的老師」(Bill Gates語)。無論你的身分是企業家、政治人物、國際舞者、大作家或是千萬億萬人迷的演員、歌手創作者;失敗,會教導你一些事;成功,反而會讓你驕傲、自滿,誤導你做錯許多事。

 

--------------------------------------------------------------------------------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改變是從此刻開始
「中天青年論壇」自2012年舉辦至今超過二十場,每一位台上主角皆誠懇地敘述他或她的生命故事,幾乎都是從「苦熬」開始。家世最好的林懷民,世家反而是包袱。已是縣長、內政部長的父親不能認同林懷民「男舞者」的角色,林懷民一路堅持舞蹈夢想,創了「雲門舞集」,解散了,又再站起來;至今雖名滿天下;他還是一個背包,搭捷運,一身簡便黑服,偶爾圍一條長輩贈送舒適的圍巾,纏繞保護他的脖子;那是他生命硬頸的象徵。他鞠躬,但不會在藝術創作上打折扣,在追求創作的路上,他永不低頭,永不輕率。
雲門至今四十一年了……每一支舞,重編、突破;細節到每一名舞者手與腳抬高的角度……都沒得妥協。
許芳宜剛獲得瑪莎葛蘭姆舞團錄取時,還不會英文,也不知如何打國際電話向父母報喜訊。在紐約街道她無意識地走過來,又走過去,最終站在林肯中心旁,喜極而泣。舞者以熟悉的腳趾不停地行走,交互來回,告訴自己,那麼遙遠的夢想,那麼大而冒險的衝動,一切竟已成真。
蔣勳幾度人生更迭,從母輩到自身,從痛恨故鄉奔往巴黎,到香榭大道上他居然聞到台北大龍峒泥土的味道;鄉愁帶他回來,鄉愁帶他投入「夏潮」;一本當時台灣唯一反省資本主義主張民主改革的雜誌。他曾因此失去教職,但也隨著時代變遷,被「體制」逐出門的他,又榮登「時代寵兒」「美學大師」……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比旁人更體悟「捨得」與「捨不得」。
嚴長壽總是笑的,他中學學歷,靠自讀英文、主動加班、貼心為主管送電報,……勤勉細心努力等硬工夫……讓他爬上人生「高峰」。罹患癌症前,他早已投入公益;罹癌後,他沒有怨天尤人,恐懼死亡,反而更珍惜僅餘的生命。嚴長壽把什麼皆擱下,在台東山區「租房」,一點一滴從事「公益平台」。看到時局紛亂,他說真話,不附和庸俗之見,然後告訴天下父母、提醒青年:「憤怒」 改變不了人生困境,「愛孩子」不是提供隨時空降的「保護傘」。「改變」,從此刻「開始」。


付出努力不會白費
周杰倫是我們訪問幾位天王中,最「緊張」的來賓。他覺得自己該回台灣鼓勵失落年輕人,因為自己也曾無路可走;可他又不知道不確定我會問他什麼。那一夜我穿著皮褲、戴上深色方形墨鏡,周杰倫有點「相信我」又有點「手足無措」。上台前我們簡短聊了天,當我告訴他一位杰倫迷留言「你陪我長大,我們陪你唱到老」時,他立刻稚氣地樂起來……一個人會長時間「成功」,大概就是他始終未忘「初心」,始終「戰戰兢兢」……。
近日我將訪談一半的文字先收錄於《我相信失敗》一書,另一半置於《我害怕成功》下半年再出版。而《我相信失敗》中,我把蔡康永放在第一篇,潘石屹放在結尾:他們的人生皆曾親歷或目睹何為「大起大落」。請讀者慢慢細讀體會他們因此參悟的特殊智慧。
我相信,人生所有的努力、挫折、艱辛,不會都流失於沙漠之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315813
我的陳文茜:沒有誰是生命高手(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411/36487591/我的陳文茜:沒有誰是生命高手(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沒有誰是生命高手(陳文茜)
2015年04月11日
電視節目主持人
什麼令你迷茫?你可以很快列出一串清單。
什麼令你憤怒?名單更長。
什麼令你快樂?答案可能猶豫不決。
伊比鳩魯曾經列出他的快樂清單:品嘗美食、聆聽美妙的音樂,看見美麗的事物、性的歡愉,還有哲學的思索。
哲學通常與禁慾苦修連結,伊比鳩魯則毫不猶豫地將「快樂」加入哲學的行列,在那個二千多年前的年代,當然引人側目。
伊比鳩魯的衣著乾淨而樸素,他可不想像蘇格拉底般蓄鬍、不洗澡、光腳,穿著臭衣裳。伊比鳩魯的某些理論乍聽之下,好似接近感官的享樂主義遠超過對心智思辨的熱愛;但伊比鳩魯自有一套他的理論。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物質模糊心靈自省
他認為人免不了墜入痛苦的深淵,例如死亡,朋友的出賣,愛情的欺騙……。某些痛苦未必能完全依賴冷靜的理智分析克服,此時美食、美妙的音樂、美麗的花朵與風景,正如頭痛生病時尋找醫生開個暫時止痛藥方,它是一種轉移;把人從最深的痛中拉出來,然後再以「哲學的思辨方式」引導人們得到真正的釋懷與快樂。
人生不能預約。佛語所述的「無常」,我們聽來「平常」,一旦發生,往往迅速地掉入黑暗深淵,爬不出來。脫離黑暗的方法,伊比鳩魯開的處方竟與王宣一悼念母親的聰慧方式答案相符。
整整橫亙2350年,科技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但人性不會變。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遇著逆境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方式度過,為自己或所愛的人插一盆花,寫一首詩,與家人合煮一桌菜。每一個傷心都因為它背後包含了某種「愛」,把其中的「愛」發展成歡愉的儀式,然後從「傷心」裡,慢慢優雅地走出來。
許多事,不是非號啕大哭不可。
「愉悅派哲學家」們為了凸顯什麼是快樂的條件,什麼不是,曾列出一個簡易表格,我大致抄襲如下:
(A)自然且必要的:朋友、自由、思想、食物、庇護、衣服。
(B)自然卻不必要的:豪宅、私人大浴室、盛宴、僕人。
(C)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與權力。
根據這份快樂表格,我們很快地發現現代人不快樂的理由。現代人除了相信愛情會帶來快樂外,還相信金錢等同快樂,奢華則等同快樂的極致。昂貴的物品,以一種商業廣告宣傳模式滲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相信物質的擁有,代表宣傳上所象徵著古典、高人一等、時髦、微笑及幸福。奢華物質的憧憬,取代了現代人的心靈重整,模糊了人與知識、自省之間的關係。
而精神醫學報告證明,自殺率與貧富幾乎沒有關聯;在非洲只有他殺,或餓死,鮮少自殺。歐洲多的是在美輪美奐古堡中自殺的例子,奢華只是假象,無法使人免於傷害。


快樂是一生的學習
在我眼中兩千多年前希臘哲人的快樂清單,少了「換位思考」這個快樂項目。
當我17歲外婆驟逝,回到嚴厲母親的家時,我一度自憐以為自己是孤兒,結果我當起了孤兒院志工,馬上明白我不是孤兒,日子好得很,只是給錢的媽媽「態度不好」;30幾歲一度飽受輿論騷擾時,走避香港南丫島,那裡的人吃著瀨尿蝦,管妳是誰……;50多歲又遇到不可思議的人事時,狠心地讓自己一個人至紐約流浪,不到10天想通怎麼回事,而且還玩了一個「微博」中央公園快閃,來了近百個朋友,雪地裡一起吃熱炒花生。
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312675
我的陳文茜: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404/36474978/我的陳文茜: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陳文茜)
2015年04月04日 
朋友傳來一段不知出處的對話,道盡多數人性之荒謬: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老師答道:「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自己從來不會死亡;直至臨死前,卻又彷彿從未活過。」
人,而且多數人皆活在上述狀態,所謂「生命」簡直成了「無意義之氣球」,在荒謬稀薄的空氣中,任意飄浮;直至死亡之日,氣球落下。
人生許多終極核心的難題是:「無論在任何狀態下,人始終不快樂。」
人貧困的時候不快樂;富裕的時候也不快樂。有工作的時候不快樂,失業當然不快樂。健康的時候不快樂,生病的時候更不快樂。
自小我們學習許多課程,學數學「1+1=2」,但我們沒有學過人生何時該加、何時該減才會快樂;我們學英文、學歷史、學化學、甚至天文學…宇宙大爆炸,在某個點上、創造了生命,偶然創造了我們。但人如何快樂?所有我們學習的「課本」,都少了這門課。
人有許多天性,快樂、欲望、恐懼、嫉妒、自戀、愛、恨……當我們把這些天性列成一張表格時,赫然發現快樂在人的本性中,佔的比率非常少。如何在各種狀態中極大化「快樂」,絕非理所當然,它是一場萃取的物理,質變的化學,相對的數學,智慧的藝術,以及博而深奧的歷史學。
「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人生無常珍惜平常
賈伯斯一生未曾快樂;直至面對死亡。當死神逼近時,他珍惜家人,和從不承認的私生女和解,戮力iPhone、iPad移動時代的創造。那一刻,他的親生父母為何遺棄他,他創辦的公司為何開除他……一點都不重要了。他珍惜還擁有的,死神的腳步步步逼近,他一天比一天體會快樂的價值。
他放下了一切「怨與恨」,找到自己的價值。賈伯斯不只是名天才,他永遠改造了人類歷史,進入移動時代;但很長很長的時間裡,這位「天才」沒有能力從自己的創傷中移動,找到快樂。
什麼是快樂?快樂的定義可能很簡單,「今天的你比昨日的你慈悲、感恩。」貧窮的人,可以因家人還相聚快樂;因自己還健康快樂。即使面臨死亡,回憶一生曾擁有的美好時光,那怕只是片段,也可含笑而去。
近日我為自己搭建了一堂「快樂學校」,我的手機上是一張敘利亞4歲兒童照片,2014年12月一名土耳其攝影記者薩厄爾在難民營看到女孩可愛的臉龐,拿起照相機以長鏡頭對準拍她,她以為「相機」是「武器」,看到攝影師「瞄準」自己,小女孩嚇得立刻高舉雙手投降。
晨起,打開手機,看著「投降女孩」的照片,我告訴自己,「人生是一齣短暫的美夢」,別讓它虛度,我們都有幸,不活在戰亂的國度。「人生無常,請珍惜平常」。
難得空閒,準備周末「世界周報」工作之餘,將二個月前購置的廚餘機內放家中的剩餘食物、壞葉子,打成的有機肥料,一一放置花園及盆景中。看到「五彩茉莉」比往年盛開,天竺葵、玫瑰花朵燦爛,狗孩子陽台上曬太陽,所謂夢想的「山居歲月」就在當下。聽著《風流寡婦》,頭髮都飛揚愉悅。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好好習得人生減法,早日懂得「快樂」這門課。永遠相信明天的朝陽,會有新的音符。和未來乾一杯吧!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309289
我的陳文茜:願你永遠青春 願我永遠不老(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321/36449304/我的陳文茜:願你永遠青春願我永遠不老(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願你永遠青春 願我永遠不老(陳文茜)
2015年03月21日 
人過了青春,好像一輛該淘汰的老車,留下來,做什麼?純粹怕死嗎?
人正臨青春,一無所有,在滾滾塵埃中,連吸口空氣都得計算PM2.5,活的意義又是什麼?
一個人活著,無論老去還是年輕,不知道如何「快樂」活著、「珍惜」活著,其實都是辜負了生命的意義。和罹患淋巴癌第四期的李開復在「中天青年論壇」對談;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與反省,不是拿了全美最Top的資訊工程博士,而是獲知罹癌那一刻開始。淋巴本來遍布全身,淋巴癌是最難根治的癌症之一。李開復感覺異狀,照攝像檢查時已經「滿腹金輪」,滿肚子的癌細胞,在正子攝影下,亮晶晶的。那一年2013年,他才剛獲美國權威雜誌頒發「百大思想人物獎」,帶著自嘲,李開復說:「還很高興跑去美國領獎。」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名片上Apple、Microsoft、Google前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沒一項履歷救得了他。「癌症面前,人人平等」。那一年他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真正有了最深刻的「創新思想」;除養病外,他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家人。那個每天滑啊滑的手機,偶爾玩玩,徹底失寵,不像往日寸步不離。曾經一天發20條微博,夜裡回3次Email……李開復說他曾自豪的「效率」,現在變身為亮晶晶的腫瘤在他的肚子裡。


只要創新就是青春
李開復的家教使他輕易杜絕了「利益薰心」這回事,但「名」等同影響力,這是傳統中國價值教導的生命意義。李開復在論壇上誠懇的告白,「我追逐影響力,因此依此標準選擇朋友、選擇出席的場合,選擇說話的對象……」「我沒有做到扔棄對名的誘惑……」「這是癌症後,我的省思」。
論壇分好幾個段落,其中一段我們談到「青春」的定義。什麼是青春?20到30歲?15到25歲?20至40歲?依照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的定義:青春就是未得到某種東西的心理狀態,於是形成渴望,形成憧憬,形成可能性。儘管眼前埋伏廣袤的原野和恐懼,儘管一無所有,但在幻想中,卻感覺自己擁有一切,那就是青春。


所以,青春無關年齡,有關恐懼和計算;有關安逸與逃避。因此若你才20歲,已沒有了幻想,你的人生其實已經沒有了青春。若你已60歲,你仍在創新,仍想改變擁抱新的生活方式,你還「青春」!
或許此刻「青春」的你正接收了生命從開始萌生到穩健成熟這期間的種種苦惱、掙扎、失望、貧窮、焦慮、怨仇和哀傷,但你也容納了它們的歡樂、得意、勝利、收穫和頌讚。生命的過程本來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一切情緒上的激盪終會過去,一切色彩喧嘩終會消隱。如果你愛生命,你該不怕去體嘗;甚至珍惜那激越絢爛的快感。
羅曼羅蘭有句驚人名言:大半的人在20歲或30歲,「就死了」!因為人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的,把以前年輕時代曾說過的,曾做過的,曾想過的,曾喜歡的,一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還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荒腔走板。
青春是一棵樹,愛與希望是它的根,需紮紮實實地扎根入土裡,智慧與愉悅的枝葉,才能招展無論是風雨或藍色天空之下。
願你永遠青春。
願我永遠不老。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300655
我的陳文茜:愉悅學校(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314/36436711/我的陳文茜:愉悅學校(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愉悅學校(陳文茜)
2015年03月14日 
我們需要一個教我們學會「快樂」的學校,一所面對不同人生階段、不同人生課題的愉悅學校。
西元前341年前出生於小亞細亞西部海岸一座青翠島嶼的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間,大力提倡「愉悅學校」。他一生都在旅行,研習哲學,最終他的哲學重心是「強調思想與感官的愉悅」,「愉悅是快樂生活的開始與目標」「每一種善的起源與根基,均來自於『胃』的舒適愉悅,甚至智慧與文化也與此相關。」
他是第一位提倡美食的哲學家,出發點不只是文化記憶或家庭情感,對伊比鳩魯而言,它牽涉了人性的善與幽微而不可解決的人性幽暗面的掙扎;「美食」「愉悅」代表愛、代表和解;也因此它經常與母親、家庭、故鄉、甜蜜往事連結。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約500年的時間,整個地中海一帶包括敘利亞、猶太、埃及、義大利和高盧,愉悅學說廣受歡迎,並在這些地點設有學習「愉悅的學校」。這些「愉悅學校」直到羅馬衰敗及初期基督徒崛起的敵意下才逐漸滅跡。人類一頁追求且認真學習「愉悅」的歷史,才告消失。
如今我們翻查《牛津英文詞典》,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的意涵是:「致力於愉悅的追求;由此衍生出奢華的、感官的、貪心的意思。」後者正是來自基督徒的攻擊衍生的同義詞,也是「愉悅學校」消失的原因。


 不怕死亡才能無懼
讓我們來一場尋找之旅,丟掉宗教歧見刻意的污辱,回到我們失去的「愉悅學校」原來的樣貌。首先伊比鳩魯實踐他的「愉悅主義」時,一點也不貪心,毫無奢華。他並非住在豪宅裡,吃的東西相當簡單,寧可喝水不喝酒,晚餐大概是麵包、蔬菜和半個手掌分量的橄欖,即屬「快樂的晚餐」。
伊比鳩魯的「愉悅學校」有一份快樂清單:(1)友誼;(2)自由;(3)思想;(4)食物;(5)庇護;(6)衣服。西元前306年,35歲的伊比鳩魯帶著一大群朋友一同搬入雅典郊外的一間大屋子;每位朋友各有私密的領域,也有一個眾人一同談天、進餐的公共休息室。「友誼」,被伊比鳩魯列為一個人終身快樂的頭號大事。他和朋友之間如同大家庭,彼此關懷、彼此提醒、互相鼓勵,還有「共同面對死亡」。
他們一起學習思辯人如何面對金錢、名聲、權力、疾病和死亡。「一個真正了解死亡而並不害怕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便不會有什麼值得害怕之事。」大家庭朋友間分享冷靜的分析,使每個人心靈平靜,遠離「雅典價值觀」;對他們而言那代表自由。「你不用為了財富替不喜歡的人工作」,「離開商業世界的運作,我們才能從瑣碎的事物和政治的心靈牢房中脫離出來」,而那是人可以愉悅的起點。
我們需要回到伊比鳩魯的時代,學習「愉悅」這門課程。那是現代文明社會,每個人欠修的一門課。
是的,總有一天,我會擱下忙碌的工作,讓窗前爬滿鮮花,用它遮住我滿頭的白髮;總有一天,我也會無懼打開百葉窗框,讓陽光照亮我滿是褶皺的臉龐。我不再在意衰老,這世界不老的,本來只有歲月。歲月催人老,枯榮的花季卻伴我行。手上花香依然,凋零的花瓣如故。衰老的路上,擁抱友誼,微笑告訴自己:活著,就好。死了,無懼。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296843
我的陳文茜:我不想念我自己之二(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307/36423194/我的陳文茜:我不想念我自己之二(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我不想念我自己之二(陳文茜)
2015年03月07日 
我們都生活在過去長長的陰影和甜蜜之中。
回憶,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年輕時十分親近的朋友韓良露猝死,使我突然連結回憶起那段與她重疊往來密切,雖「貧窮」但「毫不遮掩」的青春時光。它顯然是甜蜜的,揮霍的,無羈的……使今天活著的我看起來如此「無聊」「端莊」(你可以不同意)「平靜」。
只有極少數的狀態,生命偶爾會出現驚奇的日子。生命像一只櫃,有秩序地打開它,有秩序地關起來。嗯,我還有些堅持,但已不再瘋狂……青春好清,輕如雲,浮如夢,夢如非真實。
連影子都沒有了。
中年真是一個複雜的圖景。我們離青春很遠,離死亡或許有一小段距離,或許很快即降臨。一位長者說了智語,人由中年邁入老年,要做到三件事:「斷、捨、離」。
斷了捨了也準備離了;所有你曾擁有享受不捨的一切;全一刀兩斷。否則叨叨念念,人的中年只是個無聊的段落,活著,只等著死亡到臨的那一天。中年,若不給自己來點徹底的「搗蛋」,不過是人生瓦解的過程。
只有斷捨離,換個方式好好活著,套句老話「從廢墟裡站起來」,中年才能活得精彩。
怎麼「從廢墟站起來呢」?一個怕得阿滋海默症的朋友,看完電影《Still Alice》後,立刻寫了遺囑,還上博客來網站購買相關中英文書籍。
我和他展開了一場辯論。
我:「你怕什麼?你不覺得遺忘此生,是件美好的事嗎?」
他:「妳會連親人都不認得,家裡的廁所在那裡都忘了,那不是太可怕了嗎?」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歷史本就不斷重複
我:「但你也可以同時忘記過去所有的痛苦及歡愉,你莫須遺憾永不復返的青春,你也不用帶著此生念念不忘的創傷原罪。你還是個完整的人,只是重新活一遍。」
他:「妳這個狠心的女人,難道妳打算忘了妳的狗?」
他抓住了我的弱點。
我:「牠們記得我,不會咬我。而我會以為自己突然擁有了六隻新的狗,為牠們重新取名字。阿滋海默症的人只會也只有能力『向前行』,那不是我們一直高唱的嗎?」
他:「媽媽呢?」
我:「我會覺得這個陌生老太太,怎麼突然對我這麼好,雖然囉唆了一點。……我終於忘記所有母女之間長長的恩與怨。」
他:「妳的知識呢?夢想呢?渴望呢?」
我:「如果得了阿滋海默症,我可能終於戒了巧克力和可口可樂,然後改吃鼻屎。這是唯一令人擔心的事。」
最終我在書桌上丟出了一本書《M》(零年:1945),結束我們之間的對話。人類歷史一直在重來複製打碎自己,再重新開始。二戰結束,即是歸零的過程;然後2001年美國聯準會及財政部「得了阿滋海默症」,遺忘引發二戰的前因「大蕭條」,解除自1933年以來對銀行的監管機制。於是2008年,我們又回到1929年,迎來「金融海嘯」。這即是文明,「遺忘過去」本來是文明的一部分。我的朋友看我扯出大歷史,閉嘴了。
中年,就要開始學會斷、捨、離;若沒「福氣」得阿滋海默症,也要想辦法做到「遺忘」的能力。「中年」本來曖昧不明,可以再生,可以求死。別嘮叨那些青春往事,某些事,回不去了;但某些事,還會再發生。
今夜,我清除了二千多張CD,空出一大片櫃子。
那裡,該擺些新的東西。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292677
我的陳文茜:我不想念我自己(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228/36410934/我的陳文茜:我不想念我自己(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我不想念我自己(陳文茜)
2015年02月28日 
「我不想念我自己」。遺忘往日的不堪,放下曾經的痛苦,是一般人最想做到,但也最難達成的心願。
我們的人生總是一旦掉進深淵,即時時刻刻把自己鎖在黑暗深淵中。儘管黑暗已經離去,我們還是會恐懼,深怕「那些遺棄重來」……在成長的過程中,舔著傷口,訴說昔日悲愴,然後憂鬱一生、甚至怨恨一生。
近日我從一隻領養的流浪狗「史特勞斯」身上學會了牠「選擇性的遺忘」。我的流浪狗兒子史特勞斯曾經被扔棄,拘禁於黑暗窄小惡臭的收容所中,等待未知的命運,等待愛,也可能等待死亡。好心的「流浪動物花園協會」在牠即將被處死前一天,領養了牠。當時的牠皮膚潰爛、腳上沾滿屎尿,身上沒有晶片,感染腸病毒……距離今天才約莫半年;正常狀況下,牠應該經常想起那段驚恐傷心的過往吧。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但是史特勞斯到了我家後,仍然每日盡情胡鬧,用力玩耍,勇敢奔跑,見人即親吻撒嬌……對人不但沒有攻擊性還充滿了信賴。我甚至一度以為牠可能是一個傾向「失憶」的狗。
直到近日發生一件小事,我才從史特勞斯身上看到面對「曾經」的智慧。史特勞斯剛到我家沒半個月,我和乾女兒去朋友野溪旁的湯屋泡溫泉:乾女兒把史特勞斯的鏈子鬆綁,這個莽撞小子已跳入熱燙浴池;然後立即嚇得自己爬上來。我們馬上為牠沖了冷水,帶牠看了醫生,還好,只有肚皮上起了幾點紅疹子。


往事太痛必須遺忘
這兩天重回湯屋,史先生到了門口即趕快坐下來,聞聞味道,然後謹慎地遠離溫泉;遠遠地等著我。原來,牠記得的。只是牠比多數人類聰明,某些往事太痛了,必須「遺忘」。「我不想念我自己」。因為這些回憶沒有必要,既然過了,就不需要再回首,何必增添莫名的哀傷。
可愛的史特勞斯在我家,甚至毫不畏懼和家中狗群的「霸王花」南禪寺爭床。
決戰日:2015/02/25日,夜間11:30左右。戰爭過程如下:
(1)決戰地盤,南婆子罵人,發出怒吼聲。史先生咬床上娃娃出氣。我怕生病的南婆子被當玩具,數次安撫,南禪寺仍然持續叫罵。牠大病剛剛痊癒,肝指數仍然偏高,還在治療階段怕牠無法入睡好好休息:決定帶牠至二樓小床睡覺。
(2)等我回到三樓,吃了安眠藥準備入睡,史先生已經睡橫,我沒有床位了。
(3)於是我勉強側睡,擠一個小小空間,史先生卻甩了一個迪士尼玩具臉,扔到我頭上,且靠地更近,已經很小的床位,我快要掉下床。可惡。
(4)放布拉姆斯大提琴音樂,一段時間後,四個陣亡的玩具加上一個過動的玩具,史先生終於安詳睡著了。
(5)藥效過了無法入眠的我最後告訴自己:在我一整床的玩具中,終於有個會動且「動很大」:只好如此安慰自己。
史特勞斯有一雙藍色的眼睛,我以為流浪狗必然是陰鬱的,牠藍色的眼睛使我為牠取名「約翰史特勞斯」。然而牠比我想像地快樂、自信,只跳「圓舞曲」,一個沒有煩惱,懂得不想念「過去」的狗。
「黑夜原是為愛而生,白晝轉眼就會回來。」這是拜倫的詩句,也是大自然的規律。可愛的史特勞斯先生知道時間是流逝的,它不會再回頭,悲傷已是往事:活在當下吧!相信未來是美好的。
「快樂」是如此難得,何必不抓住此刻呢!「我不想念我自己」。約翰史特勞斯如是說。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288271
我的陳文茜:梅克爾重新定義政治(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214/36389586/我的陳文茜:梅克爾重新定義政治(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梅克爾重新定義政治(陳文茜)
2015年02月14日
兩位風雲人物橫掃歐洲,一名為梅克爾;一名希臘極左派新總理齊普拉斯。前者沉穩、深思熟慮,而且言語乏味;後者號稱打破菁英,不打領帶,聲嘶力竭,天天上媒體,說話很爽,受盡希臘及西班牙等失業青年如搖滾明星般愛戴;但卻同時領航希臘快撞上冰山。
梅克爾,當代鐵娘子,正在創造另一種「政治新典範」。她追求的不是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式的對抗或者戰爭,而是以持續耐心的外交手段解決戰爭。梅克爾說話平淡,穿著刻意無聊;去年競選時,她刻意最後造勢及投票當天穿同一套衣服,因為討厭八卦黏她身上。她是一名科學家,成長於東德。深刻理解德國的利益、體會冷戰的災難。當美國部分核心人士準備介入烏克蘭內戰,提供致命性武器擴大戰事時,她和法國總統歐蘭德聯袂訪問莫斯科,試圖說服普丁;接著前往華盛頓告知歐巴馬,為何歐洲不同意提供武器予烏克蘭政府─那等同和俄羅斯開戰。然後她再抵達白俄明斯克,通宵馬拉松談判17小時,最終促成歷史性的停火協議。

 

--------------------------------------------------------------------------------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歷史上女性統治成功的典範,往往正是她勇於超越歷史或時代的包袱與框架。梅克爾甚至讓外界忘記她是一名女性。她出身科學家,雖比男人更酷愛權力,卻毫不固執,時時學習。事實上歐債危機剛爆發時,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孟德(Peter Diamond)曾批評她「歐債危機中擁有最大權力,也是犯最多錯的人」。戴孟德認為未來梅克爾的歷史評價將如1929年美國總統胡佛,由於一連串的自私與錯誤,她將歐洲經濟推向深淵。因為當時的她顯得瞻前顧後,維基解密裡美國外交圈曾給她一個綽號,台灣人會很熟悉叫「不沾鍋」。


紓困希臘救了歐元
那場危機裡教會了她許多事情,其中之一:「不再看民調治國。」她初始的拖延來自於德國民眾對希臘等南歐國家的反感,揮霍的財政,亂開支票的福利,工會的貪婪,及貪腐的回扣政治。高達76%的德國民眾在歐債高峰時仍反對紓困希臘;梅克爾初期不敢做決定,等危機蔓延後,她後悔了。於是這位來自東德的「女孩」(前任黨魁如此暱稱她)對反對黨展開遊說,最終兩大政黨力抗民粹的高民意,近三分之二國會議員投票同意拯救「歐元」,紓困希臘。
世界經濟因此躲過了一劫。因為2012年若希臘倒了,西班牙、義大利……將一一倒閉……結果就是歐元瓦解,一個比雷曼兄弟更糟更大更危險的經濟風暴將改寫歷史。
過去,我們已從「政治人物」身上學習,所謂「政治」等同「抓權」,等同「自私」,等同「譁眾取寵」;梅克爾重新定義了政治。在歐債危機中,她飽受南歐及經濟學家攻擊其「撙節政策」,當她已決定紓困希臘但同時與希臘政府商談「財政改革方案」,抵達雅典,機場迎接她的不是「歡迎援助」的標語,而是她的臉被畫成希特勒,她是「殺人女魔頭」。
梅克爾以無比的耐心一一解決歐洲長遠未來的關鍵事件,包括「歐元存在的必要」,「歐洲一體化」「避免捲入冷戰局面」……。德國向來以「隱形冠軍」的工業技術傲視全球。對我而言,梅克爾的「無言」「耐心」政治,是另一種「隱形冠軍」。
她真的重新定義了「政治」。


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280610
我的陳文茜:我們拿什麼回報給他們(陳文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50207/36375475/我的陳文茜:我們拿什麼回報給他們(陳文茜)
我的陳文茜:我們拿什麼回報給他們(陳文茜)
2015年02月07日
他們三個人坐機艙前頭,後頭的乘客尚未知曉此趟已是死亡之旅;起飛後三分鐘,駕駛們已驚覺發動機熄火壞了,飛機斷油失速,不能回頭,因為根本無法平安降落。狹隘的松山機場,附近密集的建築群落;三個人只能以手緊握操縱桿,希望命運出現奇蹟。直至最後一刻,他們仍想挽救所有的人。那是一場最艱難的選擇題,一切皆在剎那間,他們拐了三個彎,航向河水,希望以最少犧牲的方式,「完成一切」。

 

--------------------------------------------------------------------------------

老父哀慟以兒為榮
緊握,至最後一刻。不放手。不求自己也不想自己是否能逃生,心中只有乘客,只有減少城市傷亡……最終他們如「烈士」般隨著機頭撞入河底。腦碎,雙腿骨折、身體前傾僵直狀態,手則在操縱桿旁,五指不放。
這是駕駛們最不可能活下來的「降落方式」,但卻是機尾乘客最有機會生存,城市不會受傷死亡的飛行模式。
一切皆在剎那間。
剎那間,人性的善如此純潔;剎那間,人性的「利他」如此崇高。人有懼怕死亡的本能,更有保護「自我」的潛能意識。剎那間,他們翻轉了人性;在奸詐、算計、私利、道義人情浮塵如煙的城市邊緣河流,他們改寫了台北的故事。
可能直到最後一口呼吸,他們才想到了尚未長大的孩子,養育自己一生的父母親,以及日日相伴最親愛的妻子。道別,「我們不會再漫步」;道別,在污濁冰冷的河水,心依舊熱灼愛戀。最後的痛,在靈魂。「再會吧,我的家人。」
哀慟的老父親,來到災難現場。機長是他心愛的兒子;每位家屬皆焦急盼望下一個救起來的是自己的親人,只有他心裡已明白,「孩子沒有生還的可能」。對著河水聲聲呼喚,呼喚一個永不消逝的靈魂,絕望中想著:靈魂是否因愛而能重生?濁水無情,天空滴雨,父親垂淚。不再看那絕望的泥濘,望著天空,抬頭,「我以他為榮」父親說。
三位駕駛員都是小人物,在此之前除了親人朋友,沒有人聽過他們的名字。廖建宗、劉自忠、洪炳衷。這幾天城市島嶼的人們共同背誦他們的名字,再重複一次,廖建宗、劉自忠、洪炳衷。我們似在悼念他們的「偉大」「英雄」,似乎也在複誦離去我們久遠、某些美好的價值。
以他人的生命價值,為個人奉獻之目標。剎那間,三個小人物選擇了所有宗教及道德宣揚的最高價值。就是這樣、沒有分別、毫無他念,飛機轉了三個彎,他們的意志卻始終如一,異常堅定。只要一個閃失,機場邊緣的某幾棟建築即面臨毀滅……那裡有更多無辜的生命,無辜的孩子、無辜的老人……。

 

--------------------------------------------------------------------------------

電視節目
主持人生命信託難以償還
復興航空為何再度出事?有待調查。但如果製造飛機者、或者例行維修者、或者航空公司經營者,有千分之一,三位駕駛的「奉獻」「利他」精神,悲劇可能不會發生。廖建宗等人的職業不是「神風特攻隊」,如果事情可以重來;他們會希望那是一趟平安的旅程。飛機降落時,機長以擴音器感謝所有乘客……然後回到家,在冰冷的冬天,擁抱等待他的兒子,感受彼此的體溫。
機長及空服人員把生命交付給航空公司;那不是一項普通的職業,而是生命的信託。薪資、賠償、保險,永遠還不了廖建宗等所有類似還在空中的飛行者,他們的人生、家庭、親情……一切的一切。
一個九歲的孩子沒有了父親,一個七十歲的爸爸沒有了兒子,一個三十多歲的妻子沒有了丈夫……。親愛的偉大駕駛們,我們拿什麼,回報給你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273877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