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高塔風雲
 瀏覽5,944|回應34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211/35631447/高塔風雲
高塔風雲
2014年02月11日 
汪德範攝影2014年的跨年,在信義路上前輩藝術家中圍爐,22樓的露台觀看台北101高塔的煙花。塔,是建築的極致。集權集資集眾人勞力的建塔行為,在各族群文化都是神權的象徵。賦予漂亮的理由,不過就是為了鞏固在位者的權力與迷惑式的崇拜。
台北的101大樓正是代表台灣,經濟奇蹟曾經衝過了頭,咱們就銀行貸款好好來建造一座世界級的摩天高樓來證明台灣營建技術與能力,地標高聳配合年節煙火與夜間打燈,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陸客付費的朝拜。政商合一的首都,如何能抗拒超高樓群聚與高密度的生活型態?只能驕傲自負的加入世界城市競技的遊戲規則裡。
塔,最早作為墓碑。金字塔在沙漠中抵抗了數千年來風沙侵蝕,已死的肉體等待再生與不朽。塔沒有時間性,《巴別塔》在聖經記載了人類的貪婪,所以上天懲罰讓各地語言散落迴異無法溝通。巴黎鐵塔從興建過程就引人爭議,超越石造技術開始用鑄鐵燒焊卯釘的築構,無論美醜紛紛擾擾,終究帶我們走向建築的新世紀;倫敦塔的暗處裡萌生說不完宮廷政爭的鬼故事;西班牙鬼才建築師高第的聖家堂,在教堂尖塔窄小樓梯內繞爬行登高,穿過小洞俯看巴賽隆納的風景。民主時代華盛頓國會所在地,開始使用方尖碑取代巨塔,用來指涉軸線與座標的起點。隨著陽光當陰影繞行如竿的尖碑,落在開放廣場上,彷彿成為巨大的日晷,回頭書寫了時間。

 

--------------------------------------------------------------------------------

--------------------------------------------------------------------------------

圖╱渲染插畫水湳地標 輿論譁然
各國愛蓋高樓,地方愛建高塔,惡性競爭消耗民脂仍然只為虛榮與彰顯。《通天神探狄仁傑》電影描述武則天建構佛像高塔,最後發現建築師其實密謀要推倒高塔毀滅旁邊女帝宮殿的復仇之舉。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毀佛滅法運動,因為「佛塔」正作為佛教建築的代表。所以當紐約世貿雙子星高樓成為911那日自殺式飛機攻擊的目標,就如同滅佛般激烈地挑釁著西方資本主義。
昔日機場轉型的水湳經貿園區,必須擁有嶄新地標並拉拔重劃的地價。台中市政府核撥80億經費挑戰300公尺高度眺望用的地標高塔。分兩階段國際競圖徵件,最後由日人藤本壯介設計,如竹籠擴張佔據全基地,中間挖成台灣形狀的《台灣塔》得標,輿論譁然。東京高度達600多公尺的電訊塔,複合商業捷運站共構,並取代了原東京鐵塔的發射功能,有如收傘造型的「晴空塔」在下町淺草區龐然落成。無法忽視閃躲的,祝願著日本經濟原本的衰退現象能夠經由此塔凝聚人心,再度起飛仰望。
而我們小飛俠們就是要推倒象徵正義已死與金權朝拜的巨塔、高牆與神獸。近年台灣層出不窮的地方首長坐大,與媒體的吞併遮天手段。塔,正是我最近的心情。

 

--------------------------------------------------------------------------------

編按:新欄《建築人語》兩周刊出一次,分析城市建築的魔力,作家姜樂靜為台中建築師公會建築師,北藝大博館所兼任副教授。


姜樂靜《建築人語》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54678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V大樓香過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611/35884079/LV大樓香過頭
LV大樓香過頭
2014年06月11日
盛夏縱然尚未翩至,幾場梅雨之間,太陽隨時隨地從雲端冒出來頭發威力,曬乾路面水跡。城市裡的餐廳早已開始將桌椅擺到街上,招徠客人。我不禁懷念起夏天的東京,花園街並列的小酒吧裡頭冷氣、音樂放送,店老闆在連接後門的小巷烤魚肉。新宿小步道街上瀰漫著烤魚味,初夏烤的應該是肥而多肉的鰹魚吧,氣味卻是小津安二郎「秋刀魚之味」的寫實。料想哪間酒吧的門後,仍坐著位剛下班但不回家的日本父親—是城市季節的氣味,將我帶回到美好的電影記憶。

 

--------------------------------------------------------------------------------

同樣是魚兒的味道,在亞洲其他地方卻常有另一種經驗:賣海產的餐廳,只管列出魚蝦蟹蚶,因為店內通風設備不佳,導致未入座魚腥之味就撲面而來,足以倒味。而且不知道為什麼,無論北京倫敦,或是澳門新加坡,一般的華人餐館皆不太講究空間的安排,冷氣機的「出風口」和「回風口」的位置未經考量,以致氣流錯誤交叉。
用來收拾桌子的推車,忙碌起來經常隨意擺放,讓廚餘氣味在室內四飄。更有生意好的食肆靈活變用空間,餐桌就開擺在男女洗手間一側。大家喝呀吃的,洗手間的門扇開開又關關,吃的和放的氣味赤裸裸混為一體。客人似乎也早已習慣默默逆來順受,況且難得相聚,大家實在不想掃興。

 

--------------------------------------------------------------------------------

上海虹橋的新LV大,空調免費香氣,叫人難以消受。網路翻攝茶葉蛋香征服上海
但也不是沒有刻意經營製造「好香味」的個案。近期由於SPA和「禪文化」的流行,受感應的精緻飯店或商旅,現在都愛將入口大堂的燈光拈暗,在不顯眼的角落置放插滿木質棒的香精瓶子,徐徐熏放著香茅的、玫瑰的,或茉莉香味;輕輕的提神但不刺鼻。無論戶外有多潮濕炎熱,一旦進入室內,氣溫頓降噪聲頓減,店香不動聲色讓客人鬆弛神經,好融入他們經心打造的氛圍。
這人工氣味的介引,在上海虹橋的新LV大樓有了新的定義。這棟外形像隻白靴的新商場,地點超級理想,位於領事館、5星酒店齊聚的遵義路、仙霞路口。「靴子樓」為了塑造整體滑溜的外型,窗戶開得不多,無耐一踏入門鼻子不聽話,就感到有點兒閉塞。不巧的它又極力討好顧客,隨空調吹送免費香氣,襲人而來的味道叫人難以消受,像是被一團香噴噴濃郁之氣包圍,馬上感覺呼吸缺氧,不能自在。難怪即使在周末,好幾層樓也都冷冷清清。
虹橋LV大樓的香味沒有給上海加分,無心插柳的7-ELEVEn便利商店,卻為台灣締造獨特的氣味印記—這裡任何一家,進門即隨空氣送上茶葉蛋滷味香,為人暗添加食慾和胃口。其他地方的便利店,恐怕也複製不出表面上這麼慰藉人心的溫馨。據知近期還會推出烤玉米,加上已在熱賣中的關東煮、烤香腸,任由眾人在玻璃窗旁的條桌享用,這所便利商店在台灣,已經將自己提升為一間「全天候食堂」了。

 

--------------------------------------------------------------------------------

陳家毅《思慕的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115812
城市化妝術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603/35867333/城市化妝術
城市化妝術
2014年06月03日 
威尼斯的彩色島、台灣的藍白拖、日本的無印良品、印度女人的紗麗,色彩真實的呈現了在地的文化。
一棟建物落成後,就這樣風吹日曬的站在路邊50年,匆忙的人們很少抬頭,賺錢更重要,店招粗魯地擋住了它原本誠懇的真面目,誰還記得它當初的外觀立面?

 

--------------------------------------------------------------------------------

早期街屋雖然樸素卻挺用心,立面常是三等分割貼立體陶磚,然後抿石子小柱與細長窗。經濟充裕後,建物高大虛榮,企業開始注意識別形象,要選穿由知名建築師打造的外衣,讓人瞻仰。舊時打10公分格子方塊磁磚,如今看來多像是廉價的襯衫;近期重視材質,建商捨得讓大樓穿上深色丁掛的西裝。當預算更充足需彰顯貴氣,就使用亮面或粗鑿珍貴石材,如同穿著絲綢緞面並且加圍了毛草的長禮服。品頭論足一下,品味是否高雅,添購登對的公共藝術如項鍊珠寶於胸前。
我們對於建築物的外觀印象,是在環境場域裡的量體產生的天際線與光影的明凸與暗凹,開口比例的平衡並考慮近觀時細密的觸感。這時就如同臉部需要用粉餅柔焦,用胭脂誘人,加動態的假睫毛,畫眉更深刻。有時眼窩鼻樑旁還要打陰影增加深度,如同深窗才能產生華麗的陰影,強調出廳堂般厚實堡壘的立體感。

 

--------------------------------------------------------------------------------

大墩國小校舍,外觀配色像馬卡龍甜點,柔化了校園嚴肅威權的刻板印象。姜樂靜提供鮮豔校舍化解嚴肅
但都市新小學要如何穿上新衣裳呢?在七期豪宅環伺的大墩國小,我讓校舍的排列是明亮與鬆緩的曲線,特別選添像是馬卡龍甜點般的6種淡彩,用小馬賽克貼在外凸遮陽翼牆上,柔化了大家對校園嚴肅威權的刻板印象。
自然有機的蔬果最健康,但偶爾也食用一下人工色素的甜點解憂,在緊繃度城市裡有了可愛的小學,讓家長沉浸於浪漫的幸福感。鮮豔色彩是有點冒險,但公共工程的經費非常有限時,為了點綴,值得穿著亮麗!
春天,黃花風鈴木處處盛開,花期只有一兩周,但讓我非常驚豔。在崇倫國中連接新舊建築的鋼構通橋,我大膽的噴上「檸檬黃」,如新芽帶來的愉悅感凝固,也替原先灰白沉靜的校園添色,校園內幾株開著黃花的喬木互相輝映,過度青澀年少。兩年前在二林高中的局部樓梯與雨批構件,我試了一次檸檬黃,讓偏鄉有了當代流行的新意。在向上國中我則是用在更細的鋁窗框色,與紫色翼板對比相襯。陽明國中則噴在樹型擴張細網上,局部塗抹在樓梯外牆與花架上。
某間外牆鮮明的家電量販店到內湖區設立,在都市設計審議時,委員們就對於把關的準則有了爭辯。台中七期到最後,還是讓一家外商藍黃色的巨大倉庫進駐,有如嬉皮牛仔裝就走進了兩廳院,且悠悠的挽坐在黑色晚禮服的旁邊。就來問一問大家好了,色彩到底該要鼓勵還是要管制?

 

--------------------------------------------------------------------------------

姜樂靜《建築人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108742
摩天高樓物語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528/35855222/摩天高樓物語
摩天高樓物語
2014年05月28日 
對著高雄85大樓,一時難以置評。石砌基樓上的玻璃大樓,長得像個拉長的「晶」字,左右兩棟合力在撐起中央一棟—宛若是個雜技表演,兩位壯男力托起第三個站立其上的軀體。建築中央穿洞,看不到任何力學或美學上的突破。若是雜技演出,不過發生在一剎那,博得滿堂喝彩便快閃結束,將之化為棟摩天高樓,造型便甚古怪。屋頂、外立面又添加仿西洋古典式建築細節,久看只覺得疲累。

 

--------------------------------------------------------------------------------

察視城市的建築,往往可以探測到城市的品味;平地凸起的摩天高樓,更是城市格調的標誌物。無論你愛不愛台北101大樓,其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在海內外代表了現代台灣。台北101無疑知道自身的重要性,花了許多心思在中國傳統建築細部的再呈現,設計師當年顯然受了「後現代主義」主倡復古的影響,無論做工有多細緻,雖然聳高卻並不現代,詭異地它也正好反映了高層社會,愛循著老規矩辦事,某個程度上的保守。

 

--------------------------------------------------------------------------------

城市應該有美好的天際線,高雄85大樓(右圖)和快竣工的浦東上海中心(左圖右),同樣雄偉,行人可仰望,卻看不遠。陳家毅提供查爾斯王子難抗潮流
保守的英國查爾斯王子,在八○年代便曾經大力呼籲建築業界,保持倫敦古老美好的天際線,避免過高的摩天樓鶴立雞群,他懼怕城市因而失去整體性。英國皇家的壓力卻不敵近年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外資的入侵,以及民間早想擺脫一成不變的過去。
千禧年間落成的玻璃子彈大樓,為倫敦突破了古老才是美的迷思。雖然坊間給於它諸多的外號:醃漬的黃瓜、女用按摩棒等,那只不過是英國人對新突顯者的一種親暱的疼愛方式。一兩棟摩天大樓並沒有讓倫敦變為紐約森林,東區新增的一棟辦公大樓,玻璃立面像座巨型冰山,彷彿剛從湖面剛冒出來。前所未有的建築造型,再次確定了倫敦的勇於創新,接受新事物;也再次證實她在設計界不搖的地位。
自20世紀始,芝加哥、紐約便奠定下成功商業城市的模式。「國際式」摩天玻璃辦公大樓發展至今,已經飄洋過海將這資本主義的外衣,外銷到亞洲各城市落地生根。力爭排名的上海浦東,更是馬不停蹄連續增建新摩天大樓,其自信心恐怕遠遠超越亞洲其他城市。快要竣工的上海中心,就在金茂和世界金融中心的旁邊。三者並立各比亮麗雄偉,昂著頭望,實在不得不佩服她義無反顧的勇氣。
近年新加坡也致力打造新城市形象,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半空橫跨一座露天游泳池的濱海灣金沙大樓。空中花園底下的三棟「人」字樓宇,不是行動中的「眾」人,合力撐天;而是猶太籍建築師從洗撲克牌得到的靈感。也有人說長船型的空中花園,是指望帶出當年低迷經濟的「諾亞方舟」,設計的注解顯然與新加坡一貫樸實作風大相徑庭。賭場建築成為一個廉潔國家的新標誌,始終不太聰明。

 

--------------------------------------------------------------------------------

陳家毅《思慕的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103166
恐懼之城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520/35839942/恐懼之城
恐懼之城
2014年05月20日 
家是抵抗外敵的屏障,出外奮鬥後安心休憩之所。地產商的炒作與算計,泯滅了家宅的神聖性,物化了它也矮化自己的姓氏。土地無價也不該私有化,我們都只是暫居。如果夠公平,將地球30%的陸地表面積平均分給35億人口,用數學題來計算密度,一個幾百米見方的孤城或分給我一個孤島,沒有便利店而我又不是魯賓遜如何生存?對於善游射捕的達悟人來說,房子後門出去就能下海,那個讓我恐懼的海洋卻是蘭嶼島民的保鮮箱。

 

--------------------------------------------------------------------------------

常在想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大空間?城市如果夠精采,兩塊榻榻米就足夠。皇親貴戚築高聳的圍牆,私人游池圈養珍奇異獸,匹配富豪的孤寂與可憐。多年前去南非探望父親,那裡有著美麗風景,但因為種族猜忌及貧富懸殊的恐懼,只能生活在一層又一層的鐵絲網裡。在鄰居陌路的城市裡,不安的用鐵窗封住逃生動線,拉上窗簾阻礙內外視野。反而要好好感謝散置在都市叢林的便利店,讓離鄉背井的人們重新建立了歸屬與認同。

 

--------------------------------------------------------------------------------

租金合理、免於恐懼,人與土地與自然的疏密錯落有致,生活才有意思。 資料照片高樓林立 冷漠疏離
公共電視前陣子在深夜播放《穹頂之下》是史第芬金作品改編的影集,去年在美國暑假收視創新高。平靜的小鎮突然被落下的透明大頂切割,完全斷絕訊息,擅長描寫人性的作者分析小鎮裡每一個人對待此事的態度,也抖出分工濫權與資源爭奪的命運。反而是年輕孩子們最清明,積極的用數理找出關鍵解禁的鑰匙。出不去進不來,這無法逃出的金箍咒是外星人的遊戲,還是上帝的惡作劇?
超高樓林立的東京,電車高效率的輸送,群體意志效忠著蜂巢裡的女王蜂。古為幕府今是企業主,緊守制度與流通採集的秩序。那依工蜂身體尺寸用蜜漿構成的六角型蜂巢疊千築萬,在高密度的空間裡忙進忙出,居然極少發生碰撞。
低密度地區的冷漠疏離,交流了高密度城市封閉隔絕。會讓人們產生恐懼的因素是什麼?空間的疏離與封鎖?煮水青蛙已經臨界卻不敏感的環境危機?不自主非期待的掉到陌生的環境。沙漠裡無水無路,空矌杳無人煙收不到訊號?上下班地鐵電梯擠成一團,身體被陌生人過於貼近的感受?過與不及,只好調頻道大遷徙。到周邊衛星城鎮求活,地產商趁機蓋密集高樓提供居住,以捷運網絡銜接首都商業的市中心。但真正的宜居城市,多為次級規模的城市,例如西雅圖、里昂,例如台南、台中。
愉悅之源在陽光、空氣、水與綠。人與土地與自然的疏密錯落有致,當租金合理,可自由移動,輕鬆獲取每個人所需的生活感受。免於恐懼,幸福不遠也不昂貴。

 

--------------------------------------------------------------------------------

姜樂靜《建築人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97320
港都與海鷗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514/35827930/港都與海鷗
港都與海鷗
2014年05月14日 
飛機航行了一個多小時,島嶼忽然出現橢圓型窗前:海上的船隻清晰可見,吞吐貨運的海港呈長方條狀,也漸漸攏進。快抵達前機身還浮貼一排排的民宅滑行過去,機艙內變得寂靜無聲:這麼立體感的著陸經驗,恐怕只在上個世紀的香港啟德機場曾經有過。

 

--------------------------------------------------------------------------------

高雄的機場建築物,也像是座歷史見證物。三角圖形拼湊起來的立面,是大阪世博七○年代流行過的美學—幾何圖案是對科學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抽象的憧憬。其他懂得精打算盤的城市,想必早已重新蓋幢新航站大樓,製造最佳印象來討好外人了。
相對的,即使不知道箇中原因,對著高雄不變的老機場,反而令人肅然起敬。高雄的確也有別於台北、台南。仔細再觀察,可以看到她處理城市的方式乾淨俐落。城中驅車經過闊大的街道,安排於大道中央的公園,整體來說甚有朝氣。雖然不能苟同過於龐大的地下鐵玻璃結構。
相似於日本九州的福岡,當地人的脾性因為和內斂複雜的關東人,或表面開朗能言善道的關西人不同,處理生活習慣有自已的一套,細微處在福岡市顯露無餘。同樣地高雄有位於島嶼南端的優勢,海港市既遠離北方首都的喧嘩,又可通過水道活絡人脈,是台灣理想的南門口。

 

--------------------------------------------------------------------------------

高雄展覽館上個月啟動,第一場國際扣件展兩天吸引上萬人,旗開得勝。陳家毅提供首場展覽接軌國際
這些日子,當頭條新聞盡是台北一輪又一輪的民運活動,高雄臨港位置的展覽館,相較低調地於4月14日正式啟動。雖然第一場主辦的不過是「國際扣件展」,聽起來是小東西一宗,兩天引來的上萬個與會者,已經給城市帶來飯店客滿、餐廳席無虛座的經濟效應。
展覽館的旗開得勝反應熱烈,連當局也始料未及。周邊停車位的缺乏,不過是個快樂易解的問題。高雄市這回藉著這港邊新建築物,終於找到一個允許她介進國際的切入點。這也讓向來不太重視高雄的外國人開始了解到,若台北再是諸多不便,或許高雄能是個辦公事的另外選擇。
新高雄展覽館從附近的85樓高空俯望,弦捲成兩瓣的屋頂擱置岸上像個望遠鏡。彷佛在遠眺著,在水另一方的異鄉。展館以三角形組合而成的鋼架結構,無獨有偶與老機場的建築立面遙相呼應。無論設計師是否刻意借用章法,難得同一城市的兩個重要建築物,長得如此兄弟一般。展館內部格局正如外顴,場地簡單地一分二左右兩半,中央通道則筆直到底,甫入大門即可望見另一端的出口,以及玻璃門外的高雄海港。
南台灣長年溫熱,室外草坪地區因此特讚:是理想的戶外活動空間。站在岸邊回看,展覽館此時又變得像隻窩著長翅膀的白色海鷗(雖然中間兩根樹樣的柱子既多餘又煞風景),在這裡我聞到鹹鹹帶藻味的海風,再有任何爭執也可以暫時放下:原來島嶼可以如此美好。

 

--------------------------------------------------------------------------------

陳家毅《思慕的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92551
靜不可言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506/35810937/靜不可言
靜不可言
2014年05月06日 
一個讓你想要跪下來的地方:修道院、教堂與廟宇,也可能是博物館、美術館與圖書館。在城市裡,留一方靜謐與神聖的領域可覓。
25年前畢業設計,挑選了淡水山頭上隱蔽的聖本篤修道院為基地;究竟是童年去教堂時被某一道彩繪玻璃折射的光打到,或是那風琴彈奏的樂音深深觸動,使我對於宗教的課題特別著迷。收集冷門的資料不容易,為了模擬修道院生活的情境,細讀了艾可的《玫瑰的名字》。改編為電影後,是由老帥哥史恩康納萊主演那破案睿智的修士。古時藏書樓禁錮知識,識字學者掌握如大法官的詮釋權,教區擁有大片土地,網羅先進的科學家研究煉丹技術。浮士德與魔鬼交易了什麼?神權君權人權的移轉就是一部西方的文明史。
存夠錢一定要到希臘一趟,印證老師口沫橫飛談的世界建築史。飛抵雅典是清晨,行李一丟就先衝去山丘上的巴特農神殿,為了感受世界遺產的浩瀚與石柱雕像的尺度。克里特島上米諾斯迷宮式建築與壁畫是藝術史上重要材料,旅行親炙4千年前曾經輝煌的古文明。最後飛去靠北方的Meteora岩上修道院群。巨石裸露成林的聖山,據說在極盛時期多達20多間的修道院。在4世紀就有人住洞窟隱修,由懸繩吊食物,後來慢慢聚集更多慕道的修行者鑿洞築構修院,不乏收藏了千年前的手抄聖經珍本。

 

--------------------------------------------------------------------------------

--------------------------------------------------------------------------------

建築大師柯比意設計的廊香教堂是靜謐空間之經典,祈禱空間引天光,神祕幽微。林秀叡提供東西空間殊途同歸
近日看院線電影,如賞味懷石珍饈般觀賞《一代茶聖千利休》。記得在1989年自助旅行觀摩「名古屋世界設計博覽會」,發現了一個由銀行贊助的獨立展館,將千利休與達文西並列,表達了東方與西方在時間觀以及創造思考上的兩極。日本的茶室,並不是要泡出多麼好喝的茶。儀式形成道統,低身進兩疊榻榻米的茶室,參與茶道的人過程中人人平等,把心靜下來,每一個道具選擇是茶室主人的美感,每一個動作都是修行與領悟。
建築與庭園與茶道的內在精神是什麼?東大寺藥師寺法隆寺唐招提寺,京都奈良一間間參拜,也是為了老師曾經在黑板上振筆急書的中國建築史。感嘆的是中國多戰火滅失了遺產,想要看千年保存大木作的傳統建築,就必須去日本。
繼續找尋陰翳裡的光芒,茶道中侘wabi與寂sabi裡面非永存、不完美、末完成、細微樸質的美感。或許正是物慾橫流當今亂世的解藥吧!

 

--------------------------------------------------------------------------------

《建築人語 姜樂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84364
台式騎樓風景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430/35798074/台式騎樓風景
台式騎樓風景
2014年04月30日
台南老店「振行木屐」,早將騎樓內化為店舖的一部分,全無界限。陳家毅提供頻密出外經商多年,往返不少城市。漸漸地對常到之地,建立起親切感。亞洲南方的城市,尤其很快就能拉近關係。主要當然是人的因素:相似的喜好、脾氣、生活習慣等。然後又發現這些倍感親切的異地,城區裡的建築皆有騎樓,以及它亂中有序層出不窮,令我觀為嘆止的騎樓活動。
比如說香港或曼谷,與客戶商業飯局過後,通常步出餐廳正好華燈初上。原本正經八百的辦公室玻璃門窗前,走廊兩根柱子之間,開始被隨意擺設的小攤子佔據,五花八門吊掛得玲瓏滿目。雖然不太留意推售的貨物,但總被這種亞洲城市才有的活力和人氣打動。

 

--------------------------------------------------------------------------------

在台北,忠孝東路轉入復興微風那一帶,晚上9點鐘過後,更有位賣水果的阿嬤。她推車上的玻璃箱子裡,通常只有蓮霧和貌不驚人,小顆小顆的芭樂,卻是稀有的紅心土芭樂——我的至愛。所以時間如果正好,用完餐總要拐個彎去找這位土芭樂阿嬤,才心滿意足走回飯店。
騎樓這東西,專業人士討論過無數次,報上嗆法規、建商造成它的快速消失。但內容往往著重在騎樓的闊度,和所謂「開放空間」的比較。都是硬體問題,讀起來枯燥。很少有涉及衍生出來,獨特活潑的騎樓文化。

 

--------------------------------------------------------------------------------

騎樓貼近住民生活
騎樓當初的產生,想必是為符合南方春天潮濕,夏天酷熱的氣候。路人擋風避雨非常方便,還能通行無阻。如今亞洲經濟快速發展了幾十年,一切西化,人們大多以車代步,新商業大樓、豪宅卻縣得孤立、冷漠。回看老式的房子,高的矮的美的醜的一律由騎樓串聯起來,形成一座比它自身還大的體積,小我貢獻了給大我,群體手攜手將社區勾勒出來。這的確比較貼近南亞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
台灣的騎樓,又比其他南亞城市的騎樓來得「壯觀」,可達三米多。星、馬的騎樓不過一米六左右(英制規定五英尺)。在台灣即使柱子邊停放著腳車、摩多車,行人來回其間也不覺得窄小擁擠。正因為它的闊大,許多商店、餐廳,很自然的會動起腦筋,將店裡的空間,延伸出來。小吃店更不用說,直接以桌椅招牌將原本的公共走廊,布置成為舒適的室外用餐空間。無論是在炎熱的一天過後,或是驟雨乍停之際,騎樓所提供的通透感,恰能與一杯冰凍的啤酒匹配完美。
騎樓的再利用,台南老城最富有創意。最近有家年輕人開的「銅板咖啡」,店深一米不到,擺放咖啡機、收銀櫃檯,早晨拉起鐵閘門就能開業。刷了藍漆、鋪了木條台子的騎樓,就是顧客品飲的店空間了。「銅板咖啡」其實不過延續了當地的傳統,這附近著名的「再發號」肉粽店,和「振行木屐」百年老店,早將騎樓化為店舖的一部分,內外溶合得理所當然,全無界限。

 

--------------------------------------------------------------------------------

陳家毅《思慕的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82512
把大樹 還給孩子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422/35780722/把大樹還給孩子們
把大樹 還給孩子們
2014年04月22日 
最該去總統府凱道前面拉白布條舉牌抗爭的是∼樹。
樹擋了開店礙了交通,少人關心少人愛。雖立了綠建築法令似乎只是多賣了太陽能板及遮陽格柵;商家在拿到使用執照以後,都將透水綠地擅改成不用維護的硬鋪面,甚至公家機關也如是。
謀殺了成排的行道樹多了車道,河川加蓋居然都列為政績。忙碌的城市,早已失去了對四季的感受。電影《阿凡達》及《龍貓》都是在為大樹請命,沒有樹就沒有人,減碳降溫淨化空氣、生態平衡與健康宜居最重要的夥伴。
年後回到民生東路的大哥家,發現路旁細幹的槭樹,讓台北這小區即使下著淒冷的雨仍是美麗。能生活在有樹為伴的社區裡的年長者似乎比較不寂寞,與母親在巷裡咖啡舖欣賞著路樹、話家常憶過往。
執善固執就能留住樹林。竹科實驗中學的後方被既成道路穿越切割,改以高架化興建後終於能擴充增建。在競圖階段我們就主張將兩旁大樟樹完全保留,以分棟有機錯開的方式,再用通橋穿過樹林的構想得標。當建物風格簡潔為背景,大樹就是立面,就是孩子們成長的環抱與過渡。
住7樓聽著向上國中的廣播晨起。如何讓較無趣的校園能融入國美館園區,我採用一大片震撼樹形的混凝土結構,刷白設計兼遮陽。它迎曦打亮了在園道濃蔭裡運動人們的心情,圖書室放頂樓觀樹海,底層架空引入芬多精。打開鄰民生路原本封閉圍牆,然後裝上拆舊校舍刻意留下的編織鐵窗。用草坡縫填與園道的高差,灰底與暗紫牆面,配檸檬黃的窗框如細描眼線的豔后之姿。

 

--------------------------------------------------------------------------------

--------------------------------------------------------------------------------

再繼續探尋民生路的故事,參與審計新村保存規劃。探勘途經勤美誠品,忘了掃的楓紅落葉居然厚密如毯,第一次對草悟道動了情。在城市裡積極去拯救老建物與周邊的大樹,溫柔呵護且低調適切的整理。媒合最適當有創意的年輕人進駐,好好愛你!我相信只要大樹還在,貓咪就會輕輕踩踏進來,四季的風也會洄游。
清明,來到大肚區公所。特別找好友杏芬來看看不得不移開的樹況,可要替它們寫斷根移植再回種規格。附近居民熱心的在公有地邊界種植,有茄冬樟樹欖仁幹徑30公分左右樹型都很漂亮;還發現有釋迦、酪梨、荔枝及龍眼,紅紅的酒瓶刷,結了果實的青梅與爬在地上的南瓜。感謝好久不見的花婆婆,可要常來幫我們複習常見植物,這難道不是喊著愛台灣的我們真真切切的功課嗎?

 

--------------------------------------------------------------------------------

《建築人語 姜樂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80276
編出更大 藍曬圖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416/35767571/編出更大藍曬圖
編出更大 藍曬圖
2014年04月16日 
藍曬圖雖停業,但精神如水銀瀉地在台南大街小巷流傳。陳家毅攝月前聽聞台南的「藍曬圖」赫然停業,不禁想起當年和建築師朋友專程從台北驅車南下,替這人文聚點打氣。深夜在破陋的空間內,與新結交的藝術家、作家一見如故,言不及義暢飲至天明。馬上打從心底喜歡上這無造作的新所在。其實當初還不太明所以,大家還未了解的是它的影響力,可以如此至深,至遠。轉眼竟也10年了。

 

--------------------------------------------------------------------------------

這次重返舊地,海安路比之前繁華許多:商店招牌、壁畫、街頭藝術裝置,到處五顏六色花紅柳綠,被刷了白漆的「藍曬圖」,越發顯得突出。整個建築剖面的舊牆,都被油漆遮掩了過去,在初春的台南陽光底下,新一層光鮮欲滴的白漆,異常耀眼。
可是「藍曬圖精神」 在周圍已經發揚光大,水銀瀉地般在整個台南市的大街小巷流傳。民間經營的小店,開在帶有騎樓的老店鋪,但見訪客進進出出,看看又摸摸。小店鋪們有種手工打造的味道,難得的抗拒了大城市連鎖店模式,為這城市編織出一張更大更精密的藍曬圖。

 

--------------------------------------------------------------------------------

新店舊舖不輸京都
新冒起的二手書店、服裝店、咖啡屋、藝術畫廊,為老樓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原本老字號的帆布袋專賣店、擔仔麵店、粽子店並排比鄰打成一片,完成了這城市的獨特台南調調,既不是日本京都,也不是有葡、荷遺蹟的麻六甲。新店舊舖為這地方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效應。
在國際連鎖店還沒嗅到好處,緊跟入駐台南市之前,料想這些具有創意的店鋪,享有的是低廉的租金。闊大的空間,可供自由發揮奇想,店頭家可以做愛做的事情,走他愛走的路。就像10年前充滿理想的「藍曬圖」。
台南目前自得其樂,也吸引外來遊人共樂其中,這情景特別令我想起20幾年前倫敦的東區。原本幽暗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區域,看起來沒什麼商業吸引力,引來的是一幫有想法的年輕藝術家,一夜間變成了倫敦潮流聖地。店鋪、餐飲、爵士樂廊、電影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新創立的White Cube Gallery更平地一聲雷響徹耳,證實了志同道合的勇往直前可以無懼。而今東區成了倫敦的另類聚點沒錯,但房地產價格也貴得像紐約的蘇豪區了。
民間的力量個別為舊店翻新,凝聚成城,竟也為台南重新尋獲了新定位。有個性的台南人對自己的城市,似乎比台島上任何一處的人還要信心滿滿。在出版業了無新意的當下,大小書店裡竟然擺著好幾本細寫台南新現況的書,丟下的石子蕩漾起引人注目的漩渦。像當年那本熱極一時的畫冊,熱銷台北必須做的101件事,縱容讀者們按圖索驥。現在到台南走一趟,便順理成章,成了件天經地義,不可錯過的事情了。

 

--------------------------------------------------------------------------------

陳家毅《思慕的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78414
黃昏裡 不熄的燈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408/35750752/黃昏裡不熄的燈
黃昏裡 不熄的燈
2014年04月08日 
對知識分子而言,最大的恐懼就是一個思想被禁錮的社會。每一個偉大城市的深刻印象來自書店,在京都遊走古書舖,在波蘭搜尋辛波絲卡原文的詩集。敏感漂泊的靈魂,時時都在尋覓一處暫歇的港灣。而開書店的人掌著燈,如織網般散布在台灣大小城鎮,似微弱但堅韌的撐起愛書人的背脊。 永和有「小小書店」,淡水是「有河B00K」,溫羅汀附近密度最高以「唐山」為首最響亮。新竹「草葉集」前幾年收了,清華大學昔日招待所整修為「蘇格貓底」二手書店咖啡屋,對於肥貓走動的印象深刻會想再去。興大的「闊葉林」,而「東海書苑」之前在東海別墅的巷弄時期,只要有人還待在書架前流連不去,馬尾店長絕對不催不趕。一些學生社團組織借空間聚會搞改革及抗爭運動,煮著咖啡徹夜供應!
1997年我重回東海念研究所,發現了這一間有著濃厚社會人文哲學意識的巢穴。二手CD交換,舊課桌椅30元內的飲料,初期成本是幾位社會改革者的贊助,社研所剛畢業的年輕人經營。後來20號倉庫能在短期內推動成功,背後正是這一股沉潛累積的能量。美術系的阿甘撿拾廢木料,就在角隅釘搭起硬鋪夾層,提供熱血青年們打尖。

 

--------------------------------------------------------------------------------

--------------------------------------------------------------------------------

獨立書店都有一種時間的刻痕。姜樂靜提供人文哲學瀕臨絕種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在2013年3月成立,各地小書店集結抵擋大型連鎖書店擠壓下瀕臨絕種的危機。文化部邀請在世貿的國際書展中策展,並出版「聽見書店的聲音」呈現獨立書店在當下台灣生存的樣貌。在鬧哄哄的巨型展場裡,右邊是簡體書區左邊是少女漫畫區。正對面是桌遊區,舉牌穿梭廣告不斷拉人按讚是旅遊區裡國家地理頻道。
而獨立書店主題展區依然保持一種遺世獨立島嶼的姿態,一書店一落推薦書櫃圍繞,關注地域文化及自然生態外,一幕幕動人的黑白相片正是一種不捨,也在找經費要拍攝獨立書店的紀錄片。
協會給了我一個有趣的演講題目:書店為何老是有貓?人與貓都一樣找尋庇蔭與關愛,而各地獨立書店存在的價值,就是靜靜的收留有著相同印記的人。友善於讀者對知識的解惑,收集篩選智庫遺產,擦出新論的火苗。義賣反核旗,擺放護衛正義的文宣品,也是現代俠客出沒的龍門驛棧。一個偉大的城市就當創發更多讓孩子們不想離去的好平台。

 

--------------------------------------------------------------------------------

《建築人語 姜樂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72585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