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叫我副總裁
 瀏覽1,737|回應7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211/35498420/叫我副總裁
叫我副總裁
2013年12月11日 我的名片空空的,沒頭銜,朋友卻漸漸熬成C字輩,職稱前面多個Chief,做起管事的頭目酋長。那天一起爬山,做債券主管的翠西在發牢騷: 「真是亂套,那小子升上VP才兩年,SVP還沒夠格呢,就吵著來要ED,煩得我!」
管研究部的老柯也嘆氣,「那可不,現在連MD都滿街走,職位跟物價一樣,通貨膨脹啊。」
職場如江湖,出來闖蕩行走,少不得頭銜名號,此事緊要,非但決定級別薪酬,更攸關身份地位。然則不同的社會、行業和公司,都各有一套職銜文化,或細瑣嚴苛,或浮華虛胖,其中的意涵褒貶與職權消長,只有圈內人才能解碼,外人很容易高估或瞧扁。
譬如我以前工作的報館,6、70人的部門,由一個主任掛帥,下設11個副主任,主任暈頭了,想從中挑個幫手,做「第一副主任」。這下可好,副主任紛紛爭寵較勁,放明槍射暗箭,鬥得昏天黑地,你死我活。蝸牛左角戰右角,外人見了難免竊笑,這麼寒傖,有什麼好搶的?
金融業就不然了,尤其投資銀行,為了見客擺譜,頭銜給得慷慨響亮,加上中文翻譯的放大錯覺,丈八燈台照老鼠,投影巨大可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副總裁」(Vice President),記者訪問金融界的青年才俊,往往用豔羨甚至敬畏的語氣說,這人拔尖啊,「30歲不到,就做了銀行的副總裁」。

 

--------------------------------------------------------------------------------

--------------------------------------------------------------------------------

放眼中環,副總裁不知有幾大籮筐。 蔡珠兒攝「凡是人就是副總裁」
副總裁有多厲害?這就要解碼了,翠西和老柯講的那些縮寫,是金融證券業的職等,美國和英國的架構相當,但稱呼略有不同,由低而高,這職等階層大致如下:
副理(Associate)→副總裁VP(Vice President),這又分成兩級,先是助理副總裁AVP→資深副總裁SVP →執行董事ED(Executive Director)→董事總經理MD(Managing Director)→總裁(President)→主席(Chairman)
以上這些箭頭,前三個需時較短,每個大約2、3年;後3個就難說了,從4、5年到10幾20年不等。副總裁是第二低職,一個20歲出頭的新人,只要不太蠢,入行3、4年肯定做上,30歲不到的副總裁,蘭桂坊街頭有幾大籮筐。套句老柯的尖酸話,投資銀行裡,「但凡是個人,就是個副總裁。」
不過,這也要看情況,視乎職權斟酌衡量。兩岸三地國情相異,有好些投資公司,依然沿用日式或者老派的企業架構,譬如我最近認識的張君,是北京一家大型證券商的副總裁,他真是公司的二掌櫃,位高權重,管理上千員工。
除了前面說的職等,還有職位頭銜,這就更龐雜了,頭目(Head)酋長(Chief)滿天飛,大官小官遍地威。層級肥腫擴張,公司浮誇務虛,肆意給員工升職封官,連「經濟學人」都批評,企業職銜太過膨脹浮濫。
我們這些沒地位沒頭銜的人聽了,感到無限安慰。

 

--------------------------------------------------------------------------------

《甜水令 蔡珠兒》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36431
 回應文章
甜蜜都市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319/35708553/甜蜜都市
甜蜜都市
2014年03月19日 曼哈頓,淡金色。布魯克林,雞油黃。皇后區,淺琥珀。布朗克斯,茶水晶。
去聯合廣場(Union Square)逛農夫市集,看到有個攤子賣蜂蜜,一瓶瓶深淺參差的蜜漿,不是養蜂園出產,是業餘的養蜂票友,從自家樓頂、陽台或者後院釀成收來,每一區每一季,都有微妙各異的色澤香氣。
「這是皇后北區的夏蜜,」攤後那個棕髮帥哥,遞上小杓請我試吃。「怎樣,餘韻是不是有薄荷味?」
挺貴的,一小罐要17、8美元,然而蜜味馨郁,質地豐濃,主調和餘味層層舒展湧出,有的是薄荷,有的是山楂,果仁,桉葉,燻奶酪,或者牛軋糖香。和東京相比,我覺得,紐約的蜜味更飽滿,隱隱有光亮華麗之感。
銀座有些商廈,也在樓頂養蜂,釀出的「銀座蜂蜜」做成和果子,我在附近的喫茶店嘗過。這當然不算數,我吃到的東京蜜是私房土產,住在郊外的朋友S,在家裡的花園養蜂,有一次她來香港,拎了幾瓶分送朋友,我也分到一瓶,蜜色清瑩如香檳,甜意較淡,香味蘊藉,有炒米,杏仁和槐花香。

 

--------------------------------------------------------------------------------

--------------------------------------------------------------------------------

城市興起養蜂潮,紐約也在4年前解禁,農夫市集賣著各區釀成的蜜。蔡珠兒提供富太養蜂為了怡情
S是個嫵媚女子,說起養蜂笑意盈盈,娓娓不絕。她養的是「和蜂」,個頭細小如蒼蠅,不似洋蜂肥大,產蜜量也較少,而且沒蜂膠可收,然則「和蜂蜜」營養豐富,風味更佳,價錢比洋蜂蜜要貴幾倍。S是個富太,當然不圖這個,養蜂收蜜,只為消遣怡情,聽她的口氣,差不多把蜂當寵物。
然而養蜂的意義,遠遠超乎蜂蜜和娛樂。近幾年來,城市開始流行養蜂,高樓華廈的陽台屋頂,紛紛出現蜂箱,蜂兒穿梭水泥叢林,款款輕飛,嗡嗡作響。倫敦、柏林、溫哥華、舊金山的鬧市,連白宮的園子裡都養了幾窩蜂。香港近年也有,酒店用樓頂採來的蜜調雞尾酒。
巴黎的大皇宮和歌劇院,還有LV總部的天台,也擱了疊疊蜂箱,釀成的花蜜,LV還出了限量版。紐約市本來禁止養蜂,票友只能在家窩藏偷養,好在2010年的春天終於解禁,蜂房得以「出箱」,重見天日光明,現在城裡已有上千人養蜂。
都市蜂潮迭起,並非只為貪得意,嘗甜頭,其實也是種社會運動。2007年前後,北半球的工蜂大量離奇失蹤,出現蜂群瓦解的現象,簡稱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美國因此要搬救兵,從澳洲進口蜜蜂。人類的食物,有很多要仰賴昆蟲,沒有蜜蜂授粉,無法結果收成,非但要鬧飢荒,植物和生物也會跟著絕種,所以有心人開始在城裡養蜂,善用寸土恪盡寸心,點滴改善生態危機。
我一直在琢磨,是否也該來養蜂。園裡的芥菜開了花,每日有小蜂徘徊流連,哼唧起舞,我看得入迷,幾乎動心,然而有個關口過不了:一想到密密麻麻的蜂群蜂房,我就起雞皮打冷顫,鼓不起勇氣和決心。

 

--------------------------------------------------------------------------------

《甜水令 蔡珠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65888
100萬夢幻屋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305/35678135/100萬夢幻屋
100萬夢幻屋
2014年03月05日 周末,又窩在沙發上,讀FT(《金融時報》)的周末版。財經那疊抽出扔了,我只看飲膳、園藝、與FT共進午餐,還有房地產。房地產的廣告最好看,除了英國和歐洲,還有世界各地的物業,雅舍豪邸,琳瑯滿目。
曼哈頓的閣樓,摩納哥的套房,威尼斯的公寓,德文郡的莊園,波根地的葡萄園,巴貝多的海灘別墅,愛爾蘭的都鐸古堡……我逐一細讀照片和介紹,心神跟著飛到那裡,想像那房子的氛圍況味,憧憬住在那裡的感覺,浮想聯翩,可以玩上很久。
大部分是買不起的,也就做做白日夢,翻著全球的美麗部屋,睥睨天下,世界彷彿盡在指掌間。買房子像談戀愛,頭上來意亂情迷,充滿幻想,最是甜美醉人,真要開始買,缺點和麻煩就源源而來了。
話雖這麼說,我跟家裡那口子都喜歡「睇樓」,除了神遊FT的空中樓閣,我們更常實地去勘查看房。香港當然已看得爛熟,尤其我們住的島上,我幾乎可以去做仲介。既然這麼熟,照理說,我們早該發達致富,升格為田僑土豪了。
可惜沒有,我們不敢炒樓,雖然買過好幾次房子,但多半只是扯平,並沒賺到一桶金。檢討原因,除了眼光失準,錯判時機,也怪自己感性用事,買房子只顧喜好,老想著自住,忽略其他的升值潛能。

 

--------------------------------------------------------------------------------

--------------------------------------------------------------------------------

美金一百萬,在香港只能買半間公寓,在南加州卻能買個這樣的花園洋房。蔡珠兒提供聖地牙哥令人驚豔
雖然沒發達,我們還是樂此不疲,不僅在香港,每次回台灣或去大陸,總要抽空去看房子,即便去外地旅遊,也要找機會睇樓。尤其是喜歡的地方,倫敦、曼谷、東京、檳城、雪梨、峇里島,我們都去看過,有一兩次還真買了。
但養房子實在太煩,好不容易辦完手續,還要裝修、託管,放租,每年還得繳稅和維修,一接到律師和經紀的電話,我就開始繃緊,不知又有什麼疑難雜症。鞭長莫及,管理麻煩,夢想早已蕩然無存,後來陸續都賣了,我們餘悸猶存,有好一陣興趣缺缺,不想看房。
可是最近去加州看妹妹,老毛病又發作了。妹妹住在聖地牙哥,也就是一般的中產郊區,然而棕櫚參天,橘果低垂,家家碧草芳樹,粉牆紅磚,房子各有特色風格,漫步其間,疑真似幻。最棒的是晚上,夜空澄淨深敻,站在馬路上就能觀星,看得我神魂顛倒,又動了心,託妹妹找仲介,帶我們去看樓。
聖地牙哥晴美和暖,是出名的養老勝地,房價已不便宜,可是和香港台北相比,簡直是大白菜。我們看中一棟平房,門前有棵酪梨樹,四房三廳雅致怡人,外加10多公頃花園,也就美金100萬。
差一點就買了,但想了一夜,終於懸崖勒馬。沒買成,有點遺憾,但更覺生氣,太沒天理了,人家的房子,怎會這麼童話,又這麼便宜?中港台的房價愈來愈貴,我們的夢幻屋,只能在夢裡找了。

 

--------------------------------------------------------------------------------

蔡珠兒《甜水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61406
維港帆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122/35594205/維港帆影
維港帆影
2014年01月22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來香港,被朋友邀去「遊船河」,在皇后碼頭上了遊艇,然而開船沒多久,我已暈得七葷八素,快要昏迷,船長只好中途靠岸,在淺水灣把我放生。
想不到,後來搬到香港,我居然住在離島,搭船渡海,成了家常便飯。
平日搭街渡,去附近的坪洲買魚,梅窩行山。有事進城,搭渡輪去港島,如果去尖沙咀,再搭一段天星小輪。搭噴射水翼船,白浪如雪,「過大海」去澳門吃葡國菜。或者搭客運船,去更遠的珠海和蛇口港。
香港水性發達,有23條渡輪航線,來往各大離島,有78條街渡航線,行走偏遠的小島漁村,而抵港的遠洋輪船、商船、郵輪甚至軍艦,每年至少2、30萬艘。加上各式遊艇、舢舨、漁船,還有俗稱「大飛」的快艇,數也數不清。
所以維多利亞港總是熱鬧,晨昏日夜,舳艫舟楫,船隻絡繹來去,名符其實像過江之鯽,襯映著密麻麻的高樓,蒼藍灰綠的海色,水波天光,千態百樣,構成殊異的流動風景。船,是香港最動感的標誌。
而最顯眼的船,當然是那兩隻高舷長身,掛著酒紅大帆,常在維港出沒的中式木船(junk)。一隻叫《鴨靈號》,是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由老漁船改裝,尖頭窄身,只供外地遊客搭乘。一隻叫《張保仔》,是幾年前仿古新造的,木樓畫閣,紅桅巨帆,黃昏時掌起燈,帆影搖紅,旖旎如軟簾紗帳,充滿舊日風情。然而這帆只是裝飾,做做樣子,沒有功能,維港水流湍急,行船還是要靠引擎。

 

--------------------------------------------------------------------------------

--------------------------------------------------------------------------------

香港維多利亞港愈填愈淺窄,皇后和天星碼頭都不見了。維港上最顯眼就是鴨靈號。資料照片自由行人群洶湧來
台北的「艋舺」,得名於平埔族的獨木舟,香港的地名,更多水船痕跡,例如金鐘有添馬艦,油麻地有渡船街,將軍澳叫Junk Bay,以中式帆船為名,有人不察,以為那裡有堆填區,這Junk想是垃圾之意,真是冤枉了。
中式帆船叫Junk,並非鬼佬捉弄歧視,其實是航海史的遺跡,這種船出於漢朝,明清兩代,盛行於中國近海,雄視南洋。Junk之稱,源自馬來語,後來被葡語吸收,又經法語和英文拼音,遂成此字,有史學家考證,Junk,就是閩南語的「船」或「艚」。日人以英文音譯,呼為戎克船,漢人也跟著叫,卻不知這舶來品是自家土產。
搭船十幾年,浸淫濡染,見慣風浪,現在我不暈船了,可是我暈街,暈人,暈城。比起海面,街道狹仄壅塞,自由行的人群洶洶湧來,滔滔不絕,比風浪還兇猛,把我沖得發昏。維港愈填愈淺窄,滄海沒成桑田,變成一排排車道和大廈皇后和天星碼頭都不見了。
水和船,是這城市的標誌,象徵港岸和貿易,更象徵寬廣,包容,靈活流動,冒險無畏的精神。失去政治的自由之風,水性停滯淤積,漸漸乾塘枯涸,那兩隻中式帆船,會是香港命運的縮影嗎?

 

--------------------------------------------------------------------------------

蔡珠兒《甜水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49723
伊是埔里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0108/35562191/伊是埔里人
伊是埔里人
2014年01月08日 「伊是埔里人啦!」
冷雨簌簌的清晨,Y帶我去菜市場,從做批發,滿地筐簍的第二市場,逛到小農擺攤的北環早市。Y是本鎮名人,一路手揮目送,不斷跟人招呼談笑,又熱絡把我介紹給人,最後總是加上這句。
伊是埔里人啦,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充滿自豪。儘管Y沒說我叫什麼名字,就算說了,人家也不知道我是什麼碗糕,但就憑這句話,沿途笑臉相迎,非常招搖風光。

 

--------------------------------------------------------------------------------

--------------------------------------------------------------------------------

埔里水土膏腴,種出的芥菜肥大又脆嫩。 蔡珠兒提供山菜尚青 一碰喀嗤
膏腴之土,潤澤之氣,孕出琳琅美物。看哪,花菜直徑如鍋蓋,芥菜蓬蓬似小樹,蕪菁(結頭菜)肥得像排球,芹菜管粗圓青嫩,過貓蜷曲油翠,高麗菜如巨形玫瑰,層瓣捲裹,花心尖凸(Y告訴我,高山菜才有尖頂,平地種的呈圓頂)。所有的菜都沾露帶土,鮮活生脆,一碰就喀嗤作響,彷彿要出聲說話。
走遍五大洲三大洋,逛過世界各地的菜市場,想不到,最鮮美最動人的,就在我的故鄉啊。
父母都是南投人,我在母親的娘家埔里出生,雖然6歲就來到台北,求學成長就業,在這盆地住了20多年,可是我做不了台北人,內心深處,我還是一個埔里人,簡素憨樸,帶著山城的認知和感官。

 

--------------------------------------------------------------------------------

阿公疼孫 賞枝仔冰
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寒暑假回埔里,一聽說要去阿公阿嬤家,前晚總是興奮得睡不著覺。那年代,返鄉之路很漫長,先搭火車到台中,換客運到埔里,再坐三輪車到珠仔山,最後跑過田間阡陌,終於來到刺竹圍繞的老厝,黃狗汪汪亂叫,阿嬤在樹下微笑。
怎麼個快樂法,記憶大半已漫漶,但牢牢記得幾樣。爬樹採芭樂,鑽進大灶找貓,在清澈的溝圳摸蚋仔,黃昏在稻埕吃地瓜飯,晚上在田埂照水蛙。有一次跟著阿公去買菜,他挽藤籃,打赤腳,默默走在前面,日頭炎炎,一隻泥鰍從水田躍起。我們穿過田間,走過隆生橋,好久好久才到埔里街上,阿公買了枝仔冰給我,他自己喝路邊的奉茶桶。
我13歲那年,阿公病逝,阿嬤搬去台中跟大舅住,從此,再也沒有老家可回。這些年我漂泊海外,回台時就算多次到埔里,也總匆匆路過,悵然遠望愛蘭橋。
這一趟,終於返鄉,在埔里落腳住了幾天。40多年後,我又來到大街的菜市仔,看著鮮翠芳美的豐饒鄉產,聽著拉長尾韻的獨特鄉音,人情地氣,源源湧來。闊別數十年,這裡已經沒有親戚,鄉情卻暖熱澎湃,譬如Y,和他才認識一天,他就為我領路,又請我去家裡吃早飯。「伊是埔里人」,這身分非但是通行證,簡直是獎賞,深深刻在血緣的勳章。
說起故鄉就忘形,請恕我敝帚自珍,沾沾自喜,然而埔里就是這麼好。生命深處有個故鄉,如原點牽繫彼岸,如寶珠在潭底隱隱發光,是何等的福澤恩賜。埔里,是母親給我最好的資產。


蔡珠兒《甜水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44676
風飛砂人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226/35532826/風飛砂人生
風飛砂人生
2013年12月26日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座教堂,他穿著淺米色長袖襯衫、鐵灰色長褲、腰繫皮帶及擦得發亮的黑皮鞋,來望主日彌撒。他十分虔誠,跟隨儀式下跪、祈禱以及唱聖歌,顯現出一個教徒的合宜舉止。
彌撒結束,他經過我身旁,身體散發出淡淡的古龍水香味。
以後我聽說,他是一個砂石車司機,我想瞭解他的工作,托人約他見面。

 

--------------------------------------------------------------------------------

為高收入賭命狂飆
我們約在河岸邊的砂石場,他尚未出現,我站在寬闊的馬路等待他。然後,遠遠地,我看見一輛砂石車轟隆隆地駛來,接近我時,速度減慢、鳴按喇叭,接著他伸出頭向我揮手。他穿著汗衫、短褲及涼鞋,脖子掛一條毛巾,和習見的司機沒兩樣。下工時間,他說出自己的故事。
那時他還年輕,體格很壯,聽說開砂石車收入高,他毫不猶豫轉行。「誰知道,一條鐵鍊從此就綑住我的脖子了。」他說。
起初,他去向經營砂石場的車行貸款買車,老闆很阿莎力,跟他說車先牽去,錢慢慢還沒關係。一輛車171萬,他先付40萬現金,其他貸款的月利息兩分五。他開始為這輛車日夜搏命,每個月連本帶利要付車行4萬6千元,不包括:油料、維修費及罰單。
他為了搶載運趟數,有3年多的時間,每天睡在大卡車上,為的是排在車隊前頭,可以搶第一班運砂石,一天至少可以多載兩趟。夏天大汗淋漓、全身發臭,他就用公路檳榔攤裝設的水管沖澡。即使拚成這樣,他還是拚不過聯合壓低運價的砂石場老闆。


開了29年仍一身債
砂石車耗損快,他換過兩輛新車,結果欠更多債,貸款利滾利,債務變成無底洞。
最後他將車折抵給老闆,受雇於車行,仍然開同一輛車,懇求老闆:「現在我是員工,可不可以只還本金,不要再付利息了。」他長年熬夜傷害肝功能,車體搖晃導致脊椎移位,開29年的車賠掉健康。
他努力維持尊嚴,周日上教堂絕對要乾淨、體面。從教堂回來,他換上潛水衣,潛入海底找玫瑰石,在遼闊、似若寂靜的深海中,他屢屢感受身心被洗刷著,靈魂比在教堂還澄澈。
我後來又遇見他,一次他在教堂外磨玫瑰石,他既專注、又有耐心,這顆石頭磨好後,要放在祭台前。
另一次,我望見他們一家人在烤肉。他拿著蘸醬料的小刷,仔細地刷每片肉。我想起他說完故事的結語,「這就是人生啦!」


楊索《物體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40717
最慘的聖誕餐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225/35529799/最慘的聖誕餐
最慘的聖誕餐
2013年12月25日 趕趕趕,5點半morning call,趕飛機,趕中飯,趕上車遊覽,趕景點進度,腳不沾地匆匆掠過,又要趕回程,山城街路蜿蜒,聖誕前夕大塞車,終於開到旅館。疲累加上高山反應,大家都軟趴趴,奄奄一息,癱在大廳沙發,等領隊配房。
阿雄一邊發房卡,一邊叮嚀,「吶,8點集合,食晚餐睇民俗表演,唔好遲到呀。」
皇恩浩蕩,居然有兩小時自由,擱下行李洗把臉,趕緊去聖誕市集。

 

--------------------------------------------------------------------------------

--------------------------------------------------------------------------------

秘魯的山城庫斯科,以前是印加帝國的首都。蔡珠兒攝鬼迷心竅 南美跟團
千不該萬不該,只怪自己活該,向來都是自由行,自己安排,隨心所欲四處玩。這趟來南美洲,想多去幾個地方,一念之差,跟了旅行團,鬼迷心竅跳上賊船。沒想到這麼辛苦,每天疲於奔命,被行程綁架,時間追殺,比奴隸還慘。
空氣稀薄,自由的味道卻甜美。穿過大街窄巷,緩步走到大教堂,這就不能趕了,此地海拔3千多公尺,走路和動作都得放慢。因為離天堂很近嗎?暮色奇麗,染滿金紅和銀紫霞光,教堂前的廣場熙攘熱鬧,擺滿攤檔,山民面色黧黑,笑容腼腆,穿著鮮豔的衣袍,賣著線織小物,配色絢麗斑斕,天然渾成,像從天際剪下的彩雲和虹段。
然而最多的是花草,滿地攤著青苔、芒花、蕨葉、帶果粒的樹枝,像在賣草藥,其實是裝飾物,這裡不興聖誕樹,他們布置耶穌誕生的小屋和馬槽。天色烏濃了,晚風寒瑟刺骨,人群爭買聖誕糕, 一垜垜Panettone甜麵包,厚重粗肥如木樁,有飽實溫暖之感。看什麼表演,這才是民俗啊。
翌日要去馬丘比丘,凌晨4點10分,「午夜兇鈴」驚心響起,阿雄打電話逐間叫床,「早晨啊,4點半食早餐,5點集合。」
然後又是趕趕趕,趕早飯趕火車趕導覽,趕中飯趕巴士再趕火車,回到山城已經8點半,夜空深藍如絨幕,山谷燈火爍燿如明珠。

 

--------------------------------------------------------------------------------

主廚發狂 食客陣亡
「今晚犀利呀,在酒店食大餐,我要返房間搞登機,不陪你地啦,祝大家聖誕快樂!」
阿雄撂下話就閃人,幾個團友有高山症,也回房休息了,剩下10來人圍坐長桌,個個熊貓眼,苦瓜臉,呵欠連連,有人歪著頭打盹,活像「最後的晚餐」。
這是山城最好的旅館,由古老的修道院改裝,開張才兩個月,餐廳典雅,菜色精緻,然而手忙腳亂,上菜奇慢,吃完前菜,苦等近一小時,我去找經理投訴,他反而滔滔訴苦,說大廚在發脾氣,他自己也快瘋了。
主菜端來時,有兩人已不支,拂袖離席,有7人趴在桌上睡著了,把他們搖醒,有3人執起刀叉,一邊吃一邊打瞌睡,搖頭晃腦,東倒西歪。上甜點,又等了40分鐘,只剩下3個人,吞牆般嚥完了,已是半夜12點半。
去年聖誕節,在秘魯的庫斯科,我吃了海拔最高,時間最長,情況最慘的一頓飯。吃了什麼,完全不記得。


蔡珠兒《甜水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40437
爺們也會怕的毒器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213/35503954/爺們也會怕的毒器
爺們也會怕的毒器
2013年12月13日 
巴拉松毒性超強,戰後初期引進,廣受農民歡迎。 劉志偉提供台灣人的耐受力真的爆強,平時吃塑化劑、銅葉綠素也就罷了,洗衣服時還得觸碰農藥。大家或許納悶,標榜防抗敏的洗衣精為何被驗出農藥成分「百滅寧(Permethrin)」?簡單來說,農藥基本上可分3大類:殺菌、殺蟲與除草。百滅寧屬於殺蟲類藥物,洗衣精添加它的目的就是想幹掉衣物上的塵。每次只要說到農藥,必定有一堆人嚇得皮皮挫。但百滅寧對老百姓而言,知名度真的不高。大家只知道,通常名字結尾是「寧」的,幾乎都是藥物。
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農業該算是巴拉松(Parathion)了,它是一種毒性超強的殺蟲劑。因為毒性強、效果大,用途極廣,除了當農藥以外,還能用來自殺與他殺。
戰後初期剛引進台灣時,就因為超強的殺蟲效果而廣受農民歡迎,各家化工廠也紛紛推出各類含巴拉松成分的殺蟲農業,當時市面上販售的各式巴拉松產品就多達270種。但許多農友噴灑農藥時總覺得是爺們就沒有在怕的,忽略防護措施,因此常發生皮膚接觸或吸入巴拉松而中毒的意外。


殉情畏罪都見到它
如果觸碰到巴拉松就會頭暈嘔吐,喝下去一定不得了,巴拉松也就成為1950—70年代的「自殺聖品」。許多農村情侶因為家長反對,就合飲巴拉松殉情;也有農村青年調戲鄰村少女,事情爆發後遭眾人鄙夷,自感羞見於人,因而服用巴拉松自殺的案例。當然,壞心人到處有,曾有鳳梨公司的職員發現自家的米缸內被人倒入巴拉松;還有戶人家吃到含有巴拉松的麵粉,全家6人就死了5口。
由於巴拉松的中毒意外太多,台灣省糧食局從1950年代末期引進「巴姆(PAM)」解讀劑。巴姆這名字取得好,聽起來就是能制服巴拉松的保姆。據說巴拉松中毒病患,只要立即注射兩針巴姆,就能脫離險境。中毒情況輕微著,一小時內立即恢復知覺;情況嚴重者,兩天即能痊癒出院。為了讓農民知道巴姆的神奇功效,糧食局因此四處推廣他們獨創的slogan:「巴姆二支、救人一命」。
巴拉松毒性太強,加上對人體危害較輕的新型農藥不斷被研發上市,農政單位終於在1997年起全面禁賣禁用巴拉松。但令人納悶的是,巴拉松有時還是會出現在新聞版面。2006年某位自認受到委曲的男子,就在法庭上當場喝了一口巴拉松。唉,寫到這類問題,我們還是得來段正統的《蘋果》式結尾:《蘋果》關心你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鳥事如煙 劉志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3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