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日產小車 賣2千元(陳柔縉)
 瀏覽4,620|回應21推薦2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陳偉山
十荒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121/35451317/日產小車賣2千元
日產小車 賣2千元
2013年11月21日 日產汽車在三○年代就來台灣了,而且剛來的車款還是小車,模樣可愛,大稻埕穿長旗袍的藝妓和城區穿時髦洋裝的社交舞孃,都忍不住跳上去體會駕乘的快感。
這些摩登女性接觸的日產汽車,商標還不是今天大家熟悉的「NISSAN」,在戰前的日本時代,台灣人知道的日產小車,標示的是「DATSUN」。
所有的老牌企業都如老戰士,歷盡無數人間的變局,回首來時路,往往已成一張曲折路線圖了。1900年,移民美國舊金山的日僑送了一部汽車給皇太子,做為新婚賀禮,緊接著1903年,日本開始進口美國的福特汽車,一股汽車熱醞釀起風;橋本增治郎原是一家礦業公司的主管,曾在長崎挖到煤礦,但是,他抱著更大的汽車夢,1911年轉換跑道,創辦「快進社自動車工場」,就是日產汽車的源頭。

第一部車取名「DAT」
開業3年,快進社的第一部車,取名「DAT」,獻給3位出資人。他們的姓分別是「田」、「青山」和「竹內」,英語發音為「Den」、「Aoyama」和「Takeuchi」,各取第一個字母拼起來,就是「DAT」。其中,田先生跟台灣就有關連了,他叫田健治郎,曾經是台灣總督。
田健治郎先前曾是九州一家煤礦公司的社長,快進社創辦人橋本就是他的部屬。田健治郎幫忙出資沒幾年,1919就奉派來台灣,任內做了幾件有意義的事,除了讓台灣人和日本人結婚合法化,自古以來給罪犯打屁股的刑罰,也被他廢止了。
到了二○年代,「快進社」這個社名走入歷史,換上有時髦感的DAT登場。1931年,第一部DAT的自產車誕生,取義「DAT之子」,取名「DATSON」。但英文的son搬到日文,發音卻剛好跟「損」一樣,不甚吉利,於是隔年轉了一個小彎,改為「DATSUN」。台灣與日產汽車的初相遇,就是這個有「太陽」(SUN)的「DATSUN」。
初來的日產汽車由建成町(今長安西路兩側)「海野商店」代理經銷,店面還是平房,比現在的鄉下還鄉下,但三○年代中期,日產的小車一部要2千元,雖比美國福特汽車的3500元便宜許多,然而當時薪水不錯的上班族,一個月才領30元,日產即便小車,買車仍是當時遙遠的奢華。

陳柔縉《老牌子到台灣》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29673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陳柔縉/一頁台灣文具史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31020.shtml

陳柔縉/一頁台灣文具史
 
【聯合報╱陳柔縉】 2013.12.01 03:46 am
 
 
台北市大橋國小日前校慶,請來九十六歲的老校友柯金鳳,她念小學的日本時代,生活跟今天有許多異同。

以寫功課這件事來說,日本時代的小孩已經使用鉛筆,也有鉛筆盒,只是材質大不相同。當時的鉛筆盒有木材的,也有以做罐頭的馬口鐵製造,另有一種上下互蓋式的賽璐珞鉛筆盒。

賽璐珞是十九世紀發明的合成樹脂,在塑膠和壓克力到來前,有一段榮景,曾做為電影膠片,到現在,仍有乒乓球和部分吉他彈片由賽璐珞製成。

日本時代的賽璐珞鉛筆盒有各種顏色,也有像吉他彈片,兩色交駁,發出如貝殼的光澤。唯一美中不足是薄脆。七十八歲的梁溫彩英說,日治末期,她在家鄉苗栗頭份讀小學時,同學的賽璐珞鉛筆盒多斷成兩截,唯獨她有完好的盒蓋,她反而覺得「不好玩」,於是硬把鉛筆盒蓋子折斷。

八十六歲的陳瑳瑳,小時候住台北大稻埕,爸爸陳振能曾任板橋林家某一房的總管,也任過台北市議員,家境優於一般,她也有賽璐珞鉛筆盒。陳瑳瑳還記得,有一次學校活動要到淡水海邊,媽媽幫她買了賽璐珞筷子盒,媽媽愛乾淨,用熱水先燙過,未料到賽璐珞不耐熱,瞬間變形。

打開日本時代的鉛筆盒,雖然不及現代精彩,沒有自動筆、螢光筆、立可帶、小名條,但也不算陽春慘澹,除了鉛筆,還有尺、削鉛筆的小刀和橡皮擦。依一九一九年出生於台南市的蔡廷棟說,他小時候用的尺是木尺;小刀則跟中年一代習用的一樣,一端有軸,刀片可展可收;橡皮擦則是橡膠做的,顏色灰灰的。

我爸爸小蔡廷棟十六歲,日本時代還讀了四年,但戰爭風雲把紙和橡皮擦的品質都吹爛了,他在雲林鄉下的同學們,有人切一截腳踏車的輪胎當橡皮擦,其結果可想而知,擦得簿子黑黑的一團。還有人拿石頭去敲榕樹幹身,爸爸說,榕樹會「出乳」,黏黏的樹乳不知道再去混甚麼東西,就這樣土製橡皮擦。

至於鉛筆盒裡的主角,戰前台灣的鉛筆已是彩色時代,甚至一百多年前還鬧過「紫鉛筆傷人事件」。一九○四年,總督府曾發出訓令,因紫鉛筆含有毒元素,禁止幼稚園和小學生使用。過了三年,傳出悲劇,竟有中學生寫紫鉛筆時,突然斷碎的細片噴進眼睛,導致失明。

日本時代後期,小學生偶爾也會拿到免費的鉛筆。像是台中市稅務單位就曾發下一萬枝給全市的小學生,當然不會沒事慷慨;鉛筆就像一張宣傳單,上頭有日本國旗圖案外,還附帶鼓勵納稅的標語。淡水一家「信用組合」(戰後蛻變成信用合作社,屬金融機構),也在區內廣發鉛筆,打上「勉強は學校、貯金は組合」的標語,意即「念書要去學校,存錢就要到組合」。回頭看,我有點皺眉,懷疑這種宣傳法的功效,但是,我嘴角也有笑,相信當年小學生拿到天上掉下來的鉛筆時,應該個個笑容燦爛。

(作者為作家)

【2013/12/0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33508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